收藏本页
切换浏览模式

炒邮网论坛网友视点各路文摘 → 查看评论

帖子评论信息
评论主题: 巧遇[藏友日记]
评论对象: cjiyou | 2013/10/11 0:03:00
评论言论: 炎黄艺术馆

我的大学毕业派遣证,接收单位是北京市文物事业管理局。

我们那个年代,刚刚开始实行毕业不包分配。联系工作单位成为了社会关系的又一场比拼。我的邻居在北京市政府工作,他给我推荐到市政府信息处。当时去面试,接待我的是王姓的处长,问了些基本情况,当问到一些软件我是否会用,结果我连名字都没有听说过,可见当时学校教育和社会应用脱节相当严重。后来此事便没有了下文。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去的炎黄艺术馆。这是一家民办公助的博物馆,创办人是著名画家黄胄先生。因为上级主管单位是文物局,所以我的档案就落在了那里。等我毕业典礼那天,主管学生工作的老师对我说,前天,北京市政府来人调查你的档案,我说你早签约了。这个人生的岔路口,假如去了市政府,我的人生履历可能就全部改写了。

炎黄艺术馆给我的印象是经办很困难,经费拮据。黄胄先生当时在病中,见到他都是坐在轮椅上。和我打交道多的是黄胄夫人郑闻慧女士。郑老师是个精明干练的人,炎黄艺术馆能维持下来,她作出重要的贡献。那是一个全民下海的时代,艺术馆想靠经营贸易维持发展,太艰难。靠捐助就象化缘,难免捉襟见肘。黄胄先生的汽车都是海内外朋友捐助的,奔驰,卡迪拉克都有,我们外出办事,只要有驾照,汽车就可以开,但是油费要自己负担。给我们部门使用的卡迪拉克就是只油老虎,出门一圈五十块钱烧没了,实在开不起。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食堂的饭太贵,一顿萝卜烧肉的午餐要好几块,对于吃惯学校食堂块八毛菜的我来说,每月两百六十元工资,除掉吃饭就剩不下什么了。假如那时候赶上这次波澜壮阔的行情,艺术馆的生计可能要容易得多。

艺术馆经常有中央领导来参观。印象中江总书记、瑞环同志都去过,万里更是常客。郑老师和我们聊天经常说,万里老来过电话了,说真想到这里来透透气,可是尾巴太大(指安保人员多),添麻烦,不方便。

那时的我,也象如今的年轻人,把赚钱作为人生第一目标,对于艺术馆的字画和瓶瓶罐罐丝毫没有兴趣。后来离开炎黄艺术馆,也是不辞而别,再没有回去过。回想起当年的情景,真想再去那里看看,找找那段二十年前的记忆。

反对方

支持方

反对方人数(0
支持方人数(0

中立方

中立方人数(0
沪ICP备05057691号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