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切换浏览模式

炒邮网论坛金融期货期货投资大家谈 → 查看评论

帖子评论信息
评论主题: 特朗普要求沙特增产石油背后的国际能源朋友圈
评论对象: 123456 | 2018/7/4 10:06:00
评论言论: 2018年07月04日 08:32 澎湃新闻
 Z博士的脑洞|特朗普要求沙特增产石油背后的国际能源朋友圈

  日前,特朗普表示,他要求沙特增加石油产量200万桶/日,沙特国王同意了。若7月增产属实,或将创沙特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增产。

  美国和沙特究竟都在想什么?

  美国与OPEC的关系,一言难尽。

  难得一致的成功减产

  2016年底开始,面对疲弱的油价,OPEC开启新一轮减产,全世界几乎都秉承着质疑和观望的态度。

  这种态度是全球能源格局转变的映照。

   OPEC上一次“减产”,还是在2008年。2008年下半年,受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原油价格由132.5美元/桶历史高位快速回落。OPEC连续 在9月、10月和12月三次宣布减产,12月17日,OPEC把生产配额大减220万桶/日,12月24日,布伦特油价跌至四年多低点36.61美元 /桶,之后反弹,到2009年底已涨至约每桶78美元。市场反应不可谓不迅猛。

  但8年后,全球石油生产格局已改变。2008 年,OPEC12个成员国石油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44%,“规模+成本”优势使OPEC在原油市场上“呼风唤雨”的能力非常强;而此后,非OPEC国家集 体崛起。墨西哥、哈萨克斯坦、巴西等的石油生产回升。俄罗斯产量持续坚挺,连续刷新后苏联时期的历史最高纪录,全球占比超过12%。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石 油生产国,2017年11月起时隔47年再次突破1000万桶大关,美国产量的全球占比从08年的7.6%升至当前的超过13%。产量扩大更意味着成本的 下降。这些都在削弱OPEC的石油“话语权”。

  不仅如此,整体能源格局也在走向新历史。页岩油气革命让大量油气资源涌入市场,随着“水 平钻探”和“高压裂岩”等技术改进和规模扩大,美国页岩油的生产成本已下降至前两年的约一半。可再生能源则进步神速,太阳能在7年内成本降低了60%。石 油或者已经过了其“巅峰时刻”。

  或正因为如此,OPEC此次减产,不但更为广泛地联合了俄罗斯等非OPEC国家,并且出乎大家预料的,达成了并且很好地践行了减产目标,这是在过去难以想象的“效率”。

  成功减产后,石油价格似乎走出了一波较为靓丽的行情。但在继续走高之时,却被美国强势压制,放话OPEC要“增产”。

  增产曾击垮苏联

  历史上,也曾发生过美国鼓励甚至强推OPEC增产的先例,带来了前苏联经济的崩溃。

  前苏联是个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而其长期因计划经济下重点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经济结构畸形,自然资源成为其经济的主要支柱。

   上世纪70年代,石油价格高涨。西西伯利亚发现了巨型油气田,苏联通过石油出口,经济状况得到极大改善,但也因此掩盖了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不但没有对经 济审视和改革,反而加重了经济单一化。1970-1986年,前苏联对石油天然气工业的投入提高了近2倍。1970年,苏联石油产能为美国的74%,天然 气产量为美国的30%,到了1986年,两者增至140%和133%。在此期间,其他部门一片萧条,粮食进口激增。苏联陷入经济怪圈,收入基本上靠石油出 口,而支出主要是粮食和食品进口,世界油价和谷物价格波动对其经济影响越来越大。

  高油价带来上世纪70年代的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各国纷纷调整能源政策。上世纪80年代,世界石油的消费量逐渐下降。

   更重要的是,政治原因也在改变能源市场。美国正把苏联引上军备竞赛的消耗战中,同时,1985年8月,美国里根政府迫使沙特增产,实行“逆向石油冲击” 战略,大幅增产打压油价,拖垮苏联经济。而沙特也正意欲通过降低油价削弱处于两伊战争中的伊朗和伊拉克经济,于是沙特、科威特等在美国授意下违反OPEC 配额增产。

  1985年8月,沙特的石油出口从不足200万桶/日猛增,秋末达到900万桶/日。11月,国际石油价格从30美元/桶暴 跌至不到5个月后的12美元/桶。苏联能源部官方统计,1985-1988年世界油价下跌了129%,令该国损失400亿卢布。本已问题严重的苏联经济雪 上加霜,石油“价格战”成为了苏联最终解体的重要推手之一。

  美战略目的超过经济目的

  因而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美国非常希望、强力推进OPEC马上、大幅增产。

  日前,美国声称要退出伊朗核协议,要用更严厉的方式制裁伊朗,以获取伊朗“更高程度”的配合。石油是伊朗经济复苏的强劲支撑,加之伊朗恢复经济运转时间尚短,增产能力仍然有限,石油价格低迷会影响伊朗经济甚至政治稳定。

   美国的另一个“敌人”委内瑞拉也是经济结构单一的产油国。上周末,美国副总统彭斯还敦促拉丁美洲国家协助孤立委内瑞拉,因其“与美国意识形态对立”。委 内瑞拉现在挣扎于严重的经济危机中。其在本世纪初经济增速惊人,就是依赖丰富的石油储备和高企的油价。生活资料几乎都靠进口。油价低落不仅使其经济崩溃, 政治、社会也面临崩溃。

  此外,美俄关系“看上去很美”其实不然。俄罗斯在后苏联时代仍然难以完全摆脱经济对油气资源的依赖。2014年 发生了乌克兰骚乱和克里米亚危机,这一年油价腰斩,卢布经历了瀑布式下跌,俄罗斯经济遭受重创。而当年的全球经济及石油市场供需均较为平稳,许多猜测认 为,油价操纵在政治角力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近期因减产协议等原因,石油价格上升,俄罗斯经济也随之好转。但当年奥巴马在油价与卢布齐齐暴跌时对俄罗斯的 “喊话”言犹在耳,美对俄罗斯会在低油价下经济崩溃、物资紧缺、金融系统瘫痪、乃至政治不稳定的预期相当肯定。油价下跌势必严重冲击俄罗斯经济。

  虽说一般认为,石油价格过高会拖累经济,但当前美国一直在“能源战略”上发力,经济考量可能并非其打压油价的最主要目的。油价下跌,对一些国家政府必然有巨大压力,而这些国家恰好都是美国的“眼中钉”。可见,美国的战略目的超过其经济目的。

  OPEC与美国的关系

  但是,OPEC与美国的关系并不简单,存在着多层次博弈。

   从历史上看,OPEC就是为反对美、英等西方石油垄断资本的剥削和控制建立的,旨在维护产油国利益的防御性组织。其背景是上世纪60年代末,中东地区民 族、民主意识的觉醒。OPEC成员国致力于协调产油国政策来扩大石油资源收益,除了参股国际石油公司及开展石油资源国有化运动,当美元贬值时,OPEC国 家立即要求国际石油公司提高原油牌价,弥补美元贬值所造成的石油出口损失;与此同时,政治博弈也是OPEC的重要战略目的。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 中东战争爆发,OPEC部长会议于17日发表公告,宣布立即把对美国等支持以色列进行侵略的国家石油供应逐月递减5%。接着,阿联酋、利比亚、阿尔及利 亚、沙特和科威特等决定完全停止向美国输出石油。原油价格暴涨,从每桶不到3美元涨到超过13美元,引发了席卷西方世界的石油危机,发达国家经济受到很大 冲击。为了保障其安全利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在1974年成立了国际能源署,开启了国家石油储备项目与紧急协调应急机制,以应对阿拉伯产油国把石 油禁运作为政治武器。

  从现实看,OPEC与美国有竞争关系。在页岩油及新能源的“夹击”下,传统石化能源的未来前景显现出必然的收缩趋 势。而美国不但在增加石油产量,页岩油开采技术也日臻成熟。全世界页岩油资源总量约为4750亿吨,比传统石油资源量多出近一倍。其中,美国储量占70% 以上,且分布集中在开采难度低的地区。未来,美国可能充分利用其技术优势、资源优势、金融优势,实现对油价更高的控制力,为其经济及政治服务。在美国强大 竞争力下,OPEC同时面临经济上必然的能源价格下降危机,和政治上对全球能源价格控制力下降的危机。

  因此,对于美国的“诉求”,OPEC不那么容易“答应”。

  OPEC内部很复杂

  中东地区形势复杂,OPEC内部也充满矛盾。

   OPEC一直希望建立自己主导的石油价格体系。上世纪70年代以前,主要利用石油标价制度;1975年,OPEC实行以沙特轻质油价格为基准的石油价格 体系。但受到便宜的现货交易方式和英美油价轴心的冲击而名存实亡;1985年,基于国际石油市场供应来源多元化和非OPEC竞争力增强等影响,OPEC采 用了OPEC一揽子价格;2000年,OPEC开始实施“价格带机制”,如果OPEC原油连续20天每桶高于28美元或低于22美元,便自动增加或减少日 产原油50万桶以平衡油价。该机制仅启动过一次,于2005年宣布暂停。

  总体看,主要起作用的还是生产配额制度。OPEC一般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别召开一次大会,审议和确定后半年总产量上限和成员国生产配额。紧急情况则召开特别会议。

   OPEC的生产配额协调机制确实发挥了不小作用,保障了全球原油的基本供应和价格稳定。2011年,利比亚的原油出口从2010上半年的1118万桶/ 日骤降到300万桶/日,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卡塔尔、沙特、阿联酋均增产,以填补缺口。2014年,中东地区石油出口量下滑,委内瑞拉把油产量提升到 1965万桶/日,增幅达28.6%。

  但是,为了阻止石油价格下滑实施的“减产”,就没那么容易践行了。1982-2009年间,OPEC共进行了17次减产,实际减产量仅为协议减产量的60%左右。俄罗斯自1998年起先后4次承诺减产,但实际减产只有两次,其他两次产量不降反增。

  此次减产协议达成之前,亦矛盾不断。沙特等同意减产。伊朗重返国际社会,需要的是增产。而伊拉克、利比亚等都表示,沙特等国家受益于它们战乱,现在应该要归还份额。

  在“增产”意愿中,各国分歧也显而易见。与其他国家不同,沙特更“受用”于美国对其明确的支持,并高兴于美国对其“宿敌”伊朗的强烈“攻击”。

  国际能源格局与国际关系格局

  总体而言,石油供需基本已成定势,政治博弈增加不确定性。

   此次减产协议在饱受质疑中获得相当成功,利益驱动是团结一致的主要原因。而石油能源长期将走向收缩是其中的关键利益驱动。此前国际油价下跌两年多,产油 国饱受其苦,OPEC近20年来首次出现集体预算赤字,成员国石油出口收入跌至10年来最低水平。2015-2016年间,沙特阿拉伯连续两年出现近千亿 美元的巨额财政赤字,委内瑞拉等多国经济严重滑坡、社会剧烈动荡。迫使“减产”成为必须。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过去所担忧的石油等资源枯竭问题,可能将来真 的能够因为技术进步而找到新的解决方案。面对石油可能遇到的“寒冷”,才有减产协议的“抱团取暖”。而减产后,油价上升固然有供需平衡变化的影响,更有因 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等其它政治因素的影响。在将来亦可预见,石油市场总体供需形势基本平稳,增加不确定性的将主要是政治博弈和地区冲突。

  更值得注意的是,国际能源格局与国际关系格局将更深刻的相互影响。

  能源涉及国家政治、经济安全,与国家政治及国际政治关系紧密。

   此次OPEC与非OPEC联手,可见沙特和俄罗斯的“诚意合作”,背后是两国因油价带来的国内经济忧患,以及2017-2018年间,沙特阿美石油公司 和俄罗斯石油公司都将上市需要的更高油价支持;美国从中“搅局”,意在战略利益及全球布局。沙特的“say yes”,则或与其内部正在激烈权力争斗有关。要知道,2008年初油价冲向历史新高之前,布什总统开始向沙特施压增产,却被拒绝,还是几个月后的金融危 机帮助解决了昂贵的油价。

//s3.pfp.sina.net/ea/ad/2/7/9faae4e4117c3eca4e10f58b420b67ca.jpg
  此外,到目前为止,石化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主体地位仍不可撼动,但受全球气候变化、新技术的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未来能源结构将会发生显著变化。作为拥有先进技术的美国,将试图在未来能源安全战略中再占先机。其他国家则需要一方面保护现实利益,一方面探索转型升级。

  可以说,当前,政治、经济、国内政治、国际政治各方利益在能源格局中找寻自己的最有利方位;未来,能源格局可能更多与技术格局、政治格局相互影响,各国需要在技术主导下在能源、安全、政治格局中作最有力突破。

  后记

  能源从来不是小事情,能源格局显现的政治格局变化,以及能源格局与政治格局的深刻影响,才应该是关注的重点。

  尤其在二战后的国际秩序和框架面临溃破的如今。美国正在“大刀阔斧”的攻击既有组织、关系和范式,在石油问题上,其也定会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与目前其改变二战后国际秩序与框架的目的相结合,帮助实现美国更强的经济竞争力和更高的政治把控力。

责任编辑:戴明 SF006

反对方

支持方

反对方人数(0
支持方人数(0

中立方

中立方人数(0
沪ICP备05057691号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