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index.asp) -- 黑马园地 (http://bbs.cjiyou.net/list.asp?boardid=9) ---- 金融市场上为什么往往“韭菜哭,镰刀笑”? (http://bbs.cjiyou.net/dispbbs.asp?boardid=9&id=495164) |
-- 作者:5201314 -- 发布时间:2023/9/19 4:30:00 -- 金融市场上为什么往往“韭菜哭,镰刀笑”? 散户为什么总是“高买低卖”? 行为经济学能给我们最贴近实战的理论基础。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的《错误的行为》是行为经济学领域及金融市场投资/投机进阶必读书之一。 这本书让新手看到自己常犯哪些错误然后加以改正,也可以让老手/做市商/项目方明白如何利用这些错误在投资中获益。 一直是当成工具书来看,最近把之前的笔记,总结了一下,以便快速查找,你也可以通过这个笔记快速理解本书精华(建议收藏🔖): 1、禀赋效应是指当一个人拥有某项物品时,对该物品的评价会高于原本没有拥有时的评价。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nft的玩家,会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解释自己参与的nft系列的与众不同,哪怕只是像素点的区别。 从项目方的角度来说,利用用户的禀赋效应设计的产品更容易减少抛压。 对于投资人来说,项目设计的禀赋效应的强弱应该在参与时作为项目投机甚至投资基本面的一部分来考虑。 对禀赋效应各个应用方法的研究应该成为投资进阶必修课。 2、交易效用:因为打折而买没用的东西。 每个消费者都会把商品的价格,和自己心目中期望的参考价格做一个比较。 所以聪明的商家都会设定一个建议零售价,然后打折销售。 所以上市公司在ipo的时候都会有公开发行价,但也会有机构配售。 币圈项目玩得更花,不但有ico价格,还有不同参与轮次的定价。甚至在二级市上,还有bonding curve,来给参与者提供高市场价格的暗示。 3、群体效应:投资人容易受社会和群体的影响。群体中同伴的行为可以影响个体的选择,导致集体行为中出现非理性的情况。 这样的现象在社交媒体上很常见,一个个的讨论股票和加密货币的推特空间,当参与者形成一致意见的时候,在其中的个人很容易受到影响,产生FOMO。 币圈这样的情况尤其常见。 部分的项目方为了利用这样的心理经常付费给社交媒体上的KOL甚至请演员在短时间内营造气氛。 认真越低的用户,越容易受到影响。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旁氏的主力参与者都是“大妈”。 4、损失厌恶:比起得到,更害怕失去。这样的心理往往造成用户在下跌后不愿割肉止损,因为没有卖出,损失就还没确认。 更糟的是,当人们陷入损失的时候,往往更大胆,更敢冒险! 这解释了: 5、赌徒的心理(也叫反射效应),输红了眼的赌徒,为了回本,会下更大的注,哪怕是胜率不高,结果可想而知。 6、在盈利状态时,往往是风险厌恶者,这叫“确定效应” 7、基于5,6,可以看出,人对得失的判断往往由参照点决定,这叫做“参照依赖” 以上4,5,6,7条,被统称为前景理论,由**丹尼尔·卡尼曼教授提出,并因此获得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8、延迟满足:人们通常倾向于追求即时的满足,而不是长期的利益。这种短视行为会导致人们更倾向于短时间的投机,而不是长期持有。 上市公司或项目方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吸引长期投资者延迟满足,如:分红和股票(代币)回购计划:上市公司及项目方可以制定分红和股票回购计划,向投资者展示公司对回报投资者的承诺。币圈项目方甚至可以采用非线性的分红或代币回购来增加长期持有的回报,让长期投资者获得更大的回报。 币圈有大量的旁氏项目都是在利用机制设计来最大化投资人的“延迟满足”,像crv的锁仓,nft的筑巢,之前的3,3等等。 9、选择惰性:人们在选择面前往往避免主动做出决策,而倾向于放弃选择或者随波逐流。如:投资某个资产后不再随时跟进其基本面变化,而错过买入卖出的机会。 聪明的机构会根据用户的选择惰性设计看起来简单的投资产品,自动化流程化用户的投资决策。现在交易所的自动定投产品就是很好的例子。 --------------- 了解更多行为经济学原理及实际操作, 别忘粉: @rickawsb 支持吐血原创,还请点赞转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