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切换浏览模式

炒邮网论坛网友视点集藏资讯 → 探究三孔布铭文型制 铸行国属问题尚多有讨论

关闭 帖子评论
选取类型: 中立 支持 反对
观点标题: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观点内容:
(不支持HTML)
  1. 请以客观、真实地作出评论,并注意语言文明;
  2. 观点发表后不能作出更改;
您是本帖的第 716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探究三孔布铭文型制 铸行国属问题尚多有讨论
cjiyou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62899
积分:557162
注册:2006年12月20日
楼主
 个性首页 | 邮箱
发贴心情
探究三孔布铭文型制 铸行国属问题尚多有讨论

 中国钱币博物馆

三孔布是布币中非常特殊的一个种类,最早见于清人初尚龄所著的《吉金所见录》,其书中载有一品“南行易”背“十二朱”三孔布,以后的学者把三孔布作为一个类别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三孔布的基本形制同圆足布相似,但其在首和两足各有一圆孔,故称“三孔布”。有“安阳”、“上専”、“宋子”、“无终”、“南行易”等铭文,皆为地名。

三孔布币值分大小两等,采用“铢两制”纪重,大布的背文为“一两”,小布的背文为“十二朱(铢)”,反映了当时的衡制有所变化,原来的釿为两、铢所取代。“十二朱”中的“朱”是我国古代衡制中的重量单位,朱者,铢也。二十四铢为一两,十二铢为半两。从货币制度的角度出发,三孔布分一两、十二铢两等,相当于以前布币使用的一釿、半釿之制。由此可知,三孔布在中国古代货币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它开拓了铢两货币的先河。

国内外钱币学、古文字学和考古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专家学者对三孔布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研究,在它的铭文释读、地望国别和铸行年代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三孔布型制来自圆足布,但布首与两足各有一小圆孔,故曰“三孔布”。为什么会有三个圆孔,钱币界一直没有一个公认的答案。有人认为铸造三个孔明显是增加了铸币难度,主要是为了保障新造货币的技术水平,防止民间伪造[1]。

三孔布的铸行国属现难以定论。三孔布集中出土于山西、河北二地,关于铸造国别问题,钱币学界存在一定的争议。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有学者主以“朱两纪文,多见秦币,当时各国,未有是制度”,主张是战国秦占领赵地后所铸。

目前钱币界对三孔布的国别属性主要有二种说法:一说为赵国铸。持这种说法的学者认为根据三孔布的分布图,这些地名都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地名,其分布很广,而且三晋地区也使用铢两制,赵国普通圆足布与三孔布外形相似,三孔布理应属于赵国[2]。二说为中山国铸。持这种说法的学者认为三孔布地名,绝大部分属于中山国[3]。以上二种说法,从目前资料论证,以认为系战国晚期赵国铸币学者和观点居多。因为三孔布面文地名均为赵地,三晋亦用“朱”、“两”为重量标度。

从传世品和出土品的情况来看,三孔布是战国布币中最稀有的一种。从存世实物上看,三孔布的面文多为战国时期古城邑地名。目前比较确定的有“武阳”(今河北易县)、“南行唐”(石家庄唐县)、“牟”(邯郸磁县)、“石邑”(石家庄西郊)、“雁次”(山西代县)、“上専”(衡水市安平县)、“下専”(衡水市深州市)、“上曲阳”(保定曲阳县)、“下曲阳”(石家庄晋州市)、“北九门”(一说为河北蔚县、一说为定州、一说为藁城)、“宋子”(石家庄赵县)、“安阳”(一说为张家口、一说为定襄县)、“安阴”(河北清丰)、“五陉”(石家庄井陉县)、“大于”(保定望都)。

通过以上三孔布城邑铭文释读和梳理,我们不难发现迄今为止,这些城邑大都在赵国东半部,地望以今河北境内为主。

据《中国历代货币大大系·先秦编》所载,计有三孔布34品,不同地名为28种。黄锡全先生《先秦货币通论》中所载则多达42品,不同地名者为33种。

三孔布传世极其罕见,1949年之后科学考古出土品亦罕。1983年4月,在山西朔县北旺庄平朔露天煤矿生活区基建考古发掘中,曾出土了一枚“宋子”小型三孔布,背文为“十二朱”、首部有数字“一”。通长5.5厘米,重6.8克[4]。

《史记·燕召公世家》载燕王伐赵时说:“今王喜四年……王召昌国君乐闲问之。对曰:赵,四战之国,其民习兵,不可伐……燕王不听,自将偏军随之……燕军至宋子……”,由此知宋子是古邑名,战国时属赵地,在今河北赵县东北部。

从现存文献资料来看,这枚“宋子”三孔布应是目前唯一有明确考古出土记载的实物,其意义十分重大。

《中国钱币》杂志曾介绍过一枚新品三孔布,通高5.5厘米、足宽2.8厘米,重7.16克。面文二字,背文为“十二朱”、“七”[5]。作者将钱文释读为“建邑”,根据《史记》记载,“襄邑”就是“襄城”等例证,推测“建邑”当指今“河北交河之建成(城)”(今河北交河县已改为泊头市)。据《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诸侯称雄形势图(公元前350年)”描述,今河北泊头一带自战国中期以来即属赵国的领土范围。后来赵国又攻占了齐国的麦丘、饶安等地,扩大了在这一带的领土。三孔布“建邑”的发现,不仅有助于探索战国晚期齐、赵两国的边界问题,也为其国属与铸造地点、铸造时间的讨论提供了可靠的资料。注释:
1.王昭迈著《东周货币史》第四章第十八节,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公司,河北科技出版社,2011年,第310页。
2. 郭若愚编《先秦铸币文字考释和辨伪》,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第25页;李学勤《战国题铭概述》(中),载《文物》1959年第8期;裘锡圭《战国货币考》(十二篇),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年第2期;张弛《三孔布考辨》,载《文物春秋》1990年第4期。
3. 汪庆正《三孔布为战国中山国货币考》,载《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二辑,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年。黄锡全《三孔布奥秘试探》,载《先秦货币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第179页.
4.朱华《山西省朔县出土“宋子”三孔布》,载《中国钱币》1984年第4期;平朔考古队《山西朔县秦汉墓发掘简报》,载《文物》1987年第6期。
5. 黄锡全《介绍一枚新品三孔布“建邑”》,载《中国钱币》2010年第1期。

声明:本文转载自“钱法堂”微信公众号 作者:王纪洁。



欢迎光临炒邮网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23/3/5 1:25:00
回到顶部

沪ICP备05057691号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