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切换浏览模式

炒邮网论坛金融期货期货投资大家谈 → 年俗的温度

关闭 帖子评论
选取类型: 中立 支持 反对
观点标题: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观点内容:
(不支持HTML)
  1. 请以客观、真实地作出评论,并注意语言文明;
  2. 观点发表后不能作出更改;
您是本帖的第 502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年俗的温度
123456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钻石市民
文章:112825
积分:1065074
圈子:参与的圈子
注册:2003年10月10日
楼主
 个性首页 | 邮箱
发贴心情
年俗的温度

2018年02月09日 00:11 期货日报

【金融曝光台315特别活动正式启动】近年来,银行卡被盗刷、买理财遇飞单的案例屡见不鲜,金融消费者维权举步维艰,新浪金融曝光台将履行媒体监督职责,帮助消费者解决金融纠纷。 【在线投诉】

   前不久,《味道》节目组走进慈溪,用镜头摄录了鸣鹤古镇的老手艺小吃、方家河头的过节传统、海滨渔船上的小海鲜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年味和年俗,作为“记忆中的年味”特别节目的一个系列,将于春节期间面向全国观众放送,让全国人民共同感受慈溪的过年氛围。

   当然,除了味道,年俗也是有声音、有温度的,甚至很有画面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年关近了,爆竹声响和盎然暖意接踵而来。慈溪人形容除夕有句老话:“有钱人家放炮仗,无钱人家掼破甏,大家一样响,热闹到天亮。”积久成习之下,慢慢就有了年俗。

   年俗,古已有之。通俗来讲,年俗就是过年的风俗,是年文化的象征,记录着一个地方历史发展的轨迹,是地域文化的见证。换而言之,因为地域、气候不同,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在慈溪,除了吃,具有地方特色的年俗还有很多,比如写春联、剪纸、捏面人儿,这些年俗装载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里,不因时光流逝而变淡。

   在传统文化日益被重视的今天,关于年俗的学习和传承、改变和创新,一直盘桓在人们嘴边,萦绕在人们心头。正因如此,年关将至,大人和孩子一起谈年俗、猜灯谜,我们走上街头巷尾,皆能闻到年的味道,感受到年的气息。

   同与不同总是相对的,不同地域的人拥有许多不同的过年习俗,但有些年俗是相同或相近的。譬如,祭灶、守岁、拜年、祭财神、逛庙会等种种活动南北方皆有。又譬如,不管以何种形式呈现,年俗里多有美好的寓意,为团圆之日人们的欢聚更添喜庆,为来年祈祷好运。

   我们静下心来仔细推敲,迄今为止,流传最广、传承最好的年俗是回家。有首歌唱得好:“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就算家中不富裕,至少还有父母,有父母就有牵挂、就有温暖。父亲的慈祥笑脸,母亲的嘘寒问暖,足可让我们忘掉旅途奔波的艰辛。就算回去之后,我们依旧不得不南渡北归,就像迁徙的大雁,年初离开家乡去远方拼搏,年末又自他乡归去故里与亲人团聚。有可能这一路辗转千里,回到家与家人仅能够见上一面,但这一面足够家人回忆一整年。故而,哪怕年夜饭只有几个家常菜,也能吃得津津有味。

   民俗学家冯骥才曾经说过:“年味不仅是习俗,更是一种文化。年实际上是一种努力生活的理想,是一种努力理想化的生活。”年俗就是这种理想的物化,让人真切地捕捉到希望,感受到力量。



弘扬收藏文化

打击制假贩假

投资收藏两不误

炒邮网  www.cjiyou.net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18/2/9 10:13:00
回到顶部

沪ICP备05057691号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