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切换浏览模式

炒邮网论坛网友视点邮币卡资讯 → 文化产业改革要去“虚胖”强“筋骨”

关闭 帖子评论
选取类型: 中立 支持 反对
观点标题: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观点内容:
(不支持HTML)
  1. 请以客观、真实地作出评论,并注意语言文明;
  2. 观点发表后不能作出更改;
您是本帖的第 2253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文化产业改革要去“虚胖”强“筋骨”
123456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钻石市民
文章:112825
积分:1065074
圈子:参与的圈子
注册:2003年10月10日
楼主
 个性首页 | 邮箱
发贴心情
文化产业改革要去“虚胖”强“筋骨”

  当前文化产业存在一种现象:一方面是影视剧、图书出版、舞台剧、书画、音乐等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规模实现了高速增长,总量巨大;另一方面,在文化产品的供给方面仍存在巨大缺口。

  据国家统计数据,我国文化消费潜在规模为4.7万亿元,而实际消费仅为1万多亿元,缺口超3万亿元。而且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存在大量无效供给,有数量缺质量,真正被社会大众认可的精品不多,海量的产品不能全部转化为有效消费需求。如经不完全统计,2015年全国制作生产电视剧达到1.5万集,但有50%的电视剧没有播放,能播出的电视剧又只有50%盈利。从供给侧理论讲,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资源使用效率不高、创新能力不足、文化精品缺乏、文化供需错位等矛盾,这些矛盾说明文化领域文化产品有效供给短缺和无效供给过剩,文化产业要健康快速发展,也需要“去产能、去库存、补短板”。

  面对我国文化产业存在的这种供给侧结构性失衡的矛盾,如何释放市场活力,从供给侧发力,通过创新生产思路,创造新的消费增长点,供给更多更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将是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的突破口和关键所在。

  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根本问题体现在三层递进结构,第一层次是市场的表象,体现在产品(服务)的生产和消费。第二层次是产品供给背后的要素供给。第三层次也是最高层次,是要素供给背后的制度供给。

  我国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消费、要素、机制三个方面都存在薄弱问题,要通过改革和创新进行顶层设计,制定着眼于文化产业中长期发展的战略,深层次、全要素驱动文化产业的供给侧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创新,使文化产业焕发巨大活力。

  把工作重心放在创新供给上

  以内容为主的文化产品,应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如果说文化供给能否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衡量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那么文化供给的质量,则是能否满足文化消费需求的重要前提。

  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同时关注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发展文化产业,需要尊重市场和经济规律,考虑市场需求,以需定供,按照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功能的文化需求进行文化产品的生产。但以需求引导供给,会使供给永远滞后需求。从文化产业看,大部分精神文化消费需求,是在文化产品生产出来后被创造出来的。“供给创造需求”是一条普适性的定律,所以发展文化产业不能只考虑需求侧,应当突出供给侧,把工作重心放在创新供给上,从供给、生产端入手,以供给引导需求,让供给走在需求前面,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根据群众文化需求,精心设计产品内容和服务项目,创新供给方式和载体,向社会提供导向正确、品质优秀的产品和服务,提升文化供给质量,创造文化消费需求,提高人民欣赏水平,实现两个效益统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以“文化+”建立全产业链

  真正能够满足文化消费需求的不是产品,而是产品质量;能够激发消费者持续文化消费需求的不是供给数量,而是供给质量。

  发展文化产业要杜绝低俗供给、减少低端供给、淘汰过剩供给、清理僵尸供给、盘活呆滞供给,将资源要素从过剩的产能中释放出来。要警惕封建落后文化“沉渣泛起”,警惕西方文化糟粕,拒绝以丑态“愚乐”观众、以病态刺激观众、以媚态迎合观众。

  提高文化供给质量,要针对文化产业十大类产业群,从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生产、供给入手,调整文化产业供给结构。

  创新能力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动能。文化产业是最活跃的新消费领域,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发展文化产业要以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地产、文化+贸易、文化+金融等多元融合的新模式,带动文化创意与其他产业的跨界融合,让文化创意与人们的生活更贴近,通过创新文化业态,创造新供给、新需求,提高文化附加值,延长文化产业价值链,创造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助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重构文化产业的生态环境。

  讲好故事对接国际需求

  文化产品结构性过剩,表现在文化产品的销售终端,但根子在文化生产的要素市场。文化产业依靠创意,但创意不能通过文化要素市场配置资源,就只能停留在创意层面,不能转化为文化产品生产,不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现在文化产业要素市场不完善,文化产品销售终端不顺畅,文化产品生产出现“肠梗阻”。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性要素供给,包括传统的土地等自然资源、资本和劳动力,以及技术、知识、制度、管理和人才这些创新要素。要针对资本供给不足、市场体系不完备、土地资源供给与产品产出关联性不强、文化资源挖掘与利用不足、人才资源匮乏、技术创新乏力、知识积累不足等问题,完善要素市场。特别是要加大“创新性要素”的供给,带动产业创新。

  要形成“市场牵引、需求导向、资源整合、要素协同、产业辐射”的全链条、全要素运行模式,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运行机制和监管体制,在文化产品产业链的创作、生产制作和营销传播等环节,优化和集成生产要素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发挥集群效应,创造更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文化发展的质量,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文化业态不断创新,带动文化产业的新发展。

  发展文化产业要提升国内市场的供给水平,也要提升对国际需求的供给水平。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讲好“中国故事”,布局全球文化市场,引导和鼓励国内有条件的文化企业积极进行海外投资,直接进入国际文化市场,逐渐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国家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

  宏观微观并举加强顶层设计

  宏观政策要站在全球知识更新的高度,准确把握产业变革的趋势,从文化产业的源头入手,解决产业、企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推动文化产业长远发展的升级转型。微观政策要调整和优化文化产业的财税、金融、投资、土地、人才和环境政策,形成有利于文化消费升级和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环境。产业政策要以文化产业基本规律为出发点,着力于优化文化市场结构,提高文化企业发展效率。

  国家通过出台一系列文化产业政策,形成以市场为主要资源配置机制的市场规则,以及多元主体参与的市场机制、要素市场体系、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投融资服务体系等,使制度供给和机制内洽于要素供给体系,内化于文化产业,从而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绿色产业,是服务业中具有高成长性的核心产业。要遵循市场规律和文化需求特征,通过供给侧创新,消除传统文化产业的“虚胖”,强健特色文化产业的“筋骨”,化解新兴文化产业的“内火”,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文化价值、艺术品位,促进文化产品从同质化到精品化供给,增强文化供给的有效性,创造和满足多样化文化消费需求,从根本上化解文化产品结构性过剩和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实现文化产业持续、均衡、创新发展。(图片来源于网络)

  原标题:文化产业改革要去“虚胖”强“筋骨”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弘扬收藏文化

打击制假贩假

投资收藏两不误

炒邮网  www.cjiyou.net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17/6/23 17:22:00
回到顶部

沪ICP备05057691号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