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富春山居图》的崇高地位:曾让乾隆打眼蒙羞

1楼
cjiyou 发表于:2010/3/21 11:43:00
 
温总理谈及的《富春山居图》

  它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在中国绘画历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曾经不幸遭遇“炎殉”之灾,分身两段,其真迹还让乾隆皇帝因被打眼而蒙羞。

  2010年3月14日10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与采访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中外记者见面。总理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讲,“我去台湾的愿望依旧是那么强烈,因为我认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的文化。”他还举例说,“我讲一个故事你可以告诉台湾同胞。在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博物馆,一半放在台湾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画家黄公望的背景是怎样的?《富春山居图》又是一幅怎样的画?它是怎样留传至今的?现就笔者了解的情况作一简单的介绍。

  流传有绪的《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1269~1354)我国元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被后世称为元四家之首。江苏常熟人(另一说他是浙江平阳人,因他的《富春山居图》自题落款为“大痴道人平阳黄公望”)。原姓名陆坚,又名静坚,因过继浙江永嘉黄氏,遂改姓名,字子久,号一峰、一峰道人、大痴道人、井西老人和净墅等。关于他名与字的来历,颇有趣味。因黄公望父亲得子后,友人来贺,说:“黄公望子久矣!”因而黄父为其取名作“公望”,字子久。

  黄公望曾做过小吏,因受累入狱,出狱后隐居江湖,入道教全真派,终年85岁。工书法,善诗词、散曲,颇有成就,50岁后始画山水,师法赵孟頫、董源、巨然、荆浩、关仝、李成等,晚年大变其法,自成一家。其画注重师法造化,常携带纸笔描绘虞山、三泖、九峰、富春江等地的自然胜景。以书法中的草籀笔法入画,有水墨、浅绛两种面貌,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

  黄公望创作《富春山居图》,始于至正七年(1347),经过三四年之后才题款,前后历经十年才完成,系黄公望晚年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在中国绘画历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向来为文人墨客所称道,也是历代收藏家追逐的重要目标。

  历史名作遭遇“炎殉”之灾

  根据画上题跋所记载,《富春山居图》最初是画家为无用禅师所作。一百多年后的明成化年间,为著名画家沈周所得。至明万历年间,又归大书画家董其昌所有。但不久又转手为宜兴收藏家吴之矩所藏。吴死后传给其子吴洪裕。吴洪裕是一个狂热的收藏家,特意在家中建“富春轩”藏之。这样,《富春山居图》在数百年间流传是有绪的,可问题就出在这个狂热收藏家吴洪裕的身上。

  吴洪裕一生最喜两件宝,一件是《智永千字文》真迹,另一件则是《富春山居图》,于是他临终时叮嘱儿子把这两幅画烧了——“炎殉”,使他在九泉之下仍可持有此画。

  “先一日焚《千字文》真迹,自己亲视其焚尽。翌日即焚《富春山居图》,当祭酒以付火,到得火盛,洪裕便还卧内。被吴家老少视为传家宝的《富春山居图》,在众目睽睽之下被点燃了!

  就在国画即将付之一炬的危急时刻,从人群里猛地窜出一个人,“疾趋焚所”,抓住火中的画用力一甩,“起红炉而出之”,愣是把画抢救了出来,他就是吴洪裕的侄子,名字叫吴静庵(字子文)。为了掩人耳目,他又往火中投入了另外一幅画,用偷梁换柱的办法,救出了《富春山居图》。画虽然被救下来了,却在中间烧出几个连珠洞,断为一大一小两段,此画起首一段已烧去,所幸存者,也是火痕斑斑了。从此,稀世国宝《富春山居图》一分为二。前段画幅虽小,但比较完整,被后人命名为“剩山图”;后段画幅较长,但损坏严重,修补较多,被后人称为“无用师卷”。

  1652年,吴家子弟吴寄谷得到后,将此损卷烧焦部分细心揭下,重新接拼后居然正好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几乎看不出是经剪裁后拼接而成的。于是,人们就把这一部分称为“剩山图”。而保留了原画主体内容的另外一段,在装裱时为掩盖火烧痕迹,特意将原本位于画尾的董其昌题跋切割下来放在画首,这便是后来乾隆帝得到的“无用师卷”。值此,原《富春山居图》被分割成“剩山图”和“无用师卷”长短两部分,身首各异。前半卷《剩山图》纵31.8厘米,横51.4厘米。后半卷《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纵33厘米,横636.9厘米。

  乾隆皇帝被打眼

  实际上,《富春山居图》太有名了,历史上流传过的假《富春山居图》大概有十几种。到了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得到了那幅最著名的假《富春山居图》,后世称之为“子明卷”。

  子明卷是明末文人临摹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后人为牟利,将原作者题款去掉,伪造了黄公望题款,并且还伪造了邹之麟等人的题跋,这一切都把乾隆帝蒙骗了。事实上子明卷仿制的漏洞并不难发现。元代书画上作者题款都是在绘画内容之后,而子明卷却将作者题款放在了画面上方的空白处,这明显不符合元代书画的特点。但乾隆帝的书画鉴赏水平,显然并不足以看出这些漏洞。这卷后人仿造的《富春山居图》子明卷不但被他视为珍宝时时带在身边,对此画大加叹赏,屡屡题赞,甚为喜欢。而且真迹无用师卷的出现,也没让他推翻自己的错误判断。

  乾隆十一年的冬天,《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来到了乾隆皇帝面前。他一边坚定地宣布无用师卷是赝品,一边又以不菲的价格将这幅所谓的赝品买下。理由是,这幅画虽不是真迹,但画得还不错,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为此他还特意请大臣来,在两卷《富春山居图》上题跋留念。来观画的大臣无一例外地歌颂了皇帝热爱艺术、不拘泥真伪的广阔胸怀,可谁也不敢点破:这幅画它本来就是真迹。在梁诗正、沈德潜等大臣的附和下认定后者是赝品,编入《石渠宝笈》次等并命梁诗正书贬语于此本上。直到1816年胡敬等奉嘉庆帝编纂《石渠宝笈》三编,《富春山居图》始得正名被编入,洗去尘冤。也有一说是:真画进了宫,乾隆觉得特别没面子,他在真画上题字示伪,故意颠倒是非。

  《富春山居图》的前段(短段)名为“剩山图”,在抗日战争时期由现代名画家吴湖帆先生收藏。后来,在浙江省博物馆供职的我国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得此消息,心情颇不平静。他认为,这件国宝在民间辗转流传,因受条件限制,保存不易,只有国家收藏,才是万全之策。于是数次去上海与吴湖帆先生商洽,晓以大义。吴得此名画,本无意转让。但沙先生并不灰心,仍不断往来沪杭之间,又请出钱镜塘、谢稚柳等名家从中周旋。吴湖帆被沙老的至诚之心感动,终于同意割爱,现为浙江省博物馆所收藏。

  后半段即“无用师卷”则一直深藏于清宫中,在解放前夕运往台湾,归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政协委员呼吁“合璧展示”

  几百年来,一分为二的《富春山居图》,未再重合。

  多年来,两岸艺术热心人士多方呼吁和努力,希望有朝一日能“破镜重圆”,还历史名作的本来面目。

  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画家何水法先生以提案的形式倡议,成立相关机构,向浙江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商借《富春山居图》真迹,于2010年,在作品诞生地富阳进行合璧展出。

  何水法说,他以政协提案的形式提出“合璧展示”,是为了弥补艺术史的一个缺憾。

  微歌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820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