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来源:东方网 作者:陈奇 邮币卡的收藏乐趣很多。其中的暴利,也让人匪夷所思。8分钱的金猴,现今8000元,涨幅10万倍!而“背绿 水印”一角,现价3.1万元,涨幅更是高达31万倍! 打包购入一叠纸币 我所得到的“背绿水印”,基于一次偶然。那时办公室有位同事,常在我面前炫耀他有一张叁圆的纸币。我当 时在邮币卡市场“玩”了几年,小有收获。正好第二套纸币的品种很少,就想去买一点。1996年11月,我在卢工市 场内闲逛。无意间看到一摊位,台面上有一张绿色的叁圆,约七成新。就上前问价,摊主正在别处看人下棋,被人 叫了过来。他对我说:这些纸币一枪打,1000元。我一看,台上有一堆钱,摆成半圆状,主要是以第二套人民币为 主。正当我在观察这些钱的时候,摊主似乎急于出手,又说:如果你诚心要,就900元吧。我估算了一下,按当时 的价格,应当在1200元以上,欣然成交。 我在场内兜了一圈,路过那摊位时,听到那位摊主在和朋友说:想不到这种钱,还能卖出900元,说实话,700 元我都肯卖。因为当时纸币的交易比较清淡,因此双方都很满足。 买来的这些钱共19张。其中第二套纸币17张:有壹分、贰分(均有号,无伍分)、壹角、贰角、伍角、红壹 元、黑壹元、贰圆、叁圆、伍圆等,张数不一。另有第三套纸币2张:枣红壹角、蝴蝶版壹角(因背面图案似蝴 蝶)各一张。 纸币行情风生水起 过了几年,我无意中发现,那张蝴蝶版壹角居然是有水印的!也就是现在俗称的“背绿水印”。因为该品种发 行时间仅一年就被收回,存世量很少,而有水印的更少。现在有水印的价格比没有水印的高出7倍之多。 今年的纸币行情风生水起,价格一路飙涨,而“背绿水印”正是这次行情的领头羊。年初,“背绿水印”还不 到1万元,3个月就涨升至2万多元。我在网上看到信息后,还特意到卢工、云洲实地查看。因“背绿水印”的数量 实在太少,不少摊位打出“收购”的牌子。 我手中的纸币是八成新,按常规,成交价应当是行价的一半左右。3月中旬,“背绿水印”在网上的报价是2.4 万元。我在卢工以1.2万元卖出,虽然以后的价格更高,但已经很满足。 当时用900元买的一堆纸币,绝大部分还在我的收藏册之中。有不少纸币单价都在1000元之上。我想,我不会 卖掉(除非是重复的)。最近,买了几本比较好的纸币收藏册,经过整理、制作目录,看上去赏心悦目。 我在邮币卡市场浸淫了20多年,其中的乐趣和故事是非常多的。邮币卡的许多品种我均有涉猎,人民币的收藏 仅仅是钱币方面的很小一部分。有兴趣了,约上好友去市场逛逛,其乐无穷! 牛熊轮回笑看涨落 记得上次邮币卡大牛市是在1996-1997年。回首过去,当时人们的疯狂仍历历在目。行情没起来时,邮局邮票 门市部的柜台里那套梅兰芳磁卡摆了一年多无人问津,许多十年前的珍品邮册在集邮公司以比面值稍高一点的价格 就能买到。觉得好玩,我买了第一张磁卡―――猪年磁卡,并且打孔使用了。 没多久,行情启动,我怕卡磨损再也舍不得使用了,也开始了收藏之旅,磁卡、IC卡、邮票都跟着别人买了 些。在行情高涨的1997年上半年,我也多次去收藏市场看过。那时的热闹场面不亚于牛市时的证券公司营业部,一 走到门口就不断有“黄牛”上来问你有无东西出手。有次休息日我早早乘上公交车赶到收藏市场,和一摊主攀谈卖 出磁卡,经讨价还价3套面值200元的磁卡最终以每套500元成交。虽然当时市价800多,但我已是非常高兴了,这毕 竟是我第一次在收藏品上赚到钱。 可没过多久这些东西在窗口就越来越难买到了,只记得最后一次也是第一次买整版的邮票,是那套后来才知道 发行量特大的让我套牢至今的“竹”。后来,疯狂的市场越来越走向极端,一套面值200元的茶文化磁卡最高时卖 到了2000元以上,连早期已报废的日本旧田村卡也流入中国市场以高价在成交。 磁卡和IC卡已很难买到了,周围的朋友、同事都四处托关系去买,我不愿求人,本来就是玩玩的,也不愿高价 从市场购入,便不再收藏新的品种了。谁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正是因为买不到,才避免了日后的套牢。那 些后来仍在继续买入者,买到的品种恰恰是发行量最大时期的收藏品,后来的下跌中也是跌得最凶的品种。 1997年后的邮币卡一熊熊了十几年,一直到今天仍有许多品种仍与上次高点的价格相差太远。完整地经过一轮 邮币卡市场的牛熊演变,感悟颇多,我感到任何投资市场实际上都是相通的。它们的经验无非下面这两条: ■以价值投资的心态来投资,在低价时买入。只有在大家都不感兴趣时出手,你才能从容地选到中意的品种。 当年我的一同事就有让他后悔了几年的教训,他在IC卡最高峰时在收藏市场以900元买入了十套名花卡,当时因和 摊主还下了不少价还颇为高兴。随后没多久下跌来临,很快他的卡就跌入了210元面值内,至今无多少起色。 ■当价格明显地偏离价值太多时,当所有的人都在谈论这个市场时,当每个人都在为自己赚钱津津乐道时,就 是我们离开这个市场的时候了。我一直后悔当时没有将所有的邮币卡收藏品都出手,虽然当时收藏得极少。 经历了大起大落的行情后,现在我和大家一样越来越理性,不再将收藏作为一种获利途径,更多的是看作一种 陶冶情操、增长知识、丰富生活的方式。看着那些花花绿绿的邮币卡,回味着与它们相关的过去的种种故事,不去 考虑价格的起落,何尝不是一种惬意的生活。 陆宏 收藏册中“真假美猴王” 打开我的纸币收藏册,就像打开一部新中国发展史的画卷,纸币文化的璀璨瑰丽、源远流长展露无疑。册中唯 有第三版人民币枣红一角及深绿车工二圆系重复各两张,别看它们相依相偎,可这两红两绿却是“真假美猴王”, 引出了一段收藏故事。 某日,我怀揣3000元去邮币卡市场,一为集齐信销金票黄山、牡丹、菊花去捡漏;二为三版纸币册尚空置的枣 红及深绿车工补缺。也许是孽缘,电梯中遇一中年男子,他向我兜售纸币,让我喜出望外的是有我寻觅的“红绿” 二币,开价一千。他的一番话打动了我:纸币系爷爷珍藏,老人家刚刚离世,而孩子读初三急着用钱。我曾做过教 师,深知家有读书郎的窘困,便掏出十张百元,换来了梦寐以求的“红绿二珍” 进市场后,我急欲与几位熟悉的店主共享喜悦之情。他们接过纸币仔细端详,眉头紧皱,一句话似冷水当头浇 下:“假货!高仿品。”我一下子愣住了,后悔自己的轻信,这回真的交了一次学费。 那日,我在市场转悠了两个多小时,望着柜台里精透圆融、纹精色美的各种钱币,心想:我是在收藏一种过 程,骗子虽可恨,但动摇不了我的收藏之心。台湾集币大王,火眼金睛,不也看走了眼,搜罗了几十张一版纸币 吗?我释然了。 得知我的遭遇后,店主老高给我配了深绿:“上品,图吉利660元!”另一位店主眼镜阿姨给我配了枣红,我 以八字当头的三位数收入囊中。枣红虽有微折但四角挺括。 日前,打开钱币网,深绿车工跳上了1600元,枣红已跃上了4500元。我不为所动,正如我居其所,房价再高, 仍是账面游戏。我收藏的是一种心情,一种文化,我还想去触摸中华钱币千年文明,去享受深厚宏大的历史底蕴, 虽说被假-币呛过水,此心不变。 潘龙华 投资行为毁了集邮乐趣 我集邮,源于老爸老妈的情书。“文革”的时候爸妈在内蒙古做知青,待遇还是相当不错的。正是由于工资不 低,我爸写信给我妈时,都可着劲儿挑选最漂亮的邮票贴,甚至为了图案不重样,我爸还会贴高面值的邮票。 这些东西在将近20年后,被他们的女儿无意中看到,促成了我的集邮史,当然我还有天然优势,就是家里有人 在国外做生意,天南海北地跑,每到一个国家就给我寄花花绿绿的纸头来。 集邮是我童年的梦想与希望,它带给我愉悦,带给我孜孜不倦求索的精神,带给我珍惜的含义。 我把实寄封上的信销票用凉水泡出来,洗掉背胶,用宣纸吸干,阴干之后夹在书页一段时间,就是一枚品相上 好的信销票了! 集邮也是自我克制、自我节俭的过程。小孩子哪个不馋嘴?当身边的小朋友都把零花钱用于零食的时候,我用 当年的克制换来如今千丝万缕的回忆。现在我早已工作,经济实力保证了买邮票可以底气十足,可是我还是对信销 票情有独钟。 如投资品一般气壮山河地购入新中国建国以来所有邮品,对编年后邮品动辄几百版几十封型张操作,这些投资 行为在我看来,集邮这件事情已了无生趣。而正是在这样的混乱中,真正的集邮爱好者被千军万马的投资客挤兑得 片甲不存。 从此,邮票越印越多,很少流入使用领域,而是统统进入邮市像卖白菜那样整版叫卖,它们的实际价值也越来 越低。中国的邮市已经死去20多年了,而我集邮,居然也快要20年了。桑墨裳 集邮爱好者珍藏老猴票 30年前,我刚刚考上大学。上学第一天,就收到了弟弟的来信。信里只有一行字:“信封上这张邮票给我留 住,下一次回家带来。”信封上贴着的邮票是只可爱的金猴。弟弟喜欢集邮,所以需要这张刚刚诞生的生肖邮票。 我看这金猴很可爱,就到邮局买了套四方联,准备以后寄信给同学时用。不料要使用时,却怎么也找不到了。 大学毕业,在整理书籍时,发现这套猴票四方联夹在我的外语书里。那个时候,社会上已经有人在有意识地收集连续发行的生肖邮票,我也就舍不得再把它当作邮票去用了。以后几年,每年我都要买上几张生肖票。12年后,当我集齐这套邮票时,买了一本定位册仔仔细细放好。 听说现在这套生肖邮票价值昂贵,但我仍然不会卖掉,因为我收藏的是一份心情和回忆。 其实,虽然这些珍品价格飞涨,但对我们这些真正爱好集邮的人来说,没有一点点想抛的想法。原因很简单,我们是集邮,不是炒邮;是收藏,不是投机。所以,我们的邮票是少量,绝对没有为了卖而买的多余邮品。其次,如果是为了钱,那么我们手中的邮票早就不在了。只有真正的收藏家和爱好者,才会把T46老猴票从开始留到现在。 我爱好投资,也不反对投机,不过我绝对不会去炒邮票、钱币或者其他艺术品。我收集邮票,收集钱币,但并不十分关心它们的价格现在是多少。休息时常常拿出自己的收藏品把玩、欣赏,也是一种享受。未来留给子孙这些珍品,一定比留给他们金钱更有意义。 陈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