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关村沿着“北京大学体育馆”的指示牌一路向北,你一眼就能看到气势恢宏的北京大学体育馆。它坐落于北京大学东南角,东临中关村北大街,北倚北大逸夫壹楼,南临太平洋大厦。北大体育馆建筑面积26900平方米,其端庄的建筑形式与周边的北大建筑相映成趣。而它不仅是2008
北京奥运会乒乓球比赛的专用球场,也是奥运史上首座乒乓球比赛的专用场馆。
“中国脊”犹如乒乓球
站在平地上仰视北京大学体育馆,传统造型“中国脊”伸展两翼,与百年燕园建筑一脉传承,外立面呈框架状矗立的混凝土板,设计典雅大方。从高楼上俯瞰整座体育馆,两条螺旋展开的曲线屋脊映入眼帘,酷似中国古代的宫殿屋顶,因此,北京大学体育馆又被取名为“中国脊”;在屋顶的中央、两条屋脊之间则是一个透明球体,从空中俯瞰像是一个极富动感的乒乓球。
观众席配备独立通风口
进入体育馆内,明显可以感觉到,除乒乓球比赛场以外,其他地方的涂料颜色都尽可能地做暗,同时灯光照明不能有眩光,这主要是保证运动员在比赛时不受环境影响。
与“鸟巢”一样:每一个观众席的下部都配备了独立的通风口,以确保观众能有一个舒适的观赛环境,同时为了不影响运动员比赛,风口风速小于0.5米/秒。乒乓球主赛场区域采用赛场两侧侧送侧回的空调系统,送风口风速为3米/秒,满足了赛场中部区域空调风速小于0.2米/秒,保证赛场区域的温湿度要求。
另外,北大体育馆屋面采用金属屋面,两层防水和保温,有防雨水消声处理;赛场地面为双层架空运动地板,专门从美国进口,墙面为木质吸音板,有良好的声音效果。
为保护文物“挪窝”
其实,在北京大学体育馆开工之前,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为了保护文物,北京大学体育馆的整体布局向东侧挪动了一些。
据记者了解,在场馆的修建之初,体育馆的用地西侧有一组四合院保护建筑——始建于清嘉庆年间的“治贝子园”,在园南侧长有六株树种各异、姿态俱佳的挂牌保护古树(分别有马尾松、白皮松、侧柏、国槐等)。为了保护文物,体育馆选址设计时整体布局向东侧退让,避开了文物及古树,而地下预先埋好的管道随着场馆“挪窝”,从而形成了西部治贝子园、古树和新建院落的连续景观。由此,体育馆的南北两侧设为观众疏散场地,与北大多年的历史沉积形成的宁静典雅的建筑园林风格相协调。
奥运会后变身综合馆
任何一届奥运会的任何一个运动场馆的再利用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北京大学体育馆,这个设在我国最高学府内的奥运场馆,它今后又会用来做什么呢?
北京大学基建工程部部长莫元彬告诉记者:“我们在设计初期就特别考虑了赛后利用问题,场馆在奥运会后将改建为北大综合体育馆。地上部分可进行乒乓球、篮球、羽毛球、排球等比赛及专业训练,举办大型集会和文体表演等;地下一层将作为北大方正乒乓球俱乐部的活动基地;地下二层将建成一个模拟荡桨池,供北大赛艇队训练使用。”
本报记者
黄德强(北京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