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另类收藏 个性思维想出大商机

1楼
cjiyou 发表于:2010/10/18 22:56:00
  文/张鸣跃

  正在上演的南非世界杯大戏,意外地成为收藏品市场的加热器。世界杯特许纪念品的销售市场格外火爆,部分纪念品甚至短短数日即脱销,而世界杯纪念币更借此东风“疯炒”升值。其实,央行曾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时发行过1公斤纪念银币,当时发行价是5000多元,如今已经上涨到14000多元了,涨幅接近两倍,而同期国际白银价格的涨幅还不足1倍。除此之外,球票、球衣和徽章等相对个性和另类的收藏也已被诸多收藏人士所关注。事实上,时下的另类收藏已经成为一大热点,与2010春拍的主流藏品同步,各地大大小小的另类收藏展和各种拍场不下600起,其藏品的花样繁多和交易的灵动活跃可谓前所未有!

  民间收藏,浪花张扬

  各种另类收藏展中,老银收藏展算是典型一枝,也是“另类”中较“主流”的一枝。

  不久前,杭州西湖博物馆举行的另类收藏展,展出的就是一些明清银器,银手镯、童帽扣花、银质咖啡勺、袁大头、银锁、银片…与主流收藏展最明显的区别是,这些另类藏品非常的民间化和具有百姓味,其价值取向显然依附于民间。

  金品稀有而银品普遍。大多民间老银收藏人并非收藏家,他们收藏时并无价值炒作意念,大多出自家族遗产传承式的。在收藏人这里,一开始就没有什么投资价值,只有私物价值和情感价值。收藏意识和收藏价值是被动后来的,市场的刺激让一些藏品贩子有了警觉乃至行动。同时,在价值上玩把戏的也是这些人。2007年,最常见的袁大头100元左右一个,到2009年,600元也很难买到,贩子收此物收遍了山野角落,傻乎乎的人们也有了“收藏价值观念”,学会了讨价还价和自己收藏,这是又一个刺激另类藏品身价上涨的因素。

  发现和选择藏品,能将“价值”和“意义”兼而顾之,这是基本功夫。上海有个年轻人,收藏书画多年,没少下工夫,却没能成为“行家”,最后还是输在赝品上,转志投资瓷器、邮票和地铁卡等主流收藏或别人发明的另类收藏,都以失败告终。因为,他的资历和见识在主流那里只能是无法远航的破漏之舟,对另类收藏也只是跟风拾叶,难有突破。最后,他无意中碰见一张老唱片,几百元买下,马上想到这可以成为他的另类藏品,走访各地,发现收藏老唱片的人不多,清末、民国的老唱片几百元也能买到,从“价值”意味说上专业收藏的还没有。于是,他全身心致力于此,10年后取得巨大成功,已经收藏了大约5000张老唱片。从清末、民国到新中国成立时等各个时期的作品均有收藏,其中不乏精品:如“四大名旦”在上海合灌唱片《四五花洞》,具有“中国流行歌曲之父”之称的梁锦辉创作的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毛毛雨》等。去年,他把自己收藏的各个时期的国歌唱片捐献给了上海国歌广场,尤其是1935年《风云儿女》插曲《义勇军进行曲》作为馆藏珍品永久珍藏。

  如果说起源,另类收藏应在主流收藏之前,因为,民间收藏意识与行为古来有之,主流藏品只是其中的一些经典集结而已,由此说,真正的“另类”恰恰就是所谓的“主流”!

  民间收藏的另类藏品,大多刻有象形花纹和字样,有着时代的标记和文化印痕,可以珍藏,也可以展示。彩鞋、文扇、书信、兵器、令符、票据、手镯、戒指、冠饰、簪子、扁方、香囊、瓶盖、烟盒、商标、啤酒桶、打火机…无所不有也无奇不有,收藏家将自己的增值意念加入进来,就成了一种投资的方式,即“价值”的转换。更多的民间收藏人,则更偏重于爱好和兴趣,不失为一种新时代的生活态度,这种交叉互动才是另类收藏热的内动力。艺术生活趋于普及和商业手段随之渗透—这才是浪花张扬背后的源头与潮峰!

  兴趣投资,赢点与风险

  可见,大多另类收藏人都不是什么收藏家,那些藏品贩子也绝非收藏家,但他们可以促成收藏价值的生成与波动,可以孕生收藏家,可以让传统的另类收藏产生价值的分枝,最终,仍有一部分人凭借专业功夫和优越资本后来居上,成为“增值”之战的赢家。

  一个收藏名画的收藏家,在2005年瞅准了老银投资将胜于黄金和名画类艺术品,因为千军万马的涌入必将带来盛景的末日,而老银在金属货币的自身价值是排行老二,老大隐退自然轮到老二,而且,民间的老银收藏普遍且挖掘炒作者未成气候,如果他转行成“老银收藏家”那肯定有财可发。于是,他开始疯狂收购银品,是银的全要,而他在大多银品上都有自行规定价格的“先行权”,比如银手镯,那时以千元左右大量收购,甚至跑到国外去收购。到2010年,他拍出的一副银手镯价格从60000至800000元不等!仅此一项,他获利19亿。从发财这一点论胜负,他赢在三点:一是有鉴赏水平,二是能看透市场,三是有收购的本钱。也就是说,他是一个成功的另类商人。但和许多所谓收藏家一样,他的眼光仅限在钱上,决不在老银本身的什么“艺术价值”和收藏本身的“存在价值”。

  一窝蜂投入到另类收藏热中的大多人,都只是跟屁虫而已,别人收藏什么赚钱了,就跟上去学,以至于大多难以如愿。比如有人收藏老银发了,而跟着收藏老银的一些人,却3年赔了80万。原因有三,一是只有发财心没有识货眼,别人收藏时假品不多也好识别,他收藏时假品比真品多而且难分真假,花12万买的小银壶鉴定后只值60元;二是别人收藏时花1000元买的老银,他要花8万左右;三是艺术眼光不行,什么样的艺术痕迹可以在不久的将来转化为“天价标记”,他根本不懂。

  所有另类收藏的增值成败皆如此,先行者勇,明智者胜,跟风者险,愚盲者败。道理很简单,另类收藏远没有主流收藏那么高深艰难,玩的就是“抢先”,认准而先行,要的是眼光独到且手脚快捷。从另一个角度说,真正有品位的人玩另类收藏只是个性所好,而“另类商人”大多是先天缺少这种品位,这就注定大多盲从投资者的结局有二:一是靠运气发财,二是没碰上运气血本无归,可能性各占一半。

  或许从某种程度上说,大多兴趣收藏者是不会有多大风险的,闲来愉悦就是收获。

  价值分枝与底蕴所在

  其实,另类收藏本身的价值在于对物化情趣和艺术的传承与展现。比如金银二物,金品制作的艺术含量远不如银品,因为银品比较民间化和生活化,艺术含量的增进也是对身价的一种补救,更是民间生活意趣本身的需求。而这种艺术含量正是银品身价飞涨的先天因素之一,也是收藏家眼光中主要的“价值潜力”,收藏的意义,在此处得以链接,而藏品的“增值”之欲,只是收藏价值的一个分枝。

  从起源和意义上说,主导群体都不是轰然成风的那些“收藏家”和“贩藏家”,而是民间真正的有品有识有情有志之人,而这些人的收藏品恰恰是那些“家”们永难做到却疯狂猎取的极品,正所谓“有人收养,有人贩卖”,志趣截然不同。一位老中医收藏了一百多册民国时期的大学同学录、民国时期大学及高等学府史料和许多珍贵的书报画册,近百年过去,这收藏成了许多专家与学者从事对口研究的稀世绝品,而在老人收藏这些东西时,任何国家机构和政府官人都没有想到这些日常资料的历史价值,也就是说,老人收藏之初就绝非无聊寻趣,而是有意填补一项预期的空白,是情感所致而非利益所致,是居高临下而非角落拾零,是真正的收藏家而非另类商人。

  对于兴趣收藏者,每一种藏品都是有价值的,而且是无以伦比的。价值取向的品位不同,每个收藏者收藏某种藏品时,都是确定了自我认定的非常价值才致力而为的,无意中,也是和最自然最贴切的本性相关连的,甚至是与生命的最高情趣相关连的,以此而足,无须其它!同时,这也是另类收藏的至尊领域,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藏品,正是草根民众文化意识的物化情结,同一层面的不同关注与集结正是最真实的国度色彩和民生风格,也由此决定着另类收藏整体的价值取向及发展理据,那些利益型的收藏家们也绝对脱不开这种根底的制约,因为另类收藏本身就是起自民间并依附于民间,依附是全方位的:包括所有藏品的“增值”与否!

  或许在这个以利益为一切出发点的社会中,个性收藏永远只能是屈居于主流收藏之外的某一处角落中,不会泛起更大的浪花,但对于真正喜爱收藏的人士来说或许他们不能完全忽略掉它的存在…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贵州盘江民爆有限公司供应销售部。<br>农行卡:95599 8119 03799 26718。户名:王树清。贵州省清镇市农行。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37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