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二、随着邮政兴起产生集邮活动的状况
1、近代邮政的兴起与发展
1905年在县城临江设邮局1处,在苇沙河、松树嘴、三道沟、六道沟、错草沟河口、三岔子、林子头、红土崖设邮政代办所9个。1912年11月,设八道江邮局,位于八道江镇东门里路北,由奉天省邮务管理局直辖。1937年以后,又陆续增设石人、松树、大栗子、大湖4处邮局。1945年日本投降时,大部分局所解体。1947年7月,重新设八道江、林子头、松树3个邮务所和大栗子、河口、四道沟、桦皮甸子4个代办所。是年,四道沟代办所改为邮务所,同时增设六道沟、六道江、孙家堡子3个邮务所及苇沙河、三道沟、红土崖、转山子4个代办所。1948年邮政电信合并后,八道江邮务所与八道江电报电话局合并为八道江邮电局,与临江邮电局并列均由安东省邮电管理局直辖。
1959年设浑江市后,撤销了八道江邮电分局,市中心区的邮电业务主要由市邮电局承担。同时设立了临江邮电支局。1969年,邮政、电信分设,对邮政网路进行了调整,全市有临江、石人、三岔子、湾沟、松树等16处邮政支局和大通沟、八宝、大阳岔、三道沟等23个邮政所。1970年至1972年,大阳岔、三道沟2个邮政所改为邮政支局,同时成立了东北岔邮政支局。1973年邮政、电信合并,全市设临江、三岔子、松树、东北岔等22个邮电支局和河口、大通沟、八宝、西大川等17个邮电所。1978年,临江邮电支局改为邮电分局。1980年,根据吉林省邮电管理局的指示,全市各邮电所改为邮电局。
2、集邮机构的设立与完善
1980年3月13日,省邮电管理局下发(80)局邮字第131号文件《关于设立集邮机构的批复》,浑江市邮电局设集邮窗口,4月1日开始办理集邮业务。1980年7月,浑江市邮电局开设集邮专台,出售集邮票品,1981年8月浑江市邮电局成立集邮门市部,营业员为陈锡珊和高殿芳两人。
集邮门市部成立后,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集邮品缺乏,为了满足广大集邮爱好者的需要,市邮电局千方百计挖掘货源,在北京、长春等邮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先后购进大约七千元的建国初期的“记”字头纪念邮票和“特”字头特种邮票,以及各种首日封,同时还购进了各式集邮册、邮票袋、目录、邮票订购证等集邮用品,方便了集邮爱好者。为了保证边远地区的集邮爱好者能及时购到新邮票,邮电局还增办了函购业务,很受集邮爱好者的欢迎。
3、集邮活动的产生与发展
根据相关资料考证,浑江市地区大约在建国前就自发产生了零散的集邮活动.钟笑炉《东北加盖邮票》记载和刘汉超在1990年第一期《集邮研究》上发表的《东北地方加盖邮票中的臆造品》中介绍,1945年8月以后,在沈阳市开设“东北票社”的孙绍文(又名孙耕夫),臆造了大量的东北地方加盖票向各地出售,曾涉及到临江、三道沟。
解放后,浑江市的群众性集邮活动就已开始,五十年代,吕大维、谭永武、赵启明(长白)、刘信华(临江)等人的集邮藏品已比较丰富,其中吕大维在收集中国邮票的同时,还收集以苏联邮票为主的外国邮票,并有成果。六十年代期间又增加了李广森、辛德仲、叶青、顾正仁、王洪文等人,到“文革”时已进入了中兴时期,非常活跃。但十年动乱开始,集邮活动被禁止,大部分集邮品被当成“四旧”而遭到销毁或收缴,尽管如此,仍然有很大一部分集邮爱好者冒着风险继续收集,不断地补充和珍藏自己的集邮品,因而避免和减少了某些邮票珍品和史料在我市面临绝迹的损失,为以后全市集邮活动的开展做出了贡献。
七十年代以后,又涌现出姜镇方、丁新明、薛铁民、陶正青、岳树德等一批热心的年青集邮爱好者,而且随着工作的调动,临江、长白等地的集邮爱好者也相继集中到市中心区。他们自发地交流集邮知识和交换集邮票品等,积极地宣传集邮,吸引了众多爱好者加入集邮队伍,其中有工人、学生、干部、知识分子及解放军,还有农民也搞起了集邮,集邮活动不仅在市内有所发展,而且扩展到了各个社镇。
为了进一步推动集邮事业的发展,1982年浑江市邮电局先后在八道江、临江举办了四期小型邮展,并通过广播等形式广泛宣传集邮知识,使集邮知识不断得到普及。截止到1982年底,全市集邮爱好者已发展到200余人,仅八道江镇范围即达到一百余人。1982年12月21日至23日,浑江市的周洪祥、徐凤梅、姜镇芳作为吉林省集邮协会会员,出席吉林省集邮协会第一次全员代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