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由于黄金独具不变质、易流通、保值增值等功能,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之下,相当一部分中国老百姓已经习惯把实物黄金作为安全低风险的投资项目。而金银币比一般性的黄金实物(如金条、金块等)更具优势,毕竟金银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法定货币,其质量和信誉是最高级的,且具有货币的性质。与其他实物黄金相比,金银币的流通渠道相对较多(包括收藏品市场,中国金币总公司特许零售商体系,电子商务平台,银行,金店等等),而金条除部分国有单位外,也有具有一定的资质的企业发行,因此在日常流通中,验兑成色、称量等环节相对要繁琐不少。因此,从国家货币的唯一性、主权性、信誉度和严肃性等特征出发,金银币的权威性更加突出,投资的优势也明显高出一筹,是热衷于实物黄金的投资者的首选目标。
对于这个群体而言,金价涨跌对他们的影响相对是滞后的,金价上涨速度较快,涨幅较高以及对其持续走强的预期较大时,这个群体的需求就会上升较快,但其上升速度与金价上涨并不一定是同步的。从长期看,黄金价格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慢牛行情已成业内普遍共识,这一群体也会伴随着黄金价格上扬而逐渐扩大。
第二类:投机炒作群体黄金历来被视为一种对冲弱势货币风险的硬通货币,同时黄金又往往是人们回避国际经济波动的避险首要选择。投机炒作群体热衷于短线进出,谋取差价利润,因此这一群体的操作受金价涨跌的影响最为明显,几乎是同步的。但是由于金银币保值功能的要求,其投机性相对而言比较弱。我们以往认为,投机者在金银币上一般不会投入过大比例的资金。但也有特例,比如2002年,当时金市刚刚步入牛市通道,价格并没有出现较快的增幅,但彩色纪念金银币由于长期在历史低价位区域盘整,进行了大量的社会消耗沉淀,市场浮筹不多,而且由于工艺特色产生炒作概念,显示了巨大的投资潜力和诱人的投资收益,其中的龙头品种“贵妃醉酒”更是由2,600元/枚涨到了27,000元/枚的天价,收益惊人,引发了当时投机客的追逐。由此可见,币市的投机炒作群体虽然也关注金价涨跌的变化,但同时题材效应、炒作噱头和流通量对这一群体的操作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在某些特定时期,甚至金价的涨跌对于他们的操作不产生根本影响。
第三类:收藏保值群体2003年,北京产权交易所曾在金融街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大约98%的北京家庭没有储备黄金,而在国外,每个家庭投资中的黄金配置比例在10%-15%左右,业内人士指出,“北京金融街相当于中国的华尔街,显然整个中国市场的黄金消费还有很大的空间”。这一现象在2008年出现很大改观,《2008年上半年北京市经济运行情况报告》中显示,2008年上半年,北京金银类实现零售额4.66亿元,同比增长27%。业内人士粗略统计,其中金银币的销量从2002年开始,每年有10%左右的增长。出现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也正在于黄金牛市产生的效应和国家“藏金于民”的政策倾斜。
在收藏保值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把金银币当成金银类家庭资产配置的组成部分。因此金价短期内的涨跌对这一群体的需求并不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但长期的走势对于这个群体的扩大却产生了重要影响。除了金价外,他们更看中金银币的文化价值、工艺价值、人文价值和长期的保值增值价值。
第四类:礼仪消费群体2009年底,浙江省杭州市曾经做过一个市民黄金消费调查,统计发现:95%左右的市民家里至少有1-2件黄金制品,80%的市民表示金价波动一般不会影响黄金消费,其中饰品由于是个人佩戴,可能会考虑价格因素,但是馈赠亲友、婚庆需求、亲友生日等刚性需求使市民购买黄金并不能随行就市,因此85%的市民表示买涨心理明显(看到了升值的前景),50%的市民认为投资实物黄金是最好的投资手段,在这个调查中,有一个数据需要我们重视,就是40%左右的杭州市民接触过金银币,而有20%的市民曾经或愿意购买金银币作为礼仪消费品。而在2003年,这个数据还仅为5%—10%,当时金银币的礼仪消费也没有形成气候。经过奥运和世博两大板块的洗礼,金银币现在越来越成为贵金属礼品消费的主力。因此,金价持续上涨带来金银币礼仪消费群体的快速扩大,而礼仪消费由于是刚性需求,因此一旦形成气候,则这一群体的消费受短期金价涨跌的影响并不是太大,往往是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
由此可见,黄金价格的长期走牛对于币市各类群体的持续扩大均有着相当积极的影响,但短期的涨跌无法撼动业已形成的群体规模。总体而言,金市,币市如船,水涨则船高,但风生水起并不意味着一帆而顺,币市有自身的运行特点,“黄金”是套在金银币外面的一层光环,很多不了解金银币的人通过“黄金”开始了解、喜爱上金银币。作为业内人士,我们更应把握住金市火热的顺风行情,针对不同群体开发出更丰富更多元的金币产品,让更多的人把目光从“金属块”转移到金银币的图案、浮雕、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上来。一旦爱上,不再错过,这样币市才能发展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