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日前收到《靖江集邮》总第74期,第二版上方刊登广西陶振国《封上盖戳有“学问”》一文,主要是说,实寄封上传达专题信息的邮戳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求“主题高度集中”;销票用了风景日戳,封上就不必再盖普通日戳,但可以在首发式现场盖用临时日戳。
从此文内容看,广西阳朔的集邮者可以要求邮局工作人员在实寄封上盖什么戳,不盖什么戳。
我认为用作竞赛性展集素材的实寄封首先应该自然、真实,尽可能减少制作的痕迹。不能由着集邮者的意愿要求盖什么戳或不盖什么戳。如果说盖戳有“学问”,这个学问应由邮政人员去研究,去琢磨,首先是为邮政通信服务,其次才是兼顾集邮的需要。
集邮者要做的只是记录什么戳在什么时间段的真实使用情况,比如,在邮票首发现场,究竟使用过哪些戳具;哪些戳具供实寄邮品盖销使用,哪些戳具专供制作商品性封片使用,哪些戳具在邮票发行首日未见用过,只在事后的集邮商品中出现,等等。这样的记录,意在日后鉴别邮品的真实性,是真实寄还是制作的“实寄封”。
在我收到的实寄封中发现,不少集邮者还不会为信封封口,这倒是需要提醒大家好好学习一下的。三角形封舌的西式信封现在已很少用,某些进口商品的封舌上都预刷“背胶”,应就在有背胶的部分沾水粘贴,不要让胶水蔓延开来就好。大部分单位印制的信封是过去中式信封的横置,封舌很窄,一般不致发生较大破绽。最要命的是“集邮信封”,封舌设在横式信封背面的上端,封舌较大,封背部分的凹口也大,须知无论用浆糊还是胶水,都不应使封舌与信封正面的纸张粘牢,也就是说,这个凹口上是不能沾上粘结剂的,只能在封舌外沿涂上一道狭长形的胶水,而且不能涂没封舌的两个“斜边”,这是为让收信人插入裁纸刀而留出的空隙。
送信的“学问”让邮政人员去研究,投信的“学问”才需要集邮者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