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从专题信息看新规则

1楼
cjiyou 发表于:2010/12/19 9:56:00
作者:彭瑾    文章来源:湖北集邮网   

    新规则在“专题信息”这一版块,主体内容与老规则相似,但在局部细节,新规则作了许多修订和补充,现按新规则英文版作一简要介绍。

    《评审专用规则》对邮品的专题信息提出了基本要求:(1)每件邮品必须与所选专题具有关联;(2)每件邮品必须最清晰地和最有效地表现专题信息。《指导要点》从专题信息的获取途径、专题信息的来源、专题信息的邮政性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首先,如何获取专题信息呢?第一种办法是直接地从邮品的图案或发行(或使用)目的获得。第二种办法是间接地通过对邮品进行深入的分析获得。我们发现新规则使用“直接”和“间接”这对词语描述专题信息的获取途径。老规则只使用了“直接”,未使用“间接”一词,前一段时间国内专题邮报就曾因到底如何称呼这两个不同种类的专题信息进行过讨论,不论“主观信息”还是“客观信息”,也不论“直观信息”还是“隐藏信息”,现在可以考虑与规则接轨的了。新规则不仅提出“间接”一词,还进行了解释,可以被间接地获得专题信息的邮品指那些表面看起来与所选专题没有任何联系的邮品。

    专题信息可以源自邮品上的哪些地方呢?《指导要点》将此来源分成两类,一类为发行目的及由此延伸的,另一类为邮品的主要图案、次要图案及其它图案。第一类可以总结为“不可视类”,除邮品的发行目的可以提供专题信息外,邮品上反映出的政局变化以及邮品上记录的一个独特时期(老规则称为邮品上反映的时代精神),也能提供专题信息。政局改变之后发行的邮品,如在清朝邮票上加字改值而成的民国普票就能提供“***诞生”这样的专题信息,因此可以用于拓展《孙中山》等专题。而以邮品所记载的一个独特时期作为专题信息来源的例子,在展出邮集上比较罕见。近见邮报介绍了三枚我国1978年发行的邮票,票上文字使用了现在已被视为不规范的第二批简化汉字,如《气象》邮票上出现了“天气予报”字样。由于第二套简化汉字方案于一年多后被否决,而在该方案出台后一年余时间内发行的几枚邮票却真实地记载了有关汉字改革的这段历史文化时期。假如将这枚气象邮票用于“汉字”这样的专题,其专题信息就应源于新规则所述的邮品上记录的一个独特时期。

    第二类与图案有关,可以总结为“可视类”。除邮品的主要图案和次要图案外,其它图案包括:(1)文字、图案的艺术风格,以及类似特点;(2)印刷材料,如花岗石纹纸(带有丝线)、钞票纸、军用地图;(3)水印图案和针孔(如“针孔票”);(4)边纸、过桥、附票、小本票封皮及插页的文字和插图。(5)具有专题意义的邮政业务(如铁路、电报、新闻纸邮票、公事邮政用品、鸽邮)。与老规则对比,这段内容惟一的不同之处就是第四点增加了“小本票的封皮和插页”这一子项目。另外,老规则在第一类出现了与第二类第五点(邮政业务)重复的项目,现被取消,笔者表示赞成,但新规则将此保留在第二类,个人觉得不妥,因邮政业务与邮品的使用目的有关,最好归入第一类。

    “专题信息”的第三部分,探讨如何鉴别专题信息的邮政性,《指导要点》从三个基点入手。第一,这些信息必须是由邮政部门创始的,即邮政当局的原始发行物,如各种邮票、普通邮政用品等。笔者发现我国99版汉译本将此译为“邮政部门专用的”,颇觉不妥。第二,这些信息必须是由邮政部门采用的或附加的,如比利时广告邮资片上的广告、法国小本票边纸上的广告、西欧各国风光邮资片上的风光插图。第三,这些信息必须是由邮政部门许可的,如西欧私人订购邮政用品。所有售后私人加印和加盖的都不能满足这些要求,因此不具有专题信息。

    以上从获取途径、来源和邮政性三方面介绍了“专题信息”,接下来新规则同旧版一样,对地名邮戳、具有邮政特权的私人信息以及纯粹的私人信息这三种情况作补充说明。因其它两点基本不变,本文重点介绍一下地名邮戳。

    《指导要点》指出,一般的邮戳之所以可以被使用,是因为其地名的特殊含义,或者作为一个地方存在的根据。这句话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普通邮戳的专题信息在于地名的含义或起源。不论含义或者起源,必须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如“牡丹江”含有牡丹之意,可以列入牡丹专题,虽然该地不因盛产牡丹而得名,但只要符合规则指定的一个条件即可;相反,“洛阳”以盛产牡丹著称,其地名戳却不得列入牡丹专题,因为该地名既无牡丹之含义,也不起源于牡丹,因此,两个条件一个也得不到满足。

    《指导要点》接着指出,作为地点和日期数据的补充,该邮戳必须含有充分的专题信息(如广告文字或图案)。这就告诉我们,要用“洛阳”这样不具有牡丹信息的地名戳去说明“洛阳是牡丹盛产地”时,必须选用戳文或戳图含有牡丹信息的邮戳,如既含地名又含图案的洛阳牡丹风景戳。

    《指导要点》继而进一步说明,一枚邮戳,即便是史前的邮戳,也不能证明某一名人的诞生地。例如,“韶山”地名戳不具有“毛泽东诞生地”这一专题信息,原因如前所述,“韶山”既不含有“毛泽东”的含义,也不因“毛泽东”而得名。推而广之,一枚地名邮戳不具有反映当地人文、物产、经济、文化等专题信息。如“鹿特丹”虽属世界第一良港,但不能展示它的地名戳印证这一专题要点,因“鹿特丹”意指“堤坝”(围海造地及防潮),而且地名不源于它的港口。“石油”专题使用“河南南阳”地名戳说明石油产地,就不符规则,而使用“大庆”地名戳就符合规则,因为“大庆”虽不含石油的含义,但其地名却源于油田出油而欢庆。同理,用济南地名戳去拓展“济南是泉城”,用景德镇的地名戳去拓展“中国的瓷都”都属邮识性的错误。《风》于2000年参加伦敦世界邮展时,使用“波士顿”的地名戳说明“波士顿是名副其实的风城”曾被判为素材运用失误。另外,用地名戳说明人物,必须确认该地名与所述人物确实有关,如将“板桥”地名戳用于画家邮集,必须确认该地名确因郑板桥而得名,否则不得列入画家邮集。美国犹它州巴克科斯(Bacchus)的地名与希腊古神话酒神的名字相同,笔者在阅读一份美国地名集邮文献时,发现该地名并非起源于希腊酒神的名字,而是起源于最早到达此地拓荒的一家公司老板的姓氏,因此将此戳列入“酒”专题,就不符合规则。相反,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雨果城,因该地点由建城人的妻子根据法国作家雨果命名的,所以该地名戳可以列入与雨果相关的所有专题。

    《指导要点》指出,如果邮戳的地名和日期恰巧与某一重大事件吻合的话,原则上不能使用该地名戳证明这一事件,例如不能使用北京01年7月13日的地名戳印证北京获得奥运主办权。但规则承认有两种情况可以例外,一种情况是,邮品上的其它要素与专题有关,这相当于我国的原地封,如实寄封上贴有申奥邮票,再盖上北京01年7月13日地名戳,就可以用于拓展北京获得奥运主办权了;再如,贴有景德镇瓷器邮票,盖有景德镇地名戳的实寄封就可以拓展“中国的瓷都”了。另一种情况是新增的,旧版规则没有提起,即从邮政史的角度看,该戳具有特殊的专题意义,但当只有所描述的专题细节十分重要时,才能被使用。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7031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