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与《中国邮票史》(第九卷)“系列邮票”相关内容商榷
与《中国邮票史》(第九卷)“系列邮票”相关内容商榷
《中国邮票史》(第九卷)中,“系列邮票”一词的使用率相当高,笔者认为存在种种问题。
“系列邮票”概念不确切
“既要求设计风格一致、枚数相同、票型一样”(P25)这并不是“系列邮票”的必要条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五周年》第一组全套1枚、票幅60mm×40mm,而第二组全套3枚、票幅30mm×40mm。又如《中国古代文学家》,虽然两组都是全套4枚,但票幅不同,且设计风格相差很大。
“系列邮票”能自然形成吗?
“这6套元帅系列邮票,是自然形成的”(P158)。这是一个与“系列邮票”概念有关的问题。“系列邮票”是邮票发行主管部门按系列计划发行的,如果可以自然形成,那么几乎所有的邮票都可以因“自然形成”而归于不同的“系列”。若此,“这期间发行了4套辛亥革命人物邮票,其中有2套为系列邮票”(P158)也不必划分了。
有这些“系列邮票”吗?
“20世纪60年代‘菊花’、‘牡丹’邮票的发行,开创了‘中国十大名花’系列邮票。1979年和1980年发行的‘云南山茶花’、‘荷花’邮票,使这一系列邮票在中断了十几年后得到了延续”(P113)。事实是,我国的“十大名花”是1982年才评出的,而在此以后,邮票发行部门也未决定发行该系列。以“十大名花”中最晚发行邮票的“桂花”为例,它是由 “桂花之乡”——湖北咸宁市向邮电部申报的,也不是按系列计划发行的。所以,“中国十大名花”系列邮票之说并不成立。需指出的是,特44的票名为“菊花(第一组)”,可见当年是准备以“菊花”系列发行的,但它又与“牡丹”加入了观赏花卉系列(P26)。
至于“文革”前存在“风光、名花、珍稀动物、青铜器等系列邮票”(P73),除“青铜器”在《中国邮票史》(第七卷)已有说明,其余系列都未提及。而所谓“集邮系列邮票有12套”(P173),包括J.41M、J.42M、J.63、普24甲、普无号小型张等,实际上并不存在这个系列。
关于名家作品选系列邮票
“1989年9月发行的T.141‘当代美术作品选’是第二套名家作品选系列邮票”(P180)。但《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明确记载了T.141票名为“当代美术作品选(一)”,显然是作为“当代美术作品选”系列邮票的第1套,它与T.44《齐白石作品选》(P86)、T.98《吴昌硕作品选》(P88)并非同一系列。后两者应与1997-4《潘天寿作品选》同属“近现代著名美术家作品选”系列。①
关于重要文物邮票的系列名称。
“中国‘七五’邮票发行计划中增加了重要文物邮票……第一套是1987年发行的T.122M‘曾侯乙编钟”(小型张)……第二套是1989年3月25日发行的T.135‘马王堆汉幕帛画’……第三套是1990年6月发行的T.151‘秦始皇陵铜车马’”(P194、195)。而在当时有关报道中,均介绍这三种邮票为“国宝系列”②③。“重要文物邮票”这一名称有待进一步确认。
一部权威性的邮票史书,对于“系列邮票”的说明竟存在诸多问题。这一方面说明我国“系列邮票”的发行存在种种不足。另一方面,《中国邮票史》(第九卷)的编者在确认“系列邮票”时,还是应该直接依据邮票发行档案吧。
参考文献
①刘劲, ’97邮票发行计划:题材丰富、形式多样——访邮政司邮票处徐银川处长,集邮,1996(11)9。
②宣洪治,邮票设计的成功之路——访邮票总设计师邵柏林,上海集邮,1987(3)10。
③郝宪明,介绍1989年纪特邮票选题,集邮,1988(12)3。
原载《上海集邮》2005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