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搞好银元收藏之浅见

1楼
123456 发表于:2011/1/16 20:04:00
1934年12月,环球邮币公司在上海新世界饭店举办了全国第一次稀见机制币展览会,引起不小轰动。次年,王守谦编写和发行了《中国稀见币参考书》,大力鼓吹所列机制金、银、铜、镍币,很快被当时收藏者所接受。钱币收藏热门也从40年代起开始转向原先被藏家不屑一顾的近代机制铸币,而曾被称作国币(主币)的银元因制作精美、品种繁多尤受青睐。

近年来,银元收藏鉴赏著作迭出,价格坚挺,爱好者日众。笔者认为,人们现阶段从事收藏银元活动,必须具备相当的财力、能力、人力。所谓财力就是要拥有一定的经济条件,财力是银元收藏活动赖以支撑的物质基础;所谓能力就是要具有必要的鉴定水平,能力是健康开展银元收藏活动的重要保障;所谓人力就是要占有适当的空闲时间,人力是持续进行银元收藏活动的基本条件。因此,财力、能力、人力在收藏银元的过程中互为依托,缺一不可。

在银元收藏活动中,还要注意克服以下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和不良行为:一要戒颓。《书经》有言:“玩人丧德,玩物丧志”。要摆正位置,防止沉溺其中,力求陶冶情操,修心养性;二要戒盲。切忌盲目入围,要结合自身经济实力和其他条件选好专题,循序渐进;三要戒滥。藏品要注意数量,但更要注意质量,只有高质量的精品才能助你成为收藏家;四要戒懒。市场变化莫测,信息闭塞、孤陋寡闻必然吃亏,因此要勤观察、常询问、多学习;五要戒偏。偏听则暗,兼听则明,要多拜一字师、一言师,尽可能地提高鉴赏水平;六要戒躁。既不为一时成果狂喜,又不为一时失误灰心,切记来日方长;七要戒变。不能朝三暮四,一经确定收藏专题就应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八要戒孤。不能把自己的收藏活动与家人亲朋人为地隔离开来,要学会用自己的言行逐渐取得理解和信任,以最佳的心态投入收藏活动。


由于银元收藏缺少像集邮那样正规的收藏渠道,初学者搞银元收藏活动常常不得要领,无从下手,收藏难度较大。因此,掌握多种有效地银元收藏途径,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光顾古玩市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全国各地的古玩市场、旧货市场及收藏品市场如雨后春笋般呈现人们眼前。近代机制银元作为一种贵金属铸币,也成了这些古玩市场的收藏宠儿,特别是每逢节假休闲日,银元更是货源丰富,交易频繁,一些大名誉品间或偶现芳容。不过,刚涉足银元的爱好者往往对收藏如痴如醉,急于求成,要知道古玩市场向来就有“外行看热闹,买货打眼;内行看门道,购物捡漏”、“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之说,因此初学者入市购物时,千万要小心谨慎,既要防道德败坏者以假充真,又要防精明商家高价下套。


2、广交藏朋集友。银元收藏虽说是个人行为,但涉及面广,收藏难度较大,光靠一个人的力量着实难有作为。因此,要广交收藏爱好者朋友,大家互通收藏信息,互换多余复品,互丰各自藏品,还可以相互探讨交流,共同提高辨伪能力。结交收藏朋友的有效途径有三条:一是加入当地收藏协会,经常参加协会活动;二是长期固定地向收藏市场上的几家钱币商购货,有空常去坐坐;三是借助有关收藏爱好者通讯书籍介绍,适当选择外地可靠地同好交往。


3、盯紧银楼银匠。银元作为贵金属钱币,一般不会像古钱铜元那样流落到废品收购部门。对于银元收藏,在早些年甚至现在有些地方还不太重视,加之我国民间素有穿金戴银的习俗,各地民众多有拿自家祖传银元委托银楼银匠加工首饰的习惯,稍有收藏意识的银楼银匠都用碎银予以调换,长期下来积藏了数量不菲的晚清民国旧银元。所以,只要你运气较好,出的价格到位,他们还是愿意以“旧钱”换“现钱”的。


4、搞好异地交流。我国近代机制银元有显著地地域性特征,湖北省造的光绪元宝背后加刻“本省”两字言明本省流通就是典型例子。收藏活动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也是如此,例如江南银元现多出自长江中下游的几个省份,而北方特别是东北鲜有露面;相反吉林银元,东北各省多见而南方少见。银元收藏者应利用好出差、旅游等外出机会,借机收藏购买当地银元“土特产”。此外,也可同外地收藏者异地交换,获取自己心仪的品种。但近年来,邮购纠纷较多,风险较大,需小心对待,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5、留意翻修工程。在“破四旧”年代,大量珍贵文物惨遭损毁,小小的晚清民国银元也难逃厄运。一些群众出于朴素的感情,匆忙之间将部分银元或高悬大梁之上,或匿藏夹墙之内,或深埋地基之下,时间一久,人故物留。随着近年来各地旧城改扩建和乡村居舍翻修,这些历经沧桑的银元得以重见天日,其中也不乏大名誉品。如1992年浙江省长兴县一农户在翻修房子时,从旧房的墙身内发现一个红布包裹,里面存有包括3枚广东“寿”字壹两在内的200多枚晚清民国银元。湖州市一名藏家闻讯前去,以远远低于市场价位的8000元人民币/枚购得1枚广东“寿”字壹两银元。


6、面向广大农村。农村是最广阔的大市场。这句话同样适用银元收藏。晚清民国时期,银元作为法定货币流通于千家万户,新中国政府成立后,推行人民币兑换银元,但仍有大量的银元滞留民间,使得地大物博的农村成了最有可能蕴藏珍罕银元的地方。尽管国家法规禁止私人收购包括晚清民国银元在内的文物,但通过正当途径向乡下的亲戚朋友搞一些银元加以收藏保管,还是符合国家“保护文物,藏宝于民”政策的。


7、畅游互联网络。钱币收藏进入互联网络是民间收藏与现代高科技结合的新生事物,其具有及时便捷、图片真实、成本低廉等邮寄刊物不可比拟的优势特征。如果你可以上网,只要在搜索处键入“钱币”两个汉字,用不了几秒钟,电脑就会列出一大批相关网址,点击网站便可进入浏览购物。一些钱币网站不仅有藏品交易交换功能,而且开设钱币论坛、在线鉴定、精品鉴赏等知识类栏目,使收藏者足不出户而受益匪浅。


8、参与钱币拍卖。各类拍卖会所提供的拍卖银元大都经过专家鉴定,相对而言可信度还是较高,品相档次均较好,不失为充实自己银元藏品的好途径,只是大部分拍卖成交的银元价格相对一般市场价位会明显偏高一些。不过,近年来,由于拍卖机构和民间鉴定服务机构如雨后春笋,且良莠不齐,拍卖银元也屡出赝品,拍卖行业也多受质疑,大家也应谨慎参拍,小心无大错。

附:本人收藏的几枚银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陈建中 手机:13706672727

建行卡号:4367 4214 2272 0040 456

工行卡号:9558 8012 0311 9324068

农行卡号:62284 8033 10961 56418>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7031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