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周末,扬州各个古玩市场人头攒动。他们的脸上,有把玩时的小心翼翼,有“捡漏”的万分欣喜,也有“打眼”的无尽懊恼…其中的挑战性,让玩家们乐此不疲。近日记者请来资深藏家,一起探扬州的古玩市场。
扬州古玩市场鱼龙混杂
如今,扬州古玩市场分成了几块,但相对而言还是集中在盐阜路一带。这些古玩市场的销售都比较综合,既有玉器、漆器,也有旧书、字画等,并没有非常清晰的划分区域。
随着中国扬州佛教文化博物馆的兴建,天宁寺内不复当年的热闹。在“老牌”古玩市场天宁寺,廊道的一些房屋重新出租,形成较为统一的装修风格。在这些店里出售古玩的,大多是“藏家”。他们对待古玩的态度,大多以“藏”为主。
天宁寺的地摊撤销后,很多地摊都摆到了红园花鸟鱼市场内。到了双休日,这里就非常热闹。随行的专家说,这里最大的特点,就是“鱼龙混杂”。尽管大多数都是近仿的,甚至仿造的工艺也很粗糙,可摊主也会明明白白地告诉你,“这就是工艺品”,要价不会过于离谱。当然,如果能在一堆“鱼目”中,找到“珠”,就要看个人的眼力和造化了。红园里也有出售书籍的。藏家告诉记者,有的就是盗版书,有的纯属故意 “做旧”用茶叶水泡出古旧的颜色来。
另外,扬州新兴的古玩市场还有准提寺、工艺坊等。
改叫工艺品市场更确切
“市场这么火热,主要是游资目前已经转向了收藏行业导致的。”扬州资深藏友陈晓友告诉记者,目前由于房地产行业受到了限制,大量的游资转而投向收藏业。最近邮票、银币市场连续看涨,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不过,这里面的水非常“深”。一位资深收藏家告诉记者:“市面上那些按古董来卖的,95%都是假的。古玩市场改成工艺品市场,应该更为确切。”
文物商店也不能保证真
扬州文物商店是正规度较高的古玩销售点,既有标价为几十万元的字画,也有只有两三元的新瓷。据悉,现在全国有100多家文物商店,但很多都因经营不善,逐渐缩小规模,卖一点存货度日,或者干脆并入博物馆内。像扬州文物商店这样周转正常的,属于比较好的。
相信很多人都和记者有着同样的疑问国企文物商店里出售的古玩,是否就是真货?对此,该店徐经理表示,世界上没有任何绝对的事情,文物商店的古玩,也有不少是从各地收购的,在这过程中也不能完全保证,所有的古玩都是毫无疑问的。当然,文物商店的员工,都有较高的文物鉴赏水准,以及非常高的职业操守,绝对不可能明知是假,还要卖出真货的价格来的。
【延伸阅读】扬州古玩市场古有盛名
扬州文化研究所所长韦明铧介绍说,扬州历史上几度繁华,也造就了古玩市场的昌盛。唐代小说《柳毅传》中就描写说:柳毅救了龙王的女儿,龙王赐给他很多珠宝,走了很多地方都卖不掉,最后到了“广陵宝市”才全部出手。可见,古代扬州就是一个大型的古玩交易市场。
进入近代后,扬州天宁寺和南京朝天宫,成为了江苏省内齐名的古玩交易市场。
【揭秘】
玉器造假几可“以假乱真”
家具造假多是老料新工以大拆小
铜镜可能是以后古董造假的重点
玉器造假 使用老做工几可乱真
据资深藏友陈晓友介绍,目前扬州古玩市场“最假”的,当属古董玉器,主要来源是河南和安徽阜阳等地。通常的玉器造假分为三类:
一是材料假,即根本就不是玉的材料。陈晓友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假古董玉,都是采用不值钱的阿富汗玉、韩国玉来冒充,在器型上主要冒充汉时期的玉璧玉环等,甚至还有一些不法商贩使用玉粉浇铸在模具之中压制成玉牌。由于其看上去洁白,摸起来玉质细腻、柔和,仔细研究起来玉牌的雕工又非常精致,因此这种玉粉所制的玉牌几乎已经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二是雕工造假。这里又分“老玉新工”、“新玉新工”和“假玉新工”。很多造假者不惜工时,使用老做工,这种高仿的做旧方法最难辨认。
第三就是颜色“做旧”了,这当然就是目前最常见的。常见的玉器“做旧”也叫“人工染色法”,大概有十多种招数,目的都是为了达到玉器被埋入地下生成的被地下水、土、锈等给腐蚀出来的“沁”的效果。两种老玉容易被新做。一种是手扳,一种是籽儿料。籽儿料上多半带有玉皮,虽然玉质相同,但质量、大小等都不如玉料,但籽儿料经过长时间流水冲刷,表面非常细腻、光滑,因此进行加工以后也可冒充“老玉”出售。
瓷器作假 老残片拼成品最难辨
除了古董玉器,瓷器也是造假比较多的古董。“目前扬州市面上假瓷器比较多的,有汉罐、唐三彩等一些高古的瓷器。”陈晓友告诉记者,这些瓷器多来源于西安、河南、景德镇一带。
瓷器造假很容易,一些造假手法让人真假难辨。一般瓷器造假分两步完成,第一步是按照古代的样子,将瓷器做出来;第二步就是“做旧”。
陈晓友告诉记者,现在瓷器作假也用上了高科技。首先,用高清晰度数码相机,将真品官窑瓷器的款制拍摄下来,输入到电脑里,通过专业软件对款制进行精细的修改。笔画的粗细、间架的宽窄、墨的深浅,甚至行笔的力道,都可以制作得与真款丝毫不差。不过,新做的瓷器通过“望闻问切”,一般老手都可以鉴别得出来。
与以新充旧相比,“补货”是最难鉴定的。造假者到各地古窑场或坟墓遗址搜罗大量的“垃圾”残片,然后拼凑成一件完整的赝品。这种方法制造的瓷器,即使鉴定专家采用先进的多点取样的办法,得到的分析结果也一样是“真品”。
木器造假 扬州多是旧家具改装
对于古旧家具,陈晓友表示,目前扬州的古旧家具市场没有央视报道的明清家具造假那么严重。“一般扬州的古旧家具多是老料新工,还有一些是以大拆小。”
陈晓友说,这样的造假手法就是“高仿”,非常具有迷惑性。其手法一般是将旧家具进行改装,其中鉴定难度最大的是“以大改小”。古旧家具不以大为好,而以器型、工艺为佳。比如,旧时放置在厅堂的八仙台是合仙台的两倍大小,但价格不到前者的一半,有的造假者就把八仙台的桌面切去一半,把四只桌腿都装到另一半下,改成一张合仙台。如八仙台的价格是1万元左右,改装之后就可值2.5万元左右。
同样可用这种手段以大改小的,还有茶几。普通茶几改成茶几、花几,价格也时时翻倍。由于稍做改变,价值就可以翻几倍,造假者均乐意为之。
陈晓友告诉记者,还有一种造假方法就是“新老搭配”。比如一把椅子,造假者可以把椅子拆开来,分别找来新的材料,与老料拼装成两把椅子。
铜器造假 做出铜绿能卖十万元
据陈晓友介绍,铜器特别是铜镜,可能是以后古董造假的重点。目前,扬州市场上也有不少假的铜器,很多都来自湖北一带。“古董造假由来已久,古代就一直有。比如说宣德炉,现在存世的真品很少,很多都是明清时期仿制的。”陈晓友告诉记者,只要是盛世,古董造假就比较流行。
而铜镜的造假方法,现在也是越来越多。最初,造假者把化工漆和石膏粉拌成与铜镜相近的颜色,在素镜上做成各种动物;或者把坏的铜镜用胶水粘起来,再用一张透明薄膜裹起来,擦上黑鞋油,看起来就像南方出土的黑漆背。后来,造假者又把铜镜坏的部分锉掉,改成小铜镜。
辨别铜镜的关键,主要看包浆。因为打磨做旧的包浆与自然的包浆有明显区别。现在,造假者又玩起了新花样,他们把新做的铜镜,浸在动物尿和人尿的混合液中,一段时间后就会产生绿锈,和出土铜镜上的绿锈非常接近,看起来与旧铜镜皮壳很像,甚至还有些作假高手把老铜镜上的锈取下来贴在新做的铜镜上,完全可以以假乱真。这些高仿做的都是很高档的镜子,市场价在十万元左右。
【讲述】假货源头全国都一样 “造假产业链”已形成
小曾(化名),扬州古玩市场摆摊卖古旧的“圈内人”。对于文物作伪的门道,他谈得头头是道,但一直不肯透露真实姓名。“搞古玩的都很低调,一是怕惹祸上身,二是因为很多东西来路不明。”他告诉记者,以玉器为例,国内规模最大的玉器集散地在河南南阳。那里的玉器批发市场,一般成色的东西几十元就能买到;品相好一点的,也不过上百元。这些批发来的东西拿到市场上,碰上个外行,价格一下就能翻个几十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国内文物市场已经形成了产销一体的“造假产业链”,各地的文物仿制工厂、作坊负责生产,然后通过各种渠道,将假文物批发给文物贩子,最后经古玩市场或文物商店流入社会。
据业内人士介绍,文物造假网络如今已经遍布全国:山西仿造青铜器和木雕佛像,河南主攻玉器、陶器、瓷器,江沪浙一带擅长书画作伪。以年代为界,文物造假的“源头”还可以进一步细化:以玉器为例,“良渚玉”的批发市场在浙江湖州,“红山玉”在辽宁内蒙古一带,苏北地区则主攻“两汉玉器”。瓷器作伪主要集中在河南和江西,前者主打汝、钧两大宋瓷;而明清官窑青花,则以江西景德镇居首。小曾表示,各地古玩市场的假货源头,基本都是一样的。
【热点】扬州最出名“捡漏” 是梅瓶 都想“捡漏”,最终“打眼”多
在古玩市场,有两个术语:一个叫做“捡漏”,那就是买到了物超所值的古玩;一个叫做“打眼”,那就是买到了假货,或者是高价买了廉货。对于初入古玩界的人来说,“捡漏”的机会是越来越少,一般都要交点“打眼”的学费。
扬州古玩界,最出名的“捡漏”,莫过于扬州博物馆收藏的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从失落民间到被奉为镇馆之宝,过程非常传奇。当然,这也只能看作是一种无意的“捡漏”。当初文物商店收购后,开始也没有看出连城价值;最终还是通过很多专家的评定,才摸清了这件文物的价值。
如今,想要在古玩市场里“捡漏”的机会是越来越少了。在天宁寺经营的一位店主说,现在收购古玩的难度越来越高,基本上不存在“捡漏”的可能。“以前在地摊上看到明朝的瓷器,品相不错的,1000多元就能收到,现在已经不大可能了。”
对于古玩爱好者来说,想要“捡漏”,不但自己要具备一定的文物知识,能够大致揣摩出这件古玩的价值,还要凑巧卖方不是很懂,这样的机会更是微乎其微了。因为经营古玩的,就算开始不懂,经过多年沉浮、向同行请教,肯定也积累了不少知识。想要蒙住对方,可能性很小。
当然,也并非说这样的机会就是没有。比如说林散之的字,他的笔头比较松,基本上是有求必应,流在民间的不算少。很多名家过世后,儿女们没有这方面的爱好,拿出来低价出售,这就可能有“捡漏”的机会。
“古玩市场里的水很深,没有几个新人不被呛到的。”一位业内人士说道,很多人都想“捡漏”,但是最终还是“打眼”的多。当然,吃一堑长一智,“打眼”的次数多了,偶尔一次“捡漏”,也是可能的,这都要看个人造化了。
【纵深】文物作假显示了强烈的地域性
书画作假 在扬州较多 称“扬州刀”,有真有假,难以分辨
扬州文史专家介绍,各地文物做旧、作假都有地域性。比如说陕西,就爱做青铜器,安徽地区就爱做玉器,这都和当地的文化积淀有关。而在扬州,因为“扬州画派”在历史上享有盛名,所以就有了书画作假的“传统”。
长沙货、开封装、扬州刀、苏州片
在中国古董行内,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谚诀“长沙货、开封装、扬州刀、苏州片”。这简单的几句话,大体勾勒出了一幅明清全国古玩赝品市场的地图:从长沙出来的“古董货”,大概都是假的;从开封装裱的书画,可以乱真,当然也是假的;苏州对于书画的作假技艺很高超,可以将一张宣纸字画剥离成两片,故称“苏州片”;而扬州刀,则是扬州书画作假的一种特征,也叫做“扬州皮匠刀”。因为凡是扬州造假的书画,其题款末笔,一般都形似旧时皮匠所用的刀具,肚圆而尾翘; 而所有的作假作品中,扬州的作假人最喜欢石涛的作品,因为石涛的楷书在行笔后期也很像刀锋。
和其他地方的作假相比,“扬州刀”有一点很特别,那就是常常故意在书画赝品上留下暗记。这也是为了日后有所“识别”,算得上是“盗亦有道”吧。据悉,盛世收藏,但凡历史上的开明盛世,都会造成艺术的繁华。比如说隋唐时期、清朝的乾隆时期等,作假者也会在那时达到高峰期。
一两晚就能作出一幅
“这些书画作假者,不可能开个作坊,明目张胆地去作假,一个人在家里书房里就能完成。”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现在扬州有一些作假者,作假的书画作品,往往一两个晚上就能作一幅出来,卖个两三万;拿到拍卖会上,就能卖出10万以上,或者更高的价格。”
而如今的扬州书画作假者,也不局限于石涛的作品或是“扬州刀”了。但他们的作假作品数量都不会太多,多了也就泛滥了。尽管书画作假的形式五花八门,然而仔细分析起来,无非是摹、临、仿、造四种手法。
“摹”是复制书画,又被称为“影拓”或“移画”,就是在原作上敷上一层透明的胶纸,把原作的轮廓用墨线勾描下来,再用宣纸在稿本上勾摹,墨线勾好后再圈色染墨。
“临”是在熟读原作的基础上,把原作放在周围,边看边画,尽量将作品和原作的布局、精神相吻合。这种临法,对于临者的书画技巧和艺术修养要求较高。
“仿”,则不局限于某一派某一家的某一件作品,而是通过熟悉和掌握书画风格和特点,力求神似,不求形似。
“造”,是作假者从未见过某一派某一家的书画作品,而是根据传说或相传凭空伪造的。造假的形式,一种是有本的造,多是造假者熟悉被造书画的风格特点,利用被造者的名气,采用其书画风格特点而造假;还有一种是无本的造,也就是无根据地造,即从未见过某作品而生搬硬造,属于粗制滥造。
有真有假迷惑性更强
在文物作假界,作假者的技艺越来越高超。相比较瓷器,书画的作假更难以让人分辨。因为瓷器有着非常明显的年代特征,哪个朝代哪个窑口烧制的,丝毫含糊不得。而现在有的青铜器作假者,故意做好之后深埋在地里,然后让当地农民“无意”挖出来,带着专家去看,很能迷惑人。
当然,瓷器、青铜器作假,那就是彻头彻尾的假;书画作假则有所区别,甚至是在一张书画作品中,有真有假,这就对鉴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书画的作假通常还有移款、添款、改款、挪移题跋、转山头、拼凑画心、长卷割裂分段等方法,一般是将无款画改为有款画,小名家改为大名家,时代晚的改为时代早的。在一幅字画中,有部分是真,有部分是假。
“说起来,相比较其他作假,书画作假者还是有些水平的,艺术才能都不低。”业内人士笑道,“起码他要有扎实的美术基础才行,然后还要下苦功,临摹某位名家的作品,没有一段时间可不行。”一般来说,所有的书画名家,都是有自己风格的,只要是有风格,那就有迹可循,就可以学到精髓,达到形似神似。
“看上去,书画作假者花几个晚上,就能赚个几万。这其实和舞台上的演员是一样的,之前还是下过多年苦功的。”
【追问】
拍卖会成了作假书画的温床
行规“不打假”放行赝品?
观点:不能游离于法律之外更不能高于法律
假古玩比如假书画,是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呢?在这过程中,就没有人发现吗?和假冒伪劣商品相比,假古玩为何如此“幸运”?不但利润丰厚得惊人,而且代价极低,几乎没听说过有人因制造、销售假字画、瓷品、明清家具等受到处罚的。
拍卖会成了假书画温床
据悉,如今拍卖会成了作假书画的温床,而目前拍卖会法规的不完善,也给作假书画提供了可乘之机。
据扬州一位常年跑拍卖会的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国内拍卖市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而在北京这样的政治文化中心,拍卖出的价格更是有些夸张。“一件拍卖品,如果在扬州拍卖,5千元就到顶了;拿到北京,就算是拍出20万来,也是有人举牌的。”
现在在中国,想要开一家拍卖行,并不算特别难。以前只需要200万元的注册资金,还有几名有职称的文博人员就可以了;现在的门槛提高了些,但是也不算很难。一类拍卖行可以拍瓷器、玉器、书画等所有门类,而二类拍卖行的范围就小些。而目前对于进入拍卖会的拍品,并没有严格的准入法规去约束。“有的小型拍卖会,一半以上的拍品都是存在疑问的,有时候他们看到老主顾,都会提醒他们,这场就别来了。就算是大型拍卖会,也难保没有假货流入。有的是不自觉的,因为每个人的知识面总是有限的,不可能对所有的文物都了如指掌,总有漏网之鱼;而有的就是自觉的,属于职业操守不坚定的,以牟利为主要目的的。”
发现赝品打官司也不成
“每次进入拍卖会,都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这位业内人士说,现在拍卖会上,事先都会让人去看拍卖品。如果自己吃不准,也可以带着专家一同前往。但是,只要是在拍卖过程中举牌了,就表示你认可了这件拍卖品,包括它的真伪、瑕疵。之前也有人用高价买回拍品,发现是赝品,准备打官司的,但是法庭上要求出具几位国家级鉴定专家的署名意见。“圈子本来就不大,谁会做这种得罪人的事情呢?”所以,近些年来,也不怎么听说有人要打官司了,完全就凭眼力了。
当然,除了流入拍卖会,获得成倍利润之外,也有少部分作假书画,进入各地的文物交易市场,这就需要买方自己进行鉴别了。
“不打假”成古玩潜规则
陈晓友也告诉记者,之所以古玩街假古董盛行,除了市场供求失衡之外,古玩界的行规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古玩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不打假,买了假货也不能退。
据陈晓友介绍,古玩市场是一个特殊行业,按其行业特点,在交易中按约定俗成的职业习惯,形成自己特有的行规行约,并为业内人士一致公认和长期沿用。其中最主要的行规,就是在古玩行业“不打假、不三包,出售赝品不算骗人”。“这个行规自古以来就有,到了现代社会,古董交易基本延续。而且在古玩界,普遍不谴责造假的,反而讥笑买假的。”
“在古玩这个行当,造假不叫造假,而是称为‘做旧’‘修旧’。假的不说是假的,而是说‘新’的,真的说是‘老’的。”一位扬州收藏界人士告诉记者,古玩买卖全靠“眼力”,哪怕买了价格很高的假货,只要卖方没有隐瞒真相,也谈不上欺诈。因为历代都有仿品,也就是所谓的赝品,它们同样有收藏欣赏价值;只要双方认可,出多少钱都很正常。而且,古玩的水太深,鉴定太复杂。
【律师观点】
“行规”大不过法律
针对所谓古玩不打假的“行规”,扬州乐助律师事务所沈志军认为,当古玩进入市场流通交易,它就具有一般商品的属性,就应该受法律的制约和规范。
“古玩不打假”虽然延续了千百年,但它的本质是和法律及社会公德相悖的,不能游离于法律之外更不能高于法律之上。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而故意制假、售假、鉴假、拍假、托假就有诈骗嫌疑,触犯了法律。沈律师呼吁,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对文物市场进行规范整治,让仿古工艺和文物古玩市场得到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