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系统仿真”确保数字奥运安全运行

1楼
邮耗子 发表于:2007/12/20 15:29:00

在2008年《数字奥运专项规划》中,提出了"以国际一流水平为目标,在规划编制、实施过程中力求在体制创新、技术创新方面有所突破。采用先进、成熟、稳定、可靠的技术,保障奥运会期间的各项工作万无一失。"但是,光靠技术手段是难于保障万无一失的,尤其是像奥运会这样"一次性"的建设与应用。

在2008年《数字奥运专项规划》中,提出了"以国际一流水平为目标,在规划编制、实施过程中力求在体制创新、技术创新方面有所突破。采用先进、成熟、稳定、可靠的技术,保障奥运会期间的各项工作万无一失。"但是,光靠技术手段是难于保障万无一失的,尤其是像奥运会这样"一次性"的建设与应用。

由于我国在经济、技术和人力的现实条件毕竟有限,如何按照《专项规划》具体展开数字奥运的信息化工作,是一项科学性与现实性密切结合的严肃任务。

在《专项规划》中提到:通信服务、广播电视服务、无线电管理等方面,已有多年的运行管理经验和相应队伍。然而在"赛事信息系统、奥运基础通信综合管道、公众综合信息服务、电子商务平台、智能卡应用、项目管理"方面,我们虽已有局部成效,但还缺乏有效经验和成熟的运行队伍。至于"信息安全与综合安全保障、运行支持信息系统、指挥决策信息共享平台、城市信息化支撑环境",更是从理论到实际上存在较大差距。

结合近年来在北京市下达的若干大型信息化建设项目,虽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诸多成效,但是在和广大公众密切相关的社会化项目方面,如"市民卡"、"公交一卡通"、"社区上网"进展都不尽如人意。不仅有的项目功能达不到建设要求,进度也一拖几年。以"奥运会"必须要求完成的"公交一卡通"来说,虽然在二年多前就达到了技术要求,开业"上岗"。但是每日运行的几千辆大巴和上万出租汽车,至今也极少有乘客使用。除了体制问题之外,难道在系统运行和管理中,就没有可以改进的缺欠吗?在雅典奥运会成功完成之后,世界已经在瞩目北京了。因而,要分析、总结现有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以科学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改进奥运信息化建设工作。

一、数字奥运不可忽视系统分析与设计

国际上大型现代信息系统的构成比例,特别是有人加入的系统,大体上是:系统、软件、硬件之比例为5:3:2。根据任务和目标的不同,系统分析、论证至少也不应少于三分之一。而在国内,就是大型通信信息系统的系统工程投入也不过占到约10%。因而,经常造成系统应用进度拖延,达不到设计指标要求,就是一些较好的工程,也在不断更新和进行所谓"升级"。前述北京智能公交的项目,包括"立交"设计,就是缺少严格的系统分析,以至犯下"初级"错误。

当前的现状是,系统工程的分析、设计,大多是停留在纸面作业,参考模仿原有系统。而系统方案审定,基本上是沿用专家鉴定、领导决策的方式。实际上,系统分析与验证已经是专门的工程组成部分,在总的工程中,占有一定比例的工时和造价。很难相信,需要选择数学模型,进行成千上万个机时论证的系统设计,能够由没有时间和条件参加具体工作的少数专家和部分政府职能部门,通过几天的会议,就拍板定论,签字通过。我国宇航和核电事业的一系列成功已经证明了,现代科学实验的重要与不可缺少。在"神五"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对所有可能性进行过反复实验与计算确认,才保证了整个发射、飞行、回收的顺利。而在核电站土建开始时,仿真系统已经同步运行,保证电站运行时,工作人员已经取得了"80"年的面对各种事故的运行"经历"。这种方法和专业称之为"系统仿真与分析",已成为国内外大学的专业和建立了相应科研机构。我国已经形成了"系统仿真与模拟"的国家级队伍,除了为公众所熟知的航天领域之外,在核能、电力、航海、化工、体育运动、驾驶员和多种控制系统工程中发挥了作用。

因而,在数字奥运和城市信息系统的建设中,都要增添和沿用这种科学的试验与论证方法。而且要形成队伍和理论,让"系统仿真与分析"成为贯穿整个"数字奥运"工程的组成部分。

二、系统仿真和分析的任务和成效

在《专项规划》中提到的"保障措施有:"加强领导协调和组织保障、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强化运作创新,多渠道筹措资金和积极推动'数字奥运'向纵深发展。"但是,如果没有相应的专业支持,凭借个人或单位的经验,是不可能在奥运会召开之前发现问题和进行改进的。过去,经常发生的情况是,大量投入的系统"无功而返",而需要的功能没有列入。我们熟知的"信息化"成功率仅为10%,原因之一也在于此。

现代大型信息化系统,不仅是网络、硬件和应用程序的物理集合与相互联接,首要的目标是恰如其分地适应应用环境与人的操作。对奥运系统来说,十分重要的就是要准确估计系统规模,根据所预见的信息流量、流向确定各个组成部分的关系,以适应比赛需求,并且能够应对实时发生的必不可免的各种变化和需求。所有这些工作,包括从系统任务、系统规模与构成;指标与造价;系统操作人员的职能划分与事先模拟培训;系统的应急功能等等,都要提前逐项进行论证、计算和仿真分析。

三、技术和设备进步不能替代系统思想的进步

有的设计和开发单位认为,引进了新的设备和技术,信息系统就可以高枕无忧。实际上,不论在军事,还是民用系统的实例都多次映证,在整个战役或涉及城市公众的管理系统上,先进设备只能发挥局部作用。

对奥运系统来说,任何新型的电脑和屏幕,对于比赛的项目、场地、竞赛日程、运动员报名等等的管理,以至城市的支持都会显得便捷和时尚。但这些投入并不能保证面对比赛所发生的各种因素的变化,不能直接避免造成新的差错或遗漏。例如,仅从阴极射线显示方式,更换成液晶屏幕,并非解决了系统"升级"。更为重要的问题是,不论对系统的规模与功能验证,奥运会官员的网上职能培训,系统操作人员的职能和系统运行预演,都需要"系统仿真"系统的支持。

所以郑重建议,在《数字奥运》中,应当列入"系统仿真与分析"这一专项工作。并迅速建立相应的"信息化系统仿真分析"实施机构。

四、系统仿真和分析的任务

"系统仿真和分析"机构,是整个数字奥运的组成部分,从信息系统的各个分项的论证、模拟开始,到指标分配与检验,各个子系统的验收和操作人员的培训与预演等直到奥运会之后的总结。"系统仿真和分析"机构提出试验与测试结果,再交由专家验证与领导审核。重点是:系统指标与功能分配,故障应对能力、在线安全分析、应急事态仿真、城市交通仿真、人员培训仿真等。要使用"系统仿真和分析"提前对奥组委官员和项目承担单位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要利用专门的计算机仿真理论、数学方法和信息系统来进行上述工作。

在慕尼黑奥运会上,发生过因为运动员依然按照旧的日程表行事,从而丧失了比赛资格的事故。在运动会中,项目日程的更改是绝对的,不改动预案才是相对的。比赛场上安装了成千上万的终端、显示屏,要确保所有的数据库和程序都要同步更新,而且面对任何变动,都不致产生类似"交通拥堵"的冲突,这些问题都要逐一核查。

建设一个崭新的奥运会信息系统还不是我们的目标,要保证系统运行中新的数据必须毫无遗漏地,准确恰当地覆盖所有应当纠正的旧数据,这才是奥运会的现场工作的最终目的。

我们知道,雅典奥运会的信息系统安装、调试,就要进行两年。而北京奥运会的信息系统建设,也要从2006年开始。希望北京的数字奥运,不仅获得建设经验,也将通过提前的"仿真",百分之百地完成奥运会的比赛,也为中国信息化积累有益的经验。(责任编辑:崔平)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37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