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民国纸币上的英国古画取景地找到啦

1楼
zhaowf 发表于:2011/3/18 11:18:00

英国古画《宁波的棉田》

本报记者昨天拍到的彭山浦风景

168年前,英国著名画家阿罗姆出版了一本关于18世纪末中国国情风物的画册《中国:那个古代帝国的风景、建筑和社会风俗》,画册中,一幅名为“宁波的棉田”的画成了西方人对宁波的第一印象。该画在1928年荣登当时劝业银行发行的纸币。这个西方公众脑海中的第一个“宁波印象”究竟画的是哪里呢?近日,记者走访专家和村民,终于在昨天揭开了谜底画的就是江北慈城彭山浦。

棉田成了西方公众的第一个“宁波印象”

1793年,中国处在乾隆末年,而此时,工业革命在英国方兴未艾,各界人士迫切希望拓展海外贸易,于是,在这一年,英国派出马嘎尔尼使团到访中国,试图揭开这个东方大国的面纱。这是西欧国家首次向中国派出正式使节。

因相机尚未诞生,使团带上了当时英国最有名的写实主义大画师亚历山大。

使团除了考察北京外,还经京杭大运河南下,对东南沿海做了大量考察,考察对象包括我国的民歌和植物。这些情况在亚历山大的画里都有呈现。“宁波的棉田”就是众多画作中的一张,但因画师在画面下方仅做了简单注解,所以取景地究竟在哪里成了谜团。

画师亚历山大用西方的写实手法绘制的中国风土人情,成为英国上层了解中国的窗口。该系列画作后被英国另一位画家阿罗姆作为题材,绘成水彩画,并于1843年结集出版,影响欧洲,成为西方公众了解中国的最重要窗口。画册中“宁波的棉田”成了西方公众脑海中的第一个“宁波印象”。

专家推断取景点在慈城彭山浦

画作正下方有注释:“Cotton Plantations at Ningpo”,汉语译为“宁波的棉田”。那么在宁波究竟有没有棉花田呢?亚历山大为什么要选择这里的棉田作为自己画作的内容呢?

记者查阅相关史书了解到,明清时期,棉花种植区主要在苏南、华北,但在当时,外国人并未被获准进入这些区域,所以他们只能参观宁波的棉田。

据方志记载,在18世纪和19世纪,宁波也曾大面积种植棉花,只是规模无法与苏南、华北相比。

《古镇慈城》主编钱文华认为,棉织品是英国人最想采购的物品之一,他们在宁波发现棉田后,必然不会放过,于是便画入画作中。

在宁波有种棉花历史的地域集中在慈溪旧县区域内(包含今天的慈城镇)。“宁波的棉田”这幅画的取景点也应在此范围。于是钱文华断定,画作的取景点应该在慈城彭山浦,因为这里除了可以种棉花,还有宝塔,还有与画面中的山水相吻合的风景。

昨天,在彭山浦,村民告诉记者,在他们的记忆里,这里确有棉花种植,尤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最盛。

当时画师是沿水路前行的

外国使团来考察,正常情况下应该走大道。综合相关史料可知,在清代,来往宁波与杭州间,主要走水路,而慈城正是这条水路的必经之地。

钱文华说:因为姚江浪大,不宜行船。从杭州出发来宁波的船只必要走慈江。在慈城西面的慈江旁,有座小山,即彭山,彭山上有彭山塔,建于明代,山下有溪流、良田,良田内有棉花。外国使团路经此处,见此风景随即画下,也顺乎常理。而除此之外,宁波区域内,有塔、有山水的地方多在偏僻之地,没有机会进入使团成员的视线。

九旬老人看画忆起宝塔旧貌

昨天,彭山脚下杨支桥村11号,九旬老人吴师傅看到古画中的宝塔后说,这正是旧时宝塔的模样。他说,山上宝塔其实是在寺庙中,寺庙的围墙是环绕着小山的,和古画上描摹的一样,寺庙围墙上有两个“洞”。

吴师傅进一步解释说,其实那不是门洞,而是旧时唱戏的戏台入口。旧时唱戏是在庙里唱的,小时候自己也常去看,演员们都在这两个门洞换好衣服后走出来。

虽经历了200多年沧海桑田,但记者来到慈城彭山脚下时发现,彭山塔犹在,而山下河流仍在轻轻流淌,其蜿蜒曲折的样子亦如画中所绘。塔后的远山大部分还在,只是有几个在画面中有的山头,现在被高速公路取代。不过,在地方志中,这些山还有记载:“(慈城)西山如虎,雄居城西。”

慈城镇居民周师傅来电表示,画师应是站立在彭山西面,面东而作。《古镇慈城》主编钱文华也认同这种观点。而记者现场查看也验证了上述说法。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8594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