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作者:Brett Arends 文章发于:华尔街日报
当心走火入魔的中国经济
(美国)华尔街日报 (2011-10-27)
Brett Arends
忘掉希腊,忘掉意大利,忘掉“占领华尔街”运动吧。
眼下真正的坏消息是什么?
中国。
是中国这个巨人整年背着我们度过难关。不过,法国兴业证券(SG Securities)的爱德华兹(Albert Edwards)却说,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是个“怪胎”,开始走火入魔。
坏消息。
出了什么问题?怎么会这样?以下是一些令人不安的迹象:
楼市泡沫终于开始破裂。
我们知道这个故事将如何结尾。想想2005年以来的美国、爱尔兰和半个西方世界。想想1990年之后的日本。想想……好吧,历史上的每一次楼市泡沫。
泡沫破裂的后果是彻头彻尾的灾难。这是因为楼市影响着每一个人,无论是中产阶级家庭、开发商、银行还是地方政府。这样的房地产泡沫犹如1918年爆发的西班牙大流感一样,会伤及无数,难以抑制。
看看中国的情况。中国的楼市泡沫是我们见过的最大的。
近年来,中国各地纷纷涌现出大规模高层建筑项目。参观者讲述着巨大而空无一人的公寓大楼──“鬼城”。主要城市的房价一路飙升。此外,刚刚步入中产阶级的投资者争相涌入楼市。
他们从未见过楼市崩溃。他们以为楼市会永远火爆下去。
10年前,上海房价约为普通家庭收入的六倍,而如今已经高达13倍。深圳的比例从五倍上升到了14倍。这些数据都荒唐得离谱。这是真正的狂热。
而在音乐停止前,这都没有问题。
现在是什么情况?
房价开始回落。目前,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9月份70个主要城市中有不到46个房价停止上涨或开始下滑。而1月份这样的城市还只有10个。
星展唯高达证券有限公司(DBS Vickers Securities)分析师说,开发商如今开始大幅降价,以便清空未售房屋库存,而且他们预计未来几个月还会进一步降价。
星展唯高达证券说,房价降幅已经很大,已经开始引发一些早些时候以更高价格买房的人的抗议,有些人攻击售楼处以泄愤。
从在美国上市的房地产中介易居(中国)控股有限公司(E-House (China) Holdings)的股票表现就可以看到中国楼市崩盘的一个迹象。一年内,该公司股价从每股17美元跌至不足7美元。此外,该公司最近还公布说,由于市场环境困难,二季度出现亏损。
信贷泡沫正在破裂。
没有信贷泡沫破裂,何谈楼市泡沫破裂?信贷泡沫破裂也将是一切破裂之母。
在过去两年半的时间里,中国经历了一场惊人的信贷泡沫。贷款总额已经达到7.8万亿美元左右。
这相当于“欧猪五国”(PIIGS,即麻烦缠身的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和西班牙)政府债务净额总和的两倍。
在这个一党制的、共产党人掌管的、第三世界的、信贷经验很少的国度里,这一切贷款有谁来承担责任呢?
基金管理公司施罗德(Schroders)一篇促人警醒的文章说,中国的银行业是在一个充满会计造假与影子资金的“模糊地带”运作,它正在分崩离析。施罗德团队写道,中国接近一半的信用创造都是在表外进行的。
他们认为,这种情况可能会在接下来三到六个月内解体,引起一场具有国际影响的巨大危机。他们预计中国多数银行最后都会成为“僵尸银行”。
发出警报信号的或许是南方繁华城市温州。上个月,九名公司老板全都在一天之内突然跑路,以求避免破产。一天之内,九个人。
据报道,4月份以来温州跑路老板达到了29人。还有一位老板自杀。
股市正在显露麻烦迹象。
股市并非总是正确,但它在预示经济低迷的时候一般还是比较准确的。
股市对中国的预测令人担忧。
FactSet数据显示,中国股市从7月份以来下跌了22%。相对于预期利润的市盈率已经下降至平均九倍的水平,这是2008年到2009年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以来未曾见到的估值。房地产开发商股价也已经崩溃,其中不少已经低于账面价值。
你也可以从其他国家的矿业股等资源类股的行情来看。很多这类股票已经跌去三分之一甚至更多。在伦敦,矿业巨头Vedanta Resources的股价自去年年初以来已经下跌一半。
截至目前,资源企业股价表现大都比相关资源价格的表现差很多。这可能是一个买入机会。也有可能是具有前瞻性的股市比大宗商品市场更早地看到了某种东西──这就跟六个星期以前的金矿股一样。
法国兴业证券的爱德华兹警告说,中国延续已久的投资热潮前无古人,肯定会破灭。他写道,中国是一个“怪胎”经济体,据我所知,历史上没有其他哪个经济体曾经经历过这么高的投资/GDP比率,经历过这么多年连续不断的强劲投资增长。上世纪9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日本?爱德华兹说,没有哪一个可跟中国相比。
这种投资热潮帮助世界经济走出了过去五年的泥淖。如果它也结束了,那会发生什么呢?
还是别问了。
(编者注:作者Brett Arends是《MarketWatch》高级专栏撰稿人、《华尔街日报》个人理财专栏撰稿人。)
(转载自《联合早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