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中国拼命将血汗钱买入不断贬值的美债欧债,美欧阔佬们拿着中国的钱干了什么呢?他们在处心积虑地收购中国核心资产。等于中国借钱给美欧以便美欧阔佬将中国收购。同时美欧对中国苛刻无礼,天天指责中国,煽动周边小国欺凌中国,瓜分中国领土。同时还一再要求中国继续多借钱。天下还有这么奇怪的事吗?历朝历代都不会发生的奇事就发生在21世纪。不知道的后人看了这种情况,会确认中国必然就是美欧的殖民地。可中国并未战败,怎么就成了殖民地了呢?中国人民何其无辜奇冤,和平时期稀里糊涂地为西方列强作牛作马。
如今听说中国准备买一千亿欧元有毒资产送钱给欧洲。这就是一个圈套。美欧不是真穷真急,真穷真急就会卖裤子换馍馍,为啥还存着那么多黄金不动哩。为啥对中国前围后堵,煽动周边小国侵凌中国。为啥有钱耗巨资去侵略利比亚?为何对中国军事、高科技通通禁卖?欧洲是把中国当傻B。世界上有这么见鬼的事吗?美欧这次阴谋就是要将中国的外汇储备里可用的钱吸干,之后就会对中国进行疯狂金融攻击,做空中国。中国外储的真相说出来真是惨不忍睹,损失极巨,投资两房的4000亿美元已成一堆废纸。美欧如果对中国进行做空,有极的成功把握。因为美欧早已在中国潜伏了数万亿美元的热钱与直接投资,总和已超中国外储。
首先,从香港联交所的公开资料可以查到,无论是工行、建行、中行三大行;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桶油;移动、联通、电信三大电信。还是中煤、中铝、中国神华等资源性企业。中国各种垄断性国营企业,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的十大股东中,差不多一半是美国的企业、基金。
高盛之于工行,美铝之于中铝,美国人用美元买中国企业股票,中国卖股票收美元买美国国债。
截至2010年底,美国企业、基金和个人投资者拥有中国A股股票价值1000多亿美元,在香港上市的H股股票价值约2000亿美元,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股票价值约300亿美元,合计3300亿美元。
其次,据商务部《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显示,在轻工、化工、医药、机械、电子等重要行业中,跨国公司子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己占据国内1/3以上的市场份额。美国标准普尔500企业在中国的分支每年就用这样方式从中国赚取超过8百亿美元,按其14倍的历史平均市盈率,其在中国的资产价值约11000亿美元。加上其他中小企业在中国投资,美国企业在中国拥有的资产价值,高达15000亿美元。
再次,超过一万亿美元的美欧热钱潜伏在楼市、高利贷等市场。
综合算来,西方列强在中国埋伏下的钱,已经超过了中国外储。他们并不显富,而是让中国去露富,并装可怜从中国骗钱。目的就是为了有一天时机成熟就做空中国,让中国倾刻间变得一无所有一穷二白。
请看外资掌控下的中国市场
据《中国产业地图》(中国并购研究中心)一书指出,中国每个已开放产业的前5名都由外资公司控制,在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
啤酒行业:60多家大中型企业只剩下青岛和燕京两个民族品牌,其余全部合资;
玻璃行业:最大的5家已全部合资;
电梯行业:最大的5家均为外商控股,占全国产量的80%以上;
家电行业:18家国家定点企业中11家合资;
化妆品:被150家外资企业控制;
医药行业:20%为外商控制;
汽车工业:外国品牌占销售额90%!
在感光材料行业,美国柯达于1998年仅出资 3.75亿美元就实行在华全行业并购,2003年又收购了乐凯20%国有股,已占有中国感光材料市场至少50%的份额,富士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超过25%。
据国家工商总局调查:美国微软占有中国电脑操作系统市场的95%,
瑞典利乐公司占有中国软包装产品市场的95%,
法国米其林占有中国子午线轮胎市场的70%;
在手机行业、电脑行业、IA服务器、网络设备行业、计算机处理器等行业,跨国公司均在中国市场占有绝对垄断地位。
在高科技领域:如手机行业,由于本土企业上游技术、关键零部件乃至生产线大部分从跨国公司购买,跨国公司早已从中赚够了。近期跨国公司开始采用低价策略,挤压国内手机厂商的利润空间,意在赶尽杀绝。国内手机行业除了自有品牌外没有核心部件的核心技术,2005年以来全部亏损,市场占有率严重萎缩,纷纷退出市场。
在流通领域,占有主导份额的大型超市领域,外资控制的比例已高达80%以上,中国零售企业只能在中低端市场经营。随着外资的延伸,低端市场也将面临逐渐萎缩的危险。零售业是最能吸纳劳动就业人口的领域,任由外国的“资金密集型”企业前来掌控。业内有人指出:流通渠道可以控制工业命脉,如果放任外资企业占领我国的流通渠道,中国的企业终将沦为国外流通企业贴牌产品的加工车间。
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轮胎工业,多半失去了自主性,被控制在外国人手里。剩下的几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条件较好的也被外商盯上。我国最大的轮胎生产企业——上海轮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世界最大的轮胎跨国公司法国米其林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双方共同组建轮胎合资公司,由法方控股70%;截至2000年,外商独资与已被外商控股的轮胎企业,其能力与产量已占我国轮胎70%以上。
4.2% 外资控制中国第二产业及其并购现状
我们不难理解,经济高速发展,带给外资的好处是巨大的,显而易见的。
4.2.1 外资控制中国第二产业实例详述[22]
除电力,军工等极少数国家核心行业以外,外资在我国水泥行业(建材业)、钢铁行业(黑色金属治炼及压延加工业)、汽车行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橡胶行业、机械制造行业(普通机械、专用设备、电气设机械及器材、电子及通信设备、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石化行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化学纤维制造业)、玻璃行业、酿酒行业(饮料制造业)、医药行业(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供水供气行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煤炭行业(煤炭采选业)、日用化妆品行业(化学制品制造业)、食品行业(食品加工业)、造纸行业(造纸及印刷品业等行业)、纺织行业、建筑业、家具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塑料制造业、工艺品及其制造业等行业中,都占有较高股权和市场控制权,经济刺激计划和巨大需求给予了外资丰厚的回报,充分享受了我国经济高速成长所带来的好处和便利。
(1)水泥行业:2009年全国水泥行业总产能16亿吨,外资控制产能5、6亿吨以上,控制力及总产能占30-40%以上。
拉法基收购四川双马、瑞安建业后,占西南四省18%以上份额;华新水泥被瑞士Holicm收购,占华中10-20%份额;摩根斯坦利收购山水集团30%股权后,环渤海市场份额第一;爱尔兰CRH收购吉林亚泰后,获取东北市场;产销量全国第一的海螺水泥,外资利用香港主板控股25%,此外,亚洲水泥、山水水泥、华润水泥在香港主板上市,部分股权被港资和外资控制……
(2)机械行业:2008年,机械行业总产值占GDP比重约为12%,外资股权控制率为35.2%,总体控制力度达40%以上,机械制造业5大细分行业中,仪器仪表制造业外资市场占有率最高,超过60%,金属制品业为3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32%,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约为30%。
凯雷收购徐工85%股权,起重机和压路机占国内市场50%以上,国内136种工程机械产品,徐工占一半以上;国内装载机行业排名第7的山工机械被卡特彼勒全资收购,新加坡丰隆、美国高盛、美国国泰持有国内最大的独立柴油引擎制造商玉柴股份51%的股权;无锡威孚是国内柴油燃油喷射系统最大厂商,德国博世持有其67%的股权;韩国全资的斗山工程机械8年在中国挖掘机市场占有率名列第一,销售额已达徐工的1/3;西北轴承占中国铁路货车轴承25%的市场,90年代末,德国舍弗勒利用西北轴承陷入困境,与其合资成立富安捷铁路轴承,将其市场争压过来,后全资收购;瑞典SKF全资收购皮尔轴承;无锡轴承、烟台轴承被美国TIMKEN全资收购,并控股襄轴集团;全国化工设备第一生产基地,锦西化机透平厂被西门子控股70%的股权;德国ZF集团收购全国齿轮行业排名第二的杭州齿轮厂70%的股权;美国加纳基金控股沈阳机床30%的股权;英国特雷克斯收购北方股份25%的股权,北方股份是中国最大的矿用汽车开发和生产基地;玉柴机械占据国内小挖机9.3%的市场份额,美国汉鼎收购其43%的股权……
(3)汽车行业:外国品牌销售占90%以上,虽然外资股权占比不超过50%,但无论技术、品牌还是研发等,外资实际控制力均高达60-70%以上。
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东风、华晨、上海通用、长安福特、北汽现代、北京吉普、广州本田、广州丰田、天津一汽丰田、长安雪铁龙等中国汽车销量最大的公司,外资股权均为50%,不包括外资中小企业,外商在华投资和合资控制的53家大型汽车公司,销售额1万亿元以上,占汽车市场总销售额的6、7成以上;此外,在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已占有60%以上的份额;而在汽车电子、发动机零部件和摩托车配件等高技术含量领域,外资控制企业亦高达70%以上;汽车制造行业橡胶轮胎,法国米其林和新加坡佳通轮胎等外商独资和已被外商控股的轮胎企业,其产能与产量已占我国轮胎占有中国汽车轮胎市场80%以上……
(4)钢铁行业:2008年,钢铁行业总产值占GDP比重约为6%,由于国家对钢铁行业并购有控制,阿塞洛-米塔尔、俄罗斯、必和必拓等大量外资觊觎中国钢铁行业纷纷受挫,即使这样,外资对我国钢铁行业的股权控制度仍超过10%,市场控制度超过12%,如阿塞洛•米塔尔收购华菱钢铁33%股权;德意志银行和阿塞洛•米塔尔收购中国东方钢铁47%的股权(河北津西钢铁29%股权);法国圣戈班收购徐钢100%的股权;美国凯雷收购江都钢管49%股权;中信泰富持有大冶特钢28%的股权;此外,香港主板上市的鞍钢、马钢股份、重庆钢铁,14%、22%、30%的股权被摩根大通等外资和港资控制;唐山国丰钢铁,香港中港占股51%;港资占股65%的内地在香港上市公司开源控股分别收购日照钢铁、日照型钢30%的股权,收购日照轧钢25%的股权,后与山钢重组……
外资大规模并购国内钢铁业不成,再生一计,必和必拓和巴西淡水河谷等国际矿山巨头利用手中掌握的铁矿石资源,不断涨价,对钢铁行业进行合围。
可以想象,在钢铁行业产能过剩2亿吨,行业分散度高,众多中小或民营钢企面临淘汰和对资金的需求情况下,外资受欢迎的程度会有多高;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外资绕过国家设置的重重限制,不少钢企,将再次落入外资控制之中。
(5)石化行业:2008年,石化行业总产值占GDP比重约为10%,国家对外资准入石化产业有所限制,即使这样,除海外上市外,外资绕过重重障碍,通过来华设厂,并购等手段,石化行业外资股权控制度已达18%,市场控制度为20-3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外资市场控制度27%,石油加工、炼焦及核料加工业为13%。
如中石油2000年在纽约、香港上市,外资与港资占股11%,海外融资额29亿美元,9年时间,向海外分红派息竟然高达119亿美元,分红派息竟为融资额 4倍;中石化2000年在纽约、伦敦、香港三地上市,目前外资与港资占股19%;中海油2001年在纽约、香港上市,旗下中海油服外资与港资占股目前高达 34%,另外,中海油、上石化、吉化等纽交所海外上市公司也被外资部分控股,黑石持有中化集团子公司中国蓝星20%的股权。
国内原油和化工产品供不应求。如2009年,我国累计进口原油2.04亿吨,首次突破2亿吨,同比增长13.9%;液化天然气累计进口553.2万吨,同比大幅增长65.8%;口硫磺1216.7万吨,同比增长44.6%;进口甲醇528.8万吨,同比大幅增长268.8%。仅2009年一年的进口量就比 2005年至2008年四年的进口总量还要多,占国内消费32%,由于国外甲醇产品大量涌入国内市场,国内装置大面积关停,平均产能发挥率不足40%。;我国累计进口聚乙烯756.1万吨,同比大幅增长64.8%,占国内消费的48.7%,进口聚氯乙烯195.5万吨,同比大幅增长73.5%;进口精对苯二甲酸(PTA)508万吨。此外,国内农药进口量巨大,许多精细化工品,国内甚至无法生产。
国际能源化工巨头纷纷在华投资。BP在华投资45亿美元,壳牌17亿美元,拜尔投资31亿美元,拥有12家独资或合资企业。埃克森美孚、壳牌、BP计划再投110亿美元。拜尔已投产5大乙烯合资企业:巴斯夫/扬子石化投资60万吨乙烯项目,截止2007年,巴斯夫在中国投入已超过200亿元人民币,中国销售总额达到36亿欧元以上;BP/上海石化90万吨乙烯、埃克森美孚/福建炼化、沙特阿美60万吨乙烯、壳牌/中海油的南海80万吨乙烯,埃克森美孚/广州石化改扩建(10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等项目正在建设中。另外,BP在四川建醋酸厂(占国内市场30%),在珠海建PTA基地。欧美跨国公司在洗涤用品、涂料、生物制药等下游领域占有巨大份额,有的已形成垄断外资……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市场控制力度,在20-30%以上。
(6)玻璃行业,最大的5家已全部合资,外资控制度为40%以上。英国皮尔金顿购入耀华玻璃19%的股份;中国玻璃港交所上市,皮尔金顿等外资大股东控制 40%股份;瑞信等外资控制浙江玻璃33%的股份,洛阳玻璃,外资和港资持有50%的股份;如果算上港资,中国玻璃、浙江玻璃等港资与外资占股均在65% 以上;A股上市的福耀玻璃,港资三益发展为第一大股东,持有22.5%的股份;金刚玻璃,港资龙铂投资持有17%的股份;港资信义玻璃,自2004年以来一直为中国汽车玻璃最大出口商;1985年起,圣戈班在中国设立代表处,现已在中国设立50余家企业,其中制造企业40多家,分布在成都、马鞍山、杭州、常州、湛江、牡丹江、郑州等地;业务包括平板玻璃、玻璃包装、高功能材料等。在中国的员工数量超过15000人,2005年销售额4亿欧元。最近4年,圣戈班在华销售额年增54%……
(7)酿酒行业:啤酒业,啤酒行业的外资控制力度,达95%以上。如日本全资的三得利销量上海市场最大,雪津被比利时英博啤酒全资收购,重啤被苏格兰纽卡斯尔收购,哈啤被美国AB公司控股99.66%,南非SAB收购华润50% 股权,珠江、千岛湖、百威、嘉士伯……2005年仅剩下的两家,啤酒行业全国销量最大的青岛啤酒也被美国AB公司控股,燕京啤酒通过香港主板,外资间接控制股权,至此,啤酒业全线沦陷。
红酒业,目前国内葡萄酒市场销量以每年近5万吨的速度增长,张裕、王朝占市场份额的40%左右,意大利意利瓦控股张裕43%的股权,加上高岭资本、瑞银、新加坡等外资参股12%,外资控股张裕高达55%以上;王朝在香港上市,港资与外资控制51%以上股权;白酒业,英国帝亚吉欧(Diageo)以2.03 亿元受让成都盈盛投资持有四川全兴集团43%股权,间接持有水井坊16.64%股份。古井贡酒100%国有产权于2007年4月10日完全转让给 IBHL,法国路易威登集团旗下酩悦轩尼诗酒业公司与四川剑南春(集团)公司达成了一项合作协议,酩悦轩尼诗将拥有剑南春(集团)旗下四川文君酒厂有限公司55%的股份,剑南春持45%的股份。细分行业红酒业加上进口高档红酒,外资市场控制度30-40%,白酒业10%以上……
(8)医药行业:外资股权控制在10-20%,市场控制力达30%以上。西安杨森,哈药集团,华药集团,东盛集团,天方药业,国内大部分医药企业都是外资控制的合资企业,广州药业,菲尔公司、摩根等外资和港资控股27%;新华制药被港资和外资控股32%,今年上半年营收达135亿元;华兰生物被港资香港科康控股13%;莱士中国控股上海莱士37.5%的股份;香港信立泰控股信立泰72%的股份;汇丰等外资入股中新药业、羚锐制药;港资控股鲁抗医药11%的股份;三精制药被哈药集团控股75%……
(10)日用品和化妆品行业:外资(宝洁、强生、欧莱雅、资生堂等)在日用化妆品类控制力度80-90%以上。欧莱雅并购小护士、羽西,顶端品牌“兰蔻”,中端品牌“薇姿”,以及相对平民化的“美宝莲”形成较为完整的品牌链;全国四大年产8万吨以上的洗衣粉企业,3家被外资收购;在日化行业的合资中,外资通常利用中国企业原有的生产线和营销渠道,为外资品牌打工,同时冷落中方企业原有品牌。1994年初,联合利华取得上海牙膏厂控股权,并采用品牌租赁方式经营上海牙膏厂“中华牙膏”,外主口头承诺自己的“洁诺”和“中华”牌的投入比是4:6,但并未兑现,中华牙膏多年来为联合利华贡献8~9亿的销售。在洗涤品行业,美国宝洁利用其品牌优势和税收优惠,基本上挤垮了国内洗涤品企业,国内十大民用洗涤剂品牌全军覆没。仅飘柔、海飞丝、潘婷、沙宣四个品牌,就占有 60%以上的国内市场,超过国际公认的垄断线。宝洁每招收一名员工,就意味着中国原洗涤剂企业有2~3名员工下岗……
(11)食品饮料行业,外资控制度达40%以上。碳酸饮料类:国内原有的八大碳酸型饮料公司,已有七家被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收编,达能收购娃哈哈、乐百氏等,外资饮料已经占领我国饮料市场90%以上的份额,国内品牌仅剩下风雨飘摇的健力宝。乳制品类:2010年6月,惠氏、雀巢、雅培、美赞臣等多家洋奶粉品牌酝酿再次涨价,高盛、鼎晖、英联控股蒙牛,2010年一季度,我国进口乳制品19.2万吨,价值4.8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5.3%和 76.4%。一项调查显示,在“三聚氰胺事件”影响下,外资奶粉品牌所占市场份额已经从2008年初的不足60%上升至80%左右。同时,国内奶粉对进口的依存度在不断提高。饮茶饮料类:台资和日本三洋占股各半控制康师傅,方便面、饮品及糕饼,饮茶饮料等,在中国市场占有领导地位,日本三得利占据上海市场,英国的立顿红茶在国内有不菲的市场占有率;速冻食品类:东方JOY亚洲公司等持有全国最大的速冻食品生产基地三全食品30%的股权;豆奶类:吉安特持有维维股份19%的股权;高盛和摩根大通控制双汇、雨润,在中国猪肉食品市场占有领导地位,法国达能收下汇源、娃哈哈、乐百氏、光明乳业、上海梅林、深圳益力,蒙牛酸奶,武汉东西湖啤酒等企业,在矿泉水、茶饮料、乳业软饮料类确立领导地位……
(12)供水供气行业:水务业外资控制度达20%以上。法国苏伊士集团北自昌图、南至三亚、东起上海、西达重庆,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拥有22家合资企业,供水人口达到了1400万。在今年3月底,苏伊士旗下的中法水务与美国地球工程公司达成协议,收购其在天津的供水项目,中法水务持股52%、天津自来水集团则持股48%。而具有153年水务领域专业经营历史的法国威立雅公司也在中国掀起了收购狂潮。迄今为止,威立雅拿下了天津、上海、北京、成都、昆明、兰州等近19个城市的21个合资项目,供水人口达到了 3000万,以上两公司,不包括法国威望迪水务和法国通用水务集团,供水人口达到4400万。外资影响自来水定价权增大无疑。
威望迪集团在华投资也超过10亿美元,泰晤士水务公司同样取得了上海一个投资6800万美元的水处理“BOT”合同。而包括安格利水务公司、百泰国际集团等著名公司组成的英国水行业代表团,在不少大中城市均布下了棋子;新加坡联合工程目前在中国有40多个项目合作,其中包括西安.昆明等城市,并且拿下了沈阳市浑南新区的废水处理特大项目;除了企业,国际投资组织也加入到中国水务市场中来。世行在中国水务领域已经投资了31亿美元、22个项目。世行还将投资 11亿美元,将其投资领域从目前的沿海地区转移到中西部地区……
不过,不管是苏伊士、威立雅还是威望迪10亿美元、世行的31亿美元的“投资“合同中,其中包括不少与苏伊士、威立雅、威望迪、世行有密切关联的公司甚至子公司承建的“高价”项目,这些密切联系的关联公司和子公司将动輒对外宣称投入数“亿”计的工程揽到手后,悄悄将进口材料价格和建造成本提到天价,一个向外宣称数“亿”元的改造或者投资项目,关联公司和子公司几乎以10-30%的成本就能完成。
天然气业外资控制度在70%以上。中国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商绝大部分是在香港主板上市的燃气公司,中国燃气、新奥燃气、百江燃气、广顺燃气、郑州燃气、华润燃气、中裕燃气,股权被港资和外资控制,遍及全国500多个城市,覆盖人口4亿以上,此外,北京燃气控股股东北京控股,也在香港主板上市,港资及摩根共占 40%的股权,深圳主板上市的深圳燃气,香港中华煤气持有20%的股权……
(13)造纸行业:上世纪90年代起,国际纸业巨头如芬欧汇川、斯道拉恩索、印尼金光集团、新加坡诺斯克等,纷纷以合资或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造纸及级制品行业外资市场控制度为33%,股权控制度达46%。晨鸣纸业,恒丰纸业,泰阳纸业,华泰集团,佛山包装等都有外资巨头不同程度的介入……
(14)有色金属行业:细分为矿采选业和治炼及压延加工业,外资市场、总资产控制度达15%以上,股权控制度为15%以上。2001年,全球第二大氧化铝生产商、中国最大的原铝生产商中国铝业在纽交所和港交所上市,2004年在伦敦上市,年营收700亿元以上,目前,外资和港资持有30%以上的股权;我国最大的综合性铜生产企业—江西铜业很早就在伦敦、香港两地上市,外资成为第一大股东,股权已达45 .6%,年销售额513亿元;金隆铜业有限公司年产40万吨铜材,年销售额150亿元,日本住友商社持有38%的股权;常州金源铜业年产35万吨钢材,年销售额86亿元,日本矿业等日系企业占65%的股权;台资华新在华南京华新有色,设立20余座工厂,年产30万吨铜材,年销售额70亿元;豫联集团将 78.8%的股权转让给香港东英金融集团……另外,我国富有的有色金属资源小矿种,如稀土、钛、镁、钨、钼、镓、铟、锗、铋等,这些矿种与当今高新技术发展紧密相联,但由于技术限制,我们只能将其大部分加工成初级冶炼产品,产品附加值低,除少量国内市场需求外,大部分出口国外,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
(15)建筑建材行业:电梯业全线沦陷,三菱、奥的斯、蒂森、通力、迅达、日立、东芝、富士、富士达、西门子、三洋等外资品牌,市场占有率一度曾达95% 以上,后来由于康力电梯等少数国产品牌参与竞争,在电梯行业才有了国内的声音;地板类如摩根斯坦利1亿美元收购国内最大的地板生产企业大自然地板……建材业外资市场控制度达17%,股权控制度为24%。
(16)纺织行业:外资股权控制度为37%,细分3大行业纺织业外资市场控制度为22%,化学纤维业市场控制度为37%,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控制度最高,近10年数据均在40%-50%之间,十分接近50%的高危线……
(17)煤炭行业:能力排名第一,现金流最好的兖州煤业被外资控制,永煤集团被正大集团控股25%……
(18)印刷包装业:世界最大现代密封企业约翰-克兰Johngran-EEAA收购国内最大的密封企业天津鼎名;瑞典利乐公司占有中国软包装产品市场的95%……
(19)农药与化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外资在农药化肥领域控制力度为30%以上。加拿大PCS一并收购了嘉吉公司,加拿大PCS是拥有全球最丰富的钾肥矿藏的公司之一,2009年全球钾肥产能为4300万吨左右,加拿大PCS占世界钾肥市场产能的25%以上,是全球最大的钾肥供应商。 1990年,原嘉吉公司进入中国市场,2000-2004年,每年向中国市场供应120万吨-150万吨优质磷酸二铵,是中国进口磷肥最大的供应商之一,原嘉吉公司率先在中国投资建厂生产磷肥,2000年成立嘉吉化肥(烟台)有限公司,复合肥生产能力达20万吨,主要市场为华东、华中及华南各省份,2001年,与云南磷肥厂、中化国际化月巴贸易公司和烟台市农资公司在云南合资建成磷肥生产线,嘉吉占35%的股份,年生产能力达60万吨优质磷酸二铵,2002年投入生产,并于2003年使用嘉吉品牌销售,2003年,嘉吉在江苏成立合资公司,占60%股份,年复合肥(NPK)生产17万吨,主要市场为扬子江沿岸7省和华北各省,2005年3月投产的美盛化肥(青岛公司)年产复合肥20万吨,主要市场为东北、华北、西北各省。加拿大PCS并购嘉吉,成为全球最大的化肥生产商,收购中化20%股权,间接控股盐湖钾肥,并是中国最大的化肥出口商,在华化肥业中控制力度最强……
和铁矿石一样,中国需要每年派出谈判代表与加拿大、俄罗斯等国的几个钾肥巨头进行艰苦的价格谈判。从2006年起,必和必拓在加拿大收购了超过1万平方公里的开采权,在埃塞俄比亚收购了1.7万平方公里的钾肥开采权。以上共计2.7万平方公里的钾肥矿,必和必拓控制了全球最好的铁矿和钾肥矿。
必和必拓对我国钢铁厂分而治之,各个击破,矿大欺厂,大幅抬高铁矿石价格。今年8月,必和必拓准备收购加拿大PCS,此举如果得逞,由于钾肥厂矿和别的矿产不同,从建设到开工至少需要七年,而我国又属于钾肥矿藏缺乏的国家,必和必拓垄断后,中国钾肥厂商将和钢铁厂面临同样的命运……
出于钾肥战略安全的考虑,我国必须参与必和必拓收购加拿大PCS的竞争,国家想尽一切办法支持中投公司或中化集团、盐湖钾肥收购加拿大PCS的股权,避免钾肥受制于人,8亿农民的成本提高。
(20)电力行业:华能国际在纽交所上市,外资占有部分股权,港资南海洋行、内滕株式会社占深南电15.56%的股权;大唐发电,外资和港资控股27.98%……
另外,外资对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年均控制度达60.2%,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造业年均控制度达52.7%,家具制造业为47.7%,塑料制造业 41.7%,工艺品及其制造业40.2%,食品制造业39.2%,饮料制造业33.5%,农副食品加工业26.8%;外资对电子信息产业股权控制度达 70%,市场控制度高达80%,中国的电信设备市场已被西门子、爱立信、AT&T、摩托罗拉、阿尔卡特等几家主要的跨国公司所控制;外资对高技术产业总资产和市场控制度分别达到70%,另外几个行业中,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外资市场控制水平已达到95%,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达到70%,医疗设备制造业达到35%以上……
我们依照门类来分析第三产业:
(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航空业,东方航空年营收400亿元,被淡马锡控股24%,东航在纽交所、港交所上市,截止2009年末,外资控股已达36%以上;同样,南方航空年营收 550亿元,在纽交所、港交所上市,截止2009年末,外资控股已达30%以上;中国国航是国内最大的航空公司,运输飞机最多、年客运量最大,航线最密集,在国际航线上占据垄断地位,年营收500亿元,2004年12月,在伦敦和香港同时上市,太古控制的国泰航空等外资控制国航46.55%以上的股份;海南航空被美国航空控股11%,海航先后成立和收购了扬子江航空、山西航空、长安航空、新华航空、祥云航空、美兰机场、中富航空等;美兰机场在港交所上市,瑞银、东英等控股37%以上;
铁路业,中国中铁是全球第二大建筑工程承包商,先后修建6.5万公里铁路,占全国铁路2/3以上,通过香港主板,外资和港资控股20%以上;中国铁建是中国最大的工程承包商,也是中国最大的海外工程承包商,2008 年底,企业总资产2201 亿元,净资产 483 亿元,利润46亿元,通过香港主板,外资和港资控股17%以上;广深铁路纽交所、港交所上市,外资和港资占股20%以上;中国南车,外资和港资占股17% 以上;
公路业,皖通高速,外资和港资占股20%以上;宁沪高速,英资Mondrian投资、威灵顿等占股10%以上;深高速被外资和港资控股,占33.79%以上;成渝高速外资和港资控股30%以上……
远洋运输及港口业,中国远洋(远洋集团子公司),年营收近千亿,外资和港资控股25%以上;中海集运,年营收3、400亿元,外资和港资控股32%以上;深赤湾,纽约银行、景锋等占股18%;中集集团,招商局国际(港资)、龙荣投资等外资和港资等控股40%以上;和记黄埔已参与经营国内9家集装箱港口,包括深圳盐田港、上海、北仑、厦门、汕头、江门等港口。PSA则由中北部港口大连一路发展到福州、广州。另外,丹麦马士基集团、东方海外、招商局集团在国内许多港口都有参股……
仓储物流业:2006年荷兰物流业巨头***全面收购了我国最大的民营物流企业华宇物流……
邮政业:2007年3月,美国联邦快递宣布完成收购我国大田快递全部股权;2004年UPS宣布出资1亿美元收购中外运合资公司的股份,实现独资,已在几十个城市设立代表处;FedEx已在中国300个城市以上设了网点;以UPS(美国联合包裹)、FedEx(美国联邦快递)、DHL(德国敦豪)、 ***(荷兰天地快运)四大国际巨头为代表的国际快递公司迅速进入中国,联手中外运、中铁、中国民航等国内企业,已完成投资布局。目前各外国巨头主要从事国际快递业务,十几年内已占领中国国际快递业务市场的80%以上,正在逐步蚕食国内业务……
(2)批发零售业(商业百货业):
目前在国内流通领域,在商业百货行业占有主导份额的大型超市,外资控制的比例已高达80%以上。以家乐福、大润发、沃尔玛、麦德龙、易初莲花、日本伊藤洋华堂、欧尚等17家以大型超市为主的外资企业共经营大型超市1000余家,家乐福、沃尔玛等高速扩张,攻城略地,加快圈地速度,2009年家乐福新开门店 55家达189家,沃尔玛新开门店30余家达156家,店铺平均年销售额为2.3 亿元,金融危机中,在华销售利润全球最好;沈阳中兴商业被Central Prosperity控股26.3%;Dreyfus等外资控股上海友谊集团18%的股份;在北京,至少有四成以上大卖场被外资独资公司所控制;此外,占北京市场销售额1/4的物美超市,被摩根大通、Pureheart资本等外资控股22.88%,联华超市在港交所上市,外资控股30%以上,华润万家是港交所华润创业旗下子公司,外资和港资控股40%以上;2008年,家乐福以4000万人民币购得广州家广超市25%的股权;香港永旺9450万元增持5个大型百货购物商场的35%股权,永旺全资拥有这5个商场;茂业国际以2.9亿元收购秦皇岛金都购物广场,以4.8亿元收购太原市百货大楼;韩国乐天集团出资6.4亿元收购万客隆中方51%的股份,由于此前韩国乐天已购得另外49%的股权,自此,完成全部收购。
电器连锁业,外资控制度50%以上,百思买全资控股五星电器;永乐被国美并购;国美电器摩根大通、摩根斯坦利、RES资本等控制30.12%的股权,2009年6月,贝恩资本出资18.04亿元购买相当于15.29亿股国美股票的可转债,如果贝恩资本全转为股票,相当于国美10.17%的股权,联合摩根等外资可控股40.29%,将超过黄光裕和其妻杜鹃目前拥有的33.98%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结果将是国美由外资改选董事长,落入外资控制。从暗斗到明争,黄光裕与贝恩资本一直在博奕控股权,从感情上讲,着实不愿看到,全国最大的家用电器零售商又一次落入通过算计的外资手里……
家居连锁业,家得宝收购家世界大部分门店;此外,百安居、宜家家居、欧尚等占据家居市场大部分市场份额……
(3)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信息传输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在纽交所和港交所上市,2009年末,营收分别为5134亿、1561亿、2378亿,外资分别占有26%、 22%、18%的股权;中国网通在纽交所上市;2004年,英国Monstermob收购三家国内知名SP通信业务的公司北京万讯、联梦和联东伟业,万讯在国内27个省市拥有移动的SP业务……
计算机软件业,1998年,IDG投资金蝶2000万元,2004年,欧洲宝源投资持股金蝶7%,2007年6月4日IBM联手雷曼兄弟1.32亿港元入股金蝶;金蝶在港交所上市,目前,FMR LLC等外资控股60%以上;2005年年初,新中大海外募资4000万元人民币;2005年4月, ERP供应商金算盘私募到英国联合利丰公司等两家外资投资760万美元,占该公司30%的股份;5月16日,韩国工程服务公司INOPS与神州数码管理系统公司(DCMS)合资组建公司,INOPS参股30%,通过DCMS顺利进入中国市场;5月17日,英国赛捷集团收购吉盟星和华拓软件,成立全资子公司赛捷软件;2005年12月,美国普利斯集团斥资并购了北京奇正软件;中关村科技软件公司,微软取得了17%股份;2005年8月,浪潮国际获微软 2500万美元投资;不久后,微软再度投资中软国际2000万美元;2006年5月22日,SAP成为东软集团的战略投资者,目前,东软集团年营收24 亿,阿尔派、日本东芝等持股东软集团26.6%以上的股分;美国微软占有中国电脑操作系统市场的95%……
IT业互联网:中国互联网产业受境外资本左右在互联网业内早已是一个心照不宣的事实,国内互联网外资控制度为90%以上。国内影响力最大的互联网无一例外都是在境外上市,如新浪、搜狐、网易、百度、携程、前程无忧、淘宝、慧聪、阿里巴巴等,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有14家,总市值超过150亿美元。
影响力较大、发展前景好的没有上市的互联网企业,90%以上大部分被外资控股。如中国汽车网、健康中国网、土豆网、当当网、酷6网、搜房网、卓越网、开心网、分众传媒、智联招聘、金融界、E龙、酷讯、IT168、盛大、久游、联梦、去哪儿、YOKA时尚、东方剑桥、金山公司、安全卫士360……几乎无一例外都选择卖给了外资,外资风险投资基金如凯雷、鼎晖、高盛、新桥、IDG、松禾、高原、德同、红杉资本、软银赛富、澳洲电讯通过对公司结构进行复杂而巧妙的设计,保证在实际上控制国内互联网,避开国内法律和政策监管……
(4)住宿餐饮业:
酒店业,
我国一线城市,外资中高档品牌酒店随处可见,由来已久,国人耳熟能详的酒店品牌多为国际品牌,如万豪、丽思卡尔顿、希尔顿、凯宾斯基、雅高、 Holiday Inn、洲际酒店等等,凯宾斯基在全国已运营11个酒店,未来3年内还要新增12个;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在很多商旅人士心目中占据了强大的优势,目前外资正向二三线城市拓展。2008年2月初,天津君隆威斯汀酒店开业,喜达屋集团将豪华精选品牌引入中国,天津利顺德大饭店于5月开业,雅高集团将在天津湛江道和友谊路交口新建一家五星级酒店。由卡尔森集团旗下丽笙品牌管理的天津丽笙世嘉酒店、洲际集团管理的洲际酒店等在津营业;新加坡莱佛士管理的天津莱佛士 “阁楼酒店”开业,在锦江酒店等全国2、30家酒店都有股份;卡尔森酒店3年内在中国将增加7家新酒店,包括在重庆、三亚、柳州、沈阳、拉萨、成都、郑州等地;和黄在喜来登、柏丽酒店都有股们,金陵饭店被新加坡shingkwan投资控股5%;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高档商务区,沿街而建的高档酒店几乎都是外资酒店及外方管理酒店。
截止2008年,中国前10位本土品牌占中国市场基本整体销售额的13%,欧美前10位酒店品牌市场占有率超过60%;目前,41家国际酒店管理集团,67个酒店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管理516家中高档酒店。
除了中高档酒店市场,目前国内的经济型酒店,基本被外资掌控。
创立于1999年携程网,目前,员工近9000人,向超过3400万会员提供集酒店预订、机票预订、度假预订等业务,每月酒店预订量达到约150万间夜,每月机票出票量约150万张;1999年10月接受IDG的第一轮投资,2000年3月接受以软银集团为首的第二轮投资,11月接受以凯雷集团为首的第三轮投资,三次共计吸纳海外风险投资近1800万美金;2003年12月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日本网络零售商乐天于2004年6月,以每股8.25美元的价格投资1.09亿美元购得携程20.4%的股权(1329万股),2007年8月21日股价涨到38美元时全部抛出,获资5.05亿美元,3年,投资回报率达500%,目前携程股价42美元;管理层悉数退出,持股量不足10%,股权相对分散,以Fidelity、摩根为主的欧美基金持股80%以上,亚洲持股量不足20%,外资控股高达80%以上;
2010年3月16日,携程收购汉庭8%,首旅建国酒店15%的股权。
锦江酒店集团目前拥有各类星级酒店和经济型酒店540余家,分布于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37个大中城市,锦江酒店在港交所上市,被INVESCO、汇丰等外资控股30%;
如家2002年成立,2007年收购七斗星酒店100%股权,目前,在全国140个城市拥有650家酒店,员工一千余人,2010年1季度营收达1亿美元;2009年5月7日,如家向携程定向增发751.45万股普通股。携程持有如家18.25%的股权,成为如家最大股东,美国基金和美国公众投资者在纳斯达克持有如家790万股ADR,相当于1580万股股股票,占如家股权41.77%,加上携程持有的18.25%股权,外资共控股60%以上。
7天在全国拥有250家酒店,注册会员总数已经达到870万人,2006年11月获得美国华平投资集团(Warburg Pincus)注资。2007年9月再获得美国华平、德意志银行、美林集团9500万美元融资,2008年10月,获得英联投资、美国华平6500万美元注资,2009年11月20日在美纳斯达克上市,7天酒店发行1010万美国存托凭证(ADS),1份ADS等同于3份普通股,目前,华平、英联及美国公众等外资控股65%以上;
速8全国拥有200多家酒店,速8中国隶属于天瑞酒店集团,该集团是美国速8品牌在中国(包括港澳地区)的总特许人。2004年4月天瑞酒店集团被美国圣达特酒店集团(现改为温德姆酒店集团)旗下的美国速8品牌授予在中国发展的总特许权;速8酒店获得Aetos Capital LP投资公司5000万美元股权融资,管理层让出半数以上股权,后创始人被架空。
汉庭酒店在全国开业门店数达到300余家,2007年7月,汉庭获得鼎晖、成为、IDG、北极光、保银资本等融资8500万美元,2008年12月完成第二轮5500万美元融资,2010年3月16日,携程收购汉庭8%的股权,汉庭于今年3月26日在纳斯达克上市,发行900万份美国存托凭证(900万 ADS合3600万股),融资1.1025亿美元,目前,鼎晖、成为、IDG、北极光、保银、携程等外资控股43%以上。
莫泰酒店,2005年12月摩根士丹利曾以2000万美元买入其20%股份。
在三亚,日本、美国等200多家外资企业,投资酒店、餐饮、旅游房地产等,已建成或在建五星级酒店超过20家;
随着外资酒店在中国的不断渗透和强势进入,本土酒店品牌的发展空间将越来越窄,面临重新洗牌。
餐饮业,
百胜集团旗下的肯德基、必胜客和东方既白,在中国分别拥有超过3000家、500家和20家以上的门店,并以每年新开店200-300家的速度高速增长,员工人数超过21万名,百胜连续多年列于中国餐饮百强企业之首,2008年年营收262亿元;麦当劳在中国拥有1500家以上的门店,员工人数超过7万名,以每年新开店100-200家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年营收100亿元以上;肯德基和麦当劳在华开店速度仅次于美国;小肥羊拥有超过150个自营店和 300个以上特许加盟店,海外拥有20个门店,年营收18亿元,2008年小肥羊在港交所上市,2009年3月24日,百胜投资4.31亿元,控股小肥羊 25%的股权,只要愿意,随时可以取代创始人等成为第一大股东,外资和港资控股50%以上;味千(中国)经营及管理的全国网络超过350家,年营收20 亿,外资和港资控股50%以上;福记食品是上海最大的快餐公司,在长三角和珠三角拥有多家餐馆,送餐业务遍布全国各大城市,年营收18亿元;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小肥羊、味千、福记全部位居中国餐饮百强榜首,此外,外资控股30%的上海锦江酒店综合餐饮尾随其后,以上7家营收几乎占中国餐饮百强的一半以上,此外,港澳台资有不少涉足餐饮业,日本吉野家、韩国三千里在一线城市有不少分店外,外资领先餐饮、金萌苏浙汇餐饮在上海市场份额较大,大连亚惠、苏州迪欧由中外合资……即使我国餐饮业态极为分散,外资仍占据市场份额的15-20%以上,占限额以上餐饮业20-30%以上……
旅游业,平湖九龙山被ocean garden、resort property、日本松岗、等控股12%;黄山旅游被高岭基金等外资占股7%……十一五期间,外资对旅游业的投入为200亿美元;
(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外资投资主要为企业管理机构集团总部的注册资本以及广告业、咨询业的投资……
咨询业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毕马威、德勤、安永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几乎垄断了中国所有海外上市公司的审计业务,而这些企业又往往身处能源、金融等关键行业。有学者认为,通过审计业务,外国机构很容易获取关键行业几乎一切重要的信息,如我国能源规划的战略部署、国有银行过去不宜被人知晓的资金用途等等,从而给国家经济安全带来威胁……
广告业,英国WPP集团和日本博报堂株式会社以100%议价各获上广25%的股份……
(6)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浦项入主永新稀土,目的是绕开配额,方便稀土原材料的顺利取得(1950年至2006年56年间,美国的稀土生产大幅降低直至停滞,为的是保护本国资源,开发别国资源);紫金矿业,年产黄金20吨,港交所上市,外资和港资控股27.34%,离第一大股东仅一步之遥,差1.5个百分点;招金矿业、新疆新鑫矿业、瑞金矿业,港交所上市,外资和港资分别控股30%以上;
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烂泥沟金矿、辽宁营口市盖县的猫岭金矿、云南东川播卡金矿,这三大金矿目前已探明储量均超过100吨,远景储量分别为150吨、300吨、400吨,被国土资源部称为“世界级金矿”,价值2000亿人民币以上。
目前,三大金矿分别为澳大利亚的澳华黄金、加拿大的曼德罗矿业公司、加拿大的西南资源公司掌控,外方控股比例分别高达85%、79%、90%。
云南东川播卡金矿,西南资源公司投入310万美元,占有约60%的股权,由于勘探需要不断增加投资,西南资源公司的股份也从60%激增至90%,堪称中国第一金矿;贵州烂泥沟金矿,主要用矿权跟前期的勘探投入费用入股,中方占15%,澳华公司占85%,行政划拨,矿权几乎是拱手相送。辽宁营口猫岭金矿,辽宁省地矿局以勘探开采权入股,占21%的股份,而曼德罗则以资金投入,占79%的股份,曼德罗矿业公司很快就获得了来自加拿大资本市场1500万美元的融资。2004年,另一笔2500万美元融资也顺利到账。
拿下价值2000亿人民币的三大矿山花费不过区区8-15亿……
中国独立黄金矿山资源保有储量仅为2000吨,每年开采200吨,按1∶1.7的资源消耗指标计算,服务年限不足6年……
外资对我国企业兼并控制概况(零售业)
国家发改委体改所国有资产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高梁 整理
外资占领高端,威胁我经济安全
对零售业外资超市在我国各中心城市布点设店、加快并购国内企业,挤占国内流通市场这一众所周知的事实,一般人不很注意,好像零售业无关大局。实际上现代巨型零售企业所构建的商业和物流网,正在对制造业构成日益加大的压力,在一定意义上说,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新型流通-物流业,成为经济的命脉行业。
①根据WTO协议,我国从2004年12月起,允许外资在华控股合资批发零售企业和设立独资企业。实际上,在3年过渡期中,各地政府为完成引资指标,纷纷违规审批引进外资零售企业,给与最优惠的政策。而中国没有对零售业采取有效的增强措施。外资商业企业市场份额不断上升。
到2003年,全球50家最大零售企业大部分已进入中国,设立了300多家大型超市。占领高端零售业80%以上。目前外资零售商在华扩张的势头没有减缓的趋势。2005年,零售业外商投资增长率达53%。
2006年,我国社会消费零售额7.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连锁店100强增长25%。而前30家连锁店即占社会消费零售额的9%,销售额达6872亿元。其中,11家外资大型超市,新开店铺数量超过100家(家乐福33,沃尔玛15,麦德龙6),单店销售2.15亿元,大大高于国内同业的增长速度。
国际50家最大零售商业跨国采购集团中,2/3进入中国,在中国的采购金额已达到200多亿美元。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张宏伟指出:外资巨型零售企业急速扩张,已完成了在中国零售市场的高端布局。它们重金买下城市黄金地段,吸纳并控制中国制造商,建立配送体系、有的还与房地产商、银行建立了长期发展战略联盟。他们逐步垄断中国流通业的5条命脉:市场、人才、企业品牌、供货商以及国内外市场渠道,对我国传统商业服务业形成渗透和吞并之势。我国主流舆论则过分夸大加入WTO的好处,闭眼不看其实质是外企赚中国人的钱、掌控中国市场。(2003)
②外资大举进军中国市场,并购是一个重要途径。从2004年英国TESCO以21亿人民币收购乐购50%股权,囊括其在大陆25家超市起,近年来零售业外资并购活跃。并购企业实力强,涉及金额大,控制连锁超市业的战略意图十分明显。
2006年,著名的外资并购案如:百思买控股江苏五星电器、家得宝并购家世界家居、特易购增资并控股乐购、百盛收购输出管理百货店,沃尔玛收购好又多等。摩根斯坦利与沃尔玛的中国商业伙伴深国投联手,收购20个大型购物中心;美资华平、凯雷基金参股王府井未果。
据报道,2007年2月,沃尔玛通告购买BCL公司35%股权,据称金额达10亿美元,该公司全资控股中国101家好又多超市,计划2010年,沃尔玛将实现对好又多的控股。沃尔玛超市门店已达174家,将成为中国超市老大。
2007年3月,“7-11”收购上海联华快客在穗全部店面,使“7-11”在广州的全部店面数超过了290家,成为了广州零售业老大。
上海百联集团所属广州世纪联华超市,将被华润万家收购。华润万家在内地已经部署了多个万家超市,同时还拥有沃尔玛中国35%的股份。
在现有的中外合资公司内,外方通过收购合作公司的股权,加快了独资经营的步伐。
③我国零售业从资本实力、品牌实力、经营管理水平,尚没有一家企业能与外商的综合实力相抗衡。在外商推行本土化策略之后,国内企业即将丧失最后的优势和领地,纷纷谋求与外资合作,以求活路。目前,各中心城市的繁华商业地段,“洋超市”拉走了大批客流,由于外资进入过多,国内流通企业市场和效益形成极大压制,全国连锁百强中有一多半企业利润下降,一些企业陷入破产的边缘。曾跻身2000年全国百强连锁企业的北京城市之光、福建华榕等超市早已于2002年倒闭。
外资超市在华投资完全靠银行贷款。沃尔玛交叉补贴,不惜亏损,扩张在华市场份额。家乐福对供货商收取多项不合理费用,恶意转嫁成本,我无相应法律条款(韩国曾对此类行为曾多次罚款)。
外资零售商资金实力雄厚,且有强大的融资能力,有实力大量开店布点,可用国际收入补贴在中国市场的亏损。国内零售业航母百联集团,2005年零售业收入 600亿元;但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本土零售企业仅为10家。而家乐福、沃尔玛等前11位外资连锁超市在华零售额均超过了200多亿元。沃尔玛、家乐福的全球营业额达上千亿美元。
目前,国内零售商既没有能力承受这种强大的竞争威胁,也没有相应法制的制约。“敞开大门迎外资”的结果必然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目前,中国本土零售企业已陷入全面被动,面临空前生存竞争危机。
业内预计,到2008年,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会有一半企业被外资兼并;外资超市将社会总零售额的25%,香港郎咸平则预测:中国零售业市场全面开放5年后,外资企业将占据80%的市场份额。
④渠道为王,流通业实际上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它不仅影响工业生产,还能左右企业品牌的产生。跨国公司在华通过大卖场经营模式,利用占据终端采购渠道的主导地位,通过全球采购方式,间接或直接控制中国轻工业。如任其无限扩张,将极大削弱本国工业的竞争地位。
发源于西方的现代大型零售商,其经营模式和旧式零售业有根本的区别。他们可以利用雄厚的资本实力和覆盖全区域的经营规模,以及现代的交通、信息网络,在公司范围内形成内涵盖超越国界的、统一高效的采购系统和物流控制系统。例如,沃尔玛在巴西的20家超市可拿到美国3400家沃尔玛同样价格的商品,并在全球设立了21个办公室监督为它提供商品的工厂。
依靠企业自己的物流系统和信息系统,新型零售巨商摆脱了旧式零售业对层级采购批发环节及其代-理商的依赖,可以从工厂直接进货,甚至并购制造厂,从而大幅度地精简中间环节,节约仓储运输成本,缩短转周期;利用专门的零售追踪分析软件(根据历史数据和气候、地方消费习惯等市场各要素),准确判断市场的未来需要量,及时调整进货、控制合理库存等,提高对市场预测的准确性和反应速度。
零售超市的赢利模式是“尽量不赚消费者的钱,赚厂家的钱”。利用自身的规模优势,尽力压缩进货价格及前端制造环节利润,以赢得低价竞争优势。
这种巨型零售企业的扩张,正在深刻地改变生产和流通的关系。在大幅度节约流通成本、提高生产-消费市场间的互动效率的同时,也使得零售业从过去“批发零售”环节的末端,提升到有能力左右生产厂商的地位,加强了流通领域对生产、消费双方的影响力。在美国企业50强中,流通企业就占10家。
2001年,法国媒体称:“谁控制了法国的商业流通业,谁就控制了法国的经济,谁就拥有了法国。”现代流通控制着市场、决定着生产、影响着金融。谁掌握了一国的流通主渠道,就相当于掌握了经济命脉。这也决非简单的争夺市场份额和企业利润,其核心是国家的战略竞争。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拉美国家,开放不到 10年,本国的流通企业全军覆没,从而导致整个国家经济经常震荡,金融危机频繁出现。
中国的轻纺工业集中度低、竞争激烈。大型零售巨头的崛起将形成“店大欺客”,进一步压榨普通加工业的利润和工资,恶化了轻工业的生存状态。例如,深圳某电器厂调查,1996年前出口电扇利润为20%,现不足5%。电扇、榨汁机和烤面包机的平均批发价,从10年前的60元左右下降到了35元;工人数量减半至 1500人,但产量维持不变,工人月薪起薪250元(比当地最低工资水平低40%),一天工作18个小时。深圳沃尔玛采购100万辆好孩子”童车,采购价格是6美元,厂家明知赔钱还是接单,因为这样方便从银行贷款,众多工厂在这种压力下,必然出现一轮又一轮的淘汰。
早在2002年,国务院领导对我国零售业过度开放问题做出过批示,但没有具体措施出台。前国家经贸委等发布文件,要求对城市商业网点加强规划管理。授权各地方政府制订相关的限制措施,但各地政府多与外资零售商结盟,上述文件实际上没有起到作用。目前,尽快制定对违规外商的严格查处办法,并大力扶持本国流通企业。
附:行业排名
国美电器(销售额869.3亿元、820家店铺)、百联集团(770.9亿元)、苏宁电器集团(609.5亿元)、华润万家(378.5亿元)、大连大商集团(361.4亿元)。
外资企业:家乐福、大润发、沃尔玛、好又多、易初莲花、麦德龙、乐购TESCO、百佳、欧尚、永旺、华糖。
家乐福:最早进入中国的国际超市,在中国33个城市开了93家大卖场(2006)。其合作伙伴之一上海联华超市,已成为中国零售业巨头之一,拥有1000家店面。
沃尔玛:2004年总销售额2400亿美元(是1992年的5倍),130万员工。1996年进入中国,2004年在9城市有25家分店,05年有56家分店,06年在36城市73家分店。2003年采购额达到150亿美元。在中国销售的产品95%以上是本地产品。与2万家供应商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采购中国商品出口金额约为90亿美元,间接采购金额也超过90亿美元。
乐购Tesco:Tesco绝对控股乐购之后,专注于华北、华东、华南的业务发展。推出了“保证低价”的承诺:3公里内其他卖场相同商品价格更低,将退还顾客2倍差价。
贝尔斯登商业银行和鹏润投资集团建立一个战略投资联盟,在刚签署的联合投资备忘录中,两家各出资2.5亿美元,建立5亿美元的联合投资基金,本地零售商(除家电零售外)都是投资基金关注的目标。
其他在华的外资大卖场商铺有:
欧尚(法国),21家(2004);
万客隆(荷兰),计划2010年开30家;
宜家(德国),计划2010年开10家;
易初莲花(泰国),约100家(2006);
百安居(英国),计划2010年开126家;
乐华梅兰(法国),计划2010年开20家;
麦德隆(德国),计划每年开10家;
伊藤洋华堂(日本),已有11家,计划2008年开500家;
各大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城市的布点:
沃尔玛(美国):北京、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天津、济南、青岛、南京、南昌、长沙、福州、厦门、昆明、深圳、东莞、汕头等;
家乐福(法国):上海、北京、天津、沈阳、大连、重庆、武汉、南京、宁波、无锡、青岛、珠海、东莞、新疆等;
麦德龙(德国):上海、南京、武汉、成都、杭州、宁波、无锡、福州等;
普尔斯马特(美国):北京、天津、昆明、成都、沈阳、哈尔滨、新疆、中山等;
万客隆(荷兰):北京、天津、石家庄、沈阳等;
百盛(马来西亚):北京、上海、大连、无锡、青岛、重庆、成都、西安、扬州、贵州、兰州、沈阳、淄博、绵阳、呼和浩特、合肥、太原、鞍山、乌鲁木齐、德阳、长沙、潍坊、长春、天津等;
百安居(英国):上海、苏州、昆明、深圳、杭州、青岛、武汉、广州、北京等。
以上并未包括国美、华润万家、物美、联华、上海友谊、五星电器等外资部分或全资控股的大型零售企业销售额,2008年,国美营收为1046亿,华润万家营收为638亿,联华营收为500亿,物美营收为302亿,上海友谊营收为253亿,五星电器为230亿……
近年来,8000平方米以上的外企单店,销售额已达到相同规模内资企业单店销售额的二到三倍。
数字表明,外资大型连锁超市年销售额高达6000亿元以上,占据六成以上市场份额,中国在没有对零售业采取有效措施的情况下,外资商业企业市场份额仍在不断攀升,高速扩张的家乐福、沃尔玛,2009年新开店高达88家,而用来新开店的资本,完全靠银行贷款和赚取的部分利润再投资,滚动开发,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加快圈地速度占领全国市场。
外资大型连锁超市每开一家门店,事先都会做详细的调研,对周边居民的生活情况、收入情况、竞争对手情况、居民人口数量、居住密度等做一个彻底的调查或详尽的估计,一般每开一家大型连锁超市,能够辐射周围2-5公里范围内的居民,由于外资大规模集中采购,定价往往比中小型超市物价稍低,且购物条件较好,从而形成居民购物的良性循环。
然而,每开一家大型外资超市,周围2公里范围内的中小型超市全军覆没,利润被压至极薄,无数小店小商贩失业下岗,向其他僧多粥少的行业挤占就业岗位。
外资大型连锁超市利用掌握销售终端,掌握大量客户,行业上游威胁国内制造商和供应商,具有扶植与打压厂商生存的“生杀大权”,许多国内供应商为了市场,不得不“俯首称臣”,尽力削薄利润,降低要价,用以打开市场挣取微薄利润;行业下游威胁金融业和消费者,由于零售业现金流量大、周转速度快,银行揽储时争相吸引外资大型连锁超市这样的“优质客户”,因此,外资大型商超贷款容易不足为奇;对于消费者来说,外资极力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良好”印象招揽客户,适当的时候提高定价,做到利润最大化,掌握了商品的定价,就掌握了利润和扩张速度。
外资掌握商品的定价权,是隐患也是一个致命的武器,在经济危机中,这个武器的杀伤力相当地大……
我们可以设想,面临通货膨胀和经济危机时,外资大型连锁超市如何谋取巨利?一旦经济危机来临,我们能天真地依靠外资,维持物价的稳定?
美国沃尔玛在全球四处扩张,本土却极力阻挠外资收购本国零售业和排挤外资大型零售连锁超市,美国第二大连锁超市Albertsons拥有1100家门店,2006年,特易购派团队赴美国洽谈并购事宜,法国家乐福、比利时德尔海兹集团也相当有兴趣,然而,由于美国反垄断的干扰,最终Supervalu Inc. 和CVS Corp.组成的财团分别收购零售和药店。
1993年家乐福退出美国,由于与沃尔玛的竞争乏力,家乐福不得不关闭了它在美国仅有的两家大卖场,完全退出美国零售业市场的竞争。
外资数千家门店,每年销售收入5、6000亿,而我们所统计的销售收入,只是根据外资每年申报的数据整理得来,事实上,外资申报的销售收入只能说在某种程度上接近真实,与实际情况仍有较大出入,外资考虑到避税,财务处理上做低销售收入,做大成本,并不会完全向税务和工商部门申报完全真实的数据。
举个大家都常常经历却没有留心的例子,居民和百姓在家乐福、沃尔玛购买商品后,家乐福、沃尔玛一般不会主动给你开发票,只给你电脑购物小票,除了涉及单位报销少数人向家乐福、沃尔玛索取发票外,一般绝大多数普通居民和百姓购物,不需向单位报销,很少向其索要发票,就是这不开发票的销售额,粗略估计占总销售收入的70%以上。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外资大型连锁超市纳税的依据,是依照外资自已的申报数据报税,我们所看到外资大型连锁超市申报工商、税务或统计部门的销售收入,是经过了财务处理并隐瞒了大量真实收入的最终结果!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肯德基、麦当劳数千家门店,避税或漏税会有多少?家乐福178家门店、沃尔玛157家门店,避税或漏税会有多少?外资大型商超总计数千家门店,避税或漏税会有多少???
目前我们的增值税率为17%,所得税税率为25%……
凭着这每年数额惊人的避税或漏税,凭着向行业上游极端盘剥国内供应商,凭着向下游提高商品价格,家乐福,沃尔玛在中国比欧美任何地方的利润都要高,并以每年新开近百家门店的规模高速扩张,期间造成无数人下岗失业,以达到全面控制我国零售业的目的,再进一步向上威胁供应商和上游制造业,随时可以进行洗牌,向下威胁金融产业安全。
在德国,原则上不欢迎外资开店,每开一家超过3000平方米的超市,必须报请政府严格审批……
欧美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将大型商超或连锁超市牢牢地把握在本国企业手中!
外资大卖场在享受这么多年的优惠政策和每年源源不断地攫取丰厚利润并避税和漏税以后,是否也该考虑为我国的国计民生和经济发展做点贡献?作点支持?
我们可以考虑向外资大型连锁超市严格征税的手段,修通这条渠道。税务和工商部门通过严格审查外资销售收入和运营成本,及时查处漏税情况,外资漏税所缴纳的税款,用来补贴4000万人均年收入不足1100元的那部分极端贫困人口。
政府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来是一条解决补贴极端贫困人口的财政重要途径,二来可以遏止外资高速扩张,全面控制我国零售业,抢夺所有商品定价权,威胁我国众多上游制造行业、金融行业的产业安全。
羊毛出在羊身上,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考虑强迫外资返利于民的时候了!
外资在第三产业的投资,主要用来占领市场和扩大资产规模,比如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等,外资利用很少的股权投资,利用贷款及利润滚动开发出庞大的固定资产和巨大的市场,随着近些年来房价和地价的上涨,无疑,外资除挣得盆满钵满以外,一并取得商品定价权,增强了外资在中国经济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外,白白拿到中国圈出来的大批廉价土地,并把它们发展成商圈,落地生根,房价与地价的高速上涨,它们的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也随之飞速膨胀,每一个大型连锁超市和住宿餐饮项目的落地,都意味着无数居民和老百姓源源不断掏出腰包为其贡献不菲的利润支撑其发展;关于计算机软件与互联网业,互联网的宣传力量和西方文化的渗透力量,不亚于第二个CCTV,外资对计算机服务、软件业与互联网的盈利模式和发展前景在并购过程中都作过严格的遴选,看到了其中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关于地质勘探业,地方居民为了利益,滥采矿业资源,外资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将我们的宝贵的不可再生的矿业资源不断运往国外,却将自己的矿山保护起来漫天要价,着实令人心痛,又比如上面的世界三大金矿,外资已拿矿或正在拿矿进程中,如果我们没有保护意识让他们能够得逞,会是一个笑话,让人痛惜扼腕不已;关于信息传输、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不必多说,春种秋收,静待收割……
4.4% 世界各国对外资反制情况及我国外资对策
如果我们不及时果断地对外资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势必程度日趋加深,导致病入膏肓,外资全面控制我国产业,最终难以收拾局面;如果不大力发展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企业,我国经济只能成为依附于发达国家的企业,只能靠出卖劳动力和资源,类似于拉美等经济殖民地式的依附性经济结构,使我国长期处于国际分工的低层次,重蹈“有增长而无发展”的拉美覆辙。
4.4.1 外资在我国造成的负面影响
外资利用我国对于外资限制的疏忽与疏漏有侍无恐,除了获取触目惊心的巨额利润,挤垮一大批国内企业和民族企业、私营企业,控制和并购了大量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从而对我国产业安全带来重要威胁以外,还造成另外一些负面影响[25]:
①外资采用“转移定价”和少开发票和其它各种避税方式,造成我国税收的严重流失;
②外资比例过高导致了大量经济剩余转移。外资可利用其优势产品和垄断地位操纵市场,左右价格,获取高额利润,从而将大量财富转移至国外。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所获得的年平均利润率,高达16%~18%。1981-2002年,中国GNP(国民生产总值)累计比GDP(国内生产总值)少10213.5亿元,中国GNP小于GDP,意味着中国国民并没有获得GDP所显示的经济收益,也就是说,在中国范围内生产的由GDP所反映的财富,并没有完全为中国国民所分享,中国国民未能从国外获得相应的收入给予补偿。
③ “假外资”现象已经成为我国财政金融安全的重大隐患。国内企业通过在境外设立离岸公司而形成的“假外资”导致国家税源流失,让规模巨大的跨境资本流动游离于政府的监管和统计之外。特别是离岸公司所在的英属维尔京群岛、百慕大、开曼群岛等,成为我国资本外逃然后流回“中转站”,严重干扰了我国正常的货币政策。
④如果外资突然大规模撤走,会造成产业衰退、国民收入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随着外资进入方式的多样化和国内企业对外投资的增加,跨境资金流动的类型和途径增多,人民币汇率升值到一定程度,特别是当国内经济出现较大波动、投资回报前景暗淡时,在外资短期投机资本的带领和示范作用下,多种途径导致的集中撤资行为有可能出现,加上此时外资实业的银行存款和部分资产出兑,大量人民币资本如同潮水般从地底冒出来集中兑换成美元,并大规模向外转移,会对国内经济和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
⑤金融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体系本身的安全威胁进而会对整个国民经济构成严重不安全因素。金融一旦出现问题,往往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和连带影响。在全球化进程中金融风险有普遍增大的趋势,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严重衰退就是金融产业安全重要性的最好例证。
⑥外资并购后会把民族企业变成跨国公司全球生产链上既无知识产权也无核心技术的加工厂,并通过挤占国内企业发展空间,控制竞争对手、关键技术和重要市场,削弱国家对产业发展的控制能力等。同时,跨国公司并购后会排挤和打压东道国本土品牌。在开放的全球环境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国家,往往不得不接受跨国公司所谓全球化分工安排,放弃自主品牌,长期为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贴牌加工。
⑦外资造成我国大规模失业的问题。外资解决我国就业,只能是臆想中的痴人说梦!截止2007年,外资企业使用我国劳动力的数量,总规模为1853万人。
然而,在这点可怜的人数上岗的背后,我们却没有深层次考虑,外资进入中国,会让我们多少人下岗,会让我们多少人失去就业机会。
在第一产业,外资四大粮商ABCD威胁4000万豆农生产,种植大豆赖以生存的无数豆农,年年赔本,不得不改种其它经济作物,造成2000万豆农集体“下岗”事件,2.3亿民工,或许从中能发现许多豆农的身影。
大量豆油油榨企业倒闭,由于“大豆危机”,2004-2005年,1000多家内资榨油企业构成的“中国大豆军团”,瞬间烟消云散,随后倒闭率达90%以上,导致10多万人失业。
在第二产业,日用品和化妆品行业,外资品牌占市场份额的60%以上,宝洁每招收一名员工,就意味着中国原洗涤剂企业有2~3名员工下岗……
在食品饮料业,机械制造业,建筑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石化行业,玻璃行业,家电行业,酿酒行业,纺织行业,造纸行业,供水供气行业,印刷包装业几乎囊括所有的第二产业,由于外资生产效率普遍比内资要高,且极端盘剥人力成本,外资的每一次并购,都意味着大批人失业,外资的每一次投资,都意味着同行业竞争对手大多数职工失业下岗,挤占了无数工作岗位……
在第三产业,外资大型连锁超市每一次选址开张,对方圆两公里的中小型零售商店和门面都是一次集体毁灭性的打击,惨淡经营,或失业,或改作别的生意,从而挤占其它行业工作岗位……
外资入侵我国经济,挤占国民大量工作机会,造成我国居高不下的失业率,手法极为隐蔽狠毒,没有人仔细算过,否则,是一个相当庞大而令人吃惊的数目,远非那区区1800万人口所能替代的,那区区1800万人口,亦受尽外资盘剥。
4.4.2 世界各国反制外资现状及设限政策[25]
我们来看看世界各国是怎么样为外资设限的:
①泰国,97年亚洲金融危机泰国偿尽苦头之后,泰国对外资出手“最狠” ,频出新政限制外资, 2006年年底,泰国政府先是收紧外汇管制,随即又修订了《外商经营法》,限制外资在电讯、媒体和房地产等领域中的控股比例。此后,又修订了批发零售业条例,强迫经营连锁超市的外商不再开设新的分店;接着连续发布强制许可令,使泰国生产、销售治疗艾滋病和心脏病的仿制药变为合法,不再向外国制药企业交纳高额专利费。
泰国之所以频频对外资出手,一来是对“外来投资是否能给国家和百姓带来幸福”持怀疑态度。这种疑虑始自1997年金融危机,泰国起初尝到了外资的好处,开始走向另一个极端,不遗余力、不计后果地吸引外资。随后外资变脸,配合外来投机资本把泰国洗劫一空,国家一片狼籍,实力和百姓生活水平都大大下降,很多年恢复不过来。
②美国,美国是自由贸易的发起国,大力倡导“自由化”,对每个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开放政策都会指手划脚,不同程度地进行干涉,那么,它自己对外资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美国是国家产业安全意识最强的国家,在控制外资并购方面的制度最发达。
1980-2009的30年间,美国对外投资存量远高于FDI(外商对美国的直接投资)存量,美国的对外投资,超过2万亿美元,而时至今日,美国引入的外资(FDI)存量,仅为1.3万亿美元,而我国引入的外资(FDI)达1万亿美元,美国GDP是我国的5倍,外资在美国产业中所占比重,很多行业都低于 10%,一个最先倡导并大力提倡,在各种国际场合逢访问必说“自由贸易”的国家,却一方面对外资紧紧守好本国的大门,另一方面增加本国企业向外投资,不能不引人深思。
美国的反垄断法,主要体现在联邦反托拉斯法中,表面上,美国的企业并购反垄断法法律体系并未对外国人和本国人区别对待,并购法律同时适用于国内公司、外国公司,看不到差别,但是,当美国民族企业受到外资并购的时候,它的反垄断政策就表现出内外有别的特征。美国在反垄断问题上鼓励国内并购和对外并购,适当控制外资并购,造就了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避免了外资并购对本国产业安全的威胁。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从维护国家安全的角度,成立了有关的组织机构,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审查和控制外国直接投资特别是外资并购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一是1975年成立了外国投资委员会和外国投资办公室。前者负责分析外国在美投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后者负责调查外资在各部门及地区的分布,外资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外资对能源、自然资源、农业、房地产、环境、就业、国际收支和国际贸易等方面的影响,并向国会提出分析报告。反观我国,这方面仍做得很不够,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更谈不上成立专门机构,定期向政府和人大提出报告讨论外资对国家安全所造成的影响了。二是1988年颁布的“艾克逊-弗劳里奥修正案”。该法案授权总统基于国家安全利益,可否决外国投资者并购美国企业的要求,并授权外资委员会具体实施这一条款。三是1990年颁布的《外国直接投资和国际金融统计改进法》,要求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和劳工部统计局经常交换外国在美国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四是2007年颁布了《2007年外国投资和国家安全法》。该法明确了国家安全审查的范围,要求对外资收购“重要基础设施”以及来自外国“国有企业”的收购进行国家安全审查。除此之外,外资或外资并购如果威胁到美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或影响美国的本土就业,都将被视为威胁国家安全。目前,美国外资并购审查机构和外国投资委员会除依据的反垄断法律体系外,还有《1950年国防生产法》、《国际武器交易条例》、《出口管理办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等进行补充,劝阻外商的并购,甚至迫使期改变交易内容。
防止产业被外资并购后对国家经济安全乃至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是美国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重要任务,因而,美国对外资并购审查极为严格,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起到了维护美国产业安全的作用。
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中海油一提起收购尤尼科,引起美国上下大为紧张,最终美国众议院就以333比92票的压倒优势,要求美国政府中止这一收购计划,并以398比15的更大优势,要求美国政府对收购本身进行调查;
我们不难理解,鞍钢首个美国投资建厂项目尚未正式达成交易即遭遇美国政治压力,2010年7月2日,50名美国国会两党议员公开呼吁,对中国鞍钢集团在美投资建厂展开调查,以确定其是否威胁到美国国家安全。
③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起,日本对外资并购的态度基本上是排斥和限制的。20世纪70年代,日本政府为了尽快实现产业集中和规模经济,制定了鼓励国内企业集中的产业政策,鼓励国内并购做大做强本土企业,并积极推行海外并购,海外并购逐年增加,除了对美国并购以外,日本还加快了对澳大利亚、欧洲、中国等各国企业的并购步伐。同时,对外资并购本土企业进行严格限制。日本成立了公正交易委员会,依据《禁止垄断法》判断并购是否会对市场竞争产生实质性的限制,在此基础上决定是否批准该项投资或并购活动,成立外资审议会,主要对一些重要的外商投资及并购项目进行严格审批。
④德国,德国联邦卡特尔局,依据《反对限制竞争法》,独立裁定并购案件,对禁止和批准投资和并购都说明原因;联邦经济部,管理并购活动,防止垄断和维护市场竞争,享有批准特殊企业并购的权利;成立德国垄断委员会,定期对德国企业集中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作出评估,对外资和有关企业并购投资监管的法律规定作适用性评价。
⑤加拿大,加拿大对投资和并购制订了5项标准,a.投资对加拿大经济活动水平和性质的影响,包括对就业、资源开发、加工和出口影响;b.加拿大人对加拿大企业或新加拿大企业参与程度和重要性,以及对加拿大企业或新加拿大企业所属或将所属的产业股权参与的程度和重要性;c.投资对加拿大生产率、产业效率、技术开发、产品创新、产品品种的影响评估;d。投资对加拿大产业内部竞争的影响评估;e.投资与加拿大联邦及各省立法民族工业、经济及文化政策的一致性;f.投资对加拿大在世界市场竞争能力的贡献评估。
⑥在借鉴美国等国经验的基础上,欧盟、加拿大和日本、俄罗斯等发达国家结合本国实际,制定了完善的外资并购政策,对外商投资和并购进行严格的审查,以防威胁国家产业安全和国家安全。
尽管美国原则上提倡资本自由流动,但这是为它打开各国市场作掩护,在本国产业的保护上毫不含糊,对外国在其关键行业和部门的投资都采取限制措施。如在国防工业和军事相关产业绝对禁止外国投资介入;在钢铁、电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设置层层保护;在通讯、交通运输、广播电视、水力发电、自然资源开发、核能开发利用等产业禁止外国投资;美国不仅对外资进入进行限制,对外资的监督管理都很严格。如法律规定外国人在收购或处置美国企业10%以上的股权时,必须向商务部报告,凡发生业务合作,不管是兼并、收购,都必须向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和美国司法部反托拉斯局呈送报告。在英国,外国投资者如收购任何大型或经济上有重要影响的英国企业,必须获得政府批准。在德国,限制外国公司对军工、银行、金融服务和保险等重要行业的投资。在法国,对于涉及敏感行业的外资并购必须上报政府。加拿大规定了四大敏感行业,对于这四大行业的外国投资予以严格限制或者严格禁止:金融(银行、保险、证券信贷及信托业)、能源(石油及天然气生产、电力、核能)、交通(铁路、航空事业)及文化与通讯(广播、出版、电讯等)。另外,欧盟其它20多个国家也在积极推进立法。
4.4.3 世界各国开放过度的深刻教训[25]
我们再来看看拉美国家的产业开放教训,
20世纪90年代以来,拉美国家为了解决严重的债务危机,抛弃了长期实施的“进口替代”战略,全面推行“自由化”为标志的经济改革,希望依靠西方发达国家大型跨国公司带动本国的经济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拉美国家的外资政策有以下3个特点:
一是投资领域更开放。在阿根廷,除大众媒体外,外资基本上可以进入所有部门(包括国防工业)。在智利,除电视台与国家安全有关的领域外,外资也可以进入智利的所有部门。在墨西哥,虽然尚有17个部门不准外资涉足,但1989年修改的外资法则允许1亿美元以下的投资无需申请就能在其他部门中拥有100%的股权。此外,墨西哥还分别于1994年和1995年开放了银行业和石油冶炼业。秘鲁1993年通过的宪法允许外国投资进入包括大众媒体在内的所有部门。
二是申报和审批过程中的行政程序进一步简化。例如,阿根廷于1989年修改了第2138213号法令,规定外资不必事先提出申请,许多部门中的外资甚至可以不进行注册。哥伦比亚于1991年和1993年通过的有关法令规定,除公共服务、废物处理、碳氢化合物、矿业和金融部门外,外资进入其他部门(包括扩大生产规模和并购东道国企业)之前不必获得政府的批准。在委内瑞拉,1992年3月颁布的第2095号法令基本上废除了外资必须事先获得政府许可的规定。
三是给外资的刺激性优惠不断增多。如阿根廷允许外资参与私有化;哥伦比亚为自由工业区中的外资提供了多种税收优惠;墨西哥旅游业和出口部门中的外资则能得到一定数量的低息贷款;厄瓜多尔不仅为进入矿业部门的新外资提供50%的一次性税收优惠,而且还允许其以5%的低关税进口矿业机械设备。
在对外资全面开放的政策刺激下,拉美国家大量骨干企业被外资并购。在巴西,全国最大的10家制药公司,最大的4家橡胶公司全由外资控制,汽车工业全部为外国人控制,34家最大的机器制造工业有20家为外资控制,17家最大的电力公司中14家为外资控制。对此,巴西的许多民族企业家和经济学家已达成共识:巴西民族工业已基本玩完,跨国公司严重损害了巴西的民族经济利益。在阿根廷,公共服务部门在上世纪90年代全部私有化,主要出售给了欧洲跨国企业。其自来水公司由法国企业控制,天然气和石油行业由欧美企业把持。阿根廷在2001年的危机中货币贬值了65%,为避免通货膨胀,政府严格控制了各类基本消费品的物价,水、电、天然气、汽油都严禁涨价。由于这些都被外资企业控制,围绕物价问题,阿根廷政府很是头疼,与壳牌石油、埃索石油、法国自来水公司等外资企业纠缠不清,一度处于公开对峙状态。
1991-1997年拉美经济有所复苏,但所均仅增长3.6%;1998-2003年,拉美经济又陷入衰退的六年,几乎没有增长。现在拉美依靠外资发展本国经济的指望成了泡影,拉美经济依然处于种种困境之中:资源耗尽、生态破坏,没有自己的传统工业,也没有外商的投资,没有自己的科学技术,也没有了自己的科技人才,连二、三流的技术也不再进口了,依靠国际组织和富国的援助来勉强度日。
外资不是救世主,它只是来赚钱和抽血的,它扮演的只是死后还想踹一脚的角色。
我们再来看看东欧国家的产业开放教训,
东欧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转轨中,积极采用向外资出售国有资产方式实现“经济私有化”目标。美籍波兰裔教授卡-波兹南斯基在其著作《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东欧国家的民族资本被剥夺》中,对外资并购给东欧国家造成的灾难性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根据作者估算,自20世纪80年代末起,东欧国家在刚刚开始进行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之后,东欧各国大量的国有资产被廉价卖给了国外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