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猴王
下面转载吴辉的一篇文章: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弟子规多媒体学习软件》赏析之三
我们要教出什么样的孩子?
孝顺、谦恭、自立、自强。
孩子是另外一个我,是我的血脉的延续,孩子要自立于社会,能自己养活自己,不要让我操心。孩子还要自强,要能自己成就事业,自己把握人生的航向。
孝顺、谦恭,这是人生的起点。有了这个基本的品德,就能够融入社会。
下一步是自立。
怎么自立?
自立,要在残酷竞争的社会生态中,谋得一个生存位置,关键要靠付出。
这个付出关键不是钱的付出,而是心血的付出,爱心的付出。
所以,《弟子规》总论的第三句话,是“泛爱众,而亲仁”。
泛爱众,就是要爱周围的一切事物。而亲仁,就是要亲近仁德之人。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所有的一切财富、机遇,都要靠自己的付出,去争取。所谓“命自我做,福自我求”。不要说我没有钱,我不能付出,没有钱,可以付出微笑,付出爱心。只要你有善的付出,世界就会有感应,你就能够得到善的报答,事业的机遇就会垂青于你。
爱迪生,世界最伟大的发明家,通用电气公司的创立者。他一生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拥有白炽灯、留声机、碳粒电话筒、电影放映机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被誉为“光明之父”、“现实中的普罗米修斯”、“发明大王”,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世界最伟大的发明家是如何诞生的?爱迪生8岁才开始上学念书,只上了3个月,就因为“迟钝”、“太笨”而被学校退学,此后一直由母亲教导。12岁时,他开始在从底特律到休伦港的新铁路线上卖报纸。爱迪生15岁那年,有一件事情使他的生活发生了永久性的变化。1862年8月的一个早晨,爱迪生在大干线铁路上卖报时,突然发现一个3岁的孩子正站在铁道中央抛石头玩,此刻他后面有节货车在向他驶来,这孩子完全不知道自己处于险境。爱迪生见状,急忙把报纸连同帽子扔在月台上,奋不顾身冲上去救出了孩子,但两人都头朝下摔到了尖锐的碎石上。他们摔得那样狠,以至于碎石末都嵌进了肉里。这个孩子叫吉米,孩子的父亲名叫麦肯齐,是克利门斯山火车站站长。麦肯齐对爱迪生的救子之恩感激不尽,却无以为报,所以邀请爱迪生住到他的家里,并传授给他电报技术。从此,爱迪生便和这个神秘的电的新世界发生了关系,踏上了科学的征途。
世界最伟大的发明家,通用电气公司的创立者,诞生于一个小小的善念。小男孩遇到危险,仅仅是一个瞬间的事情,但就是这一个瞬间的善举,成就了世界最伟大的发明家。如果没有这个善念,电灯也许不会被发明,整个人类现在说不定现在还在摸黑啦。
心怀善念有多么重要,我们不妨再来看另外一个例子。马加爵是一个八零后,云南大学生物专业大四的学生。2004年2月13日晚他用石锤锤死了一个同学,拖入衣柜里面。2月14日晚又用同样的手法杀害一个同学,拖入衣柜里面。2月15日又杀害一个同学,拖入衣柜里面,又有一个同学来到他的宿舍,又被杀害拖入衣柜里面。杀了四人后,马加爵开始从昆明火车站出逃。2004年3月15日晚上7点30分,马加爵在海南三亚河西区落网。
事情的起因是一个牌局,邵瑞杰,马加爵大学三年半最好的朋友,因为打牌与马加爵发生口角,批评了马加爵的为人,揭露他曾经嫖娼,于是招来杀身之祸。马加爵供述:“我跟邵瑞杰很好,邵还说我为人不好。我们那么多年住在一起,我把邵当作朋友,真心的朋友也不多。想不到他们这样说我的为人。我很绝望,我在云南大学一个朋友也没有……我把他当朋友,他这么说我,我就恨他们。”
一个这么小的事情,导致马加爵连杀四人。就马加爵来说,家道贫困,生活非常压抑,积累在心头的怨恨太多,这些毒物因为一个偶然刺激,就形成了杀人的恶念。如果马加爵在成长的过程中,得到过很多的爱和帮助,心头没有很多怨毒的积累,杀人事件不会轻易酿成。在马加爵杀害四位同学以后,又有一位叫林风(音)的同学从走廊经过,因为这位林同学曾经给马加爵买过一个馒头,所以马加爵放过了他。如果不是这一闪的善念,林同学被招呼进来,肯定又是拖进衣柜。
所以一句恶的言语,值多少钱?在极端情况下,能因此把命送掉。一个善的馒头,值多少钱?在极端情况下,能因此避免死亡。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善和恶,区别非常大。
从爱迪生和马加爵的故事,我们就能体会到,心存善念有多么重要。孩子从小充满感恩,与人为善,一辈子的人生道路就会顺畅得多,常常能够逢凶化吉,鸿运高照。孩子如果从小孤僻、乖戾、恶毒,那么成长的过程中遭遇挫折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怎么样让孩子感恩、存善?
首先一条,绝对不能打孩子。孩子那么小,肯定打你不赢,你如果动不动就动手,孩子的心里就会充满恐惧和怨恨。一颗充满怨恨的心,怎么可能释放出善念和感恩出来呢?跟孩子讲原则,可以沉默,可以威慑,但是绝对不能动粗。尊重孩子,孩子将来也会尊重你,并且也能被别人所尊重。
第二,要多表达对孩子的关爱。每天抱住孩子问一下,爸爸爱不爱宝宝?爱。那宝宝爱不爱爸爸?爱。爱这个词是很有魔力的,你每天说,就自然会在行动中流露出来。
第三,家长要做孩子的表率,孝敬爷爷奶奶,善待亲戚朋友。孩子耳濡目染,受到善的熏陶,自然就能善待他人。所以教善,也不是靠刻意去教的,而是靠行动熏陶的。
《弟子规》非常强调行动,“泛爱众”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付诸行动。但是我们知道,行动往往需要成本,需要付出代价,而每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关键是尽心。所谓福田心耕,只要你尽心了,你会得到足够的福报。
远大的总裁张跃先生有一个经营信条,“不要问订单的把握有多大,要问我为客户付出了多少”。这是一句至理名言。企业在寻找订单的过程中,如果刻意去行贿,去搞不正当竞争,往往不可持续。企业的使命,是提供客户价值,这才是本分。所以张跃坚决要求客户经理不能行贿,一旦发现就开除。不行贿干什么?尽心尽力创造客户价值,尽心尽力为客户服务,尽心尽力做好客户的空调顾问。这是本分。行贿,喝酒桑拿什么的,那不是我们的本分,去琢磨那个低级的东西,整个企业都会走到邪路上去。
当然,商业行为需要考虑利益,利益怎么来?你不能老是去想,去追求,你去追求,往往越求越不来。利益的获得,不是靠追求,而是靠感应。你用自己尽心尽力的付出,去感应客户。
关于追求与感应,有哲人这样诠释:曾经有一个人为了得到美丽的蝴蝶,便买来一双跑鞋、一只网子,穿上运动服,追逐奔走了两个小时,终于在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中抓到几只。可是因为蝴蝶在网子里恐惧、挣扎,丝毫没有美丽可言。这就是“追求”。另一个人也喜欢蝴蝶,他买来了两盆鲜花,放在窗台,然后静静地坐在沙发上品着香茗,望着蝴蝶翩翩而来,心情犹如吸蜜的蝶口。这就叫“感应”。
追求是从自我的角度考虑,忽视了事物内在的微妙规律,所以常常事与愿违。感应则从完善自我、奉献自我出发,顺应了天理,因而皆大欢喜。其实只要你尽心尽力对客户付出,利益是不言而喻的。完全用不着丝毫勉强。
抓住为客户付出这个本分,就不会患得患失,因而能赢得客户的尊敬。远大的空调品质高,价格贵,有的客户往往采取极端手段“杀价”,如果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你就抵挡不住客户的攻势。但是如果自己的价值观很明确,我守住本分,提供客户价值,真心为客户服务,如果杀价,我们的服务就不可持续,这就违背了游戏规则。所以无论什么情况,我们绝不行贿,绝不搞不正当竞争,哪怕丢掉订单也绝不动容。这样一来,客户就调动不了你,最终乖乖按你的游戏规则办事。所以远大三次被评为“中国最受尊敬的企业”,关键在于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通过尽心付出、通过感应,而赢得客户对产品品质和游戏规则的认可,“不要问订单的把握有多大,要问我为客户付出了多少”,这是一种境界。从远大的商业价值观我们看到,尽心尽力行善付出,不仅和商业规则不矛盾,而且恰恰是商道的精髓。在商场上,不赚非分之钱,不做非分之想,尽心尽力行善付出,是唯一应该做的,而且是唯一可以做的。
“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是整个《弟子规》的核心思想。就是以孝为统领,正德行善,立己立人。孩子处处与人为善,必定会赢得别人的尊敬,事业也一定能够有成。
退一步说,我们教孩子,还能怎么样?孝顺、恭敬、敬业、尽职、行善,我们已经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至于说,做到了这些,孩子却依然不出息,事业依然没有立起来,那我们也要把心态放宽。做到了这些,就够了,我们只能做这些,剩下的事情,等待上天的安排。这就是“但行善事,莫问前程”。
我们对孩子太过于功利主义,要求孩子挣很多钱,往往得到的结果,不遂我们的心愿。而我们一旦考虑功利,那么在尽职行善的本分上,往往做得不够。所以健康的心态,就是只管行善,只管尽职付出,不要去问结果,因为行善的每时每刻,就足够我们享受每时每刻的快乐。
这就是幸福的人生。积善余庆,自在随缘。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编者述评:每个人来到世界,所拥有的资源都非常少,赤条条就来了。而且绝大多数人,都不是富贵之家。普通老百姓有一口饭吃,就把你生下来了。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那么作为一个普通人,要在几十年的人生经历中脱颖而出,谈何容易?别人也是人,一样的四肢一样的头脑,你能付出的别人也能做,你凭什么出人头地?
靠强横,靠“勇敢”,行吗?短时间内有效,但是长期肯定不行。因为你强横而获得利益,别人怕了你,你会失去人心。
怎么样赢得人心?
答案很简单。与人为善。
刚才我们举了爱迪生的例子,类似的例子太多了。晚清首富胡雪岩,一个钱庄的学徒伙计,干些倒尿壶之类的杂货,朋友王有龄遇到困难,没有进京的盘缠,胡雪岩资助了朋友500两银子。王有龄发迹之后,给了胡雪岩很多机会,胡雪岩的生意很快做大,从强手林立的商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就是说,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想要出头,光靠自己的拼命干活,没有用的。你能干别人也能干,你怎么可能出头?不管你怎么努力,混个糊口,了不得了。
出人头地,如果有贵人相助,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但贵人不缺钱,他为什么助你?人心。他看重你的人,你的心,你的品德,你的良善。所以行善很重要。佛家讲三世因果,善恶有报,劝说人们弃恶从善,这是极高的智慧。
一颗善良的心,我们随时带在身上,随时可以派上用场,随时可能给我们带来好运。而且这个东西是任何金钱所不能够替代。
那我们为什么不把良善的品质教给孩子呢?我们不是爱孩子吗?我们不是希望孩子有出息吗?我们留钱给孩子,孩子未必守得住,留书给孩子,孩子未必喜欢读。但我们把良善的品质留给孩子,一生管用!
这就是弟子规倡导“泛爱众,而亲仁”的理由。我们确实应该把这些东西都传给孩子,养成孩子良善的性格,孩子会因此而获得人生的幸福。因为“天道无亲,常与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