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现代货币偷换原有货币概念

1楼
zhaowf 发表于:2011/12/18 23:44:00

作者:谁是谁非任评说

说起信用社会,离不开说到对于货币本质的认识,而对于货币更本质的就是信用,但是社会的信用却不一定是货币,只不过货币是流动性最好的信用体系,我们理解整个世界的货币体系的运转,也要先从货币开始。

对于世界关于货币的理解是有各种学派的,主要的学派就是商品说还是媒介说,在古典经济学派主要都是商品说,亚里斯多德等人就把金银货币当做财富,重商主义也是以贵金属货币为财富的,马克思把货币变成了劳动价值论和一般等价物。而对于现代经济学则更多倾向于媒介说,把货币作为一种交换媒介和国家信用。依据这两个不同的货币理念,也产生了古典货币和现代货币的不同概念。

l  古典货币:是指任何一种可以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和完全流动的财富的储藏手段等功能的商品,都可被看作是古典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古典货币;古典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古典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l  现代货币:是指以某一权力机构为依托,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推行的一种可以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及作为完全流动的财富的储藏手段等功能的凭证。这样的权利凭证就是一种信用凭证,现代货币使用国债抵押来发行,背后就是国家信用。

通过上述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到古典货币与现代货币的区别在于:古典货币本身是商品,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不依附于任何的权力机构,不会随权力机构的消亡而消亡。现代货币是一种凭证,依托于某一权力机构而存在,随权力机构的消亡而消亡。可以说现代货币在作为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方面功能绝非古典货币所能比拟,但作为财富储藏手段方面的功能要逊色于古典货币,储存再多的凭证其功能也会随权力机构的消亡而消亡。而二者的关键的差别在资源!

对于货币价值的认识是有两重性的,货币的空间价值,也就是货币的购买力,单位货币能够买到多少的商品;货币的时间价值,也就是货币的利率,货币在使用和周转当中是要随着时间按照利率产生价值的。对于商品货币要满足其购买力与商品的一般等价物价值的对等,因此在通胀下一般需要加息保持其空间价值;对于媒介货币在通胀下货币多了就需要按照供求关系要降价,所以更多的表现在降低利率,在信用货币成为了全球经济的主流以后,信用货币所带来的巨大货币投放量也让这个世界进入了低利率时代,低利率使得经济飞速发展。因此大家可以理解为什么在08年的金融危机当中中国是加息而西方是降息,原因就是中国老百姓是按照马克思理论和传统观念认识货币,把货币当作商品,而西方则是现代货币的概念,在商品货币时代人们更倾向于存钱,因为存钱就是积累财富,但是到了信用货币时代你的信用不仅仅是你的存款,有信用卡能够贷款才是信用的体现,因此也可以知道为什么中国的老百姓存钱而西方的老百姓借钱,实际上西方在古典经济学时代老百姓也是存钱的,因此才有大文豪笔下葛朗台等人的守财奴形象。

在商品货币时代,货币是贵金属,或者货币绑定了贵金属,金本位就是古典货币,但是古代世界不仅仅是黄金,很多国家是白银本位的,中国还有以青铜作为补充的复本位制,这些商品货币时代,我们也可以广义的看作是货币天然信用的时代,因为当时的国家和商业机构没有足够的信用发行货币,社会的信用和商业信用也不足的情况下必须依赖于某种商品的价值作为标准,这个商品的价值实际上就是货币的天然信用。但是以商品为货币的问题就是经济发展以后,这些货币所对应的商品数量是有限制的,因此商品货币在当今社会的大发展过程中走向破产是必然的,同时金本位的破裂带来了货币概念的彻底改变,现代货币的概念确定了,但是我们的经济学从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到现在的货币主义,谁也没有告诉你作为经济理论的基石货币的概念已经不同,这个不同是可以套利的,信用货币带来了低利率的好处,同时信用货币的问题就是货币会有不断的超发和贬值的风险,这个不同的背后就是忽悠了你。

货币定义的改变,实质上是改变了金融模型,在金本位之下货币的总量是有上限的,这个限制将成为经济模型的边界条件。现在的模型是没有上限的了,其理论推导的偏微粉方程的解会有根本改变。这个改变就是货币的供给变成无限而资源是有限的,在货币是上坡货币时代货币绑定的商品同时也是资源等价物,在国家信用模式下,对于资源的保障也是国家关键性的信用基石,苏联的破产就是与粮食破裂导致的信用破产有关,对于货币和信用等问题,在此只不过是开了一个头,以后将逐步深入的进行讨论。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781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