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ll]
完整版
[Rss]
订阅
[Xml]
无图版
[Xhtml]
无图版
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
炒邮网论坛
→
集藏资讯
→
“2011无锡亚展行”征文阅读感言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2011无锡亚展行”征文阅读感言
1楼
123456
发表于:2012/5/28 14:39:00
文献
集邮
研究会
本次
征文
的要求十分明确,即“
多侧面多角度反映
无锡
亚展和四会联展、联谊及本会
活动
,注重表现本会
会员
的精神风貌。征文内容包括对亚展文献类和四会联展中
文献集邮
类展品的观感和评价。
”
这样的征文,一般都以记叙文创作。作者们大都经历了亚展、联展和联谊等活动,应写自己最熟悉,感触最深的内容,说自己最想说的话。写任何
文章
,首先要明确写给谁看,通过什么媒体传播?虽然本次征文的
通知
没有说明,但作者们应该明白,主要是写给会内外的文献集邮
爱好者
看,争取在
会刊
《文献集邮》上发表,因此,虽然没有限定征文字数,作者们也宜控制在第篇
2000
字左右,如果实在有很多话要说,一般也不宜超过
4000
字。
少数作者热情很高,洋洋洒洒每篇写了八九千字,意图独自完成“多侧面”的记载,但长文难写,既然用了这么多文字,就理应担起“全面反映”的责任,漏了哪个方面都是遗憾。典型的实例是关小敏的《无锡
亚洲
国际集
邮展
览印象记》,配用大量
照片
进行综合报道,但又掺杂了许多个人感受(新闻报道并非绝对不允许添加个人色彩,但往往只有资深名记才敢于如此用笔),分明是那种“任务在肩”的记者用来撑版面的写法,这次幸得二等奖,不能排除评委鼓励新会员的情愫。朱文雷的《无锡亚展日记》(在亚展专刊中,改名为《征集员日记》更为贴切)是本次征文的“字数冠军”,达
13000
字以上,从内容看,可知作者为本次亚展工作得很辛苦,而事后写征文也很认真、严谨,与日记式的同类作品相比,确是一篇有材料、有感情、有思考、有见解的佳作,记录了本次邮展中不为一般记者关注的方面,将是许多年后集邮历史
研究
者的宝贵参考
资料
。可能为了追求面面俱到,或者对难得的材料有点自恋,文中加入了邮展讲解员对“
17
部重点邮集”的介绍文字,其实它们应是留在作者笔记本里的“
纪念
品”,不必塞进原已字数嫌多的征文中,反而成为“蛇足”,因为它们纯属普及程度的邮识,而非作者本人研究体会的浓缩。即使是写包揽全面的综合报道,也需避免搬用集邮专业报纸的新闻报道,因为《文献集邮》与《
中国
集邮报》、《集邮报》的性质、任务各有不同,你应揣度我们的会员大都已经阅读并
收藏
这类报纸,所以,邮展开幕式上主席
台领导、嘉宾的名单,各档大奖、高奖的展集名称和作者姓名之类,一般见报新闻必需要有的内容,除非同你的作品特别有关,在抒发个人感受的征文中,通常就无须重复。
本次征文来稿大多是日记式的纪实文学作品,除了上述关小敏、朱文雷作品,还有束建德写丹阳观展团,汪海清写
杭州
观展团,程振伟、周时美各自写
盱眙
观展团,以及王光珉的《一个累并
快乐
者的亚展日记》等,写的虽是自己的团队或个人经历,反映的则是整个文献会在亚展的活动,此类作品不可避免地会引用一些背景资料作铺垫,但切忌整段照搬媒体报道,因为那不是你这篇征文的任务。重点写自己的团队或个人,但必须体现征文的主题,相比之下,王光珉的作品与文献会的活动就扣得较紧。
参与写作征文,得奖不是唯一目的,真正看重的应是煅练和学习的机会。本次征文采用在网上随到随发的方式,便于听取读者和评委的意见,杨效龙《邮缘千里来相会》一文,写了他在亚展遇到常增书,请常老在他带去的文献上
签名
,结果如愿以偿的故事。此文
11
月
23
日即在会网贴出,我在
11
月
25
日跟帖评述道:“
从一件小事折射了文献集邮研究会组织的会员活动满足了会员们多种多样的精神需求。就这一点来说,本文是符合征文要求的,但是本文可以写得更好。作者没有写出为什么常副
会长
的签名对他这么重要?作者没有写出,他究竟是爱书,还是爱人,或者说是由书及人,还是由人及书?作者说他珍藏此书十多年,读者怀疑十多年来作者有没有读过此书,否则,作为文献集邮研究会的会员,为什么不写一点阅读此书的感悟呢?对书的感悟,对人的感悟。不这样写,会削弱要求得到常副会长签名的重要性。没有写出,或是没有感悟到常副会长为什么要送你《中国快信
邮票
志》影印本?
”作者谦虚勤勉,从善如流,
12
月
5
日就贴出修改稿,不但达到了我原来希望的目标,还在其他方面作了不少增益,因为还在征文截止期前,我便建议按其修改稿评审。只可惜会网上的跟帖虽多,但大多只贴一个鼓励的图形,没有形成讨论的氛围,愿今后有更多的会员投入议论,从中取得共同的提高。
赵德山《省长和我们在一起》一文,写省长同群众一起观展的经过,预期会有良好的宣传效果。此文立意、手法、文字皆无瑕疵,只是引述了省长对《全国山河一片红》为何停售的一段话,发生邮识性错误,遂使此文突发“心肌梗死”,呜呼哀哉。关于“一片红”的停售原因,
民间
一向有多种说法,但是作为历史事实,已由《中国集邮史》记录在册,绝不容许李代桃僵,以讹传讹。即使语出大官,现场众人附和,但要作为报道或特写的材料,只宜隐去内容,不能原话照录。此文失败的原因在于作者本人邮识欠厚,否则尽可避开原话,换个角度照样歌功颂德。
章勇《新兴集邮联展观感》和王晨《
为
无锡亚洲邮展
助兴的
文
献集邮
类展品
》都是对“
四会联展中文献集邮类展品的观感和评价
”,两相比较,可分伯仲。而本次征文唯一的一等奖作品——杨国华《“中国新兴集邮联展”的启示》则将观感写成了议论文,显然作者尚不习惯于此类文体的撰写,但因论点鲜明、论据坚挺,说出了广大集邮爱好者想说而未能成文的心声,网上好评如云,评委普遍青睐,遂“使竖子成名”。
2012.1.8
先睹堂主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1230 s, 2 queries.
[Full]
完整版
[Rss]
订阅
[Xml]
无图版
[Xhtml]
无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