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4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投资学习生涯系列之一:沃伦.巴菲特传

1楼
邮市操盘手 发表于:2008/1/6 1:37:00

投资学习生涯系列之一:沃伦.巴菲特传

【作者简介】

    罗杰。洛文斯坦,《华尔街日报》的资深财经记者,1989—1991年主管股票专栏《华尔街听闻》。目前撰写一新的金融专栏《固有价值》。现与家人居住在新泽西州西菲尔德。

    【内容简介】

    沃伦。巴菲特就好像希腊神话中的迈达斯神,有点石成金术。他的合伙人企业曾连续多年超过道。琼斯工业指数几十个百分点,令华尔街人士目瞪口呆。股东们对他的追随和关注,形成奇特的“巴菲特现象”——他的健康状况会直接影响到股市行情的涨落。

    巴菲特的成功并非偶然,九岁的他已经知道通过收集瓶盖来了解哪一种品牌的软饮料生意最红火;在为《华盛顿邮报》做报童时,他就考虑过可以依靠增加产品线来获得更大利益。其投资生涯始于11岁,迄今个人财富已逾166亿美元,超越比尔。盖茨,成为美国新首富。

    本书的作者以生花妙笔叙述了巴菲特令人神往的一生,揭示了他的致富原则;并且对他投资伯克希尔、GEICO、《华盛顿邮报》、可口可乐、吉列等企业进行了生动详实的描写。语言轻松幽默,情节引人入胜。

    引言

    在投资业的发展史上,沃伦。巴菲特可谓独占鳌头。他从零开始,仅仅从事股票和企业投资,积聚起巨额财富,成为 20世纪世界大富豪之冠。在40年的时间里(足以消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巴菲特在股票市场的业绩非凡,获取了惊人的赢利,未曾遭遇过大的风险,也没有出现过亏损年度,这真是一个奇迹!在市场专家、华尔街经纪人及旁观者们看来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通过连续、高质量的滚动,巴菲特获得了97亿美元的收益净值。

    无论股市行情牛气冲天抑或疲软低迷,无论经济繁荣与否——巴菲特在市场上的表现总是很好——从艾森豪威尔时代到比尔。克林顿执政,从 50年代到90年代,从便鞋、越南战争到债券、信息时代。在战后美国,主要股票的年均收益率在10%左右,巴菲特却达到了28.6%的水平。

    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成就的独特性:它是传统的长期投资的结果。华尔街的现代金融家通过控制公众的资金而变得富有,其核心技巧是在适宜的时候买入和卖出。巴菲特规避了这种游戏,以及华尔街因此而声名远扬的过度行为。事实上,他重新发现了纯资本主义的艺术——冷酷而公平。

    投资于巴菲特的普通股东也变得富裕了,与当初交给巴菲特运作的资本相比,增值的数字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如果一个人在巴菲特职业生涯的开始(不算1956年在奥马哈学习期间)投入1万美元,并且坚持到底,那么到1994年底,财富将会达到8亿美元。

    然而,仅仅数字本身还不足以说明巴菲特在华尔街创造的辉煌。每年一次,信徒和投资者们像圣徒一样涌向奥马哈朝圣,聆听巴菲特分析投资、商业、金融的复杂性,这简直成了美国每年的一件大事,如同埃尔沃斯音乐会或宗教复活节。金融界人士到达奥马哈,把巴菲特的著作视为《圣经》,犹如念布道的经文一样背诵巴菲特的格言。

    他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导致了他整个生活过程中的戏剧性。在人们去奥马哈朝圣之前,在巴菲特创造辉煌的业绩之前,他站在大学晚会的角落,一副孩子式的面孔,眼睛炯炯有神,把人们视为一群拥挤在一起的喝醉了酒的老朋友。几年之后,当这些朋友成为了华尔街创业的年轻会员时,仪式是相同的。巴菲特,这个群体之中最年轻者,端坐在俱乐部的交椅上,而他人则环绕在他的周围倾听他对金融形势的分析。

    在华尔街,巴菲特朴实的风格使他成为被崇拜的偶象。华尔街的生意是惊人的复杂,而巴菲特解释起来,就好像百货商店的售货员谈论天气一样。

    他一直认为,每一种股票的债券,无论多么神秘,都存在着某种有形、有序的东西,在华尔街的专业术语中,他似乎另辟蹊径。

    有趣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获取了投资收益,华尔街变得更加复杂,更加深奥、神秘,更加可怕。巴菲特出生时 (大萧条时期),美国人很少有人拥有足够的资本从事投资,他们只能把钱积存起来或购买AAA级债券。大萧条的阴影被战后的繁荣所掩盖。今天,数十万美元是一笔小额款项,但很少有人满足于此,很少有人仍然保持着旧时谨慎的习惯,他们至多急切地浏览金融报道,仿佛每天住房或通货膨胀数字的变动能够带来长期等待的“答案”,在最好的情况下,他们以一种震撼其父辈的方式急切地转换投资基金。

    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年代,巴菲特的惊人之处是他的适应性,他所做的大

    多数事情能为普通人所模仿(这是为什么那么多人涌向奥马哈的原因)。巴菲特的天才之处是他的性格:谨慎、严谨、理性。而这些普通的性格,对于那些搏击股票市场的人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金融狂潮时期却很少见。就此而言,巴菲特的性格和职业把他推举到投资业和美国企业的公共导师的地位。巴菲特从一开始就意识到他的作用,养成了一种记述其非常行为的习惯。

    作为一名投资者,巴菲特避免使用财务杠杆、期货、动态套头保值、现代资产组合分析,以及其他由学术界发展起来的神秘的东西。与现代资产组合管理者不同 (其思想是交易者的思想),巴菲特将资本投于少数企业的长期增长。在这一点上,他模仿前代的巨头,如J.P.摩根。

    但是神秘的摩根是华尔街的原型,而巴菲特,一个坦率的中西部人,却是它的反叛者。他曾嘲讽说,应该戴上滑雪面罩的是银行家,他也曾对一位在金融界工作的朋友说:“在华尔街的高速公路上,你不会遇到多少麻烦。”

    他曾经写道,与其听取投资银行家关于是否成交的观点,倒不如问一问理发师他是否需要理发。这些普通的、高谈阔论式的思想使他成为该国过去某些基本的东西的原型,满足了美国人对于真正英雄的需求。

    这一直是美国世俗的传说:来自中西部或西部的纯真的平民,无论是政治家、银行家、大的商人或其他人,抵制住了唯利是图的东部人。这是这个国家兴起的代价,这是一种记忆,纯真的美国人被摧毁了。欧洲保留了王室,美国人的理念总是来自中部地区的自我创业者:林肯、吐温、威尔。罗杰斯。

    在没有英雄的年代,这也是巴菲特的信徒在奥马哈所要寻求的。

    杰克。纽费尔德写罗伯特。肯尼迪时,说巴菲特不是一个英雄,仅仅是一个希望;不是一个神话,而是一个人。尽管足智多谋,但颇为奇怪。当他在巴黎时,他唯一的感受是对观光毫无兴趣,且倍觉奥马哈的食物可口。他具有极强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两耳不闻窗外事,但是这些个人特征也惹了不少麻烦,一次当巴菲特正在马撒葡萄园拜访凯瑟琳。格雷厄姆时,一位朋友惊叹落日的美丽,巴菲特却说他没有注意,仿佛他有必要集中精力注意落日;即使是在加利福尼亚沙滩前的度假公寓,巴菲特也是连续数周地工作,从不去海边。

    像其他的天才一样,巴菲特也付出了代价。由于在一个过于严厉的家庭中长大,巴菲特生活在一个情感封闭的氛围之中,与他共事的很多人,即便在几十年之后,都清楚他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甚至他的子女也很少见过他们的父亲带着某种表情,放松他那张严肃的面孔。

    尽管巴菲特是一个主持人或说教者,但实质上是一个内向者。彼特。林奇(投资基金方面的天才),80年代拜访了巴菲特,他为巴菲特的处所的平静所震惊。巴菲特的案卷,整齐地按字母排列,看上去仿佛是上个世纪的档案。和林奇一样,他没有交易员队伍,也没有电子屏幕,没有价格图表,没有计算机,只有1929年以来的报纸和一只古钟,这两件东西放在地板上,见证历史,目睹了他们买了什么、卖了什么。林奇每隔几周就剔除损失的股票,而巴菲特却数年拥有相同的少数几种股票,林奇感到悲痛,仿佛重温过去。

    巴菲特略带现代色彩的东西是一架私人飞机,除此之外,他在巨额财富的花费中难以得到什么快乐,他不收藏艺术品或时髦的汽车,而对汉堡包情有独钟。他住在木制结构的房子中,并在同一条街道工作。他的消费爱好是工作,或者正如他所称的,是游说。正是因为如此,他揭示了交易的秘密,他将会因此而流芳后世。

2楼
邮市操盘手 发表于:2008/1/6 1:37:00
第一章:巴菲特对我的教益

    比尔。盖茨罗杰。洛文斯坦写沃伦。巴菲特的传记时,曾声明不对此书带来的后果负责。洛文斯坦透露,他长期投资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该家公司在巴菲特的管理下,32年间,股票价值由每股7.60美元攀升至30000美元左右。

    在评论洛文斯坦的这部著作时,我也必须声明不对本篇文章引起的后果负责。谈到沃伦。巴菲特,我难以客观或冷静,因为我们是挚友。最近,我俩刚携妻子同去中国度假。我觉得,他的笑话令人捧腹,他的饮食——一大堆汉堡和可乐——妙不可言。简而言之,我是个“巴菲特迷”。

    成为“巴菲特迷”实乃轻而易举,而众多《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的读者无疑也会加入这一行列。洛文斯坦的著作坦率地记录下巴菲特非凡的一生。虽然该书并未充分地表达出巴菲特的风趣、谦恭和魅力,但他的独特个性却已跃然纸上。恐怕每一位读者掩卷后都会这样想,“嗯,我喜欢这家伙。”

    大家都对巴菲特的职业生涯略知一二,而这部著作提供了更多有趣的细节。洛文斯坦追溯了巴菲特的一生:从 1930年出生于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到11岁初次购买股票;从受教于哥伦比亚大学的传奇人物,证券教授本杰明。格雷厄姆,到27岁时创建自己的帝国。巴菲特对自己投资购买的股票向来是三缄其口,而对于投资理论却开诚布公,即在最低价格时买进股票,然后就耐心等待。沃伦曾在信中向合伙人解释道,“我们的投资原理就是:别指望做大生意。如果价格低廉,即使中等生意也能获利颇丰。”

    读者可以从洛文斯坦笔下了解到巴菲特如何控制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并向其注入资金,而最终目标是购买其他公司的股票。该书历数沃伦脚踏金融界及其他具中等经济潜力的行业时——如一些主要报纸,伯克希尔向控股公司的发展及其投资原理的转变。现如今,伯克希尔麾下所属产业包括:喜诗糖果连锁店、《布法罗新闻》、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并且拥有美国捷运、ABC、可口可乐公司、嘎耐特通讯社、吉列公司和《华盛顿邮报》的主要股份。

    其在CEICO公司的股份也举足轻重。

    读者看后,可能会感到在商业及投资方面受益非浅,但理论是否能成功地付诸于实践则难以确定。沃伦的天赋在于他能够洞察先机,要做到这一点,只将沃伦的格言铭记在心是远远不够的,虽然沃伦大量的格言值得背下来。

    例如,沃伦谈到投资时喜欢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就好比打棒球,要想击球成功,就必须要挥棒,这可能会击出好球,也可能会失败。当你手执球棒时,不必考虑每一个投球。换言之,不必对每种股票或每次投资机会都了如指掌,假如有些股票没有购买,而升值极快,也不必为此扼腕叹息。

    沃伦认为,一生中,只要击出二十几个好球足矣,当然做到这一点,要进行大量的分析研究。

    沃伦正是这样身体力行的,当他投资某家公司时,总是阅读所能找到的全部年度报告,了解公司的发展状况及策略。一旦买下某家公司或公司股票,沃伦就不愿再易手。

    巴菲特的另一句格言反映出他对长期投资的热情,“你投资的企业,即使在傻瓜的管理下,也应该能正常运转。因为总有一天,这个傻瓜也会明白的。”

    1奥马哈

    宛如镶嵌于翡翠上的宝石,在密苏里河西岸熠熠生辉。

    奥马哈,西部壮丽的城市,是创业、能力、奋进的奇迹。

    ——电话公司宣传,1900年几乎从波拉德医生将他在这个世界上惊醒的那一天起,6磅重而且早产了5周的沃伦。巴菲特就对数字显得如饥似渴。当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常和伙伴鲍勃、拉塞尔在拉塞尔家的前廊里消磨整个下午的时间:俯瞰着繁忙的路口,记录下来来往往的车辆的牌照号码。暮色降临以后,他们就回到屋里,展开《奥马哈世界先驱报》,计算每个字母在上面出现的次数,在草稿纸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变化的数字,就仿佛他们找到了“欧式范数”之谜的答案。

    拉塞尔常常找来年鉴,读出一大堆城市的名单,而沃伦则逐个报出城市的人口数量。拉塞尔在近半个世纪之后回忆道:“那时我说出一个城市,他就会迅速准确地报出来。比如我说:依阿华的达文波特,堪萨斯的托皮卡,俄亥俄的阿克伦等等。即便我念了10个城市,他也会说对每一个数目。”不论是棒球的得分,还是赛马的输赢机会——每个数字都是他那早熟的记忆所渴求的。每次当沃伦梳洗一番,坐在邓迪的长老会教堂的靠背长椅上时,他总是用计算宗教作曲家们的生死年限来打发周日的时间,他还会手持一把桨和一个球,站在卧室里一连几个小时地算呀算。他也玩莫诺波里游戏——数着他那想象中的财富。

    沃伦有着一双蓝色的眼睛、白皙的肤色和粉红的下颏。他感兴趣的并不仅仅是数字,而是金钱。他拥有的第一份财产是爱丽丝姑妈在圣诞节时送给他的镀镍钱包,他总是自豪地把它拴在自己的皮带上。在他还只有5岁的时候,沃伦就在家里的过道上摆了一个卖口香糖的摊儿,向过往的人兜售。后来,他开始卖柠檬汁——这回可不是在巴菲特家那条僻静的街上,而是在拉塞尔家前面,那儿市区繁华。

    9岁时,沃伦和拉塞尔就在拉塞尔家对面的加油站数着从苏打水机器里出来的瓶盖数。这可不是一个无聊的举动,而是一个简单的市场调查。桔汁的杯子有多少?可乐和无酒精饮料有多少?两个小男孩把这些瓶盖运到货车上,然后把它们在沃伦家的地下室里成堆地贮集起来。他们想知道:哪一种品牌销售量最大?谁的生意最红火?

    当大多数孩子都还对商业一无所知时,沃伦就从他那作股票经纪人的父亲手里搞到成卷的股票行情机纸带,他把它们铺在地上,用父亲的标准普尔指数来解释这些报价符号。他还在当地高尔夫球场的草地上寻找用过的但还①可以出售的高尔夫球。他也曾来到阿克。萨。本(Ak—Sar—Ben)赛马场,在满是锯末的地板上四处搜寻,把那些被撕破丢弃的存根翻过来,他常常能发现一些中了奖但又不小心被扔掉的票券。在内布拉斯加炎热的夏季,沃伦和拉塞尔跑去给“奥马哈乡村俱乐部”的大款们扛高尔夫球棍,然后挣得3美元的报酬。傍晚时分,美国中西部笼罩在宁静的暮色中,他们坐在拉塞尔家前廊的滑车上摇来晃去。这个时候,纳西斯 (Nashes)和斯塔德贝克(Studebakers)的车流和电车发出的叮响声在沃伦的脑海中形成了一个主意。看到许多刚好开过拉塞尔家门前的车,沃伦会说“要是有办法从它们身上赚点钱就好了”。拉塞尔的母亲伊夫琳在50年后又回忆起沃伦的往事,那时他对她说:“这些车子!您不赚这些来往路人的钱真是太可惜了。”好像拉塞尔可以在第52北大街上设一个收费亭似的,他总说:“太可惜了,拉塞尔夫人。”
    ①  Ak—Sar—Ben :内布拉斯加单词反过来拼所得。
3楼
邮市操盘手 发表于:2008/1/6 1:38:00
第二章:那么,究竟什么是这一切的根源呢?

    在家中的三个孩子中,沃伦排行老二,是唯一的儿子。他的母亲来自内布拉斯加一个小镇,是一位身材娇小性情活泼的妇女。她是个贤内助,同时还有“很好的数字头脑”。沃伦的父亲既严肃又和蔼,他对沃伦的一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是他,在沃伦的眼前展现了一个股票和债券的世界,并种下了未来发展的种子。但是,就可知道的情况来看,霍华德。巴菲特对数字的精明和他儿子还不太一样,同时他也并不热衷于赚钱。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使得沃伦从如此富有教养、舒适安逸的家里出来——在赛马场的地板上爬来爬去,把它当作珠贝的温床?究竟又是什么,使得他在多年以后能施展绝技:他能在头脑中计算大量数据,而且可以像记得阿克伦的人口那样易如反掌地记住浩瀚的数据,一次又一次地震惊商界的同事们?沃伦的妹妹罗贝塔断言道:“那一定是基因的作用。”

    巴菲特家族具有温文尔雅、脾气可人以及坚韧不拔的品质。他们精于做生意,但花钱很谨慎。美国叫做巴菲特的最早的一代人:约翰。巴菲特,是法国休格洛地区的粗毛哔叽的纺织工人。1696年,他在长岛北海岸的亨廷顿娶了汉纳。泰特斯。巴菲特夫妇一直到内战结束后都呆在长岛作农场主,但是他们却怀有一颗野心,这与家族的节俭之道是相冲突的。1867年,悉尼。霍曼。巴菲特受雇,为他的祖父泽布伦。巴菲特清扫土地。当悉尼听说每天只有50美分的工资时,愤愤地扔下斧子往西出走了。他找到一份工作,驾着马车离开了奥马哈。1869年,他的S.H.巴菲特杂货店开张了。当奥马哈还在其发展的初期时,巴菲特家就置身于城市的商业生活之中。他们的位置与后来成为美国富人的办公室的森林景区只有1.5里的距离。

    奥马哈的木结构建筑群,傍依着密苏里河岸耸起的嶙峋崖壁。尽管它下面有大片的平原,但城本身倒是多山的地形,这儿曾是一片荒山野地,直到1854年与马哈印第安人(即后来的奥马哈)签订协议开放内布拉斯加的领地以供人们安居为止。1859年时,当一个名叫亚伯拉罕。林肯的伊利诺斯铁路律师参观了此地之后,内布拉斯加便进入了发展的重要时期。几年以后,林肯总统指定这个城市作为联邦太平洋铁路的东端终点站。

    悉尼。巴菲特的商店在铁路连结贯通大陆之后三个月这一黄金时间开张了。奥马哈已经成了“伟大的终点”。它一下子就被涌入的定居者、流浪汉、投机者、内战老兵、铁道工人、释放的犯人以及妓女等形形色色的人所填满了。他们偶尔光顾巴菲特的小店。悉尼就在柜上卖些鹌鹑、野鸭和草原鸡给他们。泽布伦则对悉尼的事业抱持一种怀疑态度。他在写给21岁的孙子的信中,一再强调说巴菲特家族经商的口号是“以谨慎为本”。

    你不要奢望赚得很多。但我希望到了春天时,你的生意能更景气些。如果不行的话,你应该及时抽身,把欠债偿清,维护你的信誉,这比金钱重要得多。

    然而,年轻的城市繁荣了,悉尼也随之富裕起来。到了19世纪70年代,奥马哈不仅有了铸铁的建筑物,还有了剧院。到世纪之交的时候,奥马哈耸

    立着摩天大楼,筑起了地铁,人口数也膨胀到了14万。悉尼建了个更大的商店,并把两个儿子也引入了生意场中,其中小儿子欧内斯特——即后来沃伦的祖父——继承了家族经商的本领。他和哥哥同时追求一个女孩,他获得了女孩的芳心并娶她为妻,于是,兄弟俩断绝了来往。1915年,欧内斯特离开了位居闹市的商店,在城西建了一个新居,命名为巴菲特父子商店。

    巴菲特再次精明地抓住了时机。奥马哈的居民逐渐迁往河西岸。欧内斯特看清了郊区潜在的机会,便开始经营一项信用销售的业务。不久以后,富人家的厨师都纷纷打电话来向巴菲特父子商店订货,生意越来越兴隆。而欧内斯特还是保持了家族里吝啬的风格,他付给仓储职员每小时的轮班费为2美元,再加上一通对最低工资制的罪恶的评价和类似“社会主义的”训诫。

    长得高大雄壮的欧内斯特不仅仅是在经营他的商店——他完全是在对它施行暴政。

    欧内期特的儿子霍华德——也就是沃伦的父亲——对成为第三代杂货店店主丝毫不感兴趣。霍华德和欧内斯特一样有着独立思考的头脑,但他显得更温和一些,脾气也不暴躁。他在怀俄明的石油管道线上工作,但他真正的兴趣是在思维的活动之中。当霍华德在林肯的内布拉斯加大学里念书时,他是《内布拉斯加月报》的编辑,他渴望在新闻界任职。尽管他不算十分英俊,却有着黝黑的头发和迷人的凝眸。身为此团体的主席,他有选择女孩的标准,但在他四年级的时候,他遇到了一个除了社交以外其他方面平平的女孩。

    利拉。斯塔尔在内布拉斯加的一个叫西点的只有2200人的荒凉乡镇长大。她的父亲约翰。安蒙。斯塔尔拥有一家周报——《卡明县民主报》。镇中大多数人都是德国籍,因而操一口英语的斯塔尔家属于异乡人。

    利拉的母亲觉得特别孤独,于是她大多数的时间都卧床不起,精神萎靡不振。利拉和她的哥哥以及两个姐妹不得不自己保护自己,而利拉还要协助父亲经办《县民主报》。从五年级开始,她就坐在高高的凳子上面用手来操作印刷,后来又用上了活字印刷机。有时当列车在西点停站时,她就冲上车让乘客填写新闻栏目。每到星期四,这个瘦小的女学生就站在巨大的印刷机旁边,紧紧抓住新闻印刷品的纸张,然后在恰当的时候将它们逐一拉出来。

    就在这段时间,利拉患上了连续剧烈的头痛,正逢其民主报紧张经营之时。

    利拉16岁从高中毕业以后,不得不为了筹集在林肯的学费而工作了三年多的时间。她出现在霍华德。巴菲特的办公室里,是想在《内布拉斯加日报》找一份工作。她当年的经历使她语言辛辣,也使她有一种苦涩的幽默。她很美丽,有着仅5英尺高的娇小身材、柔顺的性格以及富有光泽的卷曲的褐发。

    正如她自己所说,她的“专业就是结婚”——对于一个面临着将返回西点的妇女而言,这并不是一门不切实际的课程。

    霍华德雇佣了她,并且很快就提出和她约会了。两人都被对方深深吸引着。当霍华德临近毕业时,他向她求婚了。约翰。斯塔尔是一个很有涵养的人,他本希望女儿能念完大学,但他还是给了这对年轻人最深的祝福。在1925年圣诞节的第一天,冒着零下10度的严寒,两人的婚礼在西点举行了。据利拉在给孙子们的回忆录中提到,霍华德后来曾对她说:“和你结婚是我做过的最好的交易。”因为当地没有度蜜月的风俗,所以婚礼一结束,两人就直接坐上了去奥马哈的汽车。

    霍华德曾经有一份在报界的工作,这也正是他所梦寐以求的。但是他父亲的一位朋友在保险公司给他找了个周薪25美元的职位。霍华德放弃己爱的

    消息在当时还沸沸扬扬了一阵。正如利拉所说:“他服从了父亲的意愿,因为是父亲资助他念的大学。”

    夫妇两人搬进位于巴克大街的一座有壁炉的二层白色平板房中。对于利塔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开端。被一个残疾的母亲带大的她,没有任何家庭主妇的经验。由于霍华德要用车,于是利拉在做临时秘书或打印工作时就搭乘公共汽车,然后她得走回家做一大堆家务活儿。最初几年,她有时每周比霍华德挣得还要多些。

    1927年的时候,利拉做了眼部手术。此后她的头痛又复发了。第二年,当她的第一个孩子多丽丝出世时,利拉发烧达到了105度 (华氏),几乎吓坏了所有的人。两年以后,夫妇俩又添了个儿子:沃伦。巴菲特。那是1930年8月30日,潮湿的夏季里,一场暴风雨撕碎了98度的高温。

    从最初开始,沃伦就超乎年龄地谨慎。他学走路时总是弯着膝盖,仿佛这样可以保证他不会摔得太惨。当他母亲带着他和多丽丝去教堂时,多丽丝会到处乱跑以致于走丢了,但沃伦则会乖乖地坐在母亲旁边。他被利拉称为“一个很少带来麻烦的小孩”。

    在沃伦两岁时拍的照片上,他是个结结实实、皮肤白皙的小家伙。他穿着系白鞋带的小靴和白色短袜。一只手里握着一个立方体型的积木,浅浅的笑脸,深深的双眸。他的头发起先是金黄色,后来变成了赭色,但他的性情却没有任何变化。他从不在不熟悉的地方乱逛,也不惹是生非或寻衅滋事。

    比沃伦小3岁的罗贝塔常常保护他,使他免受附近的小霸王的欺负。有一次,霍华德带回家一些拳击手套,还约来个男孩与沃伦交战。利拉回忆道“他们压根儿就没有用到过那些手套。”沃伦天性如此好静,于是激起了他姐姐和其他人对他的一种本能的保护心理。沃伦似乎天生就不会打架。

    沃伦的最初几年也正是家里最困难的几年。当时霍华德是联合街道银行的证券销售商,而吝啬的欧内斯特认为这是一个很不确定的职业,他在给沃伦的叔叔克拉伦斯的信中写道:我对股票了解得相当透彻。也就是说,任何辛辛苦苦积攒起钱直到自己50来岁的人要是在股票市场上投资,那他绝对是个轻率的傻瓜,而不只是有可能是一个傻瓜。

    霍华德在旁边信手写道:“这真是对我事业的吹捧。”但是不到一年,欧内斯特的预言灵验了。1931年8月13日那天——也就是离沃伦的周岁生日不到两周时——他的父亲下班回家,带来了他的银行倒闭了的噩耗。这是大萧条时期的一幅鲜明的“忠诚”被彻底粉碎的场景。他的工作泡汤了,储蓄也落空了。欧内斯特给他儿子一些时间宽限来偿还杂货店的债款——这对于霍华德而言是一枚苦果,因为他继承了家庭对借钱的蔑视。“维护你的名誉,这比金钱重要得多。”霍华德觉得前景非常黯淡,于是他考虑要举家迁回西点。

    但没过多久,霍华德便宣布他的巴菲特。斯克莱尼卡公司在法纳姆大街联邦州立银行大楼里开业了。这条街便是后来沃伦生活和工作的地方。霍华德和合伙人乔治。斯克莱尼卡一起经营出售“投资证券、市政公司及公用事业股票及债券”的业务。由于市场的崩溃削弱了公众的信任度,现在霍华德只能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愿望来经营它。奥马哈地区还自认为可以免受大萧条的冲击,然而,到了1932年,小麦价格暴跌,农民们都只有靠救济度日,奥马哈的共和党人坚决地以压倒多数选择了罗斯福。第二年便有11000多人登

    记要求救济。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成立的巴菲特。斯克莱尼卡最终只是个徒有虚名的公司,只不过可以让霍华德找个地方挂挂帽子,收取点佣金罢了。

    他做的第一笔生意姗姗来迟,而且佣金很低。身为奥马哈扶轮社总裁的欧内斯特,通知他的手下扶轮社员说他的儿子期望甚高但对股票却知之甚少,于是建议手下不要把生意交给他儿子去做。利拉总算还能在餐桌上凑出一顿饭菜,但她也常常克扣自己以便让霍华德吃得更饱一些。家里的生活非常拮据,利拉只好再也不去加入她的教堂圈子,这样便可节省下29美分来买一磅咖啡。

    巴菲特家受到恶劣气候的侵扰,仿佛中西部进入了大萧条。“大萧条来临了,”利拉写道,形容它“带着可怕的112度的灼热”。尘暴从俄克拉荷马滚滚涌来,奥马哈人只有紧闭房门躲避蝗虫的侵袭。在沃伦4周岁生日那天,一阵“灼热的风”把纸碟和餐巾纸吹落在地,整个前廊都被埋在了红色的尘土之下。沃伦和多丽丝顶着屋外令人窒息的热气,苦苦等待卖冰人从马拉的货车上跳下来,递给他们一些冰片含在嘴里。到了严寒的冬季,情况甚至比炎热的夏季还要糟糕。沃伦和姐姐总是裹得严严实实的,商人们打电话付款时都不敢让摩托车熄火,以免引擎发动不起来。

    到沃伦开始念书的时候,他父亲的运气渐渐好转起来。在沃伦6岁的时候,巴菲特一家搬进了郊区第五十三北大街一座斜木瓦屋顶的更为宽敞的都铎王朝式样的砖房里。巴菲特家曾经历过的艰苦时期也渐渐被淡忘了。

    但这些苦难似乎对沃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经历了这些艰辛的年月之后,他便怀有一种执著的愿望,想要变得非常非常富有。他在5岁之前便有了这个念头,而且自那以后,这种念头就从来没被放弃过。

    在沃伦6岁时,巴菲特家破天荒地去北艾奥瓦的奥科博吉湖度假,他们在那儿租了一间小屋。沃伦用25美分的价格搞到6听可乐,然后他绕着湖边以5美分一听出售,最后挣了5美分的利润。回到奥马哈之后,沃伦从父亲的杂货店里买来苏打饮料,在夏日的夜晚挨家挨户地兜售,而这时候,其他的孩子还只知道在街上打来闹去。

    自那以后,类似的活动便从未停过,沃伦挣钱有着自己的目的;他并不是赚来零花,而是在向他的勃勃野心一步步地迈进。

    当沃伦7岁时,发了一场奇怪的高烧,住进了医院,医生切除了他的盲肠。他身体十分虚弱,因而医生们都担心他会死去。就连父亲端来他最爱喝的面条汤时,沃伦也一口不吃。但在他一个人呆着的时候,他就拿枝铅笔在纸上写满数字。他告诉护士说,这些数字代表着他未来的财产。“现在我虽然没有太多钱,”沃伦兴高采烈地说,“但是总有一天,我会很富有。我的照片也会出现在报纸上的。”在死亡的痛苦中挣扎的沃伦,不是从面汤中,而是从对金钱的梦想中找到了精神的支柱。

    霍华德决意不能再让沃伦经历自己曾经忍受过的苦难。同时,他自己作为父辈,也不愿像欧内斯特那样贬损自己的儿子。他一直表现出对沃伦充满信心,同时对沃伦所做的任何事情都给予支持。因此,尽管沃伦继承了母亲那种乐天性格,他的整个世界还是围绕着他的父亲。

    身高6英尺的霍华德,不论在身体还是其他方面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他以勤奋的工作来挣钱养家。他不仅有佣金收入,还拥有来自奥马哈屠宰场的一家小企业——南奥马哈饲养公司的收入。他并不热衷于金钱,而是醉心于宗教和政治,他是一个自觉遵守道德的人,对自己那种极端保守的信仰充满

    了勇气。“他完全遵从主的旨意。”一个当地的银行家说。

    霍华霍认为罗斯福正在使美元贬值,于是发给孩子们金币,还给家里添置了许多漂亮的陈设,不仅有水晶吊灯,纯银的盘碟,还有东方韵味的挂毯。

    所有这些都反映出他的观点:有形的财产比美元更好一些。他甚至还囤集了罐头食品,买了一个农场,目的是在极度的通货膨胀中为家庭找到一个避难的场所。

    霍华德十分强调养成独立思考习惯这一原则,这比他的任何一个政治观点都还要持久一些。他让孩子们聚到身边,给他们背诵着爱默生的一段名言:

    最伟大的人,是在嘈杂人群中完美地保持独立人格的人。

    霍华德还向孩子们灌输宗教价值观,但依旧使用的是一种世俗的教育方式。他在一个成人周日班授课,同时还在一所公共学校的委员会任职。几乎没有哪周他不提醒沃伦姐弟俩要记住他们的责任——不仅仅是对上帝的责任,还有对社会的责任。他总爱对他们说:“我并不要求你们承担所有的责任——但是你们也不能因此而推卸自己的那份责任。”

    霍华德不仅常常念叨着这句警句,他也身体力行地去实现它,这对于他那个时代的人来说,也许并不罕见。他甚至烟酒不沾。如果他喜欢的客户的证券行市不佳时,霍华德会觉得十分内疚,于是把它们买回到自己账户下。

    如果有人告诉他某种社会弊病时,他会对对方说:“您确实是个好公民。

    那么,您将为此做些什么呢?“

    他总是坐在卧室的红皮椅上听着留声机在他耳边奏响史蒂芬。福斯特的音乐,以及他喜爱的圣歌和进行曲。这位脸上有可爱酒窝的股票经纪人总是依照习惯来生活。他常常带着全家到喧嚣热闹的赤褐色的联邦车站享受周日的美餐,然后去中央大街的埃文斯冰淇淋店。尽管他身着一袭庄重的黑衣,他的微笑却温和明媚。霍华德以前的助手赫伯特。戴维斯说:“他所拥有的风范正是你心目中的父亲所具有的那种。”

    他的孩子们都惟恐辜负自己的父亲。多丽丝甚至不愿和那些喝啤洒的朋友们坐在一起,生怕被父亲撞见以为她染上恶习。“父亲坚持所有这些高尚的原则,”罗贝塔回忆道,“这让你觉得自己必须要做个好人。”
4楼
邮市操盘手 发表于:2008/1/6 1:40:00

第四章

沃伦满11岁的那个夏天,霍华德想让孩子们体验一下真正的农场生活,

    于是登了一则广告寻找一家农户。一连几周,沃伦和多丽丝都寄宿在一个叫埃尔默。贝恩的农场主那儿。沃伦特别喜欢吃贝恩夫人烹制的馅饼,但对牛或是玉米杆没有任何兴趣。地窖这种东西对他而言是一种非常模糊的概念,这种感觉就像一个农村小孩面对奥马哈现代化的装饰艺术,摩天大楼一样。

    沃伦的确是个城里孩子。

    他熟识第五十三大街上的每一户人家。房屋的构造都有相似之处,两堵屋墙,褐色的砖坯,还有中间的门廊……。他辨认得出从罗伯特家奶品场开出来的卡车、电车和近处货车发出的叮节奏;还有城里烧烤厂飘来的香味;甚至还有温暖的夏夜里一阵风儿从南方吹过时,肉制品厂传出的浓烈的令人作呕的臭气。不论是徒步,还是骑着他的三速车,或是搭车,他都会在街上逛,一会儿去高尔夫球场,一会儿来到父亲的办公室,一会儿又来到祖父的商店中。尽管沃伦和母亲之间存有间隙,教堂也令他痛苦,沃伦心目中的这座城市依然是重要的,永恒不变的。

    然而,1941年12月,一场令所有美国人都陷入恐慌的野蛮事件,同样威胁到了住在奥马哈的沃伦的生活。珍珠港事件的那个周日,巴菲特一家正在西点的外祖父斯塔尔家串门。在开车回家的路上,他们听到了军队的乐声。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美国人对战争逐渐习以为常了,沃伦的生活也恢复到了原来的状态。

    1942年,内布拉斯加第二选区的共和党人找不出一个候选人来参加战时总统的竞选活动,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共和党不得不把目光转向了一位公开反对新政的人士:霍华德。巴菲特。

    身为孤立主义者的霍华德获胜的可能性可谓微乎其微。在游历各地的政治演说中,他抨击的对象并非希特勒或是墨索里尼,而是把矛头对准了富兰克林。罗斯福。

    我完全知道那些对共和党候选人不利的因素。他对世界所公认的最强大的坦慕尼协会的政治机器发起了抗争。这个无情的集团,披着战争的外衣,正在策划阴谋,想要勒紧绕在美国脖颈上的政治苦役的锁链。

    霍华德痛斥了通货膨胀和臃肿的政府机构,他领先时代达40年之久。在奥马哈,他受到广泛的爱戴,虽然他没有钱——他的花费仅有2361美元——但他顽强地抗争着。

    在选举当日,霍华德准备好了一份妥协演讲,并在9点钟时就退场了。

    第二天,他发现自己获胜了,他称此为他一生之中“最大的惊喜”。

    而沃伦则震惊地意识到自己命运发生了变化:12年来头一次,他不得不离开奥马哈。在刚选举完之后拍的全家福照片上,沃伦脸上流露出焦虑的神情,英俊的脸庞陷入一片迷茫之中,紧闭的双唇费劲地挤出些许笑意。

    由于战争时期华盛顿的地皮很紧张,霍华德在偏僻但很迷人的弗里德里克斯堡的弗吉尼亚镇上租了套房子。房子盘踞在山上,俯瞰着拉帕汉诺克河,这是一个有前廊和一片玫瑰的野草蔓生的白色殖民地建筑。罗贝塔觉得它看上去“像是电影里的场景”,沃伦却对此地深怀厌恶之情。

    虽然弗里德里克斯堡像影片的风景,但它位于南方,显得既荒凉,又陌生。沃伦不喜欢任何方式的改变,而这次则把他的世界彻底颠倒了一次。他不仅被猛地从朋友和邻居身边拽走了,每周还时不时把他和父亲隔开了。父亲住在了往北50里地的华盛顿道奇旅馆里。这位国会的新成员曾对家人宣布他只任职一届,但这种承诺并没有让他的儿子得到安慰。离开奥马哈,离开了所有他所熟悉的东西,沃伦陷入了悲惨的“思乡情结”之中。

    虽然他对自己的离去深感绝望,但在本性中,他不想违抗自己的亲人。

    他只告诉家人说他受到某种神秘的“过敏症”的折磨,整夜无法入睡。当然,他这种禅宗似的坚忍完全是为了不让家人感到不安而竭力做出来的,他回忆道:“我对父母亲说自己喘不过气来。我让他们不要担心,自己放心去睡觉,①而我却彻夜难眠。”他们终归还是很担心他的,在这时候,沃伦给祖父欧内斯特写信诉说了他抑郁的心情。祖父很快回信建议沃伦搬来和姑妈艾丽斯同住,然后在奥马哈念完8年级。在弗里德里克斯堡度过了几周的生活以后,他的父母终于同意了。

    沃伦乘火车回去的途中,与内布拉斯加的一位参议员休。巴特勒共住一间卧铺单间。拂晓的时候,巴特勒议员发现这个年轻人一晚上都睡得特别香,于是说道:“我还以为你睡不着呢。”沃伦欢快地回答道:“哦!我早把这毛病留在宾州了。”

    回到奥马哈之后,沃伦又变得精神抖擞起来。艾丽斯姑妈是一位思想自由的家庭经济学教师,是一位和颜悦色的园丁。她对沃伦很感兴趣,和其他老师一样,她被沃伦的聪慧和好奇心所深深吸引住了。

    欧内斯特祖父是一个个性很有特点的老师,也被沃伦吸引住了。欧内斯特正在撰写一本书,每天晚上都给沃伦讲上几页。它的题目很复杂——“如何经营杂货店以及我从钓鱼中学到的知识”。它的要旨可以从欧内斯特的一封信中明显地表现出来。他在信中颇有信心地宣布:“超级市场已经过时了。”

    克洛格、蒙哥马利和华德,以及赛夫威,我想它们都已达到了顶峰。这些连锁店从现在开始将经历一段艰难的时期。

    幸运的是《如何经营杂货店》这本书没有出版问世。

    但是,沃伦参加到了巴菲特父子公司的工作中来。在这儿,他直接感受到了祖父恪守的原则。欧内斯特每天从沃伦微薄的工资里扣出两分钱——这项举动,再配合有关职业伦理学的讲话,目的是为了让沃伦对政府项目,类似社会安全项目等等所导致的无法承受的耗费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一个只有12岁的男孩,工作本身非常辛苦,搬举板条箱,拉苏打水瓶……沃伦不喜欢这些工作,甚至不喜欢杂货店的气味,水果腐烂的时候,他只有硬着头皮去清扫垃圾箱。

    但是他喜欢商店。巴菲特父子商店是一个能放百货的舒适的小窝。这儿有吱吱作响的木质地板,旋转的电扇,还有成排的木货架高得直顶天花板。

    当有人想要货架上层的罐头时,沃伦或另一个店员就会把一张滑动梯子搬到合适的位置,然后将它升到最高点。

    这是沃伦所见到的最成功的生意。他的叔叔弗雷德站在柜台后面与每位顾客愉快地交谈。那些香喷喷新出炉的面包,制好的干酪,还没包起来的小甜饼和干果……巴菲特父子店确有特色吸引顾客们频频光顾——也许是恪守祖父节约每一分钱的美德罢。

    ① 当多年后问及沃伦是否真的彻夜未眠,多丽丝说:“天哪,不,他睡得欢呢。”

    查理。芒格每周六也在这里工作,直到许多年以后他和沃伦才有缘一见,结果后来两人成了商业伙伴。芒格在店里感受到一种文化的灌输。诺曼。罗克韦尔说:“没有谁在店里闲荡。从早上第一个钟点开始一直到晚上,你都处于无比的繁忙之中。”有一次,沃伦的侄子比尔。巴菲特迟到几分钟赶到店里,碰到了他那身材魁梧、满头白发的祖父。他手里拿着一块表站在二楼上怒吼道:“比利,都几点钟了!”

    住在欧内斯特家里那段日子中,沃伦常常到父亲的商业伙伴卡尔。福尔克家里吃午饭。在福尔克太太准备午饭时,他就从福尔克研究的那些投资的书里面抽出一本来看。有一次,沃伦一边咕嘟咕嘟喝着玛丽。福尔克做的鸡面汤,一面宣布他将在30岁以前成为一个百万富翁——还令人不可思议地加上一句:“如果实现不了这个目标,我就从奥马哈最高的建筑物上跳下去。”

    玛丽。福尔克被他的话吓坏了,连忙叫他不要再说出类似的话来。沃伦盯着她笑了起来。她确实很喜欢这个孩子所具有的魅力,因此总是热情欢迎他到福尔克家里来作客。是玛丽。福尔克第一个向沃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沃伦,你为什么想赚那么多钱?”

    “这倒不是我想要很多钱,”沃伦答道,“我觉得赚钱来看着它慢慢增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八年级的最后几个月,沃伦暂时得以解脱,又和老朋友们聚集在一起在城里四处乱跑。从位于西郊的巴菲特商店跑到市中心的鹅卵石街道,这里有喧哗繁忙的自由市场以及红砖和铸铁的仓房。这里也正是一个半世纪之前奥马哈的巴菲特家族的第一代:悉尼。巴菲特盖起商店的地方。转眼四代人过去了,沃伦也把它当作了自己的家园。他承袭了镇上那种不拘礼节的风格,大草原上人们朴直的说话方式以及难以看透的,不轻易流露出情感的外表。

    他天真、质朴而且平平凡凡,但在特性之中——他天生的自立,充满雄心却谨慎的资本家的热情以及复杂、平静的外表——都说明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中西部佬。到1943年秋季时,沃伦再也找不出任何借口逃避去华盛顿服兵役,于是这段离开华盛顿的暂缓期也随之宣告结束了。2逃离

    巴菲特一家又搬到了温泉峡谷的一套四居室房子中,它座落在华盛顿外围的西北四十九街上。房子由刷白的砖块砌成,前面有一个敞开的门廊,还有一个直通屋后的斜坡车道。这是朴素的年轻国会议员的典型居室——理查德。尼克松一家是他们家的邻居——从马萨诸塞大街走过来只有几步路。房子后面尽是成片的树林。

    沃伦的新生活就围着他在 《华盛顿邮报》那份工作转着。现在他满13岁了,他登记了他的收入并提交了纳税申报表——他坚决不要父亲纳这笔税款。

    但是,除了他的送报工作以外,沃伦觉得一点都不开心。在艾丽斯迪上初中,他给老师招来不少麻烦,而且学习成绩也平平常常。由于他在班上年龄算小的,又跳过一级,因此他一惯戴着眼镜置身于社会主流之外。他总是不修边幅,连校长都提醒利拉该好好给他修整一番了。

    在第一个不快乐年头的6月份,沃伦逃走了——这是他第一次真正的反叛。他和密苏里国会议员的儿子罗杰。贝尔,还有一个好朋友,一起搭车往宾州的赫希去了。沃伦知道那儿的一个高尔夫球场,觉得他们可以在那儿逗留几日当当球童。但这是头一遭——经济不再是他的动机。成天和家人呆在

    一起,呆在华盛顿这个鬼地方简直让他快疯了——所有这些都让他快疯了。

    孩子们在夜幕降临的时候到达了目的地,甚至连牙刷都没带,就在新区酒馆的一个房间里住下了。一大清早,他们还没来得及出门就被警察截住了。

    贝尔个儿不高,而沃伦和另一个男孩却身高近6尺。从远处看起来,贝尔显得年龄很小——警察担心他是个被绑架的受害者——于是抓住了3人进行了一番盘问。有谁能想象得出,沃伦这个仅有14岁的孩子,油嘴滑舌地向警察申辩着他们的无辜,却对他们的所作所为只字不提。最后警察把他们放走了,但他们却像泄了气的皮球,于是当天就搭车回家了。

    看上去沃伦没再想过要继续他这种半心半意的反叛行为。他在学校突然用功起来,显得非常驯服。引用他姐姐罗贝塔的话而言:“反叛”对于他来说“是一个言之过重的词”。

    但是霍华德和利拉感到震惊,尽管他们在沃伦返回华盛顿后对他很和蔼,霍华德打定主意要及早阻止他这种反抗的行为。他告诉沃伦他必须提高他的成绩,要不然就得放弃他的送报工作。

    这句话像是给沃伦的成绩打了一剂补药。他不仅没有放弃,他的送报路线反倒扩展了许多。他很快从《时代先驱》那儿得到一条路线,《时代先驱》是与《邮报》竞争的早报,它的路线所覆盖的区域与沃伦送《邮报》的区域完全一样。正如巴菲特后来回忆道,如果一个订阅者取消了一种报纸而订了另一种报纸,“第二天我就会容光焕发。”不久,沃伦拥有了五条送报路线,每天早上有约500份报纸要送。利拉早上起床给他准备早餐,沃伦五点二十分以前便出了家门去赶开往马萨诸塞大街的公共汽车。偶尔当他病倒的时候,利拉帮他去送报,但她从不走近他挣来的钱一步。利拉写道:“他的积攒是他的一切,你根本不敢去碰他装钱的那个抽屉,每一分钱都必须好好呆在那里。”

    沃伦把韦斯特切斯特公寓看作皇冠上的宝石,这座公寓座落在教堂大街,是一座由红砖砌成的八层的有尖顶的建筑群。他很快建立了一条值得年轻的亨利。福特借鉴的“装配路线”。他总是将每幢楼的报纸一半放在第八层电梯平台上,另一半放在四楼。然后他就在各幢楼之间徒步穿梭,一层楼一层楼地把报纸放在每户门前。到了收费那天,他会在前台放个信封,免得他还得挨家挨户去收。

    当巴菲特家回到奥马哈度夏季时,沃伦把他的送报工作托付给了一个朋友:沃尔特。迪尔,然后教他如何去做。迪尔还记得:“你面前堆着那么大一堆报纸——就像一座山。但其实它只用花你约一小时外加一刻钟的时间。

    这的确是一条很棒的路线,所有的建筑物都通过地下相连,你根本不用走出去。“

    考虑到可以通过增加产品线来提高利益,沃伦同时也在公寓里兜售杂志。其中的秘诀在于能在恰当的时机征询订阅。巴菲特回忆起他的某些顾客“总是把他们的杂志放在楼梯口。你可以通过撕下地址标签来通知他们订阅期满了。就这样,我就对每个人的订阅期限了如指掌”。

    尽管公寓被视为非常高贵的地方——沃伦在电梯里碰到过杰奎琳。布维尔——他还是会遇到赖帐的问题。战时的华盛顿,人们频繁地搬进搬出,有时就会忘了付钱给他。于是沃伦就和电梯间女孩们达成一项交易,她们可以得到免费的报纸,而一旦有人要搬走,她们就会向沃伦提供消息。

    简单地来说,沃伦把他的送报路线做成了一项大生意。他每个月可以挣

    到175美金——这可是许多全天工作的年轻人的收入——而且积蓄起来每一毛钱。在1945年他只有14岁的时候,他取出利润中的1200美元,将它投资到了内布拉斯加的一块40英亩的农场上。


第五章

    对于沃伦在华盛顿的那几年而言,二次世界大战的弊端真是无处不在。

    在学校里推销着各种公债,在家里挂着用于灯火管制的窗帘。然而,战争对他几乎没有任何直接影响。唯一的例外是在1945年8月,当时巴菲特一家正在奥马哈避暑。沃伦听到了有关广岛的消息,他和邻居杰里。穆尔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穆尔回忆说,沃伦对此非常关心。他以一种绝不动摇的,令人恐慌的逻辑来看待它,就像看待宗教一样。“我们谈论着——这一场景历历在目——就在我家前面的草地上。他很害怕连锁反应造成的后果,……害怕它可能给世界带来的灭顶之灾。”

共4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0938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