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发行使用钱币最早的国家,也是钱币品种最丰富的国家。钱币收藏一可以丰富历史知识,陶冶情操;二是从价值投资增值考虑,收藏的钱币会稳定的升值,其比例超过当前存款利息已经成为共识,但这也需要您有耐心和信心、恒心和狠心。
1、钱币升值是必然趋势
不管是旧社会还是解放后的新中国,钱币发行具有极严格的规程和确切的官方文字记载。比如核准印钞数、实际印钞数、发行流通数、库存数、回笼销毁数等都是有据可查的。理论上讲,发行流通减去回笼销毁数即为民间保有数。但由于各种原因,钱币的实际存世数往往低于理论值
中国近代钱币发行的大致情况如下:
(1)某些银行钱币回收比较彻底,当前除少数收藏家尚能收藏外,市场上根本见不到或很少并有争议。例如 外汇兑换券、第一二套人民币。
(2)某些银行当时信誉很好,它发行的钱币为广大民众所愿意接受,流通时间很长,除少数品相好的为人们所保存外,大部分流通钱币品相都较差,如中国银行、中央银行发行的钱币。
(3)国民党时期发行的法币,金元券、银元券等受到当时通货膨胀的影响,不但发行量巨大,钱币贬值,人民手持形同废币的贬值钱币,不值得兑换,大量散落在民间,所以现存比较多。
(4)政治上的原因而大量销毁,如上面印有蒋介石的头像,在"文革期间销毁很多。
(5)一些面值不再发行,比如宝塔山二元
纸币(二套的),又比如802、902这些面值都不会再发行。
一般我们认为最差的和最常见的国民党的法币,这种普品现在想集全也是有一定难度的。一方面存世数量减少,另一方面收藏者队伍的增加,因而促使收藏纸币的难度越来越大,尤其是存世少而成众矢之的的热门品种,收藏更难。
2、当然钱币投资也是有一定风险的,对此我们也要有所防范和认识。
钱币投资收藏品也会有风险,尤其是高档品,售价高,一旦有成批货源出现,其价格马上降下来。这里存在一条价值规律,存世数量少,价格高,它推动着人们以各种方式向民间去搜索发掘,当发现沉淀较多后价格马上就下来。但当人们的经济能力增强后,需求量超过了供应量,其价格又可能回升。总趋势是低档品升值慢,高档品升值快。钱币虽然可增值,但风险防范也不要忘记,802的暴跌便是很好的例子。经济规律在钱币投资中依然适用。
3.钱币投资品相是关键
钱币资深人士一致认为品相是钱币的生命。在钱币收藏和投资实际操作上,对品相问题绝对要一丝不苟。常看见钱币“老人”收藏者对品相百般挑剔,稍有一点极细微的黑点或裂口,就会不满意而不
成交。
在美国,铸币的品相按标准可划分为70个等级。如果所藏钱币保存不当,即使只增加一条用放大镜才能看见的划痕或一个针眼大小的黑点,就会导致该钱币降低一个或几个等级。在美国世界标准硬币目录上,同样一个等级但价格相差悬殊的铸币绝非个例。完全可以这么说,保持钱币的品相,就是维持钱币的生命周期,在我国,虽然钱币品相的标准不像美国那样严格,但也可划分成十余个等级,从中可以作为参考而选择自己想购买的钱币品种,以确定心理价格。
由于各种媒体上发布的钱币行情都是以全品相钱币的市场交易价格作为参考的,而市场上出售的大多不是完全能达到品相要求的钱币,因此常常会出现卖价比行情价低的情况。若以此作为唯一参考,心里窃喜以为买到便宜货,那就会追悔莫及。一枚品相绝佳的《建行》流通纪念币在币市里能卖4500多,而品相一般的《建行》币开价2000元也未必能出手;一张全品相的第二套大黑“拾元券”价值20万元以上,而一张破损严重,并经过落水处理或重新整修过的“拾元券”仅卖2万元也未必会有人要。
对钱币投资者来说,收进品相好的钱币品种“捂”在手里心中不慌,而品相差的钱币就像烫手山芋,除了极少数有“妙手回春”之术的币商会把价格压得很低来回收外(这些币商有能力给它“整容”后来以次充好),或者忽悠出货的外,绝大多数投资者是不愿接手的。这也是教训深刻的。
钱币投资新手在购买各种钱币时一定要品相为先。买回各种贵重钱币后要小心存放,注意防锈、防霉、防虫蛀。过一段时间要定期拿出来翻翻,这样既能欣赏钱币藏品,也能顺便检查一下所藏钱币的品相有没有发生问题,如有问题应及时处理,有把握修补则立即修补,没有把握修补就应迅速脱手,否则时间拖得越久品相受损情况会越来越严重。另外保管钱币方法很多,未必最大成本的方法一定最管用。下一讲我们会探讨钱币保管的简单方法,并且有效和长期,谢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