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年前,我在厦门邮市买了一套民国时期的孔子邮票,价格30元,现在,这套票在雅趣的拍卖价格依然在30元附近。这套票是1947年国民政府发行的“教师节纪念邮票”,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套孔子邮票。
从时间看,该套邮票有足够的历史;从题材看,也有很多第一,如我国历史上第一套孔子邮票;估计也是我国第一套教师节邮票,加上未来我国有可能把教师节定在9月28日孔子诞生日,未来预期还有很多故事可讲;从数量看,虽然经常可以看见,但存在的数量应该不会比现在红得发紫的“猴票”多。
那它为什么不涨呢?
我觉得关键还是缺少运作。民国票在市场流通少,就是在雅趣,看到的也只是一套一套的,就是连四方连也并不多见,这样,就算有人想运作,也没有原始筹码。不象“猴”票,1980年代,有人一毛、几毛吸收了大量筹码,现在把价格突然拉到一万多,每次收几枚,而且品相相当挑剔,就算收个几枚,把人的心理预期提高,它就大发了。如果有一天,有人把民国时期的孔子邮票拉到一万元,也没有人会感到奇怪,但前提是低价应该有筹码可吸。我写这,并不是说民国时期的孔子邮票一定会涨多少,而是一种思路。
第二是民国时期的邮票杂而且乱,有国民政府发行的邮票,也是地方邮票,更有伪政府邮票、满洲国邮票,单是孙中山头像邮票就有上百种,研究可以把头搞大,难,很多人就不研究,也不收集,为了提高民国邮票的价值,研究很重要,分类简单化更重要。
记得有次在邮市,和邮友谈民国邮票,邮友第一句是:“民国票很贵吧。”当得到答案是20来块的时候,看到的是惊讶:“怎么这么便宜?”可见是因为宣传的少,他们并不知道,当然这和市场上少有卖民国邮票有关,报纸杂志上关于民国邮票的文章也少。还有就是把民国邮票和台湾邮票联系在一起,把台湾邮票当成了民国邮票。
有邮友也和我说传承问题,说中国的传承应该是清朝、解放区、新中国;而台湾的传承才有民国,所以说,解放区邮票比民国邮票值钱,要是有一天,大陆和台湾统一,民国票才可能成为主流。但这些,我认为是片面的,历史是不容回避的。
当然,集邮需要赚钱,但喜欢更重要。好好的收集、好好的研究,也许有一天,财富就不经意的落入你的口袋,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你获得了快乐、获得了知识,还有邮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