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此文原创,较长,主要讲电商,无意此方向的没必要看。
注:本文未经构思,不是发表,不是学术文章,里面肯定会有不少错误,尤其是时间点没空去考证,包括打字错误,感兴趣的可看下,不感兴趣的就不要浪费时间。仅仅理一下自己的思路。
最近越来越感觉我们正在步入一个电子商务的世界,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电子商务,身边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朋友投身于电子商务,尤其是淘宝、天猫、京东等,通过这些平台再谋生。我们正在步入一个全新时代,而且速度在加快,我作为算比较早的互联网人,在这样的时代下却反而有点在脱离这个时代的特征,更不用说引领了,这让我有点不安,于是想理理思路,看是否需要调整一下策略、道路。
中国互联网商业起源是95年。好像96年出现了一个瀛海威将互联网在中国的商用推广大,在北京当时打了一个非常知名的广告:“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但是走得最早的往往是先烈。这是没办法的,因为这个基本是国家资源,国企垄断的命。当时他做的事其实就是今天电信宽带做的事一样。你想想这样的事这样的资源私企怎么做得了呢,或者说怎么可能让你来做呢,瀛海威的灭亡也就注定了。
总结一:所以选择做互联网战略上也很重要,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要有分析。
96年起,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就非常迅速,美国则更火,迅速抛起来了互联网的热潮,由于互联网的传播迅速是如何之快,以致于到2000年就将互联网第一个泡沫吃得大大的。当时有一个概念,有一个想法,然后成立一家互联网公司就有可能拿到风险投资。我来上海进入的那家互联网公司,其老板原先就是一个COSCO的一个船员,随船到美国看到互联网的革命后回来后就离职开始创业互联网公司,并且好像2000年还是2001年推出电子商务网站,吸引到60万(应该是美金)风投,结果可想而知,太超前,在第一轮泡沫破灭时公司倒闭了(其后来再创业很成功)。
96-2000年是中国互联网泡沫迅速膨胀的时期,这里面也诞生了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网站,并且差不多都在2000年左右在美国纳市上市。在2000-2002年间其实他们的收入都是非常少的,除了一点广告,缺乏有力的收入来源,生存遇到问题。当时很形象的说明就是温州一家普通的打火机厂商收入都比这三大门户网站高(当时打火机出口欧州很热,很赚钱)。但是随着2002年起中国互联网的回暖,形势又发生了变化。同时当时有一个历史性的变化在发生,那就是手机开努大众化普通,对,就是02年起开始普及,我记得我也是02年开始买的一个手机(再前面是火热一时的BP机)。02年起手机开始变得很便宜,1000多元就可以买到了。而且也小了,不像以前的大哥大。手机普及了,伴随的是什么??是手机短信,02,03,04可以说一直到现在都很热,但是跟互联网有关的也就是02,03,04这几年。中国人喜欢短信啊,而且还有彩信,还有彩铃,这些在国外并不是很热门的应用,到中国却是搞得风声水起,三大门户网站通过与电信合作,利用自己的流量优势,大量的让人发短信,彩信,下载彩铃,订阅资讯,而且由于立法没跟上,让很多人不明不白就订阅各种短信产品,订阅容易,取消难,让不人手机花了不少钱。三大门户网站迎来了真正的赢利时代。直到现在。
总结二:泡沫阶段是烧钱的,很难赢利。做实际应用的,如电子商务的全部死悄悄。包括当时有个很出名的8848,可以说是最早真正做电子商务而且也很有影响的一个网站,最终都死了。泡沫阶段其实就是概念阶段,这时就得玩虚的,玩实的就成为先烈,玩虚的很获得流量再说,就像有了青山,不怕没柴。有了流量,三大门户网站才能抓住短信的历史机遇。
02年到现在其实互联网走得很实在,也很快,前几年他们说有新泡沫,我看很安全。伴随着三大门的赢利,中国互联网也是百花齐放,飞速发展。像盛大游戏的崛起,百度的开始出现与迅速发展。QQ帝国的崛起。像盛大跟我不玩游,也不是开发技术人员来讲关系不大。百度也是技术型公司,除了用他的技术,跟我关系也不大。
我们着重要提一下04年,04年发生了一个非常大的事。那就是非典,SARS大家都知道的。这又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并且成就了一个伟大的公司,那就是阿里巴巴。在这之前阿里巴巴已经有一定的名气,但是电子商务依然很难让人成为一个主要应用,通过阿里巴巴交易的并不多,SARS让人不敢出让,但生意还要做啊,公司产品要销出去啊,阿里巴巴的广告“商上贸易、创造奇迹”,其实是创造了阿里巴巴的奇迹,其利用这个重大的历史机遇,迅速发展,一旦人们发现网上也可以贸易,而且更省心省事,更易成交。有了赚钱效应,就如吸大烟一样,上瘾了,你让他走他都不会走。05年又推出淘宝,目前可以说是创造了最大就业机会的一个平台。阿里商业帝国形成。而且他正在引领时代的变革。
阿里帝国引领时代变革,必须得多一些分析。如今身边越来越多的刚毕业的人、公司离职的人、传统个体户等等都在做淘宝店家,有越来越多的店家在不断扩大规律,雇用越来越多的客服人员,而群体大多是70,80,90后。尤其是客服人员80,90后居多。淘宝推广的开销也越来越高,天猫入住的商家也越来越多,而且费用不低。如此发展下去,我现在的感觉是,现在大多人是在为地产商银行打工(房奴),而以后越来越大的群体将是为马云的阿里集团打工。而且尤其互联网的垄断性,阿里的发展将非常可怕。但互联网也是最容易变的,一旦发现有更好的平台,这些用户是不会忠于你的。所以阿里也不能说是能完全垄断,他也必须时刻保持其竞争的优势。像现在的京东也是其淘宝的一个可怕的对手,包括正在崛起的1号店等等。
互联网是个很容易形成垄断的,但每一次历史机遇时期都会创新一些机会。未来的电商时代很可能也是移动电商时代。目前微信在移动电商方面有可能会发力,目前O2O正在闭环,在拍拍已经无法超越淘宝时,移动电商方面是否其会占得先机还不好说。
总结三、阿里的崛起也是抓住了历史机遇,但是即使没这个机遇,他也能发展起来,只是可能时间会长一点,烧的钱会更多一点。因为电子商务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个不可改变的趋势他抓住,正好跟总结一的瀛海威相反,阿里战略对了,于是有了成功的要素。如果战略错了,连成功的要素前提都没了就肯定成功不了。
回顾历史基本回好了,那未来电商会怎么样发展呢?对于有志于此的人应该如何发展呢?
首先要有一个平台:淘宝、京东等就是这样的平台。他们就像商场一样,但因为互联网无地域限制因此不可能像现实中的商场一样这么多,有三个大的平台就基本够了,多了大家也记不住。也正因如此,在未来充分的电子商务时代(现在还很不充分,1%的份额都还不到)这样的平台必然是超级平台,很多从事电商的都相当于在给他们打工,以后他们的收费会像水电煤一样成为民生的重要事件,估计收费变化会纳入政府监管。还有一点未来不知会如何处理,这些平台收入必然会是非常之巨大,但是这些平台的控股股东大多是国外的,阿里最大的应该是日本软银,京东和1号店是沃尔玛。做这些平台前期都是在烧很多钱的。对大多数人来说,做这样的平台是不可能的。以后会更难,更没机会。但也不是没机会,他们是大的,还有很多细分市场,可以做小平台,做垂直领域平台,行业平台。这类平台的特点要想成功,与大平台竞争,那就是大平台没法做的服务小平台可以做到,如介绍专业的知识,需要进行线下交流沟通的。而且最好的机遇在于此行业刚刚开始电子商务化,还没有哪个平台形成垄断之时最易成功。
做平台,可赚大钱,但平台不可能很多,平台创立者从业者人数非常小。大多还是应用平台进行电商的人。这里面如不进行规划,只是赚点小钱维持生计的肯定也发展不了。就像商场里面有些小商家摆在过道或一个转角处,点小小一点地方经营的一些便宜货。而真正发展好的是在比较知名的商场都占据一席之地,连锁经营,加盟经营的一些知名品牌。像耐克,走向全球,在全球大商场都有专卖店。而对于电商,平台没有这么,也就相对简单了。各大知名平台都入住,而且大多是复制粘贴,不会像实体那样费时费钱。因此在电商时代,铺货工作是变得会比较简单了。电商主们要做的是如何做好售前咨询与售中售后服务。
铺货变得容易了,平台也就10个左右。而你想想如果是在商场中的话,可以选择上万个商场来铺化,在电商时代却只在10个左右的平台,这样会不会感觉太少?太少了能卖出量么?就像现在有不少淘宝卖家一人有几个甚至上十个店。销售类似的商品。其实这是因为目前不是充分的电商时代,进入充分的时代后,实体店大为减少,大多数商品都是厂商-经销商-消费者,甚至大多数会变为厂商-消费者。到时量会比现在大得多。当然在电商时代,竞争会更激列,因些产品需更加细分,更多种类,满足尽可能多的消费群体,产品将会比非电商时代更丰富,更细分。这个群体将会是最庞大的一个群体,最最多的是客服,如果电商算IT,那这里面将诞生电商时代的IT民工,也就是基本上是人都难做的工作,工资也是产业链中比较低的。这里面将产生大批电商时代的品牌。甚至能出国际性的品牌,他们也会天天电视广告或互联网广告。
有这么多人从事电商,产品哪里来?不是像阿里宣传的那样,阿里找货源,淘宝卖。没这么简单,这样做的肯定也做不大,因为大家都可以这样做,结果就是相互竞争后大家都没利润空间,都生存不了。以后就是有一定销售能力了,有一定信用积累了,你就会自己设计产品,然后找工作生产,你不会去自己生产,因为你没厂房,没技术,没工具。你擅长的是跟客户打交道,知道他们的心理,知道他们喜欢什么,需要什么,但现成的东西越来越难满足客户的要求,同时同质竞争太激列,于是你自己组团队,设计开发,交由工厂来生产。苹果手机就是这里面的典型代表,他找富士康代工手机,他自己没工作,小米手机也一样,陈年的凡客也一样,很多很多,现在国际知名的鞋在国内销售的99%都是国内代工厂生产的。然后从目前刚毕业的人群看,大多是选择做电商销售环节的多,选择到工厂的很少,然正因为少,电商时代甘于做工厂的将会更有优势,更受宠,受制于土地的稀有性,年青人不愿意从事工厂行业,以后工厂的数量会更少,但是真正坚持并且有效管理的也将大有作为,像富士康是非常赚钱的。而且赚得很稳稳的。
电子商不开网,更离不开搬运工,那就是物流(大多用的是快递),所有的实物都必须经过物流到消费者手中。跟平台一样,未来快递也不可能很多家。最多的只会有一家,但他不能包揽,于是第二第三家依然会不错。顺丰无疑是国内老大,但他采取直营模式,对大多数人来说最多只能成为其员工。圆通,申通发展也不错,他们采用加盟模式,为提高服务质量,说不定以后也会搞直营,如果坚持加盟模式,那对部分人来说也是个机会,承包区域的代-理也是能获得不错的收益的。反正在电商时代,能稳稳赚钱的就是快递,快递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顺丰快递很有潜力,中国人口如此之大,未来出现一定超过UPS的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总结四:1、未来互联网是垄断性的,没有大资金根本别想与他们竞争,同时真希望控股股东不要老在国外。2、电商时代大的主要平台三个以内,大的快递三个以内,形成新一代IT民工,品牌将更加重要产品将更细分,代工厂将有利可图会出现一些像富士康这样的知道代工厂。3、志向大是好,但是要知道皇帝只有一个。对大多数人来说未来互联网及电商的机会在于:A、垂直小平台的建立,在那些互联网巨头无法触及的地方找一生存空间(对大多数人来说也是较难的)。B、创立互联网品牌,在各平台经营,做好服务,这可能是大多电商人的路。这里会催生很多工作机会:客服,美工,设计等C、踏踏实实做工厂,技术骨干会很吃香,自己能开工厂也会有大机会。D、从事快递,不要简单理解为送快递的。加盟承包好快递的能赚钱(可能会倒闭那种不能加盟)。另外电商时代也是“剩者为王”,能坚持下来的才能笑到最后。
当然即使进入完全电商时代,也会有各门各派,各有各的法宝,依然是360行行行出状元,只是就以上电商时代比较典型的形态与机会粗浅分析下。刘山美
视野开阔,思路清晰,赞一个!
非常希望阿里能在国内上市,至少也要在港股上市,让国内股民一起分享成长收益。
从国外的网站统计分析结果来看,从事大数据相关的技术工作,薪资已经比传统软件开发工作高40%以上了。看样子作为技术人员也得跟着谋变了,嘿嘿!
从卢工新大楼建好就没去过了,也不知道在忙些什么,以后争取常去跟山美学习取经。
李宏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