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里亚共和国(英语:Republic of Liberia),是非洲的一个国家。处于非洲西部。北接几内亚,西北接塞拉利昂,东邻科特迪瓦,西南濒大西洋。 19世纪初,一些美国黑奴解放后有计划地移居到现在被称作利比里亚的地区,所以国名在英文有“自由”(liberty)和“解放”(liberated)的意思。国家格言:自由的爱把我们带到这里(英语:The love of liberty brought us here)。
越无法得到的东西,我们会说的越多!自由,这两个字似乎成了利比里亚的代名词!但很可惜的是,与许多事物一样。人们的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却总是出人意料的很骨感!在利比里亚,“自由”这两个字也是这样!
下面开始介绍。
利比里亚共和国总统威廉•理查德•托尔伯特 William Richard Tolbert 1913-1980
托尔伯特
利比里亚共和国总统,1971年7月-1980年4月在任。真正独立党领袖。1913年5月生于蒙特塞拉多州。基督教徒,美国黑人移民后裔,出生于利比里亚最大家庭之一。1934年在利比里亚学院毕业,获法学和神学博士学位。1934年-1943年在财政部供应局任职。1943-1951年为众议员,曾任众议院赋税委员会、商业委员会和农业委员会主席,1951年为参议院副议长。1951-1971年连任副总统,1971年继任总统。任期内于1973年10月同塞拉利昂签署马诺河联盟宣言。1978年促成久有芥蒂的几内亚、塞内加尔和科特迪瓦之间的和解,加强了西非国家的团结。1979年任非统组织主席。1980年4于12日在多伊发动的政变中被杀。曾先后当选世界浸礼会联盟副主席、主席。1978年6月曾访问中国。
利比里亚共和国总统塞缪尔•卡尼翁•多伊 Samuel Kanyon Doe 1952-1990
多伊
利比里亚共和国总统,1980年4月-1990年9月在任。1952年5月6日出生于大吉德州图宗镇。克兰部族人。早年在家乡读书,1969年上中学后参军。1973-1979年任代-理上士,1975-1979年升为上士,1979-1981年任军士长和副官。1980年4月,多伊发动军事政变,推翻威廉•理查德•托尔伯特政权,成立利比里亚武装部队救民委员会,任该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和国家元首,成为利比里亚历史上第一位土著黑人执政的总统。1984年成立利比里亚全国民主党并任领袖,1985年10月当选总统。多伊执政后组成包括前反对党“进步人民党”和“非洲正义运动”领导人在内的内阁,停止实施1947年宪法和议会活动,宣布“不搞社会主义”,不改变利比里亚传统的思想意识,反对向利比里亚输入外来思想意识,主张全国团结。执政10年间,曾发生多次推翻他的未遂政变。1989年12月,由泰勒领导的利比里亚反政府武装经过7个月的战斗,攻占了首都蒙罗维亚。1990年9月9日,多伊在一次枪战中被反政府武装约翰逊派抓住后死于枪伤。曾于1982年访问中国。
大批利比里亚儿童卷入了内战
看了上面的人物介绍,细心的朋友应该能看出二者之间的关系了吧!让我们再次回望历史吧。
1979年4月至1980年初,由于执政的托尔伯特政府提高大米价格,使得利比里亚爆发了此起彼伏的全国性的罢工潮。而这给了中学毕业后,即投笔从戎的多伊一个登上历史舞台的机会!1980年4月12日凌晨,多伊带领17名士兵(小国家就是不经折腾)冲进总统卧室,将时任总统托尔伯特现场击毙,同时宣告成立以多伊为首的临时政府,通令前政府各部长限期到总统府报到(国家小,人才和经验都不足,只能这几个人玩了)。
4月25日,多伊的新政府宣布,将军人的工资提高一倍(看来很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句话)。在全国实行军事管制。多伊的政权能够站住脚,并使利比里亚局势稳定下来,主要是得到了军队支持。从此,多伊这位年仅28岁的土著黑人后裔,成为利比里亚自建国以来第一个通过政变上台的最高统治者。
正在用AK47步枪进行街头混战的武装分子
多伊发动政变5年后,与其共同策划推翻了前总统托尔伯特的同党奎翁巴(当时任总参谋长)再次发动了政变。起因则是,他们推翻了前总统托尔伯特之后,奎翁巴并没得到重用,他一气之下出走了。多伊当政后,大搞***统治,人民怨声载道。奎翁巴瞅准了多伊不得人心的现状,就从邻国塞拉利昂,潜回利比里亚境内试图发动政变。奎翁巴在军队里有一定威望(毕竟曾经是总参谋长),他到蒙罗维亚后,直奔多伊的一个兵营,说要推翻暴君多伊,得到了兵营战士的响应。 1985年11月12日夜里,奎翁巴率军发动了政变,第二天就包围了总统府,同时在电台宣布接管政权。不过,多伊的警卫军死守总统府三楼,而奎翁巴由于担心损坏总统府这座大建筑(典型的妇人之仁啊),而拒绝了强攻总统府的建议。总统府久攻不下,大大动摇了士气。随之,多伊通过电话呼救,使得驻扎在机场的两个据点的部队开进城来,首先占领了电台,接着对总统府实行反包围。奎翁巴被迫弃军出走。随后,多伊在电台发表讲话,宣告已粉碎敌人的进攻。奎翁巴出逃,下落不明。11月15日上午10时,奎翁巴在蒙罗维亚东郊的一座建筑内被击毙。多伊对其恨之入骨,先是将奎翁巴暴尸示众,接着将他千刀万剐,分而食之。多伊吃了他的心脏,其部下和士兵都分到了一杯羹。最后有几名士兵因为没吃到肉,而抱着头去啃。后来据多伊身边的人说,他们认为,奎翁巴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吃了他的肉,可将他的勇气和智谋合并在自己身上(典型的没开化的土著啊,没文化真可怕)。
举枪横扫,姿势很不专业
|
| 本公子喜欢收集外国纸币,结交同好!建设我们美好的天堂家园!<br><br>手机:13798728282<br>地址:东莞市南城区宏图路中心新天地五栋603 邮编:523701<br><br>淘宝店铺:http://store.taobao.com/shop/view_shop.htm?user_id=d625b745bbf8748a996491e036a0836c |
|
接下来说一下多伊的下场吧。
镇压了奎翁巴的政变之后,多伊更加威风。他一出动,全城都会知道-前有警车开道,后有护卫队压阵。人们对他的这种做法,无不侧目唾弃。而推翻多伊***统治的暗流,一直在涌动。
这一天终于来了。1989年底,流亡国外的利比里亚前商业部长泰勒,率领一支反政府军,从西非国家科特迪瓦攻入利比里亚。人们纷纷揭竿而起。
1990年6月29日,泰勒兵分两路攻打首都蒙罗维亚。9月9日,经过一番激战,反政府军抓到了两腿中弹的多伊。当多伊瘫在地上要求喝水时,反政府军士兵用刺刀从他身上割肉取血,强行灌给他喝。随后,泰勒手下的猛将,反政府军的指挥官约翰逊,下令砍掉多伊的10个手指,割掉他的生殖器。多伊死后,其尸体被扔在军营示众。
泰勒被控谋杀、强奸、性奴役、招募娃娃兵和吃人肉等。
不过,多伊被杀后,利比里亚的局势并没缓和。在对付多伊的政府军时,泰勒因约翰逊擅自处置他手下12名士兵而与其闹翻(小不忍则乱大谋啊)。约翰逊另立山头组成“独立全国爱国阵线”,同政府军形成三方混战局面。这场推翻罗伊政权的内战,逐渐变成反政府军内部的权力之争。泰勒宣布成立新政府,自任总统。为制止利比里亚内战蔓延,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决定进行军事干预。8月,尼日利亚、加纳、几内亚、塞拉里昂和冈比亚5国维和部队进驻利比里亚。
美国和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的压力下,泰勒于2003年7月4日宣布同意下台。8月11日,泰勒正式移交权力并离开利比里亚前往尼日利亚避难,副总统摩西•布拉宣誓就任总统。8月18日,利比里亚政府和反政府武装在加纳首都阿克拉签署和平协议。10月2日,临时政府正式成立,“利比里亚行动党”领导人久德•布赖恩特任利比里亚临时政府主席,“联合人民党”领导人韦斯利•约翰逊将担任副主席。
这一版纸币,最早发行年份是1999年,当时正是“混世魔王”泰勒的统治时期。作为残暴虐杀多伊的始作俑者,按照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理论来说,将托尔伯特印上纸币还可以理解。但是竟然将多伊也印上了钞票,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心理和目的。是愧疚,赎罪,还是掩盖自己的罪恶?!这就不得而知了!
总之,作为记载历史的明信片-钞票,并不会像其诞生时的本来的功能那么单纯。它不仅引发了人类无数的悲喜剧,而且,其本身就承载和记录了非常多的人类悲喜剧。所以,收藏钱币,其实就是在收藏自己的人生和人类的历史,元芳,你怎么看?
注:本文参考和引用了“百度百科”、“世界纸钞网”“千龙军事网”和曾任中国驻利比里亚大使馆参赞的李同成先生的“回忆录”中的部分文字和图片。对此,特别说明,并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