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钱币学

1楼
cjiyou 发表于:2013/10/11 23:10:00
小城人

中国钱币不同于西方的钱币,它自成东方钱币文化体系,在世界古钱币四大体系中,在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最早的货币是实物货币,诞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从河南安阳殷墟和山西保德商墓出土的青铜贝化算起,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可以说是历史悠久。以币材来说,包括实物货币在内有贝、铜、金、银、铁、铅、纸、布、皮等。中国历史上的钱币,到底有多少种,有多少版别,可以说是种类繁杂,无法统计,到目前为止,尚无确切数据。
中国的货币,每一种钱的设计、文字、制作、风格,都涉及到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大量钱币不仅是研究中国货币史的主要依据,也是研究中国古文字学、历史地理学、金属冶炼史、书法史和政治史的重要实物资料。是中国历代兴衰更替的重要佐证资料。货币具有承上启下,对当今、对后世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要通过对钱币的探索研究,总结前人和他人的成败得失,为当今货币政策的制定,货币的设计、制造和发行提供有益的借鉴。
“钱”在现时民间是货币的俗称,当无非议,但“钱”在不同时候,不同场合,可以赋予不同的含意,这是汉字的特色。在我国古代,“钱”最初和货币没有关系,只是一种铲形农具的名称。“钱”和“镈”都是农具的名称,当农具钱的形制被逐步改造,缩小,蜕变成为布币的器形,这便是钱和货币的缘结。中国是一个史学发达的国家之一,不论是金属铸币、还是纸币、布钞,研究中国的历史,不能不研究中国的货币。要成为一名钱币收藏者,实物和专业是必不可缺的。想收藏钱币,先要了解钱币背后的历史,要熟知相应的历史知识和相应的经济史。研究钱币可以追溯到物物交换的产生过程,货币本身的价值,以及它的流通、调节与繁荣市场的作用。钱币无论是从铸造工艺,还是从民俗、书法、从那一个角度上讲,都有着丰富的研究课题。仅收藏不研究,那他就是一个守财奴,仅研究皮毛,不深入剖析,那他一辈子就是一个遗兴的玩物者,永远成不了“家”。收藏,可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可陶冶自己的情操。对收藏品的研究,可促进自己对知识的学习提高,可加深对收藏品的进一步认识,对藏品的进一步认识可更深入带动自己的收藏,随着藏品的丰富和知识的提高,就会进入下一个更深层次的良好循环。
中国迄今已有几千年历史,自唐以来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元、明、清及民国铸钱一直不间断,传世及出土古钱屡见不鲜,有关铸钱的文字档案却因战乱、及朝代更替等诸多历史原因寥寥无几。我们的先辈和国外的有些人士对此都有很多研究,留给了我们不少的宝贵资料。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南北朝南朝梁时,顾烜已将历代古钱编成《钱谱》,据顾氏所引尚有更早的刘氏钱志;特别是南宋洪遵《泉志》,书中引“顾谱”论钱多达四十二处,使今人还能读到许多顾烜论钱的原话。虽不能见“顾谱”全貌,但今人尚可知其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体察到中国钱币学创立时的概貌。唐代有封演《续钱谱》;宋代金石学兴起,有关钱币的谱录逐渐增多。宋元时期钱币收藏之风开始流行,金代的钱信中和元代的陆友仁都是当时的著名收藏家。明代是金石考据学的衰退时期,但士大夫们对货币制度和货币理论的研究也有一些钱币谱录和专著传世。清代乾隆、嘉庆年间金石考据之风极盛,人们重视收藏和研究钱币实物,在十九世纪有了很大发展。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前期,中国钱币学的研究有进一步发展。丁福保的《古泉大辞典》是一部比较详尽的图谱和有关论述的汇刊。当然,从嘉、道以来的著述,包括丁著《古泉大辞典》在内,因时代的限制性,无论在图谱取材的真伪方面和考证文字的精确性方面,尚有差误疏漏,但我们不应该苛求于前人。“钱币学,从一开始就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产生的,它在后代被归属到金石学中去,但它的产生却在金石学之前,所以可以说,金石学是以钱币学开始的”。①建国后研究范围扩大,包括了当代钱币,并兼及其他有关文物,故改称为“钱币学”。钱币学的研究在我国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一千多年来,特别是清代乾嘉以来,收藏、着录、考释钱币已蔚然成风。近几十年来钱币学的研究更是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概括说来,一、研究范围已不断扩大,由单一的青铜铸币扩展到一切退出流通领域的货币,由单一的中央王朝货币扩展到了全国各少数民族货币。二、研究的视野日益开拓,由单纯考证具体的钱币到利用货币来研究历代的经济政治。三、自然科学在钱币研究中的应用,不仅为钱币学自身而且也为我国矿产史、冶金史的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四、由于大量科学发掘品的出土和钱币学研究的深入,钱币成了考古发掘的墓葬或遗址的重要断代标尺。钱币学在中国是一门古老学科。《辞海》中对它的解释为:“钱币学旧称古钱学。研究历代钱币的学科。过去以研究古钱为主,故称古钱学”。彭信威先生在《中国货币史》一书中讲∶“钱币学必须是对钱币实物的研究”。钱币学不是货币学,货币学要研究的是货币理论、货币制度、货币政策、货币购买力等等与货币相关的经济问题。钱币学则不注重有关经济的理论问题,而是用货币的视角,研究与货币相关的文化问题,通过对钱币版别的鉴定研究,筛选出遗存的珍罕钱币,再现中华文明的光辉历程。要通过对钱币的探索研究,总结前人和他人的成败得失,为当今货币政策的制定,货币的设计、制造和发行提供有益的借鉴。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金属货币的国家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系统的钱币著作,钱币学的研究和旧时代相比有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河南钱币学会编筹的,反映当代中国钱币学水平《中国钱币大辞典》辞书的出版发行,更加推动了我国钱币学科的向前发展。必须承认,今天钱币学的研究正是在前人已经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展开的。
近几十年来,有大批货币文物陆续出土,不论从结合货币史的角度看,还是单就钱币学本身而言,都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钱币学要为货币史服务,货币史一定要结合钱币学的研究成果。因此,全面、系统地进行发掘、研究是十分迫切的,要不断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在个人多年对钱币的收藏、研究和理解上,结合前人已经取得的成就和众多文献史料的基础,对中国钱币(古钱币)的产生和种类及真伪方面,作一系统简要的描述和试析。钱币学的研究,钱币的鉴定,不单是一个真、假、价格高低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对每一枚钱币的考证研究(包括人民币),去探索和了解钱币发展的历史,钱币发展的规律,发掘货币文化遗产,为我国的物资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我们的学术成果。特别是提高对人民币的防伪、识伪,一句话,就是要古为今用。


注释:
①河南省金融学会钱币研究会《中国钱币常识选编》1983年第1页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399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