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北京诚轩2013年秋季拍卖会将于11月12日至22日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推出中国书画、油画雕塑、瓷器工艺品、钱币邮品四个项目,共计七个专场。
中国书画五百五十余件拍品,分作中国书画(一)、(二)两个专场,颇多铭心佳构。李可染的《乱山丛中百丈泉》绘于1989年,是画家生命最后历程的重要作品,描绘夕阳余晖下的黄山百丈泉,群峰矗立,笼罩在一派伦勃朗式的光影之中,景象恢弘苍茫;山峦用积墨法画成,层次丰富而微妙,画幅虽不宏阔,却包罗千岩万壑,在磅礴气象中,蕴含着温暖的情调,笔墨运化近乎自由之境,堪称其暮岁力作。
李可染 乱山丛中百丈泉 1989年作 镜心 设色纸本 68.5×45.5cm.
齐白石有数幅重要作品参拍,创作时间自三十余岁至垂垂暮年,花鸟、人物、走兽、工虫,靡不悉备。《富贵耄耋》绘于1925年,布局丰富饱满,将牡丹、盘石、花猫和蝴蝶等物象生动巧妙地组织在画面中,寓意美好吉祥;前后题识三次,诗文内容紧扣画面,极富意趣,又难掩自得之情。《西施》见录于多部齐白石重要出版物中,创作年代大约在1897至1902年间,1947年补题;人物兼工带写,颇受《芥子园画谱》影响,又渗入费、改一路仕女的痕迹,是研究齐白石早年人物画风格的珍贵例证。《牡丹》绘于逝世前一年,笔墨纵横恣肆,精神饱满,令人感受到旺盛的生命力。
齐白石 富贵耄耋 立轴 设色纸本 126.5×35cm.
张大千1967年的《秋江钓艇》曾参加同年在香港举办的“大千居士近作展览”,现仍保持大风堂原装裱式,系追摹自藏赵孟俯《秋江垂钓图》,全画营造出的秀逸温润,或可追想松雪原貌。1944年的《赠寿图》,以白描法仿唐寅仕女,用笔爽利,线条刚柔相济,而俊爽的眉眼和手部的结构,则明显可见敦煌的影响,其遗世独立之姿,气格已轶唐寅笔下女子的娟秀妩媚。
张大千 秋江钓艇 1967年作 立轴 设色纸本 91×47.5cm.
傅抱石《秋林漫步》绘于1946年返回南京后,彼时心情舒畅可以想见,因之笔下的景色也变得明亮起来;画中木叶已稀,阳光穿林度壑,落在曲折的小径上,两位高士漫步而来,指点顾盼,意态闲适;所用皴法短促清晰,烘染也清浅通透,间以较多的留白,愈发传达出明朗清迈之意境。
傅抱石 秋林漫步 1946年作 立轴 设色纸本 81.5×37.5cm.
吴冠中的《漓江新篁》创作于1980年代,黑瓦白墙的民居,座落在宁静的江水与灰淡的远山之间,近景中竿竿挺立的翠竹与几株初发的芭蕉透露出早春的消息。此作为其同题材油画演变而来,构图直接由写生提炼,充满清新之趣与抒情意味。
徐悲鸿一生创作的水墨山水作品不多,集中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后期至四十年代中期。《腊戍月明》作于1942年元月转道缅甸腊戍归国的途中,朦胧氤氲的调子仿佛在诉说画家晦暗不明的心境。
徐悲鸿 腊戍月明 1942年作 镜心 水墨纸本 63.5×54cm.
二十世纪其它南北名家亦不乏佳作参拍。陈少梅1951年的《东方朔》为贺寿之作,人物刻画惟妙惟肖。于非闇1944年的《金莲并蒂》以小写意法写金莲游鱼,为其绝少绘制之题材。陶冷月等八位海上名家《赠周浊画册》,诸家各擅胜场,清雅隽秀。
陈少梅 东方朔 1951年作 镜心 设色纸本 101×59.5cm.
其它殊可赏玩者亦精彩纷陈,令人应接不暇。溥心畬《鬼怒川图卷》应得稿于1955年的日本之游,乱石洪流,令人似闻涛声浩荡。邓芬《维摩说法图卷》赠岭南印人张祥凝,演绎自在解脱的禅悦境界。弘一《<华严经>集句四言联》、《南无阿弥陀佛》朴质空灵,浑若天成。
油画雕塑专场推出百余幅精选佳作,其中颜文樑、赵无极和林风眠均有首现拍场的难得精品。创作于1962年的《七宝塘桥》,是迄今拍场出现的著录最为全面的颜文樑油画,曾先后出版七次,尤其是被收录在1982年画家在世时协助出版的《现代美术家•画论、作品、生平:颜文樑》,并在该书中特别注明“1964年曾在上海美协的展览会上展出”,私人收藏领域鲜有如此传承有绪、著录完整的颜文樑画作,此次首度现身拍场,实属难得。此作是颜氏水面反影透视理论的完美演绎,无论是拱桥、民居、乌篷船、白鹅还是水畔的人,在水面的倒影都刻画得微妙自然又丰富多变,笔触轻松写意,其独创的薄涂、揉腻、揩摩、扫掠等“油画用笔八法” ,在画中有完美的融合。
颜文樑 七宝塘桥 1962年作 纸板 油画 19×30.5cm.
首度公开亮相的两幅赵无极1949年的作品尤为难得,是其艺术生涯第一次转变风格前的珍贵见证,现藏者约在四十年前得自赵无极的叔父赵梓庆先生。其中油画《林间漫步的鹿群》,是赵无极刚到巴黎时的具象绘画,画中的元素皆是简化和概括自然界的形象,体现了他最初从具象绘画向抽象符号世界转变的过渡,艺术价值与研究价值兼备。
赵无极 林间漫步的鹿群 1949年作 布面 油画 29×24cm.
多件林风眠精品,皆来源清晰、传承有绪、著录丰富,以曾参加“九十回顾大展”的晚年风景和罕见的1930年代作品格外令人瞩目。创作于1986年的《溪畔人家》,曾参加1989年台北历史博物馆举办的“林风眠九十回顾大展”,参展的九十幅作品皆由其本人亲自拣选,可见应属比较满意的代表之作;《溪畔人家》用色浓重沉郁,色彩经多层罩染,用笔纵横恣肆,是林氏晚年风景画的集大成之作。林风眠1930年代在杭州艺专任教期间的作品能留存至今日者已寥寥可数,作于1935年的绢本彩墨《荷塘白鹭》,即是林氏早期尝试传统媒材,创作荷塘以及水鸟题材的珍贵例证。
林风眠 溪畔人家 1986年作 纸本 彩墨 68×68cm.
丁衍庸在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史上具有独特贡献,他提出了两个改造中国艺术的重大议题,一是“把中国画的线条和墨用到西法画上”,二是对原始艺术的推崇与探索。本次拍卖的两幅油画恰好是其艺术理念的代表:《唐马》的背景留白,以简练生动的书法性线条描绘唐三彩马,色彩单纯美妙;《笑里藏刀》在深色背景上以白色粗线勾画,寥寥数笔,近似涂鸦,而神采毕现,稚拙可喜,深具个人风格。
丁衍庸 唐马 1971年作 纸板 油画 41×30.5cm.
领衔写实主义版块的是郭润文静物题材的代表作《傀儡之一》。郭润文以带有历史怀旧感和充满象征、隐喻的画面细节为人所称道,作于2000年的《傀儡之一》,以精湛的写实技巧,描绘了没有自主能力和独立精神只能被他人操控的提线木偶,破败老旧,被遗弃堆积在一角;画中的象征意义比1990年代的作品更为凝练推进,精神内涵也得以扩展和延伸,更重要的是郭润文把对现实的切身感受转化成了一种当代的话语方式,这对画家本人甚至当代中国写实画派都具有重要意义。
郭润文 傀儡之一 2000年作 布面 油画 135×120cm.
徐累作于1995年的《水地无语》,画面犹如超现实主义话剧的舞台布景,冷寂的光线聚焦在空空的鸟笼,圆桌的台布已垂落到无尽漫延的水面,含蓄地表达了繁华落尽、物是人非的惆怅情绪。向京的雕塑一向带有深刻的洞察力,2000年创作的《奇迹》,表达了她作为女性曾经对生育的幻想和恐惧,是向京在创作《你的身体》和《处女》系列作品之前,讨论女性身体和身份的最重要作品。
徐累 水地无语 1995年作 纸本 彩墨 64×51cm.
向京 奇迹 2000年作 玻璃钢着色 雕塑 七分之三 34×102×45cm.
瓷器工艺品专场约一百五十余件拍品,明清官窑瓷器、佛像、文玩、玉器等均有精品参拍。
清代单色釉瓷以雍正、乾隆时期为最高峰,此次推出的单色釉专题,集雍乾两朝隽品于一堂。清雍正天蓝釉皮囊罐,器形如一只精巧皮囊,通体釉色纯净如湛蓝碧空,旧配錾花鎏金镂空盖,与罐身形意相合,当出自清宫造办处良匠之手。清雍正豆青釉瓜棱式葫芦瓶,腹部圆鼓,造型敦厚,施浓郁的豆青釉,此一品种不见于著录,极为罕见。清雍正仿官釉桃形洗,外形放佛成熟饱满的寿桃,大桃半剖为洗膛,小桃依傍其侧为饰,桃枝虬曲嶙峋,为所见桃形洗中工艺最为繁复细致者。清乾隆仿汝釉天圆地方葫芦瓶,釉面满布均匀开片,纹如蝉翼,乃清代官窑仿宋瓷之精品。清雍正粉青釉三系花囊,造型夸张,肩部对称饰三系,下腹部凸饰菊瓣纹一周,通体施粉青釉,釉色青翠欲滴,为雍正时期珍贵的宫廷陈设瓷。
清雍正 天蓝釉皮囊罐 11.5×9.8cm. Wide×High
其它清代官窑亦有诸多精品。清康熙斗彩福寿纹盖碗,碗壁及盖面纹饰精细典雅,彩料透亮清澈,极为难得。清雍正青花夔凤纹双陆尊,腹部对称饰两组青花夔凤纹,釉面光润亮洁,原为近代上海著名实业家旧藏,迄今仍贴有上海博物馆保存编号。清道光黄地粉彩西番莲纹碗一对,纹样承袭自康熙时期珐琅彩器,外壁以黄彩为地,饰三组西番莲纹,品种相当名贵。
工艺品部分推出私人收藏佛像专题,计有十余尊元、明、清时期铜鎏金佛像,均法相庄严,工艺精湛。元铜鎏金阿閦佛,头颅方阔,螺髪呈网格状分布,整体实心铸造而成,风格古朴,具有年代清晰明确的吐蕃时期造像风格。明中期铜鎏金双身十二臂上乐金刚,主尊四面十二臂,拥抱佛母金刚亥母,各手均持法器,整体造型优美生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同场另有两尊武圣关公造像,其一为清康熙铜鎏金关公坐像,凝眉簇目,神情庄重威严,身着铠甲战袍,制作精工,通体鎏金保存完好;另尊为清乾隆铜漆金关公坐像,尺寸较大,关公左手抚膝,右手捋髯,身着虎头护肩铠甲,外罩蟒纹袍服,更显威武霸气。
左 清乾隆 铜漆金关公坐像 18.5cm. High
右 清康熙 铜鎏金关公坐像 12.5cm. High
文玩杂项中,清早期鬲式大铜炉,尺寸巨大,重逾八千克,外壁皮色灿若星河;清乾隆鸡翅木嵌万字纹手卷镇一对,以鸡翅木、紫檀、虬角、螺钿等名贵材质拼嵌而成,正、侧面万字纹取材均不足一毫米窄片,气韵典雅,工艺繁复,为清宫造办处精心制作的文房佳器;清乾隆炉钧釉紫砂方壶,器形方峻,通体施炉钧釉,釉色瑰丽变幻,为紫砂器中难得的品种;清翡翠雕苍龙教子带钩,色泽碧绿苍翠,令人爱不释手。
钱币邮品部分此次共三千余件拍品,分为“古钱•银锭•机制币”、“纸币”、“邮品”三个专场,其中颇多看点,值得关注。
清代江苏“咸丰七年•江海关•江海关”伍拾两银锭,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江海关为上海海关前身,留存于世的江海关银锭与山东东海关、湖北江汉关相比较,数量稀若星凤,且均收藏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博物馆等公家单位,民间难得一见; 1889年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一钱四分六厘、七分三厘银币试铸样币,俗称“七三反版”,光边加厚,雕刻师艾伦•韦恩为英国伯明翰喜敦造币厂雕模试铸,镜面版底,铸工精湛,是中国近代第一套机制银币之样币,具有极高的机制币收藏与货币史料价值;咸丰三年户部官票手写伍两,正面另盖“屠维协洽”纪年方印,即己未年(1859年),表明此钞于咸丰三年至九年间行用,反面印记多方、背书满写,并钤盖“户部乾恒官号”、工部“节慎库”印章,墨书“收礼部养廉”,流经当时中央政府六部中的三部,且五两是户部官票手写版最为少见的品种,加之印版初刷,版模清晰,品相上佳,极为珍罕。
清代江苏“咸丰七年 江海关 江海关”伍拾两银锭一枚
广东省造光绪元宝一钱四分六厘、七分三厘“反版”银币
咸丰三年户部官票手写伍两一枚
1912年***共和纪念“大***地图”玉版宣纸无齿试印样票十三枚全,均加盖“SPECIMEN”字样,是***成立后邮政总局设计印制的第一套纪念邮票,但邮票试样印妥后,袁世凯出任大总统,该组邮票由于袁氏反对而未能正式印行,存世的玉版宣纸试印样票极为稀少,全套收齐者屈指可数,具有重要的邮政史料价值。
1912年***共和纪念“大***地图”玉版宣纸无齿试印样票十三枚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