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乱世出珍泉”。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割据,战乱频乃,币制分裂,却留下了众多的美泉、珍泉,为中国货币文化增添了迷人的风采。
大夏真兴。十六国之大夏赫连勃勃于真兴元年(公元419年)铸“大夏真兴”钱。“大夏”为国号,“真兴”为年号,历史上将国号与年号同铸在一枚钱币上,此为首例。该泉被泉界视为大珍。
永光、景和。南朝刘宋废帝永光元年和景和元年(公元419年),铸永光和景和两种年号钱。钱小穿大,轻薄如纸,极易损毁,存世极罕,为古币名珍。
太货六铢。南朝陈宣帝太建11年(公元579年)铸“太货六铢”。钱面背肉好,周廓齐整,篆文匀称瑰丽,“太”字形如“叉腰天子”,制作精美绝伦,居南朝钱币之冠,极为钱币爱好者喜爱。
“北周三品”。北朝之北周武帝保定元年(561年)铸“布泉”,钱文篆书,但不同于王莽布泉,为玉筋篆;武帝建德三年(公元574年)又铸行“五行大布”,以一当布泉十枚;静帝大象三年,又铸“永通万国”,一枚当“五行大布”十枚,钱体厚重,篆书极为华美。北周所铸这三种钱币,精美绝伦,传世稀少,尤以“永通万国”罕见,被泉界誉为“北周三品”,素为藏友所追捧。
拙作《武学翁藏泉》中,收入有笔者多年集藏的永光、景和、孝建四铢、太货六铢、“北周三品”和太清丰乐等众多的南北朝时期的珍泉。这里将其中最为珍罕的永光、景和,介绍如下。
这两枚钱系早年同坑出土的轻薄小钱。永光径16.6mm,重0.37克;景和径17.2mm,重0.43克。钱文为篆书,自右至左撗读,字体虽小,但优美清晰,不失其特有的神韵。通体薄绿锈,锈蚀入骨,景和钱钱体尚有锈蚀的细小空洞。一眼可见为开门见山的古币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