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ssoa钱币收藏前两年的风光,会给人一种错觉,那就是这一行是很容易赚钱的。其实收藏作为一种长线投资和文化消费,受到游资炒作冲击后,存在介入时机的把握和价值不确定性,那么机遇与风险都很难预测,要懂得适度适时,才可以轻松玩转。
老银元的玩法,有两种泾渭分明的路子。一是纯投资型,以通货为主,以市场价为准,不定期买入,另外一种是以品种品相为目标的收藏型,买入的选择性强,注重质量。这两种路子玩的人群不同,理念不同,所以决定了不同的市场定价。我们看市场价格一路走低,但是通货大头在很长的时间段维持了600这个基准价,这说明了买方认可这个价位,以实际购买行动支持了这个价格,也说明这个购买人群并没有因为行情的下滑而导致购买力萎缩,同时间接证明了市场供给没有大幅增加,老银元依然存在一定的稀缺性。而作为后者收藏型投资的代表,评级币的价格大幅下滑,存在两种诱因。一是与高峰期相比,评级数量有了巨大增量,市场供给加大;二是由于投资亏损,离场和观望者居多,导致购买力严重下降。两种情况的合力导致跌幅巨大,信心严重缺乏。新人退缩,老玩家审美疲劳,除非极具吸引力的精品,都很难聚集人气。虽然两种玩法价格走势脱节,但是实际上还是存在关联性,由于价值贬损,导致62以下的大小头船洋逐渐不具备送评价值,评级增量放缓,有助于市场恢复生机。另外通货的价格稳定也支持了评级币的价格底线,具备消化浮筹积蓄能量的条件,当然周期或许比较长。
不论评级币市场价还有多大跌幅,现实市场中能够买到具备评级溢价价值的裸币,已经是极其稀缺的资源。赖以为生的币商,在通货经营上面临利润低风险大的窘境,而好品精品货源,可能一年都不见一枚,这样就不得不考虑转行的可能性。目前的经营尴尬不亚于守株待兔的局面,坚守还是放弃是一个问题。我记得报国寺币商G兄说过,这些高分精品银元,就是我们用来赚钱的,而普通的东西,我们可以收藏玩玩。这话和我们以前感觉上,好东西适合收藏正好相反,因为币商不是藏家,追求获利机会是最重要的,踏准行情节奏赚钱是硬道理。可惜很多人不理解这个道理,选择了和市场同方向的操作节奏,这决定了只有少部分反向操作的才获得了最大的利润。作为收藏者来说,藏品更新是永恒的策略,不论市场涨跌,追求的就是更好。这两种思路,就确定了市场的供需,也是这个行业长期生存的基础。市场的自我修复,价格的调节,时刻改变着供需关系,当达到基本平衡时,就是一个新的投资价值初现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