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可是中間也發生波折。2000年全國集郵聯第五次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提出了另起爐灶的“三服務”方針:“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服務,為促進郵政事業的發展服務,為廣大會員服務。”分組討論時,上海代表劉廣實首先表示疑問,他說,集郵“為郵政服務”這種提法,過去似乎不大聽到。八旬高齡的老干部、市郵協原會長胡辛人,在會上痛述集郵隊伍迅速萎縮的狀況,“現在應當強調為人民服務,怎麼倒過來提‘為郵政服務’呢?”
會議的最終文件,並未採納上海代表的意見。2007年集郵聯召開“六大”,繼續把“為郵政事業發展服務”列為“三服務”之一。大會取消了分組討論,大家沒有發言的機會。
最近,安徽集郵家呂維邦在江蘇《東吳郵學雜志》上,發表了《關於“集郵為郵政發展服務”還是“郵政應為集郵活動服務”問題的探討》。作者長期從事郵政業務管理及集郵工作,他奇怪“為誰服務”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沒有引發廣泛的討論”。
據說“集郵為郵政發展服務”,是在郵政推行企業化的新形勢下提出來的。集郵產品每年為郵政創收200億元,有人說,如果集郵不為郵政服務,如果郵政生存不下去,怎能支持集郵活動呢?呂維邦的文章,幽默地以供水、供電等公用事業來打比方,他寫道:如果廣大居民都不能“為自來水公司服務”,自來水公司就會“經營困難,便不能為廣大居民供應水喝了”?如果廣大居民不能“為電力系統做好服務”,電力系統“就沒能力保証給千家萬戶送電,老百姓隻能回到點煤油燈照明的時代了”?含笑的諷刺,似乎是集郵者平日的議論。
為誰服務——集郵界這個“頭足倒立”的問題,為什麼十多年得不到匡正呢?我想,還是許多人在迷信“一言堂”。某一部門的某主要領導,如果定下一個什麼調,在那領域裡的下級就奉為聖旨,隻會附和,不會思考,很少有人去糾正領導者一時的偏見。
“集郵為郵政發展服務”的惡果顯而易見。例如:一、顛倒了主仆關系,有的“公仆”掌握票品資源,任意操縱市場,造成集郵者與管理者離心離德,多少愛好者退出了集郵隊伍﹔二、利益驅動靠前,普遍服務退后,削弱了郵票的文化內涵與質量﹔三、形式主義,鋪張浪費,腐敗成風,對於社會上種種騙人的把戲,空口反對,不見制裁。
集郵界沉積了十多年的一個問題,現在終於在展開討論了。
(來源: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