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但是,这是不是说所有的传世名画都适合入图邮票呢?答案却是否定的。我们知道,人们的审美情趣、艺术鉴赏力是分层次的,比如马未都先生就将人们的审美水平分为四个层次。而集邮活动是最世俗化、大众化的收藏鉴赏活动,邮票的爱好者、投资者并非专门的书画鉴赏家、书画理论家。集邮者的审美情趣也是最为大众化的了。因此,邮票选题要适合这种世俗化、大众化的审美特点方能得到集邮爱好者的认同。比如去年发行的亚洲邮展邮票(小型张),采用元末落魄文人倪瓒的《渔庄秋霁图》入图邮票,仔细考量这幅画作,颇觉元代士大夫文人的孤寂、无望、落魄、无奈、惆怅、无助、苦闷、彷徨等特有心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在了该书画作品上,我认为该画作总的基调是以荒凉寂寞、消沉无望等消极情绪为主要特征的。集邮爱好者对这种高深艺术的欣赏是有局限的。可惜中邮还专门用这个图搞什么无齿、双联等名堂搞来搞去。与牡丹型张和双联张比较,牡丹并非传世名画,仅仅是适合了大众审美的情趣,其市场表现反而比传世名画-渔庄秋霁图好得多,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但是,无论如何渔庄秋霁图也是一张传世名画,因而感觉亚洲邮展型张的市场表现虽不会太好,但也不致于重归打折票行列。
我在此不妨做个猜想,假如中邮有一天将明中晚期落魄文人徐渭的传世名画《墨葡萄》入图邮票的话,其市场表现可能比渔庄秋霁图还要糟。
欢迎加入“北京邮票散户投资交流群”参加讨论。
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