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ll]
完整版
[Rss]
订阅
[Xml]
无图版
[Xhtml]
无图版
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
炒邮网论坛
→
集藏资讯
→
江苏省电话磁卡概述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江苏省电话磁卡概述
1楼
cjiyou
发表于:2014/1/15 21:30:00
江苏省,简称“苏”,省会城市——南京,自古以来便是富饶之地,鱼米之乡。文化气息浓郁,名人、名胜古迹众多,历来盛行收藏风尚。江苏省发行的电话磁卡在全国的地方卡中独具一格,品位较高,具有良好的欣赏、收藏价值。江苏省从1991年开始开办磁卡电话业务。1992年全省已有9个市相继开通了磁卡电话业务(1993年底全省各市局均已开通)。自1992年至1995年底江苏总共制作发行了风格迥异的省内电话磁卡46套,181枚,发行量460.8万张,总面值为1.5亿元。江苏省电话磁卡自发行以来,因其取材广泛,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其中不少精品均出自各路名家之手,受到了众多集卡爱好者的青睐,在全国成为集卡者热衷收藏的对象。江苏省的电话磁卡的发行量一般在1~2万枚之间,但由于江苏是电信消耗大户,地方磁卡大部分在正常的电信使用中消耗,据初步估计,真正存世成套新卡在5%左右。
纵观这46套电话磁卡中“梅兰芳诞辰100周年”、“郑板桥”、“鉴真大师”、“金陵十二钗”(甲、乙两组)等是人物题材精品。“苏州风光”、“太湖佳绝”、“十里秦淮”,“无锡古运河”等则是自然风光题材中的精品,“苏州刺绣”、“无锡泥人”则属于民间工艺题材精品。。“江苏通信建设新成就”、“江苏农话”、“江苏电话交换机容量突破500万”等则属于展现江苏邮电发展新貌的题材。尤为值得的是:其中许多卡在全国来讲都是开创第一的。比如:中国首枚个人广告纪念卡——杜强•红印花;中国首枚企业广告纪念卡——天地集团;江苏省电话磁卡发行量最少的一枚卡(300枚)也是我国迄今为止唯一获得国家外观设计专利的“封式加字卡”;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知的唯一一套磁卡画面连接套卡枚数和长度之最的拼图电话磁卡“十里秦淮”,还有全国知名的“三城会”首发纪念卡,神秘莫测的“江苏白卡”,不为人知的“矫大羽钟表错卡”,消耗量大、收集难度大的“开通纪念卡”等等……,都是好卡中的珍卡。
下面谈谈本人在收藏江苏电话磁卡中几套珍卡过程里一些鲜为人知的收藏经历和体会。
神秘的贵族 “江苏白卡”
何为“白卡”?它的发行背景是什么?存世量如何?究竟有没有“白卡”?诸如此类疑问不时的萦绕在集卡爱好者的心头。笔者收集、研究、整理江苏地方电话磁卡近二十多年之久,现将本人所了解的“白卡”的一些情况告知爱好者,以供参考:
1995年底,距国家电总正式下令收回地方电话磁卡发行权以前,全国各省市都纷纷搭上“末班车”赶制电话磁卡。江苏省邮电管理局委托天津电话设备厂制作的最后一批电话磁卡完成以后,还富余一千多张卡基没有用完。具体经办人员曾向省邮电管理局负责同志请示,得到答复一句妙语:卡基背面只印上“江苏省邮电管理局”字样,无需任何使用说明的文字。于是省邮电管理局灵机一动,索性让天津磁卡厂在卡基正面印上面值¥20元及插入指示箭头和打孔金额,无图案及其它识别标记。省邮电管理局准备以后在召开全省邮电工作会议时在“白卡”正面加印祝贺会议召开的庆祝贺词,发放给与会者使用或留作纪念。可惜会议因故未能召开,故而压仓。由于当时主观和客观的因素,大约只有5、6枚流入民间。由此,一句话就决定了江苏“白卡”的地位、造就了珍卡的命运。根据官方权威资料:江苏省邮电管理局1996年10月出版的《江苏省电话磁卡图谱》上介绍“白卡”的发行日期为1995年10月,发行量2200枚。但据笔者好友资深卡商刘××从权威部门了解到,此套卡的发行量实际上印制了800枚,最后因特殊原因,竟全部封存。但是后来听说这批卡在2004年江苏省销毁电话磁卡的时候全部付之一炬了。由于当时管理库房的人员不懂电话磁卡,没有注意留存.....可惜啊!那时不规范的集卡小报上就曾标价2—3万元一枚且有价无卡,足见其珍贵程度了。回忆我当时听闻以后目瞪口呆,感到非常错愕,有心无力,绝望之情无法言语。所以绝大部分磁卡爱好者连听都没听说过,更不要说有缘相见一面了,只有在《江苏省电话磁卡图谱》上一睹其“芳容”。
由此还在不少卡友之间存有争论,说根本没有“白卡”,完全是一枚臆造卡、假卡。笔者则认为“白卡”确实存在,真实性不容置疑。理由有四条:1:江苏省邮电管理局1996年6月出版发行的《江苏省电话磁卡图谱》已将“白卡”赫然位列其中。说明“白卡”已得到官方的认可。2:笔者曾将收藏的一枚“白卡”插入地方电话磁卡检测仪、机上即显示面值,说明可拨号通话。此步骤即证明“白卡”为可使用的真卡,而假卡是无法用于通话的。3:仔细观察手中“白卡”的十二位隐性钢印流水编号代码则为06330575xxxx,而代码号的开头三位数字063则正是江苏省电话磁卡的数字流水编码。而电话磁卡的钢印流水编码相当于电话磁卡的“出身证明”、是“身份证”、具有唯一性,是无法手工伪造的,即使伪造也是很容易分辨的。4:江苏白卡当初的设计稿样已经被本人从天津资深集卡大家手中抢救了出来。说明在当时十分仓促的情况下,“江苏白卡”还是遵循了图样设计这一流程。这是最新发现,也是最重要的证物!因此有理由说“江苏白卡”确实存在,它的真实性是不容置疑的,上述四条是最有力的证明。
“白卡”是在特殊年代、特殊时期、特殊环境、特殊条件下制造的电话磁卡珍品,它忠实地见证了这一段历史时期,对研究江苏省的地方电话磁卡发展轨迹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况且众观全国各省市的地方卡中几乎没有此类电话卡,唯有珍贵的西藏“白卡”与之遥相呼应,以聊孤单寂寞之情。由此可想而知,江苏“白卡”的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重要,更何况离田村卡退出历史舞台正式进入藏品时代已经十多年。江苏“白卡”更加凸显出它的文化价值、收藏价值以及史料价值!
难觅踪影的“三城会首发纪念卡”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城市运动会经国务院批准。1995年十月在江苏南京(主赛场)及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赛点)等城市举行。
第三届城运会首次将全国城市运动会和全国青少年运动会合并举行,是仅次于全国运动会的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旨在推动城市体育事业的发展,发现和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进一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我国参加奥运会等世界大赛准备队伍。
三届城运会共设田径、游泳、体操、射击、足球、篮球、乒乓球、击剑、柔道、赛艇、射箭、举重、摔跤、羽毛球、排球等16个竞赛项目。212个小项,共产生218枚金牌,参加决赛有50个代表团,共有运动员3364人。为了纪念这次盛会,经与“三城会”筹委会集资部商定,江苏省邮电管理局特发行“三城会”电话磁卡一套,共计六枚,面值为300元。发行日期是1995年8月2日,更可喜的是八月二日当天举行了全国第三届城市运动会电话磁卡首发式新闻发布会,特别发行首发式纪念卡一枚,面值为20元,发行量800枚。这是江苏省邮电管理局为了支持全国城运会在江苏举行而向“三城会”筹委会特别赠送的。在电话磁卡上单独加字,以赠送的形式支持三城会、宣传三城会,这在中国体育史上是首开先河的。
“首发纪念卡”赠送对象外国体育观摩官员代表,各省市体育代表团领队、新闻采访者、获奖运动员、优秀国家级裁判员及志愿服务者中的优秀代表。
该卡正面为“三城会”会徽标志。并特别加印了中英文对照“全国第三届城运会电话磁卡首发式纪念”字样。该卡存世量十分稀少,原因有四点:
1:赠送对象范围广,可以说面向全球。(境外新闻媒体,观摩代表团众多)
2:该卡是地方卡,面值20元,发行量800枚,只限在江苏省范围内使用,故而外省市获赠者基本上都用于通话功能而废弃,因此消耗量极大。
3:该卡赠送包装较朴素,只是在最普通的卡片塑料袋上加印烫金“南京市邮电局”几字,未引起获赠者注意。当时我地“海门中学”体育教师:徐老师(国家级田径裁判)担任 “三城会”裁判工作,也曾得到大会所赠纪念卡一枚。由于笔者在长江以北,信息稍晚一步。我获悉后就打电话给徐老师。徐老师回答:该卡当时即在公用卡机上,与家里亲人通话,用完以后就抛弃了,真不知道还有收藏价值。当时徐老师还安慰我:全运会还有2天才结束,帮我弄几枚。。。。可惜已经晚了。徐老师回来后说:他认识的学生、教练员、运动员等圈内朋友都用完丢弃了。至今想起仍觉得十分遗憾……。
4:“三城会”主赛场及各分赛场都在省邮电管理局的全力支持下,又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技力,新进一大批田村机昼夜安装,在“三城会”开幕前夕,全部安装到位。表达江苏人民对“三城会”的支持,表达江苏省邮电干部职工对“三城会”良好祝愿。田村机多,磁卡消耗多。量少赠卡、加字卡、重大历史意义等要件都具备。所以“三城会”加字卡因特殊的发行目的、发行量的稀少、存世量经十几年沉淀,曝光率越来越底,从而显得特别珍贵。随着市场回暖,上升空间很大。尤其此卡是集藏大家心目中的白马王子,追逐人数众多且难觅踪影,只要偶露尊容,就被集藏爱好者收入囊中,很难再次流出。由此可见,其确实是江苏珍卡之一。
中国珍卡—江苏“加字改号封式卡”
1995年10月22日发行的加字改号封式卡,又称“恭喜发财”卡,被誉为江苏珍宝“猪”卡。是江苏电话磁卡中被众多资深集卡名家公认的“五珍”之一。该信封式的外观设计造型在全国属首创并荣获国家发明专利。
何为封式卡?封式卡==贺卡+纪念封,卡面左上方6个小方框中加印获专利日期“95.10.22”、旁边添印烫金字“获专利”三字,下方写有“恭喜发财”四个烫金大字和一个贴有倒“福”字的红色剪纸小肥猪储蓄罐,右上角印有“3C”标记和中国封式卡¥20字样的仿真邮票,发行编号1995年T-6是江苏省电话磁卡发行量较少的一枚卡(300枚)。其中50枚(套)由专利发明人陆培恩、陆维和获准平价购得.而早些发行的封式卡(未加字)发行编号1995年J-6-(1-1).发行量10000枚。其实,关于“加字改号封式卡”的真实的发行量,大家都习惯性认为是300枚。其实这是不准确的。据我近期从陆培恩先生那里得到一份当时发行“加字改号封式卡”的具体经办人---江苏省公用电话公司苏军先生写给陆培恩的信(复印件),细读发现其实另有说法,现摘录如下:
陆培恩先生:您好!
关于江苏省发行的“封式卡”,现作如下说明,以便大家有所了解。
江苏省发行的“封式卡”的图案是由陆培恩先生提供的,经时任江苏省磁卡公司经理夏孟宝先生修改后确定,以1995年J-6-(1-1)编号于1995年7月正式发行,共发行10000枚
1995年10月,在“封式卡”获专利前夕,为作纪念,我们又从库存卡中对其中的301枚进行加字,并以95年T-6(0-300) 的编号在原“封式卡”上标注。为避免仿制,此加字卡每张皆配有一信封及卡折,信封上贴有生肖猪年的20分邮票,并盖有1995年10月22日的集邮戳,地点为南京萨家湾邮电支局即210003与卡上所印的邮编相呼应。卡上邮编内的951022为“封式卡”获专利的日期。此301枚加字卡,除50枚由陆培恩先生购买外,其余均在电信内部 发送,市场很难觅到。
以上是此套卡的发行过程。作为当时的经办人,将此过程公布,并望通过你向外界澄清,以免误传。
苏军 2004.2.3
从此信所披露的信息可知;一:当时卡界所误传“加字改号封式卡”为 “委制卡”是不成立的。二:“加字改号封式卡” 为避免仿制,此加字卡每张皆配有一信封及卡折,信封上贴有生肖猪年的20分邮票,并盖有1995年10月22日的集邮戳,地点为南京萨家湾邮电支局即210003与卡上所印的邮编相呼应。假若没有专用防伪信封及卡折,独有该卡,它的收藏价值将大打折扣。三:“加字改号封式卡”的实际发行量为301枚而不是300枚,只是在正式发行的卡背上标注300而已,这才使大家误以为它的发行量是300枚。
“加字改号封式卡”是全国唯一一枚改编号自成独立编号的正式编号加字卡。该卡画面简洁爽朗,生动有趣。卡面为白色的衬底、红色的剪纸小肥猪,白色代表洁白无瑕、红色代表前程似锦。特别是“储蓄罐”小肥猪图案,立意是要从小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美德。
卷尾巴的肥胖小猪,显得憨态可掬,惹人喜爱。因此具有特殊的研究和收藏价值。
由于发行量少,故显得极为珍贵,只闻其声,不见其踪。连江苏卡友中都很少有人听过,见过此卡。故鲜为人知,是国际国内收藏界中不少有识集卡名家追寻的目标,在收藏界具有一定影响和收藏地位。10多年前,市场价从最底1000元起,2000元、4000元成倍翻翻,直串一万多元,据说省内有一卡商曾脱手过一枚达18000元之巨。目前市场价8800—10000之间,并且有价无货。拥有此卡者大多如获至宝,不愿出售。该卡当时发行后,省邮电管理局曾作为节日贺礼赠送给关心、支持江苏邮电事业发展的同仁和对江苏邮电发展出谋、策划、献计的技术精英和高层领导。
据了解,该卡的设计出自当时上海市年仅八岁的小朋友陆维和之手,她自幼爱好绘画,天资聪明、技法巧妙。绘出的一个稚拙可爱的猪形储蓄罐图稿,经上海著名青年画家李朗钊指点设计修改。其中数字公式化的广告语“封式卡==贺卡+纪念封”出自研究生学历,曾在同济大学主讲数学的女童父亲陆培恩之手。整个电话磁卡就像一枚精巧的微型邮资封,令人爱不释手。富于开拓精神,办事干练果断的江苏省电话磁卡公司获悉这一新、奇、特设想后,率先采纳,马上决定予以实施,并迅速细致、具体的策划落实,发行电话磁卡。
据笔者目前所知:该卡只在“97年上海亿德国际卡展”和南京、山东德州、北京等大型卡展上亮相,最近一次露面是在2012年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届集卡博览会上。估计今后此卡只能在大型卡展上、拍卖会上或在知名卡商和藏家手上细细品味,一睹她的芳容了。
此卡创五个世界之最:
1、世界上唯一一枚改编号而自成独立编号的正式编号加字卡。
2、世界首枚获国家专利发明而发行的田村磁卡,目前仍属世界唯一。
3、世界上唯一一枚把获专利权日期“95.10.22”作为邮政编号印入封式卡面左上角邮编6个小框内。
4、该卡¥20的面值融入到邮票“3C”的画图中,巧妙地设计成邮票面值,体现出专利权的实质和贺卡+纪念封==实寄封==封式卡的本质意义,整个“庐山真面目”尽收眼底,完美无憾,世界唯一。
5、细心的集卡者还可以观察发现:卡面印刷的进机指示小三角和0—200面值度数数字倒写在画面下方,导盲口在左上角边上。这是为何呢?原因是:封式卡背面模仿封舌的特殊线条须避开电话磁卡背面的“印刷禁区”正面须与背面配合,所以只好倒印。这一特征与江苏田村卡中另一枚95年发行的编号为J4的 “天地集团”卡相同。纵观全国各地省市发行的田村卡从未发现此现象。“加字改号封式卡”的问世,体现出江苏省邮电管理局策划者和设计者的智慧和创新,创造了我国乃至世界电话磁卡发行历史上的几项第一!这是江苏省发展磁卡通讯历史上的骄傲,也是华夏民族集卡界的光荣!
“矫大羽钟表”漏字错卡的最新发现
矫大羽先生的“天仪飞轮(TOURBILLON)手表”是钟表业制造中精确度极高,难度极大的计时表,历来被誉为钟表世界中的贵族。矫氏天仪飞轮制造工艺则被称为钟表业中的“歌德.巴赫猜想”。 矫大羽改写了亚洲人不能制造天仪飞轮表的历史,为中国人争了光彩。也是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矫大羽先生的钟表艺术以电话卡的发行这一形式,在中国的江苏、北京、广州、香港4个地区系列发行了20枚,这本身就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不论是在钟表界还是集卡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创举。
第一套电话卡于1994年4月,江苏省邮电管理为纪念矫大羽先生参加瑞士巴塞尔国际钟表博览会而特制。这套卡共2枚,无编号。发行了第一号表/枚和第七号表/枚。发行之初,江苏省邮电管理局管理负责发行电话卡的人元发现:第七号表这枚卡漏印了“矫氏”二字,于是紧急通知天津磁卡设备制造厂另外又加印了有“矫氏”二字正确的第七号电话卡,其中一部分由矫大羽先生带往瑞士巴塞尔钟表博览会分发给国际钟表业的友人。这是中国和世界上第一套‘矫氏天仪飞轮表“电话磁卡,现已被瑞士国际钟表博物馆收藏,这是中国人的伟大,江苏人的骄傲!这样实际上该套卡形成有3枚卡。由于发行时为小面值10元,群众购买、集藏踊跃、消耗很大。待95年北京、广州、香港地区系列发行矫氏钟表艺术电话卡后,卡市渐渐热起来了,加上集藏届许多有识之士喜爱钟表艺术20枚大套卡的收集,故一下子江苏省发行的“矫氏”套卡奇缺。而且发生了怪现象,按照常规漏“矫氏”卡应该更奇缺难收集,但是情况却恰恰相反:添加“矫氏”正确卡,当时却奇货可居,很难搞到。我托朋友多方寻找,最后是外省朋友帮忙才找到。当时无官方资料公布,只是传来传去说错卡、漏字。究竟是如何发现漏印?如何纠正错误?什么时间段进行修改的?其中疑惑多多,一直无法弄清楚。近日,我仔细研究手中收藏的该套电话磁卡的设计稿样并与实卡进行对照,偶然间发现了有力的证据,破解了其中不少的信息、奥妙,特别是“漏”与“添”矫氏卡改动时间终于露出了冰山一角。
设计卡样正面探究:
一、
色数4,就是字母m,c,y.k分别代表四种颜色红、蓝、黄、黑。
二、
6年1月13日→按日本纪年:平成6年1月13日(即1994年1月13日)平成6年2月23日(即1994年2月23日)
三、品质责任者:“1/17田中”制版者名显示:三×应该是日本人的名字应是“三友”(其他卡样上多次完整显示为三友)
四、品番:TTC168—57、TTC168—58、TTC168—48C,广东资深卡友杨晓东认为是产品编号,我完全赞同。据我从部队到地方从事通讯工作四十五年之经验,本人解读认为:其类似我国邮电部门电报的流水编号、电话人工话单流水单记录规律由此客观解读:TTC是路由,168是地名,57是流水号码从而合成产品设计编号。简单讲TTC是代指中国,168代指江苏,57代指卡样流水号码,因此日文“品番”译成中文也正是产品编号的意思。比如:TTC108代表四川,TTC142代表西藏,TTC156代表甘肃,TTC162代表青海,TTC176代表黑龙江,TTC124代表辽宁,TTC140代表浙江………..
设计卡样背面探究:
一、英文SAMPLE译成中文是:【标本、样本、样品】早期卡样专用的设计用纸。
二、一号表和七号表(漏矫氏)设计稿样都显示:
A:七号表(添矫氏)显示:长谷川6.2.28(真)七号表(漏矫氏)显示:)6.1.18(真),6.1.18和6.2.28很好解读:应是平成6年1月18日和2月28日(即1994年1月18日和2月28日)
B:另外七号表(添矫氏)有手写的:2/25校对了,很明确告示:2月25日是校对过了的日期。(即质检核实的日期)
C:至于长谷川是指什么?本人分析:长谷川可能是指人名。
D:(真)可能代表该单位有两个叫“长谷川”的人中确认是搞质检核实把关的“长谷川”此人。
综合以上信息可以得出:
1、设计稿样正背面信息量非常丰富,设计的多种要素一览无遗。这也是从实卡上无法直观了解到的。
2、一号表和七号表(漏矫氏)都是平成6年1月13日(1994年1月13日设计, 1月18日审核确认。七号表(添矫氏)设计日为6年2月23日(1994年2月23日)2月25日校对、2月28日审核确认。由此正好可以印证和揭示(漏矫氏)(添矫氏)二枚实卡背后隐藏的设计变动过程,时间从二枚设计稿样所显示相关信息已经可以精确到年月日!简单说:从设计稿样最初1月13号设计→1月18日审核确认→发现错误,紧急纠错2月23日重新设计→2月25日校对→2.28审核确认,
三枚实卡背面发行日期均为1994年4月,由此可知从发现错误到纠正错误总共是40天。总体步骤从时间上完全合乎整个操作流程。由此可十分清晰地了解发行管理高层紧急纠正漏字错误的过程。这也是二枚设计稿样背后所隐藏的不为人所知的秘密以及重要价值之所在。真可谓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啊!
珍贵的卡史资料:南京卡协理事会加字卡
自从1992年2月,中国第一个民间集卡组织上海《磁卡爱好者联谊会》首先在上海成立以来,我国集卡人数越来越多,队伍不断壮大成长、成熟起来。中国电话卡收藏活动自1996年大幅度提升后,影响了全国性的电话卡收藏活动,形成了自上而下成立集卡协会的新潮流。省、市、地集卡协会在全国范围内相继成立,以邮电管理层的主要领导担任会长,由各级邮电局牵头出资举办大小规模的各种形式的电话卡展览,引起了地方政府的广泛重视。在卡展同时举办大型讲座,吸引当地媒体的现场报道宣传,大大推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话卡收藏活动向纵深发展。
1994年,南京市电话磁卡爱好者协会成立。1998年6月6日,南京市电话卡爱好者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召开会议,为了纪念这次集卡界的重要会议,南京市电信局在1996年5月发行的编号为1995J-24-(1-1)“南京市电话磁卡爱好者协会成立三周年纪念卡”上特加印“南京卡协第三届理事会纪念•九八年六月六日”字样,发行量为50枚。卡协理事会每人一枚,并配有册子和全体理事会成员的亲笔签名和合影照片,这是一套非常有历史价值的加字卡。《江苏省磁卡图谱》上也无其踪影。纵观国内其他省市举办卡展及其相关活动,一般都是在电话磁卡上增添文字以纪念盛事,而特由权威部门制成专门册子,附有活动的照片并有全体理事会组****员的亲笔签名以示纪念。记录了一段历史,记录了一些人,这在全国集卡界也是绝无仅有的。这些照片上的人可不一般啊,大都是当时省内外响当当的人物:
名誉会长:王荣炳 江苏省副省长 (已退休,现担任江苏省老年学学会会长)
会长: 戴元放 南京电信局局长 (曾任南京市电信公司总经理)
副会长:张庶明 南京电信局党委书记 (现已退休)
常小兵 中国邮电电信局总局副局长 (现任中国联通公司董事长,***十八大代表)
顾问: 黄孟复 江苏省人大副主任(现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名誉主席)
戴永宁 南京市副市长 (现已退休)
奚永明 南京市副市长 (现任南京市人大副主任)
理事里面大部分都是专家、学者、教授以及社会知名人士。比如:顾汶,时任南京邮政局局长,后任江苏省邮政集团总经理,已退休,现任江苏省集邮协会会长;集卡理论家李茂长,南京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已出版多本集卡理论书籍,是国内资深邮品、电话卡收藏家,集卡文章撰稿人;周建初,时任人民日报社江苏联络处主任等等。
加字纪念,发行量仅为50枚,全体会员合影,亲笔签名等等这些珍贵资料记录了一段卡界的辉煌岁月,这在全国的集卡活动中都是绝无仅有的!因此这枚卡的史料价值可见是何等珍贵!一般集卡爱好者更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这枚加字卡是江苏地方卡中的瓶颈卡,也是电话加字卡中的稀有品种,该枚加字卡曾在2012年上海第二届卡博会的拍卖会上出现,竞价激烈,最终成交价为4100元。
江苏省发行的电话磁卡中好卡、珍卡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赘述。电话磁卡的收藏价值主要是在其方寸之间,以精美的图案、语言反映了政治、经济、历史、名胜风光、科学、文化、艺术和风土人情等等人类生活的各个侧面,其美育和知识启迪功能毫不逊色于邮票。而江苏省发行的电话磁卡无论是在题材的丰富多彩,还是内容的包罗万象在全国地方卡中都是一枝独秀的。江苏电话卡赏心悦目,市场价位稳步上升且居高不下,显示出良好的投资和收藏前景。即使是在卡市低迷的当下,仍然是广大集卡爱好者争相追逐的对象。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0156 s, 2 queries.
[Full]
完整版
[Rss]
订阅
[Xml]
无图版
[Xhtml]
无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