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㈠初识评级币 由于工作的原因,接触流通币、纪念币非常便利,身边同事也不乏一些爱好者甚至骨灰级玩家;自己虽说不上耳濡目染但也对钱币知识略知一二,但是接触评级币的确是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大概是2012年下半年,公司某部门设计了一款针对私人银行客户(银行对于高端个人客户的一种称谓,可以简单理解为超级有钱的人)产品,产品基本原理很简单:以近代机制PCGS评级币作为质押品(单价设置一定的门槛,抵押率大约为50%左右)向银行融资,并对接拍卖公司(拍卖公司对于评级币真伪、市场价值承担甄别义务);一旦客户违约,拍卖公司将拍卖质押的评级币或(在流拍等特殊情况下)直接按照协议回购评级币,并以资金归还银行资金。作为某委员会的成员,我参加了项目评审;公司某部门在项目材料里对于钱币评级做了很详细的介绍,为了做好功课,我也第一次查阅了一些关于评级币的资料。现在想来,评级币能够被设计成银行信贷资产的质押物,至少说明评级机制以及评级币自身价值已经获得了充分认可,因为银行信贷产品的质押物有着非常严格的准入条件。 在项目评审会上,公司部某部门不但准备了PPT而且把几枚评级币带到了现场,印象中是几枚PCGS的鹰洋和“袁大头”。在项目陈述中,评级币被描述为一种具备较强投资价值、保值增值特性的收藏品;评级公司作为独立第三方,解决了标准化的问题,即在明辨真伪的基础上,使得收藏品价值的确定有了量化的标准。自此开始,自己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关注评级币。 ㈡评级分数 自从开始关注评级币,评级标准就如同一个不解之谜,充满着诱惑的同时也充满着无奈;虽说英语水平不高,但是也知道了什么叫语焉不详(看了评级标准原文后的第一感觉)。后来也想通了,接受评级币其实就是接受评级标准和分数,70分也好100分也好,就像小时候学习几何一样,“两点间直线距离最短”是公理,公理是不需要也无法通过几何方法证明的,评级币的分数多少也有点儿“公理”的味道。无论如何,最终我选择了相信评级分数。 现在看来,评级币的魅力很大程度在于分数,但是评级币的局限性很大程度也在于分数,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呀。 ㈢国内评级公司 关于国内评级公司,先得声明一下,我的观点对事不对人。在国内,好像普遍缺乏对于独立第三方的理解,举个例子,某网站交易频道的管理员,这边承担管理职责,那边淡定参与交易频道的交易,而且自己还丝毫没有感觉到不妥(当然网站是人家的,我无权指手画脚,只是有一种怪怪的感觉,可以描述为“不正规”或“不够专业”吧);有的国内评级币鉴定师本身就是玩家或者币商,而且并不避讳自己玩家或者币商的身份,鉴定水平姑且放在一边,鉴定师如果不是其职业,职业操守也就无从谈起,非职业化的鉴定师水平再高也难以支撑评级体系,中国人总是习惯捆绑着道德来进行市场约束,但是我觉得更需要的是职业化的体系,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 所以,哈哈,我根本不看好国内评级公司(估计要得罪某些领导啦)。 ㈣评级币投资价值 这个问题也和朋友探讨过,评级币的投资价值相对于裸币,波动或者说炒作空间相对小很多,适合于“玩”或者“藏”,短期投资价值相对有限;而且,目前的市场体量、收藏群体根本无法和裸币相比。此外,裸币价值如果达不到一定水平,或者说评级费用较裸币价值还高,评级是否有必要呢?现在感觉有些评级币是为了评而评。 ㈤评级币交易 交易双方的利益不一致,但是交易双方的地位平等。我信奉这句话。评级币交易只提供串号不提供图片(或者要求购买者自行网上查询),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评级币交易的国际惯例(中国人喜欢引用国际惯例的,虽说多半情况下不成功);但是,出于交易双方地位平等的考虑,我认为卖家有义务提供清晰、全方位、多角度的图片和描述,毕竟交易双方是买家和卖家,而不是买家和评级公司。此外,从另外的角度出发,评级币的普及和推广有赖于藏品的流转,促进交易流转对于藏品市场或者收藏群体的培育是非常关键的,市场成熟了、群体扩大了对于币商而言应该是最有利的。 注册现代钱币网以后学习到很多知识,真心祝愿网站越办越好,成为真正的No.001! 罗罗嗦嗦地说了不少,欢迎各位朋友拍砖! 最后,希望各位藏友、玩家,马年吉祥,马上幸福、马上有钱、总而言之马上 想啥有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