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手绘明信片里远去的大清帝国生活

1楼
我是超级邮迷 发表于:2014/4/3 9:31:00
    大众日报讯(张向阳)清代手绘明信片遗留在干涸的历史河床上,一百多年来任凭风吹雨打。它们生存了多少年,从哪里诞生又寄往哪儿,那些画面和文字蕴藏着多少故事,无人留意。拾捡起这笔民族艺术遗产的作家郭冬和集邮专家王泰来,以厚重宏大的历史视角和婉约斑斓的文学创作为读者开启了一扇晚清的人间万象和无限延伸的人文宝藏之窗。
 
当1896年大清邮政发行第一枚邮资明信片时,手工作坊的画匠也就开始了他们的绘画。许多参与了对华作战、经商、传教、摄影、新闻、外交、探险等诸种活动的西方人,将清代手绘邮资片寄给他们的亲人。
 
这些手工彩绘的画图,是来自中国底层的特殊报告,以鲜明平易的民间立场和大众话语,直面血淋淋的民族处境,真实质朴地描画着晚清帝国告退前后每一条大街、每一个院落发生的鲜活故事。它犹如历史拼图,足可以拼接出长长的晚清帝国线性衰亡史。
 
研究这笔民族财富的首倡者与亲历者王泰来,以国际国内拍卖、交换邮品等各种形式,将手绘片索回到它们的故乡。他以获得 2001年中华全国集邮展览一等奖加特别奖的清代手绘明信片形式编组的邮集《清末纪事》,缔造了本书的雏形。
 
郭冬是一位从事历史文学研究的教授,在文学创作上也卓具功力,她不仅能站在民族兴衰的宏大历史背景下对这一空白生僻的领域投以学术的视角,对这一艺术遗产背后的历史档案,和它展现的百态纷呈的生活景观,进行大量实证和细节研究,而且还依托斑斓精微的文学想象力,给人物注入充沛的呼吸和内心的寄望,让他们复活于姿态万千恩怨情仇的市井田园中,为各自的命运呼喊着、细语着、奔走着。集邮门户网
 
二人合著的《远去的大清帝国——解读清代手绘明信片》,选择了深入浅出的角度,研究背景厚积薄发,笔调蕴蓄着沉郁厚实的力量,更有活泼轻灵的情趣,丰富微妙的人物形象,每章的叙述切入都富于变化,在历史和个体感受中收放拉伸,于波澜宏阔中见幽微淡雅,于简洁约省中透视出悲怆厚重,延展着读者多重的思维空间。
 
列强欺辱中国民众一章的叙述,能强烈地感受到作者仁者之心的刺痛,正如郭冬在序言中说到的:(晚清)它毕竟是伴随着炮火硝烟,伴随着不平等条约,伴随着山河破碎,伴随着民族尊严的丧失,伴随着国人成千上万尸体的沉浮而来的!最难的,是我们必须排遣打入心底的隐痛,在历经感情沉淀之后,直面民族屈辱!
 
但多数时候,阅读确实充满了诙谐愉悦的情趣。作者的笔锋灵巧跳脱,时常从一个单纯的生活场景转移到广阔的社会问题和时政背景上,从个别生活瞬间俯视到整个民族的命运转变。“拉冰车”“凿冰叉鱼”“骑竹马”“挂印封侯”等等,融汇着自然生物知识、社会经济学的背景,更充溢着坊间细腻有趣的民俗传统;“戏出儿”那一整章把《中国戏曲通史》里枯燥的词条全写成了好玩的故事,用明信片传承了中国戏曲史。
 
偶然间,历史河床上的这本泛着黄色的手绘明信片,给我们打开了重新认识晚清社会的窗口,一个喧声鼎沸的昨日世界……
 
《远去的大清帝国——解读清代手绘明信片》郭冬 王泰来/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781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