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访朝记闻

1楼
我是超级邮迷 发表于:2014/4/7 18:41:00

来源:《集邮杂志》2011年第1期 作者:林 轩 连玉田

    朝鲜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近邻。真正的朝鲜是什么样的呢?2010年10月19-23日,受朝鲜方面的邀请,由北京鼓楼集邮研究会和中国朝鲜邮票研究会组成的“志愿军集邮文化交流访问团”一行16人前往朝鲜。几天的交流与参观,使我们心中的朝鲜真实、鲜活起来。

美丽独特的平壤
    平壤因地势平坦而得名,是朝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同江流经平壤,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山清水秀的天然景致。平壤给我们的第一个印象是开阔,路宽、楼高、广场大,加上车辆较少、行人稀疏,这座城市就显得更加空旷了。这里给我们的第二印象是干净,偌大的城区洁净、整齐,时常看到有人在打扫路面,有人在修理草坪。令我们印象最深的还是比比皆是的纪念碑式建筑物,朝鲜的导游对这些建筑也是津津乐道、非常骄傲。
    位于万寿台的金日成主席铜像是每个到朝鲜的游人都要去拜谒的(图1)。抬头望去,金日成铜像耸立于层层高台之上,铜像高20米、重70吨。据导游介绍,每天早上平壤的第一缕阳光都会照射到铜像上。在平壤,对金日成铜像进行集体性瞻仰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在我们拜谒的十几分钟内,就遇到了好几拨前来瞻仰的朝鲜民众。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1


    平壤凯旋门(图2)由15000多块精雕细琢的花岗石砌成,高60米,正面宽52.5米,侧面宽36.2米,拱形门高27米、宽18米,比巴黎的凯旋门还高出2米。平壤凯旋门是为了纪念朝鲜领袖金日成推翻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主义统治、实现光复朝鲜的伟业胜利凯旋而建造的,于1982年4月金日成诞辰70周年之际落成,整体格局虽然有朝鲜的民族风格,但更酷似巴黎的凯旋门。 
    主体思想塔位于平壤市中心、大同江东岸(图3),由金日成主持修建,以“人是一切的主人,人决定一切”为建造理念。主题思想塔总高170米,其中塔身高150米,火炬高20米,比美国的华盛顿纪念碑还高出1米,成为平壤最高的纪念性建筑。塔身由经过研磨的白色花岗岩砌成,四面合计70节,象征金日成的70寿辰。25550块花岗岩石代表金日成从出生到70寿辰的每一天。塔的正前方建有高30米、重33吨的一组雕塑,上面雕刻着工人、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的形象。
    朝鲜建党纪念塔(图4)是1995年为纪念朝鲜劳动党建党50周年而建造的,其造型为劳动党党徽。纪念塔由塔身、环绕塔身的大型环形带和基坛组成。纪念塔左边的锤头代表工人阶级,右边的镰刀代表农民阶级,中间的毛笔代表知识分子。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2                             图3                              图4


    除了这些纪念性建筑外,平壤还有许多公共设施也令人叹为观止,如人民大学习堂(图5)、万寿台艺术剧院、万寿台议事堂和万景台学生少年宫(图6)等。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5                                            图6

 

鲜血凝成的友谊
    我们的访问团是在2010年10月19日出发赴朝的。60年前的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怀着“抗美援朝,卫国保家”的决心,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共同抗击美国侵略军。在3年的朝鲜战争中,有18万中华儿女长眠于此。他们用年轻的生命换来了世界对刚刚诞生的新中国的尊重。
    在平壤,我们瞻仰了友谊塔,也就是“志愿军烈士纪念塔”(图7)。友谊塔于1959年完工,总占地面积为12万平方米,高30米,由1025块花岗岩砌筑而成,象征志愿军10月25日入朝参战。据说,友谊塔是周恩来总理1959年访问朝鲜时,与金日成共同选定的地点和式样。友谊塔由两层基座和塔身组成,基座的正面刻着朝文“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们,你们留下的不朽业绩,朝中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国际主义友谊,将在这块繁荣昌盛的土地上永放光辉”,左右两侧是描绘朝中友谊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勇士战斗英姿的浮雕。塔内的3面墙上绘有3幅巨大的油画,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志愿军入朝参战、浴血奋战和参加战后重建的情景。位于塔内的大理石基座上,端放着志愿军“团级以上干部烈士名册”和“英雄、模范、特等功臣烈士名册”,李湘、毛岸英、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杨连弟、孙占元……一串串熟悉的名字印入我们的眼帘。友谊塔的解说员告诉我们,这里保存着10本志愿军烈士名册,共计22700人。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7


    我们的访问团中有一半的人是当年的志愿军战士或亲属。访问团团长朱祖威原是志愿军高射炮兵,副团长孟庆铭原是工程兵,刘真是志愿军总部的电台通信兵……这次朝鲜之行圆了他们多年来故地重游的夙愿。当我们胸佩奖章的志愿军老战士出现在万景台金日成故居、妙香山“国际友谊馆”、朝鲜解放战争纪念馆时,无不受到当地人的友好接待,并破例与我们合影留念(图8)。
板门店是“志愿军集邮文化交流访问团”此次朝鲜之行的重要一站(图9),南北朝鲜的分界线(即北纬38°分界线)就在这里。板门店位于开城市东南部,距离市中心8公里。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这里签订,板门店也由此为世界所知。目前这里仍是军事管制下的南北共管区,一条宽约50厘米、高约5厘米的水泥标志线象征着不可侵犯的军事分界线,在分界线的南北两边各设有朝鲜和韩国的岗哨。
    现在,板门店的部分区域已经有限度地开放,游人可以参观军事停战委员会会议室等建筑。会议室内的桌椅按照签订停战协议时的样子摆放着,我们也临时充任了一回谈判代表(图10)。
    在从板门店返回开城的路上,访问团中的老志愿军战士的思绪沿着清川江流回了60年前那个战火弥漫的时代。朱祖威所在的高炮部队就长期驻扎在清川江流域,守卫着清川江大桥。当大桥一被美国飞机轰炸,孟庆铭所在的工程兵部队就要冒着生命危险进行抢修,以确保钢铁运输线路的畅通,而高炮部队在一旁进行掩护。当有敌机被击落击跑时,修桥的工兵就会敲锣打鼓上山庆贺。战地重游,这种战友深情真是刻骨铭心。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8                                   图9                                    图10

 

友谊绵长的邮情
    此次“志愿军集邮文化交流访问团”是受朝鲜邮票社(相当于我国的邮票发行机构)和朝鲜邮票爱护者同盟中央委员会的邀请访朝的。在朝鲜邮票陈列馆里,朝鲜递信省副省长、朝鲜邮票社社长、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委员许成吉接见了我们(图11),并答应转达我们对金正日同志的问候和礼品。双方还探讨了下一步开展活动的设想。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11

 

    访问团还前往平壤“中央邮电局”——朝鲜最高等级的国际邮电局,将事先准备好的纪念封和明信片以及一大批在《集邮》杂志上为大家预订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60周年”小全张封交给营业员办理实寄(图12)。朝鲜的邮戳不是我国国内所用的钢制日戳,而是可调日期的蘸油墨的印章式邮戳(图13)。
    在开城,我们前往高丽博物馆旁的邮票商店里选购了心仪的邮品(图14)。那里的邮票比平壤还丰富一些,各种专题邮册很多,也出售集邮类杂志、目录。但邮票标价都是用欧元,比在北京买还贵些。我们买了一些零票寄明信片,但不知为什么,10月22日投寄的明信片,却销着11月4日的日戳,到达北京时已经是光棍节—11月11日了。
    12月8日,朝鲜驻华特命全权大使池在龙在使馆转达了金正日同志对“志愿军集邮文化交流访问团”在朝鲜期间向他赠送礼品的谢意。池大使还转交了金正日同志回赠给访问团的礼品万年画《金刚山》和壁挂工艺品《花与山雀》及印有金正日同志签名的礼品证书。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12                              图13                             图14


    访问团在朝鲜只有短短4天行程,却安排得非常紧凑,按朝鲜导游的话讲,这不是走马观花,而是跑马观花了。但是此次朝鲜之行,让访问团的每个人都感到收获很大,心情也十分愉悦。4天的丰富游历不可能在文字中一一道明,有兴趣的邮友可以登录《集邮》杂志的网站去看看我们此次访朝之行的专题栏目,上面有几百张照片,还有录像呢!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37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