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来源:《集邮杂志》2010年第9期 作者:蒋宇冰
中国人历来非常看重生肖。作为生肖文化一部分的生肖集邮,自然会让很多人喜欢,于是编组生肖邮集方兴未艾。然而,生肖邮集同质化倾向已经初露端倪,这个问题值得加以注意和克服。
一、生肖邮集同质化倾向的表现
生肖邮集的同质化,指的是这一类邮集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在邮集组成的诸方面逐渐趋同的现象。通过这几届的全国生肖集邮展览和有些地方的生肖集邮展览,我们发现有不少生肖邮集已经出现了趋同现象。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其一,邮集名称同质。有多部专门展示一种生肖的邮集,干脆就是以这种生肖所对应的动物名为题,如《狗》、《猴》、《马》等。这样笼统、简约的邮集名称,自有其好处,限制较少,所涉题材面就可以宽泛一些,发挥的空间也大一些。但是如此一来,很容易造成同名。有些邮集即使采用了包含这些生肖名称的成语或俗语作为邮集标题,也同样会出现这个问题,因为成语和俗语也是有限的。以《第四届全国生肖集邮展览目录》为例,以《龙》、《虎》、《羊》、《牛》、《鼠》单字为题的就各有2部邮集,以《十二生肖》为题的就有3部邮集,其它稍加变化的如《中国龙》、《中华龙》、《话说龙》之类就更多。
其二,邮集素材同质。一部邮集,关键要让票品素材说话。而生肖邮集只能采用与生肖有关的素材,特别是选定了一种生肖,可选素材就更有限了,容易趋同。在这几届生肖集邮展览的邮集中,要算我国第一轮生肖邮票的封、片、戳稍显珍贵一些,而近两轮的生肖封片戳则出现很多同地、同图、同票、同戳的邮集素材,让人缺了新鲜感。
其三,邮集设定的时间段同质。有的生肖邮集专门以同一轮生肖邮票为编组范围,有的以同一时期的邮品为编组范围,甚至有的以一年之中的生肖明信片或一种生肖的邮戳为编组范围,在时间的选定上也没有多少选择,容易撞车。如在《全国第四届生肖集邮展览目录》中,以“中国首轮生肖邮票”为时间段的就有5部邮集,另有5部以封片戳为主的有邮集也是这个时间段。
其四,邮集拓展同质。有的邮集仅仅是把各地的生肖邮品罗列在一起,有的邮集仅仅围绕某一种生肖动物的习性展开,有的邮集以各地的生肖风俗为主线,拓展的视角类同,拓展线路比较单一。这个问题还与第二个问题有联系,由于素材比较接近,拓展也难有突破。
二、生肖邮集同质化倾向的成因
生肖邮集出现同质化倾向的原因有四。
首先,生肖集邮的收藏、研究对象比较集中。因为与12地支所对应的也就是12种生肖动物而已。
其次,生肖集邮的历史较短。尽管从清代就出现了有着生肖内涵的干支邮戳,可我国发行生肖邮票的时间不长,从1980年发行《庚申年》猴票算起,生肖邮票一共完整发行了两轮,目前正在发行第三轮,我国的生肖邮票屈指可数。1997年6月14日成立的生肖集邮研究会,到现在只有13年的历史。
再次,参与生肖集邮的人数众多。中国人有生肖情结,生肖这种文化元素已经渗透到亿万人的生活习惯中,渗透到人生的重要里程中。目前,仅生肖集邮研究会会员就达2600余人,其他没有参加组织却也喜欢生肖邮票的爱好者更是大有人在。这些都是生肖集邮的中坚力量和后备力量。生肖集邮研究会的会员乃至喜欢生肖邮票的人,将来都可能编组生肖邮集,因此生肖邮集会越来越多。
另外,生肖邮品的来源比较集中,品种又比较单一。在12种生肖中,以龙为名的地名最多,因此带龙字的邮戳也最多,有人仅收集龙戳便可编组成一部大邮集。而以鼠为名的邮戳最少。十余年来,生肖集邮研究会往往委托有代表性的生肖名称所在地的会员为所有会员实寄封片,这些举措虽然很受生肖集邮者的欢迎,但无意中却也是造成邮品同质化倾向的原因之一。生肖集邮研究会的会员,常年在一起参加各类生肖集邮活动,所能获得的邮品大多相同,要是编组同一生肖邮集的话,就有可能类同。
生肖邮集的同质化,其结果显而易见:邮集没有新意,观赏者也没了惊喜,如同看到几篇内容大同小异的文章一样,似曾相识,会有乏味的感觉。
三、生肖邮集同质化倾向的规避
在2010年由生肖集邮研究会倡导和承办的第四届全国生肖集邮展览上,我们看到,组织者和有些生肖邮集的编组者已经注意到了这种倾向,正在探索新的表现形式,来克服这种同质化倾向。
以愚之见,规避生肖邮集的同质化倾向,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多下功夫:
一是收集视野扩大化。生肖文化虽然源于中国,但生肖集邮文化却有它独特的国际性,生肖集邮文化活动在很多国家传播开来,目前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过生肖邮票。日本早在1950年2月1日就发行了虎图邮票,是世界上发行生肖邮票最早的国家。1989年12月1日起日本还发行了生肖有奖邮票。因此,编组生肖邮集不能仅仅停留在中国生肖邮品上,而是要尽可能多地收集到曾经发行过生肖邮票的国家的票品,厚积薄发,才能丰富自己的邮集。
二是素材编组个性化。所谓的个性化,就是要以新的视角、新的发现,独到的见解,编组出与众不同、有自己特色的邮集来。要做到这一点,可以突出“三性”:趣味性,生肖集邮文化本身就有趣味性,生肖邮集也要保持和体现出这种趣味性,要以有特色的票品讲出自己特有的故事来;邮政性,邮集中少采用那些盖满花里胡哨纪念戳的人为制作封,多用些邮政流通领域正常出现的自然封、片、戳;民俗性,生肖属相作为久传不衰的民俗文化之一,在中国民间有着广泛的延伸空间,其中包含着中国人丰富的文化心理内涵,因此,生肖邮集可以围绕着由此形成的种种传说和习俗来展示。越是民族的东西,越有生命力。
三是邮集形式多样化。生肖邮集不要仅仅着眼于专题类,同样可以编组成传统类、邮政历史类、邮政用品类、极限类甚至现代集邮类,如完全以新颖的电子邮票编组的《香港生肖电子邮票》邮集,就颇有新意。有些开放类生肖邮集,由于藏品种类丰富,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紧密,更能吸引人们的兴趣,也更能对同好产生启迪作用。
四是版式研究深度化。仅靠资料罗列的邮集是肤浅的,凌乱的,不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生肖邮集要有深度,就需要独辟蹊径的设计、细微入致的拓展、与众不同的研究。要从生肖票品中广泛收集那些移位、漏色、隔物印、粘印等变体品,加以展示、对比、研究,以收集的难度和广度来加大邮集的深度,收集别人没有的票品,确立别人没想到的思路,贯穿别人没有涉足的主线,串起别人没有的“珍珠”,这才算得上掘到了集邮的本质。
生肖集邮,如同其它艺术活动一样,忌讳雷同,忌讳重复,需要不断创新、演变、拓展、升华。只有克服和规避生肖邮集的同质化倾向,才能促成生肖集邮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