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全国邮展中的航天类邮集

1楼
猴票123 发表于:2014/4/15 11:58: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杭州2010中华全国集邮展览,共有12个类别的邮集参展,其中航天类共有8部邮集,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金奖加特别奖1部,大镀金奖3部,镀金奖2部,大银奖1部,银奖1部。其总体成绩超过往届同级别邮展,是可喜可贺的。但是,冷静思考,航天类邮集的编组还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地方。
    一是邮集的内容趋同。参展的8部邮集,其中只有2部是反映世界航天的,另外6部都是以中国航天为内容,其标题如下:《中国空间技术发展史—从万户飞天到“嫦娥”探月》、《中国航天事业成就》、《中国载人航天飞行》、《神舟飞船及其太空飞行封》、《中国神舟飞船的发射和回收》、《从返回式卫星到神舟飞船》。其区别就在于有的表现整个中国航天的历史,有的表现中国航天的某一段历史。因此内容必然雷同撞车,许多邮品你有我有大家有,没有新鲜感,造成观众审美疲劳。关键的区别仅在于搭载封的多少而已,因此很难获得高分。
    而两部反映世界航天内容的邮集则给人以新鲜感,加上珍贵的邮品和精巧的编排,从而获得令人羡慕的金奖加特别奖和大镀金奖。
    二是知识和研究方面仍存在差距。总体来看,8部邮集在专题知识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当然研究的程度有深有浅。但在集邮知识方面的研究,是不到位的。有的邮集只是将邮品摆上去,没有集邮知识的介绍,形成了“露白”现象。有部邮集多达50余枚封片没有集邮知识方面的介绍文字,明显让人感到集邮知识方面的研究不够,从而大大影响了邮集的质量。
    三是素材的使用。整体来看,8部邮集在素材的使用方面比较好,基本上都是按照FIP有关航天类邮集素材使用的规定而取舍的,主要包括卫星发射封、测控封、回收封和搭载封等封片。但是也有不符合规定的素材用在了邮集中。一种是违规的素材。比如中国集邮总公司在神舟二号飞船中的搭载封,为了减轻重量,没有加贴邮票,也没有相关戳记,更没有相关文字,就是空白封一个,需待回收后再做加印文字、贴票、盖戳等后续工作;但后来由于特殊原因,没有能够进行后期的加工。这种“裸封”没有相关部门有关该封的证明文件及证明材料,按照FIP有关航天类邮集素材使用的规定,这种封是不能直接使用的。如果和有关的封加以对比,并加以文字说明,也可以利用。但是既没有比较,也没有文字说明,就作为一种难得的“好”的素材用在邮集中,那肯定是违规的。这次参展的8部邮集,有3部使用了该种封,一部没有说明文字,一部对比、说明不充分,只有其中一部邮集说明和对比得比较贴切,使用比较得当。

    还有一种是无效素材,或者说是素材使用不当。众所周知,由于保密等原因,我国早期的返回式卫星发射时,没有记录卫星发射的封片,直到1987年8月发射第九颗返回式卫星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军邮局才制作了发射封。而这次参展的某部邮集在介绍第五颗、第六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情况时,使用的是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寄出的普通自然封,问题的关键是该素材既没有关于这两次卫星发射的文字记载,所盖日戳与卫星发射的时间也不吻合,一句话:该素材所表达的信息与邮集所展示的主题没有明显的关联,属于无效素材。如果该素材用在介绍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展史或者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军邮局的历史方面,则是不错的好素材。
    四是邮集的编组。8部参展邮集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但是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邮集作者都知道,无论编组何种类别的邮集,就像写文章一样,都要讲究事物发展的逻辑性、关联性和规律性。只有符合这一要求,邮集编组才能成功。而有一部邮集的章、节划分不恰当,该分节的没有分节。按照FIP有关航天类邮集编组的规定,航天类邮集一般是按照航天器发展的历史来编组,或者是整个历史,或者是某一段历史。其中有一部邮集就没有按照这个规律编组,而是把不同时期的搭载封罗列在一起,其立意是突出搭载封,但是不符合航天类邮集编组的规定。如果按照航天类邮集编组的规定,把搭载封按照卫星发射的顺序进行编排,其效果肯定要好些。
    五是搭载封的使用问题。这次杭州全国邮展,对于搭载封的使用问题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是“搭载封”使用太多,没有必要使用那么多;另一种看法认为只要使用得当,未尝不可。关于“搭载封”是指被航天器搭载进入太空飞行并返回地面而回收的信封、明信片等。这些“搭载封”由于搭载数量少、并且有一定的风险,而充满神秘性和珍罕性,为航天集邮爱好者和非航天集邮爱好者所追捧。自1994年7月3日第16颗返回式卫星搭载2846枚搭载封开始,到神舟7号飞船,搭载封的数量已过万,还有个人搭载的封片等。笔者认为,这些搭载封只要手续齐全,符合邮政程序,即符合 FIP有关航天类邮集素材使用的规定,都是有效素材,是可以使用的。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符合规定地有效地使用这些素材。要看该素材是不是切题,是不是符合逻辑,是不是必需的。如果符合这三个条件,那就是好素材;符合两个条件,只是一般化的素材;符合一个条件,只能勉强使用;三个条件都不符合,那肯定是不适用素材,搭载封的数量再多也没有用,而且用的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从这次获奖结果就能看出,孙洪涛的《中国神舟飞船的发射和回收》邮集使用了约45枚搭载封片,由于整部邮集编组合理,逻辑性较强,素材使用得当,符合 FIP有关航天类邮集编组的规定,从而获得大镀金奖;而另一部邮集虽然使用了约80枚搭载封片,由于编组的合理性、逻辑性以及素材的使用方面存在不足,只获得镀金奖。
    这就告诉我们,一部好的航天类邮集,不是搭载封的堆积,而由知识、研究、素材到整理、编组等综合因素决定的。金奖加特别奖邮集《人类飞向太空的努力》的作者施先生正是较好地把握了制作航天类邮集的关键节点,从而获得高奖,是众望所归的。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47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