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极限片的载体——明信片,其收集确实非常重要。我们只有成为一个明信片藏家,才不至于在制作极限片时“片到用时方恨少”,保障制作时有选择余地。但是,作为一个极限邮友,我们更不能忽视邮戳的收集、研究与相关邮戳史的学习。
据有关消息披露,在近年来的大型邮展上,极限邮集被开框查检的重点都是邮戳。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就是极限邮友对销戳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记得有位集邮专家曾提醒专题邮友,希望专题邮友在组编专题邮集前,多学习些传统集邮知识。那么,作为极限邮友,无疑也要尽可能多学些邮政史知识,特别是邮戳史知识。这对我们平时选购极限片,组编极限邮集有很重要的实用意义。
相对来说,或许制作新邮极限片时,研究销何地邮戳与何种邮戳的情况要多一些。但在认识与选购过去的极限片,或用早期极限片组编邮集时,就需要多了解有关邮戳的历史渊源了。从大的方面看,邮戳随时代的变迁、历史的演变有着不同的时代烙印。不同的时代,有不同制式、模样、规格、规定的邮戳。从小的方面研究,每个时代又有不同类型的各种不同邮戳、使用方法及墨色等等。有的邮戳能盖销预付邮资凭证,有的不能。有的邮戳只能用一天,有的则可以长期用。如果对于这些特殊性不做细致深入的学习了解,情况不清,细节不明,有时就分不清真假,辨不出良莠。如现在邮市上出现的许多20世纪50~80年代的新中国极限片中,就夹杂有大量的倒戳片。有的戳倒得真伪难辨,需要结合票、片与史实细加甄别。有的戳则只要熟悉邮戳的使用沿革及其式样、时效等情况,很容易就可以分辨出来。像倒风景戳制作的20世纪70年代极限片,明显就有问题。再如有的倒戳,竟然倒到了该戳尚未启用以前的时间了。如果了解该戳的历史邮识,一看就分出了真假。还有,什么时期、什么戳用过什么色的油墨等,也都是分辨极限片真假的重要依据。
由此可见,多掌握一些邮政与邮戳史知识,加强邮戳知识的学习与研究,尽可能多地了解国内各地邮戳的演变历史与戳模、戳具方面的知识,既有利于提高极限片辨伪能力,又可增加邮集的集邮知识与研究的竞赛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