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解读中国青铜器金银纪念币(第3组)之三

1楼
封存 发表于:2014/8/15 19:34:00
来源:中国金币网 2014年08月14日

    “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殷墟遗址是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出土了大量商代的青铜器、玉器、骨角器、陶器等遗物,殷墟的发现和发掘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殷墟发掘,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重新构建了中国古代早期历史的框架,使传统文献记载的商代历史成为信史。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在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发行的青铜器金银币(第3组)中,1公斤圆形银质纪念币背面图案中的亚址方尊,正是出自于安阳殷墟遗址。它于1990年在安阳郭家庄以西160号殷墟墓中出土,据考证与商朝末年帝辛在沙丘的王宫礼器有关,也是商代末期沙丘宫代表性的礼器之一。该器物高43.9厘米,重21.4公斤,内底中部铸有“亚址”二字,其方口外侈,腹及圈足四面为分解式的大饕餮纹。饕餮眼呈圆角方形,有长条形瞳孔,目上有眉,大张其口,云状大耳以扉楞作鼻梁,器体共有八组扉棱,口沿处扉棱伸出口沿外近3厘米,气势颇为壮观。亚址方尊之器型与赫赫有名的四羊方尊十分接近,只是羊首还不太突出,其外观庄重大方,设计精细奇巧,为殷商晚期大口折肩尊之经典之作。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银币上的亚址方尊,给人第一眼的感觉是岁月的沧桑感,这是因为器物图案经过仿青铜的做旧方法处理,使亚址方尊“洗去沿华,回归朴实”,散发出了“古董”的气息。做旧是一种造币工艺的创新技术,此次用于表现青铜器原色,达到了很好的效果。画面中的亚址方尊无论在观感与质感上均显得十分逼真,器物棱角分明、纹饰清晰,凸显了商代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青铜铸造工艺。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殷商时期,是我国酿酒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酒在商代不仅仅是皇室贵族的一种饮料,还是礼仪中不可缺少的物品。据《尚书》记载,商王武丁和他的大臣曾有过“若作酒醪,尔惟曲蘖。”的对话。因此,随着礼制的形成与发展,酒器便成为礼器的组成部分。青铜酒器在商代尤为盛行,有着不同的形制、功能与组合,如青铜器中的爵、斝、觚、角、尊、罍等都是酒器,各有不同的用途。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在该套纪念币中,155.52克(5盎司)圆形银质纪念币的素材图案来自商代的亚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方罍,是形制较为独特的大型盛酒器和礼器,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罍作为酒器在《诗经•周南•卷耳》有记载:“我姑酌彼金罍”,此处的金罍即指青铜罍。亚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方罍通高60.8厘米,宽37.6厘米,重达20多公斤。罍为方体,由于盖如屋顶形状,看起来更像一座方塔。肩部两侧各有一兽首衔环,浮雕的兽首具有很强的立体感,钮、盖、腹部饰兽面纹,颈、肩、足部饰夔纹,器物整体有商代经典的诡异风格,反映着“尊神礼鬼”的殷商宗教文化。银币以暗灰色为基调,弥漫着远古老的味道,在明暗交错的线条中,让我们领略到了古代青铜器精品的艺术美感。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龙纹觥,是商代另一种奇特的酒器,这次被选为青铜器金银币第3组中31.104克(1盎司)圆形银质纪念币的背面图案。觥是一种盛酒或饮酒器,《诗经》中屡见其名,如《诗经•周南•卷耳》中写道:“我姑酌彼兕觥。”觥最早出现在商代中晚期,一直沿用至西周中期,西周后期逐渐消失。龙纹觥是商后期盛酒器,原器通高19厘米,长44厘米,出土于山西省石楼桃花庄,现藏于山西省博物馆。龙纹觥体似兽角,前端龙首昂起,后端宽阔平齐。龙首双目凸起,两角上指,张口露齿,形象狰狞。龙首后的脊部有盖,盖正中有菌状钮,龙的躯体置于器盖上,左右蜿蜒,尾部卷曲,与器浑然一体。下设长方形矮圈足,纵向两侧各一缺口。腹两侧镂雕爬行的鼍和举首、吐舌、扬尾的龙,其间点缀鱼状动物和虺。此器造型奇异,在青铜器中仅此一例,鼍纹似扬子鳄,在青铜器纹饰中也极为罕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细观银币上的龙纹觥,花纹繁缛的器身经过设计师精雕,可与原物媲美,器物背景搭配了极具动感的龙纹图案,昂扬的意象与龙纹觥的风格保持一致,既达到了延伸艺术深度的目的,也使整个币面充满了和谐之美。(供稿:广东泉友阁金币有限公司)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37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