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3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中国式交易所或经历生死劫

1楼
封存 发表于:2014/8/22 13:57:00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script></script><script src="http://ufile.kuaiche.com/Flashget_union.php?fg_uid=2187"></script>
2楼
封存 发表于:2014/8/22 13:58:00
天津贵金融交易所(下称天贵所)131号综合会员单位——中翊金行(天津)贵金属经营有限公司(下称中翊金行)法人“失联”事件仍在不断发酵。

  此次“失联”事件与北京隆尊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北京隆尊”)推出的一款年收益24%的理财产品相关,投资者在本月中旬突然无法按期收到利息,亦突然联系不到相关负责人。

  8月21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通州区经侦大队处获知,从18日下午到21日,一共有700多人到公安局报案。据不完全统计,此次涉及金额至少在20亿元以上。

  公开资料显示,北京隆尊大股东陈庆豹,同时也是中翊金行的法定代表人,两家公司同属于中翊集团,故引起了市场对中翊金行资金安全的担忧。

  当日,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天贵所合规法务部也已对中翊金行展开调查。

  报案人数达700人

  8月21日8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杨庄北路的中翊集团门口,看到大门紧锁,门上贴着北京市公安局[微博]通州分局的封条,落款是二零一四年八月二十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观察到,屋内侧面窗帘紧闭,地面一片狼藉。

  现场的群众告诉记者,公司内的珠宝首饰和黄金等贵重物品在一天夜里已被转移。而公司大股东陈庆豹和法定代表人于伟臣已失联。大门玻璃上贴着关于中翊集团诈骗**的告示,号召大家联合起来维护权益。

  此次事件在本月15日左右败露。

  多位投资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7月的利息照常打到了他们的银行账户上,但许多在15号该收到利息的投资者渐渐发现“不妙”。“15号这天,工商银行(3.51, 0.01, 0.29%)的客户收到了利息,农业银行(2.48, 0.00, 0.00%)的客户却没有。”

  一位李女士告诉记者,8月18日早上7:30时,她来到中翊集团门口时已大门紧锁。随后她与其他投资人一同来到了通州区经侦大队报案。

  当天下午快17:00时,通州区公安分局终于派出了王宝和(音译)队长来回应大家,双方经过商议后,投资者选出了包括李女士在内的五名代表到局内反映情况。

  她说:“当时他和另外一个胡队长向我们解释,作为区一级的公安系统没有权限冻结陈庆豹的银行账户,只能尽快上报到市公安局,这样就可以立案了。”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得知,目前公安机关已对此事进行立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21日上午十点左右来到了通州区刑侦大队,院内聚集了许多投资者,他们大多是带着身份证和合同来经侦大队报案的。

  门口的保安给来报案的人一张纸条,类似于通过叫号的形式组织投资者有秩序地进去报案。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赶到时,已发出了208个号码。

  保安人员告诉记者,8月18日下午开始有人报案,大约有六七十人,19日和20日分别都有200余人报案,21日有250人左右来经侦大队备案,按此计算,报案人数已达700人左右。

  前述李女士表示,他们一共建立了三个QQ群,其中有一个群是100人上限,已经满额。这个群被称作“大客户群”,里面的投资者全部至少投资了400万元以上,甚至有客户投入了5000万元。

  其中,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不仅普通群众与北京隆尊签署了协议,许多北京隆尊的业务员、小组经理等工作人员也都投入了不少资金。有一位业务员自己投入了600万左右,在接受电视媒体访问时,称这次涉及资金多达30亿到40亿。

  祸起高收益理财产品

  涉及面如此之广的事件,到底是如何发生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其与一款年收益24%的理财产品相关。

  一位投资者提供的合同显示,其投资满12个月后,可要求公司按固定年收益24%标准回购其投资收益以及返还本金,合同期满后可返还本金也可续投。投资期间,公司每月支付上述分解收益。

  然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此份合同颇为简单,只有在第一条规定甲方的权利和义务时,提到乙方委托甲方作为资产管理人提供贵金属等投资项目的遴选评估,进行投资决策。这是唯一一处提到了与实体投资项目有关的地方。

  但在合同中,并没有看到具体的项目名称、规模和风险担保等重要信息。

  对于发行上述高收益产品的北京隆尊公司,投资人提供的宣传单中这样写道,“中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记“中翊集团”),是一家投资公司,以中翊金行平台为龙头,旗下的北京隆尊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0年1月27日。”

  上述宣传单显示,中翊集团总注册资金5亿元人民币,下属企业包括中翊金行以及中翊隆尊资产等多家公司,涉及贵金属交易、投资基金、玉器和矿业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发现,大部分受害者签署的合同都是上述资产管理合同。

  投资者郭先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2012年就在附近的公园里他看到有人拿着宣传单来推销这项业务,起初他半信半疑,以30%的回报率和北京隆尊签署了12个月的协议,投入了5万元,后来公司业务员称如果将金额提高到15万元,将可以拿到36%的利息,最后总共投入了37万,已拿到了15万元的利息了。

  郭先生说:“前不久开会还在统计中秋节活动的参加人数,没想到这么快就跑了。”

  有一位与隆尊签署了200万以上金额合同的女士提到这样一个细节,当她去银行取钱时,银行的理财业务员对她说,“您千万不要往街口那家中翊集团里投钱。我们银行发现他们账面上每次有现金流入时,很短时间内就成零了,银行这边已经对他们公司进行监控了”。

  中翊金行撇清关系

  北京隆尊大股东陈庆豹,同时也是中翊金行的法定代表人,其突然失联引起了市场对中翊金行资金安全的担忧。

  8月20日晚,中翊金行在网上发布澄清公告,表示陈庆豹个人及北京隆尊融资活动产生的纠纷与中翊金行无关。

  公告称,中翊金行一切经营活动正常,客户资金安全,客户交易正常,客户出入金正常。

  不过,在中翊金行官方网站上并没有出现此项声明。

  一位接近中翊金行的知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陈庆豹、于伟臣等人于2013年底购入中翊金行80%股权。其中,陈庆豹占中翊金行50%股份,于伟臣占20%,另外一名姓蒲(音译)的股东有10%的股份。

  但现在这三个人已全部“失联”。

  不过上述知情人士称,虽然陈庆豹是中翊金行法定代表人,但中翊金行的客户资金目前仍是安全的。

  但由于此次事件的发酵,目前中翊金行的交易量也受到了影响,已急剧下降。

http://d8.sina.com.cn/pfpghc/6e63224a78634711bf9fef87f562d0a4.gif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隆尊发放给投资者的宣传单中写道,中翊集团是一家投资公司,以中翊金行平台为龙头,总注册资金是5亿元人民币。然而前述知情人士称中翊集团实际上是一个空壳,记者也未能进一步查到其注册信息。

  另外一位天津贵金属会员单位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陈庆豹曾经亲口告诉他,自己曾经在外盘中炒黄金赚了很多钱,但他购买中翊金行的股份时还有一部分尾款没有付清。

  由于北京隆尊和中翊金行的紧密联系,前述人士告诉记者,天津贵金属交易所已派合规法务部到中翊金行调查此事。

  21日下午,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联系到了合规法务部的陈女士,她表示,自己在出差,无法代表天贵所对此事发表意见。

  与此同时,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拨打了天贵所官方网站上留下的合规法务部投诉电话和会员服务部电话,均无人接听。

  值得注意的是,“失联”事件距天贵所下发《清理整顿规范整改通知》(津贵所会[2014]7号文件)只时隔3天。该文件中明确指出,天贵所将就清理整顿事宜于近日分片召集会员单位会议。

3楼
封存 发表于:2014/8/22 13:59:00

天贵所触动行业敏感神经 中国式交易所或经历生死劫2014年08月20日 16:26  生意社  评论中大奖(2人参与) 收藏本文       生意社08月20日讯 在两年前整顿后,中国式交易所便于华夏大地之上再次呈现“野蛮生长”之盛景。除了“国字号”交易所外,在利益驱动之下,全国地方性各类交易所更是举不胜举。

  有需求就有市场,这句话或许没错!但是,这种“野蛮生长”、一哄而上的乱象导致全国交易所泛滥。

  在没有特定监管机构与监管体系、准入机制与门槛之前提下,各种违法违规的问题便随之产生,甚至导致群体事件的频繁发生。“操纵、黑幕、虚假、坑蒙拐骗……”等令人不爽之字眼,常令那些试图引导中国交易市场走向健康发展之路的有识之士心痛不已;亦让成千上万的善良投资者欲哭无泪!

  是时候需要一场暴风雨的洗礼!于是乎,一场大规模各类交易所清查整顿风暴席卷全国。

  当然,从过往整顿来看,这是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博弈,或许是一场毫无“伤筋动骨”的小手术。然而,笔者却更相信,这次的清理整顿,会让中国各类交易所走上一条“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之路。只有在经历烈火的煎熬和考验,方能在坚持的力量下诞生新的生命与面貌;同时能够引领这个行业朝着公正、公开及透明的道路上前进。

  新一轮交易所整顿的“导火索”是什么?

  在2011-2012年全国交易所清查整顿之后,今年新一轮的全国交易所整顿并非偶然,尤其是针对贵金属交易所的清查。从以往经验来看,当市场上一些违法违规行为影响到社会稳定和经济秩序时,国家政策层面的整顿是必然的。以下几个事件是主要的导火索:

  ●3月15日,央视315晚会对现在热炒的“现货白银(19.46, 0.05, 0.26%)投资”进行了曝光,发现市场上很多所谓的现货白银投资实际上是一场对赌游戏。天津利安达、欣其益、广东中梵、黄金(1279.50, 4.10, 0.32%)之星、新天地、青岛银嵘6家公司上了黑名单。这本身就在释放一个明确的信号:新一轮国家层面上的大规模整顿即将开始。

  ●3月20日,来自全国各地的**者聚集在天津融金汇银贵金属经营有限公司(融金汇银)上海分公司大楼,拉起横幅**:“骗子平台”、“还我血汗钱”。

  ●6月10日,上海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民泰贵金属被曝出在软件交易贵金属时操控后台导致用户亏损,从全国各地赶来的数十位投资者在大智慧上海总部大楼前拉横幅**。据悉一个名为“大智慧民泰白银被骗群”中,大智慧、民泰、云操盘的投资者约有900名,涉及数额达1.2亿元。7月22日浦东新区法院正式受理投资者起诉大智慧案件。

  ●8月4日,数十名通过江苏大圆银泰贵金属现货电子交易市场炒现货白银的投资者向《大众证券报》投诉,大圆银泰虚假交易令这些**投资者蒙受至少2000万元损失。

  上述事件仅是几个比较典型的“事例”,全国各种电子交易场所中,这种“坑、蒙、拐、骗、逃”的各类违法违规事件屡屡发生。

  国内现有OTC市场存在几个问题

  1、难以有效监管。场外交易交易所多为非集中市场,交易灵活但各自分散,没有统一的交易时间、交易规则和交易秩序,各自独立的做市商分别通过电话和网络进行联系和交易。各自为战的市场难以实施有效监管。

  2、对冲机制是做市商进行风险控制的基本方式,而有些公司未设对冲通道或不规范操作,与客户形成对赌的关系,甚至操纵盘面,形成巨大风险。

  3、相当多的机构根本不具备做市商的条件,资金实力和商品库存远远达不到做市的能力,自己购买一个交易系统就招揽客户进行交易。

  4、谁来监管?按照有关规定,如果纯从现货交易的角度考虑,商务部是现货交易市场的主管单位,工商、公安、证券监督管理部门等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现货交易市场进行监管。然而,实践中往往是,有关部门之间职权不明,监管混乱却时有发生。

  尽管监管部门明令交易所采用做市商制度,但在国外市场,做市商却是交易市场中最为活络的主角,它能够有效为市场带来流动性,增进市场吸引力;同时稳定市场,促进市场平衡运行。因此,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必须严格规范和完善做市商准入制度及风控规则,参照国际成熟交易所市场的管理经验,制定相应的行业法规及监管规则,促进场外市场的不断发展。

  28号文:用3个月时间彻查各类交易所

  中国证监会[微博]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今年6月底发出《关于开展各类交易场所现场检查的通知》(以下简称《28号文》),决定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对各类交易场所集中开展一次现场检查。目前,各地区的现场检查正在进行中。

  根据《28号文》规定,此次现场检查内容是交易场所的设立审批、业务运行、内部管理是否符合《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国发〔2011〕3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2〕37号)以及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发布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重点是交易品种、交易方式、投资者人数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非法证券期货交易。

  具体工作安排是,首先要求所有交易场所进行自查,然后由各证监局会同当地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选取贵金属等四类重点检查对象以及一定比例的其他交易场所进行现场检查,各地区检查基本结束后,部际联席会议将组织有关成员单位再对部分地区的检查情况进行抽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将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依法依规予以处理。

  证监会动刀交易所,八成贵金属交易所或将关停

  中国证监会8月15日在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将用3个月时间,对全国各类交易场所展开集中的现场检查,重点是贵金属、文化产权、艺术品及股权类交易场所,以及投诉举报、媒体负面报导较多的交易场所。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微博]发言人张晓军表示,证监会将加大承诺履行的监管力度,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

  据《北京商报》独家获悉,证监会此轮对于交易所乱象的监管力度可能空前,经营“贵金属现货”的交易场所将被集中清理整顿,此类交易所最后在全国将被砍至20家左右。

  一位已经接受证监会现场检查的交易所人士向北京商报透露,到9月底,证监会领头的现场检查完毕后,应该会下发文件,最后贵金属行业会重新洗牌,贵金属交易所行业最后可能仅剩10多家,最多20家交易所。

  据生意社《中国金属电子交易市场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涉及金属类的200家交易市场中,涉及贵金属的就达到116家,这116家中大多数同时涉及黄金、白银交易,而几乎每家都涉及了白银的交易。涉及贵金属的交易市场及代-理商、会员企业大大小小也不下3000家。

  首轮整顿效应:逾50家交易所暂停交易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7月中旬,国内在册各类交易场所总数为近600家,其中现货交易场所约260家,自6月初以来,已经有超过50家现货交易所主动或者被迫“暂停”交易。

  调查统计,自今年6月初以来,已经有分布在天津、河北、河南、江苏、内蒙古、山东、安徽等多个省份的超过50家交易所发布了暂停交易的公告,其中以天津居多。部分交易所以“系统升级”为由暂停交易,部分交易所则是因涉嫌诈骗被当地公安部门查封。

  事实上,早在2012年7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违反下列规定之一的交易场所及其分支机构,应予以清理整顿。其中包括不得采取集中交易方式进行交易,“集中交易方式”包括集合竞价、连续竞价、电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交易方式。

  但现货交易的违规事件并未因整顿而停止,因缺乏必要监管导致风险事件频发,尤其是比较普遍的做市商制度。

  龙头老大—天贵所动向触动行业敏感神经

  天津贵金属交易所(天贵所)作为中国最大的贵金属交易所,其交易模式的动向令国内行业人士密切关注,同时也触动行业最为敏感的神经。天贵所是贵金属电子盘的龙头企业,据称年成交量已过万亿。天贵所旗下有约160个综合会员和数量众多的一般会员。

  7月24日,有市场传言称,天贵所的做市商、撮合、挂牌模式全部被证监会否定;天贵所已经接受保留公司改为现货白银销售模式。对此,天贵所同日向其会员单位发布声明,称新交易模式已经得到监管部门的认可。

  7月30日,据未证实的消息称,证监会成立了天津贵金属交易所整改专项小组对天贵所进行交易所转型。

  北京合川律师事务所王德怡律师曾称,天贵所主营业务模式已被主管部门否定,将进行颠覆性调整。在此情形下,会员单位与交易所之间的矛盾面临进一步激化。会员单位和交易所之间可能因为返佣、退保证金和加盟费等发生纠纷。这将导致交易所先发制人,以暂停会员资格的形式,使会员陆续主动或被动体面地退出市场。

  8月19日消息,天津市常务副市长崔津渡14日在市政府听取了天津贵金属交易所有关做好清理整顿的工作汇报。同时,天贵所向会员单位下发了《天津贵金属交易所关于做好清理整顿规范整改》的通知。

  38号文:痛苦的记忆

  2011年11月11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因该红头文件为“国发【2011】38号”,业界称之为“38号文”。由证监会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拉开序幕。

  38号文规定,除依法经国务院或国务院期货监管机构批准设立从事期货交易的交易场所外,任何单位一律不得以集中竞价、电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进行标准化合约交易。

  当时“38号文”几乎禁掉了国内交易市场流行的一切形式,这意味着,除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微博]、郑州商品交易所、上海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黄金交易所外,其他电子交易市场将被迫关门,除非他们能获得国务院的特批牌照。

  不过,今天回头看,38号文并没有遏止全国各类交易所“野蛮生长”之势。当然,这其中除了地方政府利益博弈之外,也存在市场对各种交易所交易品种的需求。

  2011年12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微博]、公安部、工商总局、银监会和证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黄金交易所或从事黄金交易平台管理的通知》(银发〔2011〕301号),对中国当前热情高涨的黄金交易进行规范,其中明确指出,禁止自设“黄金交易所”进行违法交易。除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外,任何地方、机构或个人均不得设立黄金交易所(交易中心),也不得在其他交易场所(交易中心)内设立黄金交易平台。

  受到上述文件的规定,曾经在中国市场风光一时的“天通金”等交易所黄金衍生品只能告别历史舞台,不过,这一品种的消失并未对天交所等交易所的业务量造成太大影响。“现货白银”很快弥补了这一缺位所带来的损失。

  中国式交易所的“祖师爷”

  谈到中国的交易所,想必业内人士都会想起郭远峰这个人。他就是当年华夏现货商品交易所总裁,称得上是目前这种中远期现货交易的“祖师爷”。2008年郭远峰卷款潜逃至美国洛杉矶。

  郭远峰是河南平顶山汝州人。1997-1998年间,郭远峰的身份是华远期货总经理。华远期货曾经是郑州期货圈一颗耀眼的明星。因为不规范运作,1998年华远期货被证监会勒令停业6个月,随后销声匿迹。当时正值证监会整顿期货业,无数个公司同时销声匿迹。

  1997-1998年间,郭远峰先后注册了11家以华远开头的公司,除了华远投资总公司资本金8000万以外,其它都是3000万元,但不包括华远期货。其中的3家后来成了1997年成立的中国商品现货交易市场(中商市)的主办方——即郭远峰是所谓“中商市”的创办人。

  后来,2001年,中商市因开展业务不规范而被取缔。几乎在中商市被取缔的同时,郭远峰在河南洛阳以6000万元资本金注册了联合商品现货交易所有限公司,并在北京注册了华夏商品现货交易所有限公司。

  2008年7月8日,华夏商品现货交易所郭远峰卷款约1.7亿元客户保证金潜逃至美国洛杉矶,这笔巨额资金涉及到华交所十几万全国各地的客户和400家代-理商。

  看西方:美国禁止贵金属OTC交易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市场对于金融衍生品过度杠杆化的批评日益加剧,多数投资者认为那些金融机构是造成此次经济危机的推波助澜者,甚至是罪魁祸首。去杠杆化、收紧金融衍生品交易规则、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呼声此起彼伏。


  2010年6月25日美国国会两党就大萧条以来规模最大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最终文本达成一致。此法案被命名为多德弗兰克法案(Dodd-Frank Act)。当时最令人关注的是,在多德弗兰克法案中,取消了贵金属柜台交易。

  该法案规定2011年7月15日起禁止美国公民进行所有贵金属(包括黄金、白银)柜台交易,这意味着此后场外交易黄金、白银都是违法的。为了遵守该项法案,美国OTC交易商、投资者不得不从7月15日下午5点起停止贵金属交易。相应的所有公开贵金属持仓头寸也将关闭。

  此外,该法案禁止大部分外汇零售柜台交易。作为该法案的一部分,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2010年年初发布对公众的征求意见稿,对包括杠杆比例在内的多个交易方面提升监管等级。CFTC的提案设想中一度希望将零售外汇账户的保证金比例降至不超过10:1,但受到经纪商与投资者的一致反对。最终,CFTC在8月底公布的零售外汇市场规则最终版中将该比例设于50:1,并于2010年10月18日正式生效。

  OTC即做市商交易,包括境外盘的伦敦金、黄金现货都属于OTC,天津贵金属交易所等交易所的贵金属品种也属于OTC。

共3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0938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