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集邮----------斥圈钱的中国邮政中国邮政历来就是以圈钱为目的的。其实早在老纪特时代就是如此,不过当时不是那么明显,再加上媒体不报道,大部分人也不知道。可能只有到文革时期,1966-1977这一段时间的圈钱行为有所收敛。
9月12日,关公邮票发行,同时发行关公四连体小型张,这是继2010年世博会四连体后第二款四连体。这个四连体型张面值24元,但我们普通集邮者用24元,能买到吗?回答是否定的,别说24,就是240你也休想买到。目前在官网公布的销售项目,最便宜的是580元的邮册,一个四连体,一套票张。另外还有960,680,6150等邮册,都比其面值不知高出多少倍。要说圈钱那可真是太牛B了,再奸的奸商也比不过。弄上半尺绸子,就买五六百。
而且还能让广从关公四连体看邮政的圈钱策略
大邮人抢着买。为什么,发行量小呗。为什么不放到邮局面值出售。
从建国到现在邮政一直如此。建国初到八十年代初(除了文革的十几年)一直在开拓海外市场,发行了许多印刷,设计十分讨好的邮票,赚取了大量外汇。所以现在才有那么多回流票。当时为什么不赚老百姓的钱呢,原因很简单,那时的工资太低,50-80年代初,那时的平均工资35元,一套四枚票都要0.8-1元,占月收入的2.8%,一套大套票如1979年发行的《齐白石》3.91元,占当时收入的10%还多,吃饭尚且有问题,谁会花几天的饭钱去买邮票。六十年代还发行过几套无齿票,基本都是大套票,当时无齿票发行量比正式票要少得多,也是溢价发行,比面值高50%,这就如同现在发行的某些小本票和小全张。如特54儿童,有齿发行量125万,无齿5万,有齿面值1.16元,无齿售价1.74元。梅兰芳无齿票更是溢价了3倍,面值1.52,无齿售价4.56元。小型张3元也与当时的物价几乎不符。可见当时售价4.56的发行量仅为1万的梅兰芳无齿与现在售价五六百的关公四连何其相似。只不过当时由于工资太低,老百姓也没有投资意识,现在的人可不一样了,就连街上卖菜的,捡破烂的,投资意识也很浓的。只要有一点机会大家就不放过,正是如此,使得邮政的一次一次圈钱屡屡得逞。
呼唤中国邮政扶持良性的集藏!
什么时候信销票比新票贵了,才有真正的集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