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邮票本册就是把当时发行的邮票,制成小全张或邮票页、大全张的形式,例如《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五十周年》邮票本册中,4枚邮票页以小型张方式表现、一套4枚邮票联为一体,以小全张方式出现(图1)。《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纪念》邮票本册中小型张及4枚邮票,是用大全张的形式来表现。尤其《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纪念》邮票小型张与整个画面溶为一体(票面无齿孔)(图2),开创了大全张的邮票新形式。以笔者看来,嫣然是一枚大版张。邮票本册中用图文并茂、生动鲜活的表现手法,展现邮票图案所反映的事件的背景,让人百阅不厌、爱不释手。
以单枚邮票设计成小型张的,据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图鉴上,当今记载的只有纪33《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一组)》,发行于1956年1月1日雕刻版一套4枚(图3)。发行至今已有58年了。物以稀为贵,三角二分的面值已升值为2000多元了。所以要想欣赏到小面值单枚邮票小型张,只有从邮票本册身影中看到类似的品种。但是又区别于纪33,因为邮票页上面有齿孔,票面宽度窄了一些。
据笔者观察分析,在邮票本册的设计发行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集邮者的收藏兴趣。现总结归纳如下三点,供有关部门参考。
第一,在以往的收藏中,邮票小型张、小全张、大版张都是以独立方式收藏的,而邮票本册的表现形式将各种方式集于一体,使读者便于赏阅。这对于集邮爱好者今后研究邮票的版式、印刷、边纸的设计,都有着极大的邮史意义。但是,集邮者要想以邮集的方式展示邮品时,就显得很不方便了,因为装订成册无法分开,如果开发者将邮票本册设计得更巧妙一些,让集邮者在制作邮集的过程中得心应手,做为素材使用更灵活便捷,藏时为一体,用时可分开就更好了。
第二,邮票本册的收藏是在邮票市场休眠期悄然兴起的。由于第一本纪念邮票本册体积设计不够小巧,携带也不方便,售价又高(约20至50元)因此被邮人冷落不被看好,价格一直偏低,目前市场价格在80元上下排徊。直至第二本《外国音乐家》纪念邮票本册的发行,由于改变了设计手法,采用了国际流行小方型画册形式,小巧精美,集邮者逐渐又有了收藏意识,价格才有所抬头。目前市场价格升至300元左右。
第三,邮票本册内容标有中英两种文字,并标明邮票设计者、邮票本册设计者、邮票本册撰文者、邮票本册印制厂、邮票本册编号等,但没有标明价格和发行量。而邮票本册的价格,只有在邮票公司当天售买时才知道;发行量据网上查,第一册为35万册、第二册为10万册,第三、四册据传为50万册,后面的无法查实。发行量无法查实,对收藏者的收藏信心和对市场的预判是个障碍。
邮票本册刚发行时不被人重视,集邮者还可以轻易的买到,价钱不是很贵,只有《外国音乐家》邮票本册相对市场价格高一些,而今年8月28日发行《诸葛亮》邮票时,再想买到单体邮票本册十分困难,只能在集邮总公司的精装册里寻觅到。邮票本册是连续性邮品,集邮者又喜欢收藏,为了得到一本邮票本册就得买一大堆附属品,让集邮者感觉很无奈,得不偿失。如果邮政邮票发行部门像预订邮票那样,每年都提前预订不是很好吗。
总之,邮票本册从开发至今不过刚8年的时间,有些集邮者还没有意识到邮票本册的收藏,而购买渠道不畅通直接影响到集邮者的收藏兴趣。邮票市场价格走向也不透明、不明朗,让收藏者无从下手不知所措。
邮票、邮品的升值,除了要看票品发行量、存世量,更重要的还得看需求量。广大集邮爱好者不“买账”,再好的创意设计也不会产生社会反响,达到发行者预期的宣传目标;更不会被广大集邮者追捧、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