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大家都看到了,邮票是不紧缺的,1元2主信件平信邮资已经跌破5角大关了。80年代,邮票是不需要预订的,在邮政窗口和集邮门市就可以买到。那时候的邮票,普遍发行量是100万左右,比如西游记、齐白石等等。连发行量500万的80年金猴都在邮政窗口消耗使用过,那时候邮票使用消耗很大,发行量又少,反观现在,邮票发行量普遍都在1300万以上,又不在邮政窗口出卖和使用,邮票限制和禁止使用,邮政自己发行的邮资,却不能在邮政快递EMS中使用,邮资已付戳已经取代邮票,即使使用邮票,也是在邮政窗口销售的普通邮票,预订的集邮邮票实寄封只能靠邮人自己去人为地制造了,集邮人口严重缩水,过去1年只发行10多套邮票,现在一年高达30几套,还有什么个性化、邮资封等一大堆垃圾品种;过去不用预订随便供应,发行量少而邮寄信件的人多,现在是发行量大,邮寄信件的人少;过去邮票在邮政窗口买了就升值,以邮养邮的人多而且升值产生快感让很多人值得回味,现在在买邮票一买就套,套了几十年都解不了套,所以流传了套票就是套人的说法。现在的预订应该取消了,应该敞开供应,在邮政窗口就可以购买和消耗使用,在通信功能日益减弱的情况下,在套票套数增加的情况下,过去印量100万,现在50万就足够了,现在很多预订都在公司有任务找大户6折到7折预订,预订户是拿不到这个折扣的,公司每年又有大量的形象册倾销市场,各种册子琳琅满目。行情一好,卡车、集装箱车、面包车、轿车集体出动放货给市场,邮市稍有起色,马上放货及时撒几抛尿给浇灭了,导致打折票折扣越来越低,损害了广大预订户的利益,也损害了邮政自身的利益和损害了中国邮政这块牌子的公信力,损害了国家名片在全世界人民中的形象,建议及时抓捕不作为的国家邮政总局局长和中邮李国华,刻不容缓,这也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建议权,事实已经确实证据充分,不法行为的侵害仍在继续中,我们期待着,,,,,,,,,,,,,,,,,,习大大说了,反腐没有句号,,,,,,,,,,,,,,,,
新邮发行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圈钱。邮票在传统上用于通信的作用,现在基本上不存在了。集邮公司圈钱的方式有二:一个是靠预定和零星的零售,这个圈钱方式与新邮面值是挂钩的,只不过这个方式圈到的钱占比不大。另一个是通过做局炒作拉高新邮市价,再通过他们的“二们”鬼鬼祟祟的、偷偷摸摸的、像贼一样的将新邮运到二级市场高价倾销,这个圈钱方式与新邮的面值无关,所能圈到钱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做局、炒作、拉升、诱骗的成功与否。他们通过这种下三滥手法所圈到的钱占比较大,他们每年的销售收入主要靠这种失德失信的手法来实现。
由此可见:一方面,新邮的邮资凭证属性已经发生动摇;另方面他们的主要圈钱方式也和新邮面值脱离了关系。因此目前新邮的面值已经没有了实际意义,仅仅是一种虚拟的邮票符号而已。再加之邮票的印刷和营销成本本来就很小,所以:一方面,对于能够引起炒作的新邮,他们就会布局、设套、炒作、拉高、放祸、圈钱,所能够圈到的钱的多与少和新邮面值无关。另方面,对于不能引起炒作效应,不能吸引投资者眼球的新邮,本来就圈不到什么钱,也没什么实际用途,所以打折处理也无妨,多少卖一点就赚一点。而且有个虚拟面值在那里还可以麻痹集邮者,让他们觉得好像是占了便宜似的,实际上无论表面上多便宜,你买到的也不过是一堆垃圾而已,既不能用于通信,也不具有升值潜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