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意尝试邮集制作的集邮者,不论是做专题邮集,或是传统、邮政历史、极限或航空类邮集,在确定选题后,都有一个盘点自己的藏品,然后补充素材(邮品)、购买素材的过程。一个集邮者能够自己动手,选定一个自己喜欢的类别和题目,然后寻找和购买素材、编组邮集,不管邮集是参加邮展还是自己欣赏,享受整个过程其乐无穷。
怎样补充购买素材呢?我们知道,20世纪90年代初以前的集邮者大多采用找邮商、跑邮市和交换等方式去收集邮品,这些方法也一直延续至今。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与普及,快速便捷的网络为集邮活动提供了新天地,上网已成为集邮者扩展知识来源的又一新渠道、拓展收集范围的又一触角。而对想自己动手做邮集的集邮者来说,网上购买邮品和网上拍买的效果也变得更加明显。此外,参加通讯拍卖和现场拍卖,也是组集者寻找中高档素材的一种选择。
在补充购买素材过程中,邮品辨伪也非常重要,要多观察真品的方方面面,从素材的纸质、刷色、版别、票幅、齿孔、暗记、背胶等方面入手,掌握邮品辨伪技术,这样才能买到货真价实的邮品。
有关素材(本文指邮品)的收集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传统收集方法:
众所周知,采用传统的收集方法,即找邮商、跑邮市,以及通过函购、电话订购收集素材,这种方法至今仍适用于各类集邮者。对初集者和部分不上网的老年集邮者来说,它仍是一种最普通的收集方法。此外,参观全国邮展、亚洲和世界邮展,不但能提高邮识,与邮友交流,还能在邮商和邮政的摊位上买到组集所需多种素材。
20世纪90年代以前,笔者曾在上海的多位老邮商家寻邮,如在赵士骏、张天铎、顾培均、严正和王富鹤先生的家里。在上海的人民广场、中山公园、肇嘉浜路、卢工、云洲、城隍庙和聚奇城的邮市,在北京的月坛邮市、马甸邮币卡市场,在广州、哈尔滨、武汉、杭州等地的邮市,以及美、英、澳大利亚和东南亚等国的邮市上,都留下了我寻邮的足迹。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地举办的“邮票、钱币博览会”也有不少邮商设有摊位供应邮品。
二.交换收集:
一些集邮者还与国内外邮友通信交换充实自己的邮品。笔者曾与国内和国外的多位邮友通信交换邮品,也曾交换到一些市场上不易见到的素材,丰富了藏品,也增加了邮识。
通信交换要注意守信誉,要尽力满足对方的要求,交换邮品要公平,对方才会满足你的要求,友谊才会地久天长。笔者曾与著名的音乐专题集邮家,瑞士的托纳里先生、美国的哈德曼博士、英国国际评审员拉普金女士以及荷兰的德拉马先生等进行了多年的交换和交流。令我感动的是后三位老集邮家在21世纪初先后去世前不久,都坚持给笔者写信交流交换。通过交友、交换不但可以得到一些市场上难觅的集邮素材,还可以在相互交流中增加邮识,因此这也是收集素材的一种有效方法。
集邮者还可以在国内外各种杂志上刊登交换广告,有兴趣的同好自会来信或电子邮件联系。20世纪80年代中期,瑞典、匈牙利邮友主动在该国的集邮杂志上为我刊登了交换广告,当时就收到了许多要求交换邮品的国外来信。此外国外的集邮组织在搞集邮活动时,一般都有会员之间的相互交换和买卖活动,以满足各会员对素材的不同需求。
三.网上购买和网上拍卖:
在互联网上选购邮品及参加网上拍卖快速、便捷、不受地域限制,这样,中国的集邮者就可与世界各集邮发达国家的集邮者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来竞拍或选购各种邮品了,其快速、便捷的效果显而易见。在邮商的网站上,都设有关键词或国名等检索,只要输入您想寻找邮品的关键词或国名,再轻轻点击鼠标,大量相关的各国传统、邮政史、专题和极限等邮品就会呈现在你的眼前,任你选购或竞拍。
四.通讯拍卖和现场拍卖方法:
对于想参加省级、全国或国际邮展的邮集作者,除了关注国内外的通讯拍卖外,也要留意国内外的公开拍卖会。如“上拍”、“嘉德”、“泓盛”等拍卖公司的邮票拍卖会,你既可赴现场参加竞拍,也可填表报价并付押金后以通讯拍卖的形式参与。同样国外的许多专题、传统邮商及邮票公司的公开拍卖会(即现场拍卖)也可填妥拍卖会的特定表格后,可不付押金参与拍卖。对于一些收集难度很大的邮品,一般不易在邮市、交换或淘宝、易趣等网站上获得,这时就必须关注国内外的通讯及现场拍卖了。
参加拍卖前,首先应与拍卖公司取得联系并获得最新的拍卖目录(其高档邮品一般都有附图,不少公司也可在网上浏览到它的拍卖目录),然后要详细阅读该公司的拍卖规则,如加价方法、能否低于底价竞拍?佣金(手续费)是总价的百分之几?有无保险费?邮费多少等等。对所需拍品的最新市场价格要做到心中有数,还要计算成交后的拍品总价。对于自己想收集的、罕见的、关键的素材,一般要采取志在必得的态度,即应投较高的竞拍价。而对一些收集难度不高,或邮集中可有可无的素材,则采用较低的竞拍价,有时还可以低于底价的20~50%(视其规定)来竞拍。报竞拍价时,还须注意该素材是属于热门题材,还是属于一般的或冷门的专题。一些冷门的素材由于参加竞拍的人很少或者无人参与,往往用低价或低于底价就能成交。而一些热门的素材,如早期的中国封片、新中国早期邮品和专题热门罕见素材等,由于竞拍者多,大家都志在必得,有时在底价上再增加50~100%,往往也不能成交。参拍者应在拍卖前对此有充分的了解、分析和比较。
笔者曾在德国的GernotRoidl公司2001年4月第38期拍卖目录上,以通信拍卖方式投标一枚1899年德国的私人订购邮资片(其主图为音乐厅,仅文字与我的专题相关),此片标有“罕见”(Extremselten),笔者虽在其原价上加价30%多,但结果还是被他人以仅高出一档的价格拍走,此片是我集邮以来仅在此处见到可拍入的机会,而后来再也没有机会见到过,实属遗憾!
此外,不论用何种方法选购素材,都需注意邮品的真伪问题,尤其是在今天的高科技时代。千万不要花了高价而购入“珍罕度高”的伪品,也不要贪一时便宜而盲目购入伪品。要尽量向有信誉的卖家及有信誉的公司购买,要不断提高自己鉴别邮品真伪的能力,多参观一些邮政博物馆,多了解掌握获奖邮集的素材,邮品的纸质、刷色、版别、暗记等,必要时需请教有经验的专家帮助鉴别。
对于想少花钱,自己欣赏或在基层欣赏邮集的集邮者,可将重点放在淘宝网和ebay等网站上寻找,这些网站素材的成交价格相对要便宜一些,但还是要多看、多比较才能买到(拍到)价格较低的素材。一般讲,大公司的公开拍卖会(现场拍卖)成交价较高。要重视价格低而存世量少的素材,少买或不买价格高但存世量多的邮品,购买和组集时要重视素材集邮知识的研究。组集参展时素材的收集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积累。对邮集作者来说,不论收集素材或制作邮集都不能急功近利,要提倡“多学习、多研究、多交流、多投入(量力而行)、多改进”(五多),长期坚持必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