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邮票设计公开征稿点个赞
2015年02月10日 来源:中国集邮报 浏览
99次
最近,《中国集邮报》连续刊登了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关于对2015年计划发行的《环境日》、《感恩父亲》等邮票公开征集设计图稿的报道。虽然邮票设计向社会公开征稿已不是第一次,但在新的一年开始之际,在广大集邮爱好者对新邮设计心存更多期待的情况下,我们对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这种为提高邮票设计水平而采取的切实举措,还是应该点个赞。
纵观几十年来我国的邮票设计,可以说经历了不平常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最近一些年,随着现代通信手段的飞速发展,邮票的本质功能已大大弱化,面对挑战,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在困难和压力面前,没有束缚手脚,而是通过不断转型调整,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将邮票打造成集鉴赏、收藏与使用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特殊商品,并由此而狠抓邮票的设计关,使我国邮票设计呈现出一种稳健的发展态势。在每年发行的纪特新邮中,精品佳作不断。当然,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还有一些设计老套的邮票、邮品屡见不鲜,甚至个别还存在明显差错。因此,抓好新邮的设计创新,不断提高邮票设计水平,仍然是摆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面前的重要任务。
应当说,在邮票选题、设计、印制和发行的四个主要环节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也是广大集邮爱好者普遍关注的环节。一套设计优秀的经典邮票会让集邮者记一辈子,一套设计差强人意的邮票,也会让集邮者记一辈子,特别是一些重点题材的邮票,如果在设计上达不到人们所预期的效果,就会让广大集邮爱好者深感失望。为此,笔者就邮票设计提三点建议:一是将邮票设计公开征稿形成制度,每年拿出3至4套邮票向社会公开征稿,并长此以往坚持下去。从以往所取得的经验看,这不仅是提高邮票设计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培养邮票设计新人、发现邮票设计人才的好办法。二是将邮票设计过程尽量公开透明,除了一些必须对设计过程和设计图稿进行保密的邮票之外,都应当做到设计过程的公开化、透明化,并通过新闻媒体和集邮报刊事先公开设计图稿,让人们评头论足,变事后(新邮发行后)评论为事先(新邮发行前)评论,尽量减少邮票设计上的遗憾,杜绝差错邮票、邮品的出现。三是让广大集邮爱好者积极参与到邮票设计过程中来,将一些重点题材、热点题材的邮票如生肖邮票的设计,多组织几套设计图稿并公之于众,通过采取让群众投票打分、让集邮爱好者评判等方法,确定最终使用方案,提高集邮者参与邮票设计的热情,让广大集邮者当一回邮票设计的“主审官”,变被动集邮为主动集邮,由单纯的收藏邮票到主动为邮票的设计出谋划策,促进我国邮票设计水平再上新台阶。
作者:余汉文
来源:中国集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