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城市晚报讯连续几期鉴宝栏目,有不少读者拿来钱币让专家鉴定,本期节目是第45期《城晚鉴宝》栏目,本期邀请的依然是我们的老朋友吉林省著名鉴宝专家郭相武,由他来为大家答疑解惑。与此同时,专家还教大家一些钱币方面的鉴定知识。
昨日,市民吴女士拿来了一枚铜板,想知道它的价格和升值空间。郭相武查看后告诉她,这种钱币是比较普遍的,有收藏价值,但没有市场价值,现在到古玩交易市场就可以买到,市场价也就几块钱。
那么,如何鉴别钱币呢?郭相武表示,鉴定钱币要看铜质,我国历代古钱币大多数是以铜合金形式铸造的,因而合金的成份不同,钱币也随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总的来讲,用铜锌合金铸造的钱币呈黄色,铜锡合金铸造的钱币呈青色。清代、民国时期,新疆、西藏等地铸钱,用铜加少许锌铅,铸成后钱体呈红色。汉代至唐宋时期的绝大部分钱币均为青铜铸造,其特点是铜色青白中微带淡红。明嘉靖以后,开始向黄铜过渡。
鉴别古钱还要注意的一点是要观锈色,郭相武表示,目前所看到的钱币分为两种,发掘品和传世品。发掘品在地下埋藏了许多年,其表面长满了铜锈色。传世品因空气中氧化作用,表面有一层包浆,呈黑色或铜色。因铜是一种比较稳定的金属,在常温下不易生锈。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生成氧化铜、碱式碳酸铜等。氧化铜因形成的颗位大小不同,呈现出黄、橙红、鲜红、深棕等不同的颜色,俗称“枣皮红”、“栗子壳”等。而出土的发掘品钱币表面锈色深深渍入钱币里面,因为其分子结构稳定、紧密,所以真锈很不容易擦掉。而伪锈多在钱币表面,称作“浮锈”或“粉状锈”,容易脱落,往往经碱水一煮便不堪一击。